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2-12-14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月检测1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悦”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
(选自李泽厚《论语今读》)
材料二:
“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这是由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人生一无所本,被偶然扔掷在此世间,无所凭依,无所依皈”。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浏览完整试题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所谓人性完满,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完满呈现。通读《论语》可以发现,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点气象”。由此可见,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仅靠“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对“乐感文化”的研究在坚持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应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选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有删节)
1. 关于“乐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有“罪恶文化”,日本有“耻感文化”,中国文化精神有“乐感文化”。
B. 在“乐感文化”中,“乐”比“悦”层次更高,是超乎个人的关系情感。
C. 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
D. 对“乐感文化”的研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
C. 在儒家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D. “乐感”的人性追寻,需要和“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配合,才能将“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3.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乐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乐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5. 请结合下面三则语言材料,谈谈你对其含有的“乐感文化”的认识。
①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②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
③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
【答案】1. C 2. B 3. B
4. ①立足此世间,不涉及哲学和宗教层面;②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和“情感本体”;③体现一种“文化——心理”结构;④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
5. ①相互依靠,彼此团结的乐群智慧;②相信自我,相信未来的乐观生活态度;③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乐生生命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C.“……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错误,原文是说:“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以及“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并非所有的“孔颜乐处”“曾点气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错误,原文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选项少了“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个前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材料二提到“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体现的是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的生命精神,体现“乐生”的生命精神。能体现“乐感文化”内涵。
A.是谈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抵制物欲。与“乐感文化”无关。
C.是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与“乐感文化”无关。
D.是谈君子的特点,与“乐感文化”无关。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可知,“乐感文化”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和“情感本体”。
由材料一“‘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可知,“乐感文化”是立足此世间,是世间性的。
由材料二“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可知,这“乐感文化”体现为“文化——心理”的结构模式。
由材料二“‘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可知,“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结合材料二把握“乐感文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三则语言材料中含有的“乐感文化”。
材料二主要阐述了“乐感文化”四个方面的内涵,“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
“乐生”的生命精神: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
“乐群”的生存智慧:人际和谐,相互依靠,彼此团结。
“乐观”的生活态度: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
①抗战期间,“民众纷纷举起旗帜”体现出的是群体的力量,相互依靠彼此团结,这是“乐群”的生存智慧。
②面对疫情的威胁,“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 “武汉加油”,这是疫情威胁下的乐观生活态度,坚信能够战胜疫情,对未来抱有希望,体现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
③ “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面对疫情,韧性奋斗,不屈不挠,体现的是“乐生”的生命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狄更斯
约定的时间到了,我的三位客人也一起来到。米考伯先生的硬领比过去更高了,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米考伯太太的帽子用浅棕色的牛皮纸包着;特拉德尔一手托着那帽子,一手扶着米考伯太太。他们都很喜欢我的住所。
“我亲爱的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道,“这很豪华。这种生活方式使我想到我还在独身状态时的生活,那时米考伯太太还没被请到婚姻之神的祭坛前订约呢。”
“他是说,被他请到,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打趣地说道,“他不能为别人负责呀。”
“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突然认真地答道,“我不愿为别人负责。我实在太明白了,当不可知的命运把你留给我时,或许已经注定把你留给一个经长期斗争终于在复杂的经济困难中牺牲的人了。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爱人。我为你说的而遗憾,但我能忍受。”
“米考伯!”米考伯太太哭着喊道,“这是我的错吗!我永远也不抛弃你,米考伯!”
