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5  2022-05-2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
2022届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
2022年5月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pín)繁发生,气象部门要把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这根弦绷(bēng)得更紧,发挥部门连动优势,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B. 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1íng)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绿得令人眩(xuán)晕。
C. 按(àn)照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相关部门在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反对唯流量论、杜绝畸(jī)形审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行业风气和行业生态为之一新。
D. 鼻塞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鼻黏(niān)膜水肿造成鼻内空气不流通,中医使用按压液门穴(xué)的方法来改变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连动”的“连”应写作“联”
B.“眩晕”的“眩”应读作“xuàn”
D.“鼻黏膜”的“黏”应读作“nián”。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现存典籍中,最早出现“村”字的是《三国志》,“村”与“落”连用,共出现了两次。这两处记载至少说明,在陈寿生活的西晋时期,“村”字开始逐渐被使用,以“村落”命名乡野的民众聚居之所,也在此时肇兴并逐渐盛行。东晋时期,中原出现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徒。[乙]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中原汉民居住在野外村落,原因有二:其一是南方本地人多,且多少有排外的情绪,其二是南迁的北人也不愿意直接被当地政府管辖。南北朝时期,城邑、村落、村邑并称的现象出现。与之相应的,就是逐步出现了确切的以“村”命名的村落。《水经注》载有19处。[丙]这些村落分布于全国各地——山东的薛村,河北的北城村,陕西的长柳村,湖北的射堂村、平乐村、东亭村等等。正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村”的使用,其在地域范围中不断出现,并不断扩散、扩大,以至“村”后来成了跨越时空约定俗成的名称,最终成为被历朝历代普遍认同的通识称谓。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肇兴 B. 逐步 C. 以至 D. 约定俗成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肇兴:初起,始兴。“以‘村落’命名乡野的民众聚居之所”在这兴起,使用正确。
B.逐步:是指一步步。“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逐步”改成“逐渐”。
C.以至: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根据前面“出现”“扩散、扩大”等分析,此处表出现的结果,使用正确。
D.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修饰“名称”,强调长期积累,慢慢形成,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其二”前的逗号改成分号。“其一”“其二”为并列的两句,句子内部使用了逗号,此处是大并列,需要用分号。
故选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于3月正式启动,平台一期包括国家中小学、国家职业教育等4个智慧教育子平台,可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浏览完整试题B. 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公安部不断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落实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C. 我国加快了医疗改革步伐,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等方式,有效降低众多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尽力帮助患者走出有药买不起、有病治不起的困境。
D. 展望未来,作为科学前哨的太空探险,航天科技的创新突破扩大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各类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将继续指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成分残缺,“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缺乏介词宾语,应在后面加“的情况”。
C.搭配不当,“降低”“负担”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减轻负担”。
