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58  2022-01-01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叙述特点增分专练
2022届高考小说叙述特点解析与增分训练
考点:
1. 夏立楠《大宛其的春天》
2. 任紫钰《水底的微光》
3. 常辰哲《麦穗的故事》
4. 侯发山《又是一年春天》
5. 叶紫《古渡头》
【考点研究】
一、小说艺术图表

二、叙述(事)艺术(叙事特点、叙述特征)
(一)叙述(事)视角——作者、人物
1.作者的叙述视角
(1)全知视角:
①作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便于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作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
①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人物的叙述视角(人物视角)
儿童视角、动物视角等
(二)叙述(事)人称
1.第一人称:
①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②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便于抒发感情,能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
①抒情更强烈感人,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②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
③若对象为事为物,具有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
①便于叙事和议论,不受时空限制;
②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能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三)叙述(事)顺序
1.顺叙
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来叙述。
作用: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倒叙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
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一件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事件。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若无插叙,主要事件仍然完整。
作用:①补充说明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②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丰满;
③铺垫照应作用,使结构更加严密;④深化小说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
⑤行文富于变化(中断或停止),使情节更加波折。
4.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作用:①解释说明,使主题表达充分;②补充丰富,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造成悬念(出人意料),使情节跌宕起伏。
5.分叙(平叙)
先叙一件事,再叙另一件事,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头绪清楚,有条不紊,照应得体。
作用: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拓展作品容量。
(四)叙述(事)技巧(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安排技巧)
1.传统小说
线索、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巧合、误会、以……话题引入;


浏览完整试题(1)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情节起伏有波澜,增强戏剧性、可读性、生动性。
(3)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作用:渲染气氛,揭示矛盾,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6)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
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先写……,再写……,层层推进/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作用:形成情节的巧合,性格的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升华主题,突出形象。
(9)巧合
借助误会(强化小说戏剧效果)、突转等手法,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促成事件的跌宕起伏,能集中反映生活的本质特性和矛盾冲突,把主题提炼得更为鲜明。
2.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
没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矛盾冲突,淡化人物形象,注重意境的营造(场景描写的诗情画意),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的展示。
(五)叙述(事)安排(叙述形式)
(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使人物性格凸显)、心理、回忆(通过回忆展开)、叙事与描写(人、景、物:各种描写手法)结合、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把……内容巧妙融合,推进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心理)、历史与现实结合,科学和幻想、时空切换、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地点,……时间段,情节紧凑)、场景集中、虚实结合(真实与幻觉)、采用寓言形式、层层递进。
(六)叙述(事)速度
1、快速:概要、省略 2、慢速:停顿、场景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它自己的节奏。当小说要加快叙述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练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述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的详尽的描写,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中大量的场景描写,《山羊兹拉特》中关于环境变化的描写等,都使得小说的节奏变得舒缓。尤其是《山羊兹拉特》中的环境描写,有幕间音乐的意味,起过渡和调节节奏的作用,舒缓情绪的同时又推动情节发展。叙述和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述波澜的法宝,它们能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叙述节奏。