“我的爱人,”米考伯先生大为感动地说道,“你会宽恕,我相信,与我们共过患难的老朋友科波菲尔也会宽恕,受过伤的精神,因为最近和得志小人——换种话说,就是和自来水公司一个管水龙头的下贱东西——发生冲突而过分伤感的情绪在刹那间的发泄,你们会怜悯它的放肆,而不对其加以责备。”
于是,米考伯先生握我的手;这使我从这支言片语的暗示中推测到,由于未交纳水费,他家的自来水在当天下午被自来水公司停了。
为了让他忘记这令人愁苦的事,我告诉米考伯先生,说我还等他来调制那盆潘趣酒呢,并把他带到储放柠檬的地方。他那懊恼顿时便消,更说不上绝望了。在柠檬壳和糖的香气中,在滚热的甜酒芬芳中,在沸水的蒸汽中,我从没见过谁像米考伯先生那么开心呢。他搅动、调和、试味时,就好像正在干的不是调制加料酒,实乃经营他家传世之业;透过种种奇妙香气的薄雾看他那张容光焕发的脸真是让人惊奇不已。至于米考伯太太,我不知道是因为那顶帽子的作用,还是那火炉的效力,或是那对蜡烛的功劳,总之,相对来说,她从我卧室出来时挺可爱的。
“我亲爱的朋友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道,“管理得最好的家庭里也会发生点意外,在没有被那种点化神奇、感染一切的力量——简言之,我要说——那具备作夫人的崇高品格的女人的力量下管理的家庭,意外是意料之中的,应当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之。”
“不过,潘趣酒,我亲爱的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品尝着酒说,“时不我待。啊!现在这酒的味道好极了。我的爱人,你的意见怎么样?”
米考伯太太说极好。
“那么,”米考伯先生说道,“如果我的朋友科波菲尔允许我如此冒昧,我要为朋友科波菲尔和我年轻的时候,还有我们共同抗争困难的那些时光,喝一杯。”
“由于这里没有外人,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喝着酒说道,“特拉德尔也是我们家的一员了,我想听听你们对米考伯先生前途的有关意见。”米考伯太太振振有词地说道,“正像我多次对米考伯先生说的,也许这样很高尚,但却无利可图。我们的标准再降低些,半个月只有两先令九便士的佣金,仍不算有利可图呀。”
我们一致同意这点。
“那么,”以明察事理自负,也以有能力使米考伯先生在可能步入歧途时走上正道的女性智慧而自负的米考伯太太说道,“那么我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谷类不可靠,还有什么可靠呢?煤可靠吗?一点也不。由于我娘家的提议,我们曾把注意力投入到那种实验上去过,我们发现那是错误的。”
米考伯先生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在一旁打量我们并向我们点头,仿佛说:“这道理已够明白了。”
米考伯太太接着就说道。“事实是,我亲爱的科波菲尔,如果不出现和现存状况完全不同的机会,我们就活不下去了。现在我自己就这么认为,最近我也几次向米考伯先生把这道理细说过,我们不能指望机会自己出现。我们应当多少来促使它出现。也许我错了,可我认定了这观点。”
特拉德尔和我对这观点大加赞许。
“一方面,米考伯先生具有各种资格,具有很大才干——我应该说,具有天才,不过这或许是我作妻子的偏心——”
特拉德尔和我都低声说,“不是的。”
“而另一方面,米考伯先生没有任何适当的职位或差使。这责任该由谁负?显然,社会应该来负。那么,我要把这种可耻的事实昭于天下,勇敢地向社会挑战,让它变好。我觉得,我亲爱的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很凶地说道,“米考伯先生必须做的是向社会挑战,事实上,他应这么说,‘有谁来应战。那就快点站出来吧。’”
说罢这些,米考伯太太谢绝了我们再干一杯的请求后,就退到我卧室去了。我的的确确觉得她是一个高贵的女人,可以算作罗马贵妇的那种女人,可以在社会动乱时建立各种奇功大业的女人。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反映了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米考伯夫妇的穷困遭遇,折射出当时英国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
B. 米考伯先生参加聚会,硬领比过去更高,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这既表现米考伯先生对自身形象的维护,也表达他对科波菲尔的尊重。
C. 米考伯太太把佣金标准降到半个月只有两先令九便士,这表明他们的生活遭遇困境,标题中所说的“挑战”正是这一点。
D. 米考伯夫妇在困境中的互相鼓励,成为他们艰难生活中让人难忘的温馨画面。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虽没有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交织却让其别有特色。
B. 米考伯调制潘趣酒时脸上容光焕发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调酒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
C. 小说运用夸张、漫画式的方法去勾勒人物,使得文中米考伯先生等人物形象鲜明。
D. 小说在塑造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时,既有对他们的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8. 因米考伯先生形象的典型性,人们把“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称为“米考伯主义”。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将人物个性展现在读者眼前。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积极乐观,即使生活陷入困境,也依然打扮得体面地出门;
