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随着用人行政的制度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幕府制度也出现了个从“幕僚制”向“幕客制”或“幕友制”的变化。辟署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僚制”;招聘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客制”或“幕友制”。幕府制度两种形态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不同点则在于前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后又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内;后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而不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外。 ②在辟署制下,辟署是一种政府行为。“主与宾”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长官与佐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而在招聘制下,主官自主辟士,则纯粹是官员的私人行为;由于无权署为佐僚,官员与幕客之间也就只能停留在“主与宾”的初始关系状态,即二者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 ③大体说来,“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也是中国幕府制度史的两个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区分并不绝对。实际上,在整个幕府制度史上,一直存在着上述两种幕制形态并存的状况。 ④在幕僚制阶段,如汉代京兆尹孙宝以恩礼请故吏侯文为“布衣友”;唐代凤翔观察使邢君牙引布衣张汾为“上客”,其主宾之间就只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在幕僚制阶段,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入幕之士同具“宾”和“僚”两种身份。其中“僚”的身份,因“署”而来;“宾”的身份,则因“辟”而来。“辟”或曰“辟召”,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但这种行为又是以长官私人的名义实施的。从程序上说,先辟后署,在形成官与僚的关系之前,首先形成的是主宾关系。同时,就辟召的对象而言,虽然往往沾亲带故,但大抵是“贤能之士”。因此,辟召还必须加之以“礼”,即所谓“聘”。所以,辟召又叫做“聘召”。 ⑤同样,在幕友制阶段也是两种幕制形态并存。清代督抚两司官员往往因事需能员而“奏调”甚至自行差委在职属官和候补官员入幕佐治,使之所为“幕员”。其主宾之间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官僚关系。著名的曾国藩幕府中有不少人物是“宾”与“僚”两种身份兼具的。 ⑥由于幕府制度在用人制度上由一种政府行为变成了一种私人行为,它也就从一种官僚制度变成了一种非官僚制度。大体说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幕僚制阶段,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是重合一致的;而在幕友制阶段,由于幕府已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就不再一致,行政体系大于官僚体系。幕府制度以自主用人为基本制度,其实质是建立长官或主官与幕僚或幕友之间的私人或亲信关系。在传统时代,任用私人或亲信始终是一种政治需要。 (节选自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 B. 在“幕僚制”下,长官与所辟署的佐僚之间有行政隶属关系,长官和佐僚都存在于官僚体系内。 C. 幕友制阶段也事实上存在幕僚制,虽然长官以私人名义招聘,但其主宾间兼具朋友和官僚关系。 D. 在幕府制度实践中,“辟” 私人行为,“署”是政府行为,两种行为区分明显,一般是“先辟后署”。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界定概念,再具体举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地介绍中国幕府制度的形态、阶段和特征。 B. 第④段从入幕之士的身份、辟召程序及对象方面论证了在幕僚制阶段,幕僚制与幕客制并存。 C. 汉孙宝请侯文、唐邢君牙引张汾的例子,论证了幕僚制下主宾间普遍只有单纯的主宾的关系。 D. 文章先把“幕僚制”和“幕友制”做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最后指出二者均是政治需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署制是政府行为,招聘制是官员私人行为,两种制度区别在于入幕之士是否取得主官认可。 B. 幕友制阶段,幕友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事实上参与了行政,行政体系与官僚体系不再一致。 C. 在幕友制阶段,主官由于无权署幕客为佐僚,他们之间是主宾关系,幕客不具“僚”的身份。 D. 幕府制度的两种形态分属幕府制度史的两个阶段,导致了用人行政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转。“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吗?”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响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出现在镜头之中……“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继2013年以来,中国航天员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将科学课堂搬到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太空,难度可想而知。信号畅通是“太空教师”与同学们如约相见的关键。为了保障通信链路通畅、确保音视频信号稳定,天链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接力保障;在地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及航天员支持等数十个岗位严阵以待———从空间站到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让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为更充分的天地互动护航。 此次“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宽敞明亮的“太空教室”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不仅地面上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太空教师”的精彩表现,王亚平等航天员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内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据了解,天宫空间站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进行了升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李皖玲表示,空间站内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舱内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屏幕正是仅表与照明分系统重要设备之一。 与8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课程丰富了、“教师团队”也扩员了。8年前,天宫一号的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如今,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则达到约50立方米。此次“天宫课堂”的第一个主题,便是由王亚平展示在轨生活的场景。镜头中,除了授课所在的工作区,航天员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等生活区域也都精彩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授课内容和教具选择也有讲究。此次太空授课,除了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等内容外,航天员叶光富还展示了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在失重条件下,通过空间站中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跳动。而在教具方面,在太空物资极为宝贵的情况下,教具的选择要精打细算。在失重环境的影响下,从教具的使用到摄像设备的稳定,航天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练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伴随本次太空授课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中国太空授课将实现常态化。“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给人很大的想象和实践空间。10年后,也许这些孩子就可以进入空间站讲课。”太空授课科普专家团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这次太空授课为新时代科学普及、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开了个好头。 此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不仅通过空间站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太空实验室,还通过“天宫课堂”搭建起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太空授课是开展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时机,让更多人对航天事业有直观的认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天地”实验的差异,让学生看到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的现象、观察到物理规律的异同,在一连串“为什么”“原来是这样”的疑问和惊叹中,确立梦想的起点。 (摘编自《“天宫课堂”点亮科学梦想》《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有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地面各测控站的技术支持,“太空教师”才能与同学们如约见面。 B. 升级后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既能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又能提供环境照明。 C. 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展示了除工作区以外的航天员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等。 D. 此次“天宫课堂”展示了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场景和一些科学现象,让更多人感受到“天地”的差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陀螺写起,并且引用航天员亲切的问候,起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B. 为了说明空间站信号畅通这一事实,作者使用了“师生通过授课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对方”这一例证。 C. “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因此从教具到摄像设备,可以不考虑失重环境的影响,而选择质量最好的。 D. 作者在行文时将此次太空授课与八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在否定后者的基础上肯定此次太空授课取得的成功。 6. 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本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4~6题答案】 【答案】4. C 5. A 6. ①技术支持:信号畅通保障了“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 ②设备升级:仪表和照明分系统的升级、“天宫课堂”的“教室”的升级。 ③教学资源扩充:课程丰富了、“教师团队”也扩员了,能够更好地普及航天知识和文化。 ④团队合作:从空间站到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为“天地”互动护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