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会用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还可能插入回忆、叙说历史、展开联想(如插入有关联的或类似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能舒缓原本紧张的情节,能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能丰富小说内容,也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另外还有摇摆、延迟等手法,也能起到调节叙说速度、调整情节的作用。摇摆是适度偏离,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交代与事件相关的另一件事;延迟则是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故意给故事、人物、心理等设置障碍。比如《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牲畜林》,就五次采用延迟的手法: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这使小说充满幽默感和戏剧效果。
【考题对接】
一、夏立楠《大宛其的春天》
大宛其的春天
夏立楠
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曼医生家一趟。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帕提曼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好的。”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曼医生。我们又往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
在艾买提伯伯的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我爸没说话,他点燃一支烟,边抽烟边望着远方。我知道,我爸是手头紧,没买牛的钱。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我爸说,那怎么行。艾买提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
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风景很美,路两边的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我爸跟着艾买提在牛马市场上转,寻来寻去,相中了两头奶牛。


展开余下试题雨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大宛其牧场的夏天,越发显得葱郁。我爸的一头奶牛产奶了,那些天,我妈起得早,天不亮就打开牛舍的灯,蹲在奶牛旁边挤奶,挤好的奶装在铁桶里,我爸用盖子盖好,提出去,绑在自行车的一侧。这样的一个早晨,我爸会骑着车穿梭在路上,他得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周边的集镇,那里有客户订奶。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场,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
不久,我爸要去库尔勒照顾生病的大伯,我妈想自己送奶,便推出自行车来学。从外面干活回来的艾买提说,车不用学了,他帮我们送。我妈说,那怎么好意思。艾买提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互相帮助。就这样,艾买提成了我们家的送奶工。为了表示对艾买提家的感谢,在艾买提的阳刚子赶着牛去柳树林放的时候,我妈就会帮她洗衣服。
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我爸开始为整个冬天的收入发愁。我爸说,艾买提,这牛产奶量低,有啥法子改善?艾买提说,要想催奶,倒是有法子,给你的奶牛喂些海带,多加盐,不过牛和人一样,也有休养的时候,你们汉族的中医里不是讲“秋收冬藏”嘛,冬天万物休养生息,奶牛也需要储备营养,不然来年怎么产奶?我爸点燃一支烟,笑了笑,说受教了,你懂得真多。
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我妈说,是你们的奶养人。艾买提说,大宛其牧场的水土好。我爸说,也感谢帕提曼医生,很久没见到她了,啥时候回趟米吉克。
好景不长,没等我爸带我回米吉克,大宛其牧场就出了事。那天夜里,我们已经睡下了,初冬的大宛其牧场还是有些冷,雪早早就落了下来。牧羊犬在夜里吠叫,北风肆虐地刮着,屋前屋后有东西垮掉。
……
“快开门啊!”我爸开了门,风使劲往屋子里灌。艾买提手里的电筒不怎么亮,他急忙把门关上,用后背抵住。“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啊,牛怎么不见了?”我爸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着。“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说这些也没用啊,我们现在出去找吧。”我爸穿好鞋,披上衣服,急急忙忙在屋里找电筒。
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狗声不见了,或许是跟着他们去找牛了吧。雪似乎越下越大,早上天露出曙光时,我急忙推开门,艾买提的阳刚子已经穿上马靴,喊我妈和她去找牛,去找我爸他们,让我在屋里等着,哪儿也不许去。旷野里白茫茫一片,阳光微弱,风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多,我看见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足迹渐渐被新雪覆盖。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
(有删改)
1.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小说是如何讲述维、汉两家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一、夏立楠《大宛其的春天》【答案】
1.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以“我”的视角叙述使故事线索明晰,情节紧凑。②“我”是一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更能表现出对大宛其的好奇,使故事更真实,情感表达更自然。③“我”有身体和精神成长变化的过程,以“我”的视角叙述,更利于讴歌维、汉两家情谊深厚的主题。
【解析】从情节方面,文本中的“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讲述了米吉克煤矿、帕提曼医生看病、大宛其牧场的景色、艾买提垫钱帮买奶牛、艾买提帮送奶、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等内容,“我”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发展紧凑集中;
从艺术效果方面,“我”是一个孩子,以孩子的眼光写大宛其牧场的景色和故事,有孩子特有的新奇感,同时第一人称叙述,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从主题看,“我”在米吉克煤矿体弱多病,从原文“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可知,到了大宛其牧场逐渐强壮起来,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并以“我”的视角写艾买提垫钱帮买奶牛、艾买提帮送奶、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等内容,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更突出主题“讴歌维、汉两家情谊深厚”。
