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6  2022-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下所谓的“矛盾”并不是决定网络文学未来的真实矛盾: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矛盾,网络文学文本“文学性”与“娱乐性”的矛盾,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性”与“文学性”的矛盾等等。
上述“矛盾”之所以成为众多批评者争论不休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少洞悉网络文学真实矛盾的视野。我们必须在反思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基础上来客观分析其产生的效果和经验。如果我们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当作在网络时代文学应然的形态,那就陷入了“文学一般”的形式。不首先去“了解它们的历史性质”,而仅仅满足于“从事后开始的”思索,又怎能把握它身后那些真实的矛盾?
我们认为,制约着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真实的矛盾根本上有两个。其一,是数百万网文劳工与网络文学资本方的矛盾。网络文学既是一种一般的文学活动形式——由众多不同的作者写出数量巨大的文本,再由更多的读者阅读,但它更是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非物质劳动。它当然需要文学创造的能力,但此时它已经不再是一种个性的创造性,而是一种社会的创造性,一种被资本改组和收编的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说创造性是奢侈的;为什么大多数网络写手不愿称自己为作家;为什么不论是网文大神,还是没什么名声的码字工,几乎都很难从网文写作中收获足以安心的欣悦。
其二,是数亿网络文学读者真实而丰富的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快感机制之间的矛盾。目前,主流的对网络文学的评判,就是把它视为通俗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延续和发展,这种论点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出发,认为网络文学是迎合大众读者,“满足大众心理乃至生理需求”,“为读者提供快感补偿与情感体验功能”的通俗文学。然而,通俗文学从来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中获得相对的定位,其功能形态并非固定不变,而且一个时代的通俗文学常常会在另外的时代成为严肃文学的经典。同样,通俗文学的读者大众也并非一个超历史的群体。正如洛文塔尔曾经指出的那样,分析“不能把‘大众的趣味’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而是要坚持查明这种趣味作为技术、政治和经济条件以及生产领域主宰利益的特定结果,是如何灌输给消费者的”。这就意味着,所谓大众的心理需求不只是网络类型文学服务的对象,更是后者生产的一种结果。
这些才是网络类型文学生产中真实的矛盾,是诸多矛盾现象的根源所在。在这一矛盾的形式中,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人民巨大的创作热情和阅读热情都被压扁在资本主导的生产界面上。这一矛盾也呈现在网络文学的文本形态中:网络文学的问题远不是什么文学性的衰变或审美性的缺失。
(摘编自乔焕江《要素与矛盾:如何理解网络文学》)
材料二:
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视角看,网络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在线写作”和“付费阅读”,其中作品方便快捷的“更新”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即时性“互动”等特点,都极大地超越了传统文学的限制。作者基于互联网跨时空特性的“在线写作”,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读者通过点赞、打赏、转发、催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文学的扩散速度,形成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付费阅读”模式的确立,不仅为网络文学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石,也为中国网文的繁荣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浏览完整试题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与作品的更新频率有很大关系,更新是联系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最直接的方式。由起点中文网所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和欣赏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三:
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的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研究者难以把握网络文学的真实矛盾,因而将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以文学应然的形态来批评网络文学。
B.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模式,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健康、繁荣发展。
C.网络文学读者和写作者相互作用,读者通过点赞、催更等方式影响写作者的创作过程,写作者也通过作品影响读者的心理需求。
D.网络文学的语言存在着主观化的色彩和直观化的倾向,重在展现人物外在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当下某些受到读者热捧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语言表达、人物设置等问题,不会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B.网络文学存在着一个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强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C.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开启“女频”“男频”分类法,既方便读者的阅读,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
D.网络文学既可以混杂不同的文本,又可以嵌入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等不同媒介,这将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3.根据材料内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对“互文性”概念的解释一项是()(3分)
A.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
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
C.文学创作中的影响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几个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贝尔•兰金小姐
[美]杜鲁门•卡波特

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
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议地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
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两个镇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
陌生人说。
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
“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鬼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


展开余下试题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
“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
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

