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6  2022-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哑联考(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诗歌鼎盛时代。陈子昂、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相继高扬“风骨”传统,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那么,何谓“风骨”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阐释,“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的一种审美标准。在历史的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每位诗人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具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躲避崇高”“崇俗”“崇私”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让人不堪卒读。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等等,这些诗歌都具有深刻的教化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艺术标准。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一些诗人便不再讲究文辞、技巧,虽然形式上采取了新诗的分行形式,却不过是将一句话分行排列,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风骨显然早已荡然无存。当然,当代依然有很多诗人在努力铸造与锤炼诗歌语言,如潘维在其诗中试图构造的汉语帝国,实则是对汉语魅力的重新发现与塑造;胡弦、李轻松、路也等诗人都如火中淬石般用心打磨诗句。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在不断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不会被质疑为“口水诗”“废话诗”,才能重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总之,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所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与发扬古典诗歌传统与中华传统精神延续下来的“中国风骨”,从而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有些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在此,我们急切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的情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趣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和责任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有很多诗歌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抒发了挚烈的家国情怀。如今许多诗歌作者淡忘人民,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不是诗,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伟大的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他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力,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或者说,史诗性写作,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勰把“风骨”解释为作品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并把诗歌是否具有风骨作为评价其优劣的标准之一。
B.有些作者以记流水账的方式创作诗歌,但也有一些作者如曾卓等继承了中国风骨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佳作。
C.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这是和诗歌创作对语言的美感要求背道而驰的。
D.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恢宏的事物和伟大的英雄,会促使当代中国诗人创作出具有崇高情感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陈子昂、李白、高适等诗人对“风骨”传统的继承与弘扬,那么唐代诗歌或许就会缺乏“风骨”。
B.新时代的诗歌创作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牺牲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C.杜甫的《登高》既写了身世之悲,也写了忧国之情,这说明“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相互统一的。
D.两则材料都论及新时代诗歌创作,也都写了新时代诗歌创作存在的弊端,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下列各项中,和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
B.荣誉面前不争功,利益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推功揽过是可贵的修养境界。争功诿过者则不然,他们在荣誉面前热衷追逐,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困难面前绕道而行。前者为公,着眼的是大局;后者存私,打的是小九九。
C.人们读书应该有所选择。书籍犹如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D.事业因执著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这样的执著和坚韧刻印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生命里。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谋福祉,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4.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无疑是具有中国风骨的诗歌,请以诗歌中的“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为例,结合材料一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5.新时代诗歌为什么需要“中国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碗红烧肉
陈振林
A
她进到房间来的时候,头上还披着盖头。
盖头红红的,是一块大红颜色的绸缎。盖头是娘在三年前用十个鸡蛋向一个远房表姐换来的,然后,在那个飘着细雨的下午,娘在红盖头的对角绣上了一对粉红的鸳鸯。
她知道他就坐在靠近大柜子的大红椅子上。她的眼睛其实也是看得到眼前的路的,红盖头一闪一闪,那眼前的路就闪在了眼前。她想溜到大红的床边去,却停住了脚步,坐在了另一把大红的椅子上。
同样大红的条桌上,放着一碗红烧肉。
她想吃,她爱吃红烧肉。她不敢说出来。哪个刚嫁进家门的新媳妇会抢着吃自己爱吃的菜呢!她的嘴角轻轻地笑了笑。
“你叫王秀娟。”他说,声音不大,瓮声瓮气地。
“嗯。”她说。
“我二十二岁,你二十岁。”他又说,声音大了一些。
“嗯。”她又说,和刚才的回答一样。
“你的生日是三月初九。”他又开始说。
“你是我爱人,我要对你好!”他又加了一句。
她没有回应,嘴角笑了一下。她是见过他一次的,一年前在他邻居的院子里,看到他正挑着一担砖头帮着邻居盖房。他的臂膀上的肉,绷得紧紧的,像有使不完的力。
“来,我们一起吃一碗红烧肉。”他说,将椅子向她拉近了一些,轻揭去了她头上大红的盖头,“这是我偷偷从厨房里拿来的,我知道你爱吃红烧肉咧。”


展开余下试题她听了听外边屋子里的声音,知道客人们都已经散去了,就将大红椅子拉了拉。两人靠着条桌,他拿起了筷子,稳稳地夹了一块红烧肉,送到了她的嘴边。他在她耳边说∶“我们要生三个儿子……”
B
她进到房间来的时候,脸上仍然戴着口罩。
她的手里,提着保温饭盒。她洗了洗手,打开保温饭盒,里边是满满的一碗红烧肉。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网上订不了餐。这一斤多肉,是她早上四点多去找一个老邻居勾的。老邻居知道她是为他准备的红烧肉,从自家本不多的两斤多肉里分给了她一多半。临走,老邻居忍不住还是问了句∶他确诊了新冠肺炎,有二十多天了,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吧!”