D.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太空探险”,后句的主语改为“创新突破”。可将前句改为“太空探险成为科学前哨”。
故选A。
5. 台风是大自然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那么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这一做法将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程度的破坏。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一项作为前提( )
A. 喷洒到空中的水滴能够在云层之上重新聚集
B. 人工制造的云层将会对邻近区域的降雨产生影响
C.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 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海水表面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干结论是“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从而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论据是“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会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去层对日光的反射”。
论据和结论之间缺乏关联,要使结论成立,需要在“增加白光的反射”和“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之间搭桥。
D.说明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日光照射海水表面所产生的热量,而“增加日光的反射”可以使照射到海水表面的白光减少,从而减少台风获得的能量,阻止台风前进。
故选D。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要求下,“直播带货”作为无接触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看准时机,决定利用直播平台,为村民直播销售“笨鸡”。在直播过程中,王文刚向网友讲述了东方红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介绍了村民养鸡的妙招,分享了“笨鸡”的烹饪秘诀。网友在直播间特别踊跃,纷纷认购,既为能帮助村民增收出一份力感到开心,也为能买到原生态、纯绿色的农产品感到安心。“这场直播太好了, 销路一下就有了,院里的200多只鸡不愁卖了。”直播结束后,低保贫困户谢宋玉一边忙着包装产品,一边兴奋地说。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书记直播带货,助力村民脱贫。
(2)村干部角度。书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践行“执政为民”的初心,体现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直播带货”的方式,体现领导干部能与时俱进,转变思维,具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网友角度:网友踊跃认购,说明每个人都可以为扶贫事业献一份爱,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也说明真正的土产或好产品是深受网购者欢迎和喜爱的,从而达成买卖双方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以上两个角度,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该段由两部分构成,由“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要求下,‘直播带货’作为无接触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提炼出“直播带货”这个主体对象;
由“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看准时机,决定利用直播平台,为村民直播销售‘笨鸡’(土特产或农产品)”提炼出关键词“书记”(干部)。
由“网友在直播间特别踊跃,纷纷认购,既为能帮助村民增收出一份力感到开心,也为能买到原生态、纯绿色的农产品感到安心”提炼出关键词“脱贫”。
综合以上信息整理出答案,注意字数限制。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评论谈观点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式问题,答案也是多元的,作答时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探究原因展望未来,作开创性解读创新性思考。涉及角度有消费者、农民、干部、经济、脱贫攻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
由“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看准时机,决定利用直播平台,为村民直播销售‘笨鸡’。在直播过程中,王文刚向网友讲述了东方红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介绍了村民养鸡的妙招,分享了‘笨鸡’的烹饪秘诀”得出村干部角度,书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践行“执政为民”的初心,体现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直播带货”的方式,体现领导干部能与时俱进,转变思维,具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由“网友在直播间特别踊跃,纷纷认购,既为能帮助村民增收出一份力感到开心,也为能买到原生态、纯绿色的农产品感到安心”得出网友角度:网友踊跃认购,说明每个人都可以为扶贫事业献一份爱,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
