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8  2022-12-2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任丘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月27日考试范围:《劝学》《师说》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识字班
孙犁
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
冬天到来了,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吃。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个院里,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拿着块红薯,走进同志们的房子:“你们吃吧!”同志们也就接过来,再给他些干饭;站在院里观望的妈妈也就笑了。
“这孩子几岁了?”
“七岁了呢。”
“认识字吧?”
“哪里去识字呢!”
接着,边区又在提倡着冬学运动,鲜姜台也就为这件事忙起来。
打扫了一间房子,找了一块黑板——那是临时把一块箱盖涂上烟子的。又找了几支粉笔。定了个功课表:识字,讲报,唱歌。
全村的人都参加了学习。分成了两个班:自卫队、青抗先一班,这算第一班;妇女、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
“等我刷了碗吧!”
“不要去晚了。”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来担任,可是有一回,一个女同志病了,叫一个男“先生”去代课,一进门,女人们便叫起来:“呵!不行!我们不叫他上!”有的便立起来掉过脸去,有的便要走出去,还是儿童团的班长说话了:“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这些顽固!”虽然还是报复了几声“王八羔子”,可也终于听下去了。这一回,弄得这个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把身子退到墙角去,说话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课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兴头很高的,互相问:“你学会了几个字?”“五个。”
可有一天,有两个女人这样谈论着:“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
“念老鼠!我心里总惝记着孩子会睡醒!”
“坐在板凳上,不舒服,不如坐在家里的炕上!”
“明天,我们带鞋底子去吧,偷着纳两针。”
第二天,“先生”,果然看见有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计。先生指了出来,大家哄堂大笑,那女人红了脸。
其实,这都是头几天的事。后来这些女人们都变样了。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把孩子一把送到丈夫手里说:“你看着他,我去上学了!”并且有的着了急,她们想:“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看报呵!”
对不起鲜姜台的自卫队、青抗先同志们,这里很少提到他们。可是,在这里,我向你们报告吧:他们进步是顶快的,因为他们都觉到了这两点:第一,要不是这个年头,我们能念书?别做梦了!活了半辈子,谁认得一个大字呢!第二,只有这年头,念书、认字,才重要,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认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觉到了这两点,他们用不着人督促,学习便很努力了。
末了,我向读者报告一个“场面”作为结尾吧。晚上,房子里并没有点灯,只有火盆里的火,闪着光亮。