她木然地点了点头,然后走开了。除了点头,还能怎么回答呢从他六十八岁开始,到今天他已经患阿尔茨海默病十一年了。不想,他怎么却患上了新冠肺炎,也不知道怎么传染上的。昨天晚上十点多了,他拉过了她,说∶“我想吃碗红烧肉。”声音很小,但是她听得清。今天早上五点多,她提着勾到的肉回到家,做好了一碗红烧肉,装进了保温饭盒。她从医院回家,再从家里到医院,只能步行,往返居然走了两个多小时。
她知道他睡着了。上午几个小时,他都可以昏昏沉沉地睡着,这早就是他患病之后的习惯。她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看着他睡着的样子,又想起了家中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在这座城里的另一个区里,听说也被隔离了。二儿子在北方的一个小城上班,又离婚了,已经有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也有四十岁了,六年没有回家了,也不知道在哪儿呢。她的老年手机上,其实存了三个儿子的电话,但是她不想打电话给他们。打了电话,又有什么作用呢?
“你叫王秀娟。”他说。声音不大,瓮声瓮气地。她知道他醒了。
“嗯。”她说。
“我二十二岁,你二十岁。”他又说,声音大了一些。
“嗯。”她又说,和刚才的回答一样。
“你的生日是三月初九。”他又开始说。
她知道,他又开始他的习惯性问答了。这些年来,好多个吃过晚饭以后的傍晚,他就会拉着她的手,这样和她一句一句地说话,像用录音机播放一样。
“你是我爱人,我要对你好!你的红盖头,我收着咧,在那个最高最高的箱子的最底层……”他又开始说红盖头了,声音很微弱。五十七年前,他揭下她大红的盖头,就收着了。她知道他放在那箱子的最底层。
“来,我们一起吃碗红烧肉。”说着,他想要直起身子。但他是起不来的,已经开始挂吊瓶了。她将椅子拉近了一些,端起饭盒,拿起筷子,稳稳地夹了一块红烧肉,送到了他的嘴边……
两天之后,他安详地走了。她看了看时间,下午一点十分。他最后的一句话还是那句话∶“你叫王秀娟……”她看着他,他像安静地睡着了。她没有哭,安静地坐在床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他和她的对话中,她答话时总是“嗯”,这说明她是一个不善言辞、拙于表达之人。
B.“你是我爱人,我要对你好”,他的语言质朴无华,却令人感受到海誓山盟的力量。
C.邻居询问他的病情,她只是“木然地点了点头”,不如意的生活已使她变得麻木迟钝。
D.他去世了,她觉得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解脱,因而“她没有哭,安静地坐在床边”。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和她的爱情平淡普通,但又真挚感人。与此呼应,小说的语言有很多冷静平淡的叙述,但其背后又蕴含着令人动容的深情。
B.前半部分写到他说“我们要生三个儿子”,是伏笔;后半部分交代了三个儿子的境况,是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情节发展合理。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性格,如他把盖头放在“那个最高最高的箱子的最底层”的细节,就体现了他做事认真细致的性格特征。
D.小说中吃红烧肉的情节富有新意∶新郎、新娘爱吃红烧肉,是大俗;一种喜好历一生而不改,具有磐石之坚,是大俗中的大雅。
8.小说以“他”的去世作为结尾,请根据小说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及作用。(6分)
答∶
9.小说以A、B两个片断写了一个相距57年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等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征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征对曰∶“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盖,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在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户部尚书。房玄龄是时留守京城。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但云‘李纬大好髭须’,更无他语。”由是改授洛州刺史。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择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B.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C.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D.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其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太平,史称“贞观之治”。
B.“故知赏罚不可轻行”与“故逐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朕,意即“我的”或“我”。秦朝以前大家都可用,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自知诚亦不易”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应该省察官吏,量才授职,使官吏们各胜其职,这样可以无为而治。为此他要求房玄龄等人考量官员,核定官员职数。
B.唐太宗认为,对那些技艺超群的乐工、杂艺之类,只能赏赐钱帛,而不可授予官爵。如果这些人被授予官爵,会使朝中贤良官员感到羞耻。


展开余下试题C.魏征认为,不同时期的选人标准有所不同∶动乱之世,有才能者皆可任用,可以不顾其品行;太平之时,则要品德超过才能者,方可任用。
D.在让人们自我举荐这个问题上,魏征和唐太宗的观点不同。魏征认为,了解自己不易,而且愚昧之人喜欢夸耀自己,因此不可让他们自我举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4分)
译文:
(2)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4分)
译文∶
14.房玄龄对李纬的评价是“李纬大好髭须”,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饮酒(其七)•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忘忧物∶指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佳色”暗含众芳凋零、唯菊有傲霜之色的意思,是诗人对菊的极尽赞美。
B.“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运用以动写静的表达技巧,反衬出环境的宁静。
C.本诗中的“归鸟”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
D.诗人在诗末发出感慨,既然志向无从施展,那就在无聊的生活中度过一生吧。
