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7  2022-04-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语文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
第二学期3月考
高一年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和创造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享用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对8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8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源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鼓励他们从新媒介使用中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中国妇女报》2018年10月)
材料二: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5月5日)
材料三:
被称作“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一代”。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网结环境,家长们需要从“疏还是堵”这个问题直接跳到“如何疏导”上来,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不少家长担心新媒体使用带来的风险,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其实,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发展既有可能产生危害,也有潜在益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方式得当,会让青少年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线上交流有可能让青少年觉得比线下的交流更令人满意和有意义。
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
(摘编自《提升家庭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媒介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它采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
B. 根据调查报告,父母每天使用电子媒介60分钟以上的占大多数,而子女每天使用电子媒介时间在60分钟以下的为多数。
C. 在家庭内部,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更要从自身立场出发,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
D. 家长要陪伴、鼓励孩子,尊重其上网权,注重引导,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质疑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出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是天生的,因而缺失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
B. 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端浏览信息时都较为关注社会新闻和时政,然而子女更偏向于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C. 家长和孩子中都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了6小时,由此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D. 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使用新媒体造成的。
3. 请结合材料分析提升家庭媒介素养的意义。
【1~3题答案】
【答案】1. C2. B
3. ①媒介素养教育是养成教育,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使家长提高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能力。
②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也具有新媒介知识和技能,可以用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③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介的良好氛围。
④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上网,正确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网络,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家长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与文无据;另外“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第三段文句“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可知,在家庭媒介教育中,家长是要不断地引导孩子学习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而不是“想方设法对孩子施行媒介素养教育”。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能力。
A.“缺乏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可知,青少年需要提高能力,并非缺乏能力。
C.“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分析错误。家长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6小时,并不一定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6小时,并不一定是家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的。
D.“而不是使用新媒体”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将孩子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都”证明,新媒体使用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从材料一“不同年龄段 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中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使家长提高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能力;同时,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也具有新媒介知识和技能,可以用沟通代替权威,不漏痕迹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其次,从材料三“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可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最后,从最后一段“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可概括出提升家庭媒介素养可以让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上网,正确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网络,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6分)
4. 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
B.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宝玉借书中的词自比张生,还用“倾国倾城的貌”表白黛玉。
C. 贾政等人为新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在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的地方,贾宝玉题匾“沁芳”,又拟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频摇头叹气。
D. 由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激发了贾母的兴致,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即命探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重要情节与人物的能力。
A.“贾母……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错误,因有贾政在场,宝玉“惟有唯唯而已”,姊妹们也“自缄口禁言”,“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可见聚会气氛十分沉闷。
C.“贾政频摇头叹气”错误,应该是“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D.“贾母即命探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错误,应该是命惜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
故选B。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展开余下试题下列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的是( )
A. 贾敬 B. 贾赦 C. 贾政 D. 贾珍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A.贾敬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属于“安富尊荣者”。
B.贾赦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他生性好色,威逼鸳鸯做妾、强索古扇、将迎春嫁到孙家抵债,仗势欺人,不在乎他人性命之人,属于“安富尊荣者”。
C.贾政,重视读书上进,归于正途,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不属于“安富尊荣者”。
D.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生活穷奢极欲,秦可卿死后,贾珍请王熙凤料理丧事,为丧仪风光,让她“爱怎么办就怎么办”,还特意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属于“安富尊荣者”。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5分)
6. 名著阅读。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中的“杨妃”“飞燕”分别指的是《红楼梦》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宝玉养伤之际,____________劝王夫人说:贾宝玉现在长大了,而大观园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男女在一起不方便,最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
(3)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因闻贾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便带他进园拟匾。宝玉根据“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了____________的匾。
(4)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请对这些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正确排列:____________。
①梦游幻境②元妃省亲③黛玉葬花④共读西厢⑤雨村断案
【6题答案】
【答案】 ①. 薛宝钗 ②. 林黛玉 ③. 袭人 ④. 杏帘在望 ⑤. ⑤①②④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1)薛宝钗体态丰腴,林黛玉身体孱弱。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里的杨妃就是杨贵妃杨玉环,作者将薛宝钗比作了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的飞燕就是赵飞燕了,作者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这就是所谓的环肥燕瘦。所以这里分别填:薛宝钗、林黛玉。
(2)此情节在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回话说宝玉:袭人到王夫人那儿回话,汇报宝玉已经好了许多。同时又劝王夫人说:贾宝玉现在长大了,而大观园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男女在一起不方便,最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这话触动了王夫人,王夫人感谢袭人的细心,想提携袭人。所以这里填:袭人。
(3)此处情节在第十七回,“这时宝玉想起了唐伯虎的《杏林春燕》。诗中写道:‘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鹂。鸟声花语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于是他提议石碣上题写“杏帘在望”四个字”,所以这里填:杏帘在望。
(4)雨村断案,选自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梦游幻境,选自第五回描写贾宝玉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元妃省亲,选自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黛玉葬花,共读西厢,均选自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但共读西厢情节在黛玉葬花之前,所以正确排序为⑤①②④③。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9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7题答案】
【答案】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解答本题,考生要考虑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及语段大意突出写什么。通过对本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把握语境。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出丑,写众人大笑的场面,整个片段围绕着“笑”来写,引起发笑的人是刘姥姥,长辈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一个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
8.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8题答案】
【答案】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
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4分)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沛公则置车骑 (2)杀人如不能举
(3)摄乎大国之间 (4)族庖月更刀,折也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题答案】
【答案】(1)放下,丢下。
(2)尽,完。
(3)夹迫,夹。
(4)一般的,普通的。
(5)同“型”,指以身作则。
(6)出使 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1)句意: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置:留下。
(2)句意:杀人好像担心不能杀尽。举:尽,完。
(3)句意:夹在大国中间。摄:夹迫,夹。
(4)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族:一般的,普通的。
(5)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刑:同“型”,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
(6)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出使的人。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10题答案】
【答案】(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颁”,同“斑”;“负戴于道路”,介宾短语后置,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第(2)句得分点为:“督过”,责备;“去”,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武人陈平事项羽,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量,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约、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候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1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 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 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 赐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听从,这让亚父非常愤怒。
B. 汉王把四万两黄金交给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昧等人的关系。
C. 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惫不堪之际,乘势一举夺取天下。
D. 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15. “纪事本末”与“纪传体”“编年体”一样,也是一种史书体裁。比较选文内容与所学的《鸿门宴》和《烛之武退秦师》,你认为“纪事本末”有哪些特征?请简要说明。
【11~15题答案】
【答案】11. C12. B13. A
14. (1)大王如果可以舍弃数万金银财宝,再使用反间计,就能够离间他们君臣,让他们产生疑心。
(2)楚兵将要战败了,但是韩信、彭越二人没有得到确切的封地,因此他们不来本来也是应该的。(如果)您可以与他们一同分享天下,那么就立刻会把他们招来。
15. ①以历史事件为纲,显出事情的本末。②鲜明的条理性。③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足。(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全部进去了以后,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拿走(饭食),换上了不好的无肉的饭菜献给楚使。
“楚使”为“见”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恶草”为介词“以”的宾语,共同作“进”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分析错误。“为长者折枝”的意思是:为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