由“‘这场直播太好了, 销路一下就有了,院里的200多只鸡不愁卖了。’直播结束后,低保贫困户谢宋玉一边忙着包装产品,一边兴奋地说”得出:也说明真正的土产或好产品是深受网购者欢迎和喜爱的,从而达成买卖双方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
直播带货提升消费体验,开拓了新的消费模式;地方干部参与其间,取得了良好收益;不仅帮农产品打开销路,树立良好形象,还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中叶,文彭、何震以秦汉玺印为典范,身体力行,使篆刻艺术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石章的普遍使用,使文人用印自篆自刻蔚为风气。与文人的姓名、别号、斋馆印相提并论的,是与战国时代成语印一脉相承的以诗词文句为主体内容入印的闲章,从文彭的“七十二峰深处”“琴罢倚松玩鹤”到何震的“笑谈间气吐霓虹”“听鹛深处”,闲章成为当时篆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文化背景,使方寸之地的奏刀,成为以文人为主体的篆刻家寄情言志的广阔空间,从印面到边跋,文学的参与使篆刻原本印记凭证的实用功能注入了一个时代人文情感的活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书法、绘画交相辉映。


展开余下试题明清流传至今的《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合称“三堂印谱”。“三堂印谱”的印文内容,多出自经史子集、诗文词曲以及成语格言等。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谷园印谱》四册刻印完成,这是一次以宋词名篇为主体的专题创作。稍后约1691年(康熙三十年)林皋辑自刻印成《宝砚斋印谱》,诗词名句也为数不少。自此文采风流,代不乏人,各种谱录,不胜枚举,构成了明清之际闲章创作的盛况。
这一时期的闲章创作,有印人的自我寄兴,也有知已友朋的委刻,流转于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是精神的滋润和调节,是情感的宣泄和寄托,也是时代心绪的折射。从“学山堂”到“飞鸿堂”,正值明末清初的交替时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中小知识分子政治.上的失意彷徨,生活遭际的苦痛,种种复杂的感受必然会从文学艺术上曲折地反映出来,抒情意味的闲章艺术,正为迫切需要的情感寄托提供了足以与书画艺术相媲美的理想模式。“学山堂”时期的闲章艺术,只能以一以贯之的清朗平正和雅洁秀润之风,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学意境。在与集印成谱的对比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艺术构思的单纯、形式的雷同和程式化的倾向,在作品服从文字内容的前提下,表现力的贫弱日益显示。
到了乾嘉时期,篆刻艺术渐见峰回路转,以书法为导引,篆刻家从历代金石文字中汲取养料,使篆刻艺术理论与实践相映发,这为篆刻艺术开创了瑰丽的前景。闲章艺术则表现为审美情趣更自觉的追求和抒情的个性化。丁敬为明中和尚刻的“两湖三竺,万壑千岩”以浑朴凝练的意趣表现邃密幽深的湖山胜景。安置于印面中央的“万”宇,丁敬刻作“卍”,是佛教中的吉祥标志,一字连缀全印,貌似平淡质朴,实则回味无穷。邓石如的朱文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八字则疏密映衬,使刀如笔,刚健酣畅的风格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水势的激越和浩瀚。篆刻艺术受到自身艺术特性的制约,它在表现文学意蕴之时是抽象的、曲折的、含蓄的、模糊的,篆刻绝不是文学的图解,无需在二者间牵强附会地寻找表象的对应关系。乾嘉以后,篆刻艺术越走向其灿烂的极致,印人在创作之时,越加注重艺术个性风格的展现,注重表现手段对印面氛围的创设效果,注重自身艺术形式的协调和完善。篆刻艺术经历了五百多年漫长的发展阶段,这时才真正割舍了它对书法、绘画、文学的依附关系,走向完全的独立。
(选自《明清以来诗文入印的特色及递变》,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中“闲章”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中叶,闲章与战国时代的成语印一脉相承,因其以诗词内容入印,成为当时篆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文彭、何震。
B. 《谷园印谱》和《宝砚斋印谱》是以宋词名篇为主体的专题创作,自此以后,各种谱录不胜枚举,构成了明清之际闲章创作的盛况。
C. “三堂印谱”时代正值明末清初的交替时期,民族、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闲章艺术成为了中小知识分子们寄托情感的一种理想模式。
D. “学山堂”时期,闲章艺术风格平淡质朴、刚健酣畅,与集印成谱相比,闲章表现出艺术构思的单纯、形式的雷同和程式化的倾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中叶,篆刻艺术发生划时代的变化,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对书法、绘画、文学还存在依赖,乾嘉时期,篆刻才真正走向了完全的独立。