16.“遗世情”指超脱俗世、远离官场的高洁之趣、悠然之情。诗人在诗歌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抒发了“遗世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传说中的瀛洲“___”,但现实中的天姥山却是
“___”,以虚衬实,令人对天姥山产生向往之情。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被贬来到江州的情形。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描写了刘裕居住过的地方的巨大变化,暗寓昔盛今衰之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散文集《望乡书》可以形容为“乡村生活撷英”∶它对故乡的许多方面,如地理风光、资源物产、生活生产、民风民俗等,都进行了细致呈现。作者对故乡充满深情,在书中耐心细致地回忆着故乡的人和事,其中很多趣味盎然的生活细节令读者___①__,其形态是片段的,方式是跳跃的,但充盈着内在的关联感和总体性,如同花瓣之于花朵。
其中有些“花瓣”是我特别喜欢的,例如童年乐事。童年之“乐”,大抵离不开“游戏”和“吃”。作者对这两类乐事都 ② ,如同和老朋友生动交谈。前者如打沙包,后者有捞鱼、摘杏、刨地瓜等。作者还经常在童年视角和欢乐气氛中,巧妙加入对生活与人性的窥探速写。例如,“挖河蚪”之后,还有“卖河蚌”的故事。毫无销售经验的爷爷既不知道如何定价,也不知道怎么吆喝,有人问价时只好说看着给吧。这些描写使爷爷质朴的形象 ③ 。这是商品经济潮涌初期关于“迁得可爱的买卖人”的生动素描,它趣味横生而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农民身份的转型过程。至于“乞丐”“老妪”“弃妇”等书写“人间苍凉”的章节,生活的苦难经过少年纯真、善良的视角过滤,其沉重也被审美化了——它们变得哀而不伤,有时甚至还多了几分淡淡的暖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9.“如同花瓣之于花朵”一句中,“花瓣”和“花朵”具体指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0. 《望乡书》的作者对家乡充满深情,对家乡的习俗进行了细致描写。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假如你的家乡举办相关习俗的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习俗名称;②紧扣习俗特点;③语言简明,形象生动,20字以内。(4分)
答∶我家乡的习俗是∶
宣传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① 。比如,场地难求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健身设施更公平可及、更绿色便捷等课题也有待破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呢?
首先,要注重解决公共服务资源供需错配的问题。必须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一方面,优先在人口密度大、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另一方面,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市、农村区域协调发展,让人们____②___,都能享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其次,要精心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应努力拓展绿色生态的健身空间,让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环境中开展体育锻炼。这些年,我国建了很多步道,群众使用热情很高。此外,滑雪、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为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创造了更好条件。
最后, ③ 。2022年财政部将下达补助资金10.8亿元,用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有的地方发布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也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时间从每周不少于35小时延长到不少于70小时。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将有效缓解健身需求与场馆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的定位器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陈乔年于1902年9月2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员。1928年2月16日被捕,同年6月6日英勇就义,年仅26岁。就义前,陈乔年留下一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2)在体现综合国力、弘扬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之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刻,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沿,逆向而行,无私奉献,不辱使命,“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处处飘扬,其中不乏2000年之后出生的“00后”。
从上世纪的“00后”到新世纪的“00后”,一种精神在他们的血液中传承。作为新世纪“00后”中的一员,你对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围绕“青春之美”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为了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科目选择意向,特向各位同学进行选科意向摸底调查。该调查不作为最终选科的依据,不计人试卷总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认真选择,并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区域。
24.首选科目,您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是什么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南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