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 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围绕粮食储备改革,不断健全储备体系,优化规模结构布局、规范储备运行,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储备,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2022年10月16日中国网《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筑牢大国安全根基在于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 B. 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使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矛盾。 C. 新粮食安全观是在当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国家提出来的安全战略,主要思想就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不依赖进口。 D. 我国粮食储备供应充足,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社会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 2. 根据材料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B. 由于过度开垦,部分地区的耕地粮食产出率低,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C. 农业育种发展要走自主创新的路,这需要国家在战略上做规划、技术上给支持。 D. 中国连续多年粮食的高产、丰产,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新粮食安全观的贯彻落实。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一项是( ) A. 新疆小麦生产中使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B. 贵州因地制宜,开辟层层梯田,不同海拔的田地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水稻。 C. 乐山打造特色农业,做好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培育等农业配套工作。 D. 中科院推广的“中嘉早17”水稻品质优良,应用面积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 4. 南北朝时,贾思勰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国家治理之间 关系:“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贾思勰还认为“食为政首”。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共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粮食生产安全的。 5. 请综合两则材料,归纳我国制定“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背景。 【答案】1. D 2. B 3. C 4. ①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②大力实施“两藏”战略,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5. ①从国内来看,需求方面,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供给方面,耕地面积接近红线,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粮食经济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 ②从国际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不容乐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我国粮食储备供应充足”错误,把未然当已然。材料二最后一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材料并未表明我国粮食储备“供应充足”。另外,“成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标志”于文无据,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标志”。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粮食产出率低,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错误。材料一说“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由此可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粮食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从材料二第三段可以看出,“藏粮于地”是指严格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从材料二第四段“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中可以看出,“藏粮于技”是指“利用科技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增效”。而C项阐述的是农业配套工作,不能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由此可知,中国应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产量持续提升; 材料二第三段说“中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由此可知,中国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知,中国要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首段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由此可知答题时要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答。 “国内”方面: 材料一第二段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由此可知,需求方面,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 材料一第三段说“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由此可知,供给方面,耕地面积接近红线,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粮食经济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 “国际”方面: 材料一第四段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由此可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不容乐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烟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试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寺字,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粗暴的践踏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大哥,咱们一同走!”瑞全重了一句。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侵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 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D. 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如“绿槐虫元”“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 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为一项是( ) A. 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B. 与孙七和刘师傅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车夫小崔更担心自家生计的问题。 C. 飞机、炮声的消失让一切暂回寂静,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 D. 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为下文写瑞宣一家的言行做铺垫。 8. 小说中第三段集中表现了面对北平陷落瑞宣的复杂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9.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这是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C 8. ①为北平陷落感到痛心与焦虑。 ②为北平陷落后家人的生计问题感到忧虑和担心。 ③国难当头,为国尽力而不得,是去是留,忠孝无法两全的痛苦和两难。 9. ①作为创作者,老舍先生客观展现了北平陷落后,普通民众的生活画卷和真实情感变化; ②作为国民,老舍先生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以及对国家的真诚热爱; ③老舍先生的创作基于人民立场,书写人民的生活,引导人民的价值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错误,结合“‘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和“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可知,两人在去留问题上没有分歧,听说老三要走,大哥瑞宣全力支持他,让他去尽忠,自己来尽孝,让老三没有后顾之忧。 故选C。 【7题详解】
展开余下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C.“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错误。结合“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试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可知,此刻小羊圈胡同的人们内心依然沉重和压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以及人物心情的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可知,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眼前黑了一下会儿,思考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为北平陷落感到痛心与焦虑。 结合“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可知,祖父已经七十多岁,父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挣钱有限,母亲有病,老三还正在读书,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为北平陷落后家人的生计问题感到忧虑和担心。 结合“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可知,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作为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但是一家老小,就依仗着他,现在更需要他,他不能甩手一走,又不想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国难当头,为国尽力而不得,是去是留,忠孝无法两全的痛苦和两难。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试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可知,北平陷落后,小羊圈胡同的人们内心沉重和压抑。作为创作者,老舍先生客观展现了北平陷落后,普通民众的生活画卷和真实情感变化。 结合“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可知,瑞宣不能接受作亡国奴,老三不让老二听日本人的广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老三想走,不想在这里作亡国奴。②作为国民,老舍先生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以及对国家的真诚热爱。 结合“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可知,祖父已经七十多岁,父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挣钱有限,母亲有病,老三还正在读书,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为北平陷落后家人的生计问题感到忧虑和担心。结合“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可知,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作为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不能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老舍先生的创作基于人民立场,书写人民的生活,引导人民的价值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成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遗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B.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C.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D.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假臣兵数万”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于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 B. “江南主称疾固辞” “固”指坚决地,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相同。 C. 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须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 D. 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 B. 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 C. 曹彬讨伐江南之前,宋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 D. 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