②热爱生活,不向现实低头,积极寻求机会,甚至不惜向社会发起挑战。
9. ①幽默、诙谐。米考伯夫人在家庭条件已经十分窘迫的条件下安慰她的丈夫,说会永远和他在一起时,不仅能戳中读者的笑点,也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家庭生活情况产生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她的善良、朴实。
展开余下试题
②富有个性。在与科波菲尔的对话中,米考伯的语言谦逊有礼、富有激情,塑造出一位自尊有礼,阔于谈论却疏于行动的形象。
③口语化。人物对话中有很多口语,展现了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标题中所说的‘挑战’正是这一点”分析错误。除生活遇到挑战外,还有米考伯向社会挑战。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也有侧面烘托”说法错误,小说中刻画人物没有侧面烘托。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对于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小说中对其言行的描写总结出来。
从文中“米考伯先生的硬领比过去更高了,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可以看出,米考伯先生非常注意仪表,从文中可知,他的生活已经陷入严重困境,连水费都交不起,因而家里已经被断水,但他此时仍不忘衣服上的硬领和眼镜上的缎带,由此可见他积极乐观的品性。
在于大卫的谈话中,他彬彬有礼,但也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柠檬壳和糖的香气中,在滚热的甜酒芬芳中,在沸水的蒸汽中,我从没见过谁像米考伯先生那么开心呢。他搅动、调和、试味时,就好像正在干的不是调制加料酒,实乃经营他家传世之业”“我要为朋友科波菲尔和我年轻的时候,还有我们共同抗争困难的那些时光,喝一杯”“米考伯先生必须做的是向社会挑战”等情节可知,米考伯先生热爱生活,不向现实低头,积极寻求机会,甚至不惜向社会发起挑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本篇小说语言独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语言幽默、诙谐。在大卫看到米考伯夫妇时,对他们的形象作了描写,“米考伯先生的硬领比过去更高了,眼镜上系了条新缎带;米考伯太太的帽子用浅棕色的牛皮纸包着;特拉德尔一手托着那帽子,一手扶着米考伯太太”,将米考伯一家虽然贫困但非常注重仪表的特点表现出来,具有幽默的效果。同时,在描写米考伯太太时她在家庭条件已经十分窘迫的条件下安慰她的丈夫,说会永远和他在一起,“米考伯太太哭着喊道,‘这是我的错吗!我永远也不抛弃你,米考伯!’”,这一情节诙谐幽默,让读者在发笑中引发对当时的社会家庭生活情况产生深刻的思考。
同时,作者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使用不同的语言,从而突出人物形象。比如在于与科波菲尔的对话中,米考伯的语言谦逊有礼、富有激情的谈话,“这很豪华。这种生活方式使我想到我还在独身状态时的生活,那时米考伯太太还没被请到婚姻之神的祭坛前订约呢”“如果我的朋友科波菲尔允许我如此冒昧,我要为朋友科波菲尔和我年轻的时候,还有我们共同抗争困难的那些时光,喝一杯”,这些语言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出米考伯先生自尊有礼,阔于谈论却疏于行动的形象。
最后,小说中还大量使用口语,人物对话中有很多口语,如“那么我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谷类不可靠,还有什么可靠呢?煤可靠吗?一点也不。由于我娘家的提议,我们曾把注意力投入到那种实验上去过,我们发现那是错误的。”这些口语的运用,展现了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让作品贴近了普通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②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④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该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交:结交
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 合宜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B.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埏埴以为器 埴:黏土
C.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追亡逐北 北:败逃的军队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恶:怎么
D. 蒙故业,因遗策 因:沿袭 强行者有志 强行:勤勉而行
天下之乱物 乱物:纷乱之事 秦人开关延敌 延:迎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 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 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 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天下
上一篇:
宁夏银川市北方民族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海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