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0  2022-03-2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2021~2022学年(上)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2分。选择题均为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六机匠(臧克家)
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 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 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
⑤ 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
⑥ 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
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
⑧ 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
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
4.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此处通过孩子的疑问,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
B.“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照应上文,也表现六机匠讲故事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同时显示了孩子们的天真。
C.小说以六机匠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他织布、为孩子讲故事、卖酒、一个人生活、闯关东等事迹,故事性不强但抒情意味比较浓厚。


展开余下试题D.文章结尾将孤独的六机匠比喻为“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生动形象地暗示出他处境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
5.小说第⑥段在全文情节上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绳索   B. 泣下沾襟:流泪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考察、探究  D. 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岂非人事哉         D. 及凯旋而纳之
9.与“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其”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10.下列划线词语,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函梁君臣之首 B. 一夫夜呼
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羸粮而景从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注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俛:同“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B.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C.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D.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缙绅”中“缙”是“插”的意思,“绅”是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古代朝会时官宦把笏版插在腰里,后成为官宦的代称。
B.“礼义”是道家倡导的“五常”的标准,即:仁、义、礼、智、信。“义”是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礼”是遵守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
C.“中道”即“中庸之道”,儒家的最高标准。大意是为人处世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
D.“人伦”是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1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
B.序文的第一段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C.从第二段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的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独不见(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5. 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 “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 “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 “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16. 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性,《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2)《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


展开余下试题  (3)《将进酒》中的“________ ,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
(4)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写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己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同时,他还练就了 __ 、一挥而就的写作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他没有因此而消沉, __ 更奋力上进。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市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由于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 ,一生共创作十四部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每一部都造成轰动,他终于成为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_____的英国作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一百多年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奋笔疾书 反而 一帆风顺 比肩
  B. 笔耕不辍 反而 一路顺风 比肩
  C. 笔耕不辍 而且 一帆风顺 媲美
  D. 奋笔疾书 而且 一路顺风 媲美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丰富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人生,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
  B.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丰富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人生,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C.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
  D.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他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B.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C.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他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D.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21.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4分)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22. 阅读下面文字,把它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4分)
酝酿以久的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帐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从全省各地传来的消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期望。然而,这种期望可能和时代需求、现实条件、家人期待……存在落差或错位。
  面对上述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或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上)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
 1.C (A.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为“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B.“转化为”“被替换”错,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中原故土怀想是并行不悖的,见原文第三段;D.“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有了江南意识”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为“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
 2.C(“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错,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
 3.B(“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错,原文第四段为“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带来的是“战略时间”。)
4. B(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故留悬念,手法高超”错。意在表现孩子们好奇心强,也显示了六机匠故事的魅力,但说“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则有点夸张。)
5.①“分了家”与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照应(1分)②又与下文六机匠寄居在三机匠家呼应(1分) ③失去织布机引出后文六机匠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④“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为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悲痛和孤苦等情节作铺垫(1分)。
6.① 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③ 问六机匠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 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 B
8. D
9. A
10. A
11. C(先比较选项,找出断句标注的不同之处,再根据句意进行推断。“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作为主语“贤材”的并列谓语,不能隔断。“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属于假设关系复句,也是“颜子之行”的谓语,不能隔断。)
12. B(解析:不是“道家”,应是“儒家”)
13. C(程福赟不是“宁死不屈”,而是忠于君主,顾及大局,以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莆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