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
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给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嗳,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
“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
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兰金小姐就住在这里。
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
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
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
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
(摘编自《世界开始的地方》[美]杜鲁门•卡波特/著,伏波/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小混混口中“那些黑鬼都很怕她”,这些描写塑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
B.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的“衰败的老房子”,其作用主要是象征着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
C.“山茶花树”与“两百美金”在文中出现多次,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
D.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了,这一转变表现了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明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
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
8.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意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既得溉学,于古井田、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诸总必有圃以习射,而许以武事角胜负,而赏其尤者;不幸死者予棺,复其家三年。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王炎荐于朝,召为大理寺主簿。季宣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除大理正。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出知湖州,会户部以历付场务,锱铢皆分隶经、总制,诸郡束手无策,季宣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州县凿空以取赢,虽有奉法吏思宽弛而不得骋。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户部谯责愈急,季宣争之愈强,台谏交疏助之,乃收前令。改知常州,未上,卒,年四十。季宣于《诗》《书》《大学》《中庸》《论语》皆有训义,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薛季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B.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C.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D.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渡江,意思是渡过长江,文中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在南方建立南宋王朝的历史事件。


展开余下试题B.井田,相传为周代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以形如“井”字得名。
C.大理寺,古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后来各朝重要司法机构之一。
D.《中庸》,儒家经典,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后单独抽出成为“四书”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季宣鼓励民众,武备保卫地方。官员们听说金人将至而准备逃跑,季宣招来百姓,约定同生共死;他施行保伍法,保护乡里不受劫掠,稳定了人心。
B.薛季宣尽忠进谏,深得皇帝赏识。他向皇帝上奏,反对各地修筑城墙,更指出皇帝受到了身边人的蒙蔽;皇帝赞成他的说法,提拔了他,并言听计从。
C.薛季宣据理力争,反对户部苛政。他指出由经制总制二司管理财权的弊端在于严苛;他顶着户部的压力持续抗议,最终在言官帮助下让朝廷收回成命。
D.薛季宣幼年丧父,学问颇有所成。他六岁时父亲过世,由伯父抚养长大,师从袁溉学习了一套有用的学问;他对多种儒家经书理解深刻,并予以训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4分)
(2)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4分)
14.为什么要施行保伍法?施行保伍法期间薛季宣是如何鼓励、安抚武装力量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
【注】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韵”也称“步韵”,是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的古体诗词形式。
B.“蘗”即黄檗,以黄蘖比苦心。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里是反话正说。
C.颔联以“才闻”和“卧龙”夸赞苏轼的才华,交代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
D.诗人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久经磨难、乐观旷达、飘逸潇洒、年事已高的形象。
16.有人评价李之仪的这首诗将浪漫的想象和苦涩的现实相统一,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树木生长罢了,这对我们育人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短歌行》中,曹操巧妙引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3)“凤凰”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由于没有文字,独龙语是独龙族内部交流的唯一载体。它通过①______记录了独龙族的文化和历史。独龙语的动词会依据不同的人称、时态发生形态变化,这与现代汉语②______,倒是与英语、法语、俄语等有几分相似。但是,据学者研究,独龙语是汉语的亲属语言,保留了汉语上古乃至远古时期的特点。目前,其使用人口不足七千。
大约在2000年左右,我国学术界便开始关注语言濒危问题,认为不仅语言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而且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③______,内部纷繁复杂,因此我国语言调查保护的工作显得尤为困难和艰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它汇聚了1700多个调查点的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和老韩很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我认识老韩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似。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还有一个原因。1995年,老韩已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也是极有名的作家,而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写作爱好者。那年初冬的一天,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后来我把“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告诉老韩。他平静地说:“你写吧,我都用。”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20.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加点词语“风轻云淡”。(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文中第二段说“他是排长我是兵”,第六段说“你是排长我是兵”。结合全文,说说前后人称为什么发生了变化。(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藏族聚居区,随处可见藏族阿妈或阿爸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拨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一位游客问藏族老阿妈:“你们经年累月一直摇着转经筒,拨着佛珠,念着经,希望得到什么呢?”老阿妈睁开微闭的双眼,看着游客,缓缓地答道:“不希望得到什么。”
游客惊讶地问:“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老阿妈说:“希望失去点东西。”
游客更为惊讶:“希望失去点什么呢?”“希望失去贪、嗔和怒。”
藏族老阿妈的失去其实亦是一种得到,这才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3分)(A.因果倒置,由材料一“如果我们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当作在网络时代文学应然的形态,那就陷入了‘文学一般’的形式。不首先去‘了解它们的历史性质’,而仅仅满足于‘从事后开始的’思索,又怎能把握它身后那些真实的矛盾”可知,是研究者“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导致了他们难以“把握它身后那些真实的矛盾”。B.“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健康、繁荣发展”扩大范围,且“健康”于文无据。由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付费阅读’模式的确立,不仅为网络文学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石,也为中国网文的繁荣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知,“付费模式”的确立是在“一定意义上”为“网络文学奠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葫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