B. 邓石如刻的朱文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八字,疏密映衬,表现了水势的激越和浩瀚,是闲章艺术自觉追求审美情趣和个性化抒情的体现。
C. 丁敬刻的“两湖三竺,万壑千岩”八字,以浑朴凝练的意趣表现邃密幽深的湖山胜景,“万”字刻作“卍”,一字连缀全印,让人回味无穷。
D. “三堂印谱”的印文多取材于经史子集、诗文词曲及成语格言等,其中有印人的自我寄兴,也有知己友朋的委刻,流传于文人的日常生活中。
9. 概括闲章创作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7. C 8. A
9. ①明中叶,突破篆刻的实用功能,成为寄情言志的广阔空间。②明末清初,内容趋丰富,但艺术风格单一,表现力弱。③乾嘉时期,因篆刻艺术创新,闲章在内容上更自觉地追求个性化,艺术表现力丰富。④乾嘉以后,篆刻(包括闲章)艺术发展到极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因其以诗词内容入印,成为当时篆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加因果,原文是“与文人的姓名、别号、斋馆印相提并论的,是与战国时代成语印一脉相承的以诗词文句为主体内容入印的闲章,……闲章成为当时篆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B.“《宝砚斋印谱》是以宋词名篇为主体的专题创作”曲解文意,原文是“……《谷园印谱》四册刻印完成,这是一次以宋词名篇为主体的专题创作”;“《宝砚斋印谱》,诗词名句也为数不少”不能说明《宝砚斋印谱》“是以宋词名篇为主体的专题创作”。
D.“‘学山堂’时期,闲章艺术风格平淡质朴、刚健酣畅”张冠李戴,原文是“清朗平正和雅洁秀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乾嘉时期,篆刻才真正走向了完全的独立”错误,由“乾嘉以后,篆刻艺术越走向其灿烂的极致,……走向完全的独立”原文是“乾嘉以后”。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深厚的文化背景,使方寸之地的奏刀,成为以文人为主体的篆刻家寄情言志的广阔空间,从印面到边跋,文学的参与使篆刻原本印记凭证的实用功能注入了一个时代人文情感的活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书法、绘画交相辉映”可知,明中叶,闲章突破篆刻的实用功能,成为寄情言志的广阔空间。
由“‘学山堂’时期的闲章艺术,只能以一以贯之的清朗平正和雅洁秀润之风,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学意境。在与集印成谱的对比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艺术构思的单纯、形式的雷同和程式化的倾向,在作品服从文字内容的前提下,表现力的贫弱日益显示”可知,明末清初,闲章内容趋丰富,但艺术构思单纯,形式雷同,表现力弱。
由“到了乾嘉时期,篆刻艺术渐见峰回路转,以书法为导引,篆刻家从历代金石文字中汲取养料,使篆刻艺术理论与实践相映发,这为篆刻艺术开创了瑰丽的前景。闲章艺术则表现为审美情趣更自觉的追求和抒情的个性化”可知,乾嘉时期,因篆刻艺术创新,闲章在内容上更自觉地追求个性化,艺术表现力丰富。
由“乾嘉以后,篆刻艺术越走向其灿烂的极致,印人在创作之时,越加注重艺术个性风格的展现……篆刻艺术经历了五百多年漫长的发展阶段,这时才真正割舍了它对书法、绘画、文学的依附关系,走向完全的独立”可知,乾嘉以后,篆刻(包括闲章)艺术发展到极致。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丫头她妈
林斤澜
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地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矮凳桥街上有少数人一说是少数,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一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


展开余下试题矮凳桥历代田少人多,老古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矮凳桥这方土,却是养不活矮凳桥人。农田上的“生活”,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掴捆稻草。挑粪水担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妈决不指使儿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没有生意好做,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
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帮忙洗洗碗,添添火,说一会儿话, 再回家去吃剩饭剩菜。她妈的食量很好,什么都吃,吃什么都有滋味。
她妈煮熟了饭自己走开,起先是困难时候,她觉着坐下来只张半张嘴,筷子只点点盘边,倒不如剩多剩少做一口咽下去的好。
后来,成了习惯。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听听新闻,摊边说两句话,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娱乐。
不过有时候也说几句,说的是梦。这梦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种诗意的东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这算不算一个秘密呢!
“昨天晚上我梦见下大雨了。”
丫头她妈常常只用一句话,就把她的梦说完。溪鳗心里有一本梦书,是一个圆梦专家。她手里忙着,也不妨碍心里翻到梦书的下雨篇,接着查问细节:
“你在屋里还是屋外?”
“屋里。”
“屋里漏不漏?”