2.①以小说中“我”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使故事真实、真切。②以“我”的成长为线索,使情节更为集中。③按照季节变换的时间顺序叙述,使叙事更为清晰,虚实结合。④叙述与写景相结合,展现了新疆美好的自然景色,为叙事提供了合理的空间,人景合一,更好地表达了主题。(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首先,在叙述视角上,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维、汉两家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其次,在叙事线索上,作者以“我”的成长为线索,这样使故事发展不蔓不枝,情节更为集中;
然后,在叙述顺序上,作者按照季节变换的时间顺序来讲述维、汉两家的故事,以“年初—仲夏—秋天—初冬”以及后来想象的“春天”为顺序,这样使叙事脉络清晰,虚实结合;
最后,在叙述特点上,作者采用记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述维、汉两家的故事,在展现新疆美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为人物活动、故事发生提供了合理的空间,人美与景美合二为一,更加突出文章主题。
二、任紫钰《水底的微光》
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
他试了试水,温的。
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
只几秒的时河,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
他将头深埋进水里。水淹没了他的五官,阻断了他与世界那细若游丝的联系。拍拍耳廓,能听见孤独的声音。在这回声里,他不断下沉。终于,他的脊梁接触到池底,他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竟然想起了社区的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里面逼仄地挤着几排书架。闲时,他总爱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阳光透过窗棂,照着空气中悠闲翻飞的尘埃,他竟觉得很美,美得如他的梦境。在那无数次出现的梦境里。他是一个手捧诗集的白衣少年。把他从梦境中惊醒的总是他那些粗鲁的工友、整日骂骂咧咧的食堂师傅、颐指气使的工头儿。就是在那间图书室里,他遇见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才翻上两页,他就觉得像腿上刚结痂的伤口瘙痒难耐。他边读边想,所谓的字字珠玑,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读到一半,他用袖子遮住了满脸的泪水,在人们诧异的眼神中匆匆离开。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


展开余下试题过了几个月,工头儿开始拖欠工资。他和工友急了,追着讨要。又怕因此丢了饭碗。他和几个人商量,要告,联名书签了好几页,到了站街那天,却只剩了他。他挥舞着名单,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们一起来啊!这是我们应得的!”工友们纷纷别过脸去,不看他。他感到有口气憋在嗓子里,憋得他胸口闷疼。他跑出了工棚,陪着他的只有身后的风。
他终归是无处可去。天黑了。他回到工棚。屋里人头攒动,地上一片狼藉。包书的细白棉布躺在地上,一片污浊。工头儿扭头看着他,半笑不笑地说:“还知道回来,能耐了啊?!”说着,他从一个工友手里拿过那本《人间失格》一撕两半,扔在地上。工头儿又环视工友们,吆喝着:“都愣着干嘛?”工友们互相看看,又看看他,看看工头儿。终于,有几个工友对他动手了。拳头落在他的背上,手掌推搡在他的臂上。说实话,并不重。可他,承受不了。他再次转身跑了,跑进了这个游泳池。
水继续淹没着他。他的胸膛感受到了压力,他体验到了一种生命的快感。他的耳边想起了太宰治的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服,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
他的胸腔撕裂般疼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口鼻全张,水一股脑灌下去,顺过气管刀枪一样呛入。他的身子开始抽搐,水恣意地从四面八方挤进毛孔……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在水底的微光中,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这个闷憨书生,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会来这里,万没想到他会寻死!”“这个憨货要真见阎王了,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安生了。”
他努力睁开眼,透过工友们的肩膀,看到了浅水区的孩子们。那些孩子都惊讶地站立在水中,他们明亮的面孔犹如开在晨雾中的新鲜花朵。
(选自《金山》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再现了这个“有些年头儿”的游泳馆陈旧破败、水汽迷蒙的特点,也烘托了主人公沉重黯淡的心情。
B.读书读到满脸泪水、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受了委屈选择轻生,这些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主人公性格敏感脆弱的一面。
C.虽然工友打得“并不重”,但“他”还是“承受不了”,说明“他”无法忍受的不是工友们的打击和推搡,而是他们的出卖和背叛。
D.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第四段中梦境与惊醒后的情景形成对比,表现主人公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其不幸遭遇。
3.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水底的微光”的丰富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任紫钰《水底的微光》【答案】
1.①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
②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
③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
④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
2.B【解析】“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体现的不是小说主人公性格的敏感脆弱,而是对书的珍视。
3.①水底的微光是指真实的光。“他”被救上岸时在濒临死亡的状态下感受到的光亮。
②也指希望之光。“他”曾以为粗鲁软弱的工友背叛了自己,陷入到绝望的水底,但工友们的关爱和及时救助给轻生的“他”以希望。
③指卑微人性中的善良之光。这些工友虽然临事怯懦、屈从权势、“助纣为虐”,却并非因为邪恶,而只是对现实的妥协,他们仍然怀着善良友爱之心。
④还可指梦想之光。“他”虽然在社会底层讨生活,却仍酷爱读书,珍爱书籍,心存梦想。
⑤指温暖之光。遥远大海边的故乡带给远离家乡、北上打工的“他”心灵的温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三、常辰哲《麦穗的故事》
麦穗的故事
常辰哲
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
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
“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
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
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