“不漏。”
“那还好。”
……
“我和你说了吧,只许放在心里,不许挂在嘴上。只怕是个劫数,人会饿着,矮凳桥会墨黑,地面上会精光。不过你不要紧,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会熬过来的。”
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街上的店面都上了门板,再后来“困难时期”来了,街里街外都寻不着吃……头她妈觉着溪鳗的圆梦,句句灵验,算得半个神仙。
内乱武斗的年头,溪鳗只开半扇小门,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让人进屋。丫头她妈来站一站,也是一个门槛里一个门槛外说几句话。
……
溪鳗接着说:
“前天车钻他妈来说,上面挑飞机兵。车钻样样及格,就是肩膀头多一块肉,那是从小挑担叫扁担压出来的,人家不要。”
过后一天,丫头她妈挑着两箩番茄回家来,正好遇见儿子,儿子见妈妈脸都挣红了,拿过扁担来挑了走。走出去十多步,她妈忽然想起什么,叫道:
“放下,放下。”
儿子不明白。她妈抢上前来挑走了。
从这以后,父子两个休想帮忙。实在当忙时候,丫头倒还可以打个下手。袁相舟有回问道:
“我总比丫头多一把力气。”
她妈说:“你总会有转运的一天,不要运是转了,当老师又不要你了。”(注:袁相舟以前是中学教师。)
袁相舟也只笑笑。
谁知转运时候当真到来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一下来,本地土话叫做“声叫声应”,矮凳桥街上马上活泼起来,一转身,闹成了专业的钮扣市场。
不用说袁相舟,连那么个丫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也成把地抓钞票。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只有丫头她妈,还是泥里来水里去,也还是填不饱自家几张嘴,若论钞票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妈人前人后连个屁也放不响。
有天,她照旧到溪鳗那里站饭前的一站。溪鳗店门大开。里边有两个木匠师傅在装修吊脚楼,一番大干的景象。
“我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水了。”
“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
丫头她妈笑眯眯走回家来,多少年圆梦都没有这一回开心。不过她还是和家里的谁也不商量,管自种了菜。
种出菜来就要挑上街叫卖。她不会叫,只把菜筐放在溪鳗店门口。过不了几天,她的菜挑子一上街,就有开饭馆的大师傅大声叫住,就有发了财的“大好佬”当街拦住,他们专挑新鲜细菜,不在价钱。
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着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她先把旧箩换成新筐,敞口,好把细菜摆开。她的菜都要洗过涮过,青菜要显出青是青白是白,萝上不带泥,红的红黄的黄。叶子要挺着,一张是一张,不夹带黄的萎的。不该带根的齐根砍掉,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
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
她现在很爱面子,讨价还价,若是还的价不是行情,她连理都不理。真正是新上市的好货色,她还言不二价哩。
后来市场管理把农副产品,规定在东口。丫头她妈的菜担随便钻小巷走屋檐下,都可以抄近路走到东口去。她不,还是从西口进街,穿过整条街,让人们看着她的成果,喷啧的啜牙花,又决不违反规定一路走一路卖。让开饭馆的着点急,只能预定三捆两捆的。让吃鲜货的“大好佬”差不多是央告给留下一把两把。当然,溪鳗做鱼丸鱼饼用的小葱鲜姜,鱼汤头里用的小白菜、寸把长的蒿菜,那是不用招呼给送上门的。
不过有人说她是不是摆起架子来了?叫声丫头她妈给留点菜,她总是嘴皮动动的,说句什么话听也听不见,脸上还板板的,倒像保守着什么秘密。袁相舟听见人家这么说,哈哈一笑,说,要说她妈有秘密,天晓得,她的秘密就是做梦。
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鳗说:
“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
(有删改)
10. 简析溪鳗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11. 林斤澜的小说语言口语化特色鲜明,结合文章划线处分析这一特点。
12. 分析本文叙事上的主要特征。
13. 赏析结尾处(最后三段)的艺术效果。
【答案】10. ①以溪鳗店铺的变化展现时代的变迁;②与“丫头她妈”关于梦的谈话串联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③侧写“丫头她妈”任劳任怨、质朴慈爱等性格特征。
11. ①语言简洁,多用短句,长句有明显停顿;②使用方言词汇,如“旺俏(很抢手)”;③用词直白浅显,不事修饰;④比喻生活化,将菜根比作老人胡子。
12. ①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②叙述不动声色,客观展示场景;③多用对话和心理活动推动小说发展;④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⑤悬念开篇,首尾呼应,叙述圆融。

13. ①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②照应开头,点明“秘密”的内容,使结构紧凑;③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反映出了女性自我意谋的觉醒、对个人尊严和自身价值的追寻;④增添文章象征意味和民间文化的神秘色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结合“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内乱武斗的年头,溪鳗只开半扇小门,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让人进屋”“溪鳗店门大开。里边有两个木匠师傅在装修吊脚楼,一番大干的景象”等分析,写了溪鳗的鱼丸摊子,后来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到只开半扇小门,到最后要大干一场的景象,以店铺的变化见证时代的变迁。
结合“只怕是个劫数,人会饿着,矮凳桥会墨黑,地面上会精光。不过你不要紧,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会熬过来的”“谁知转运时候当真到来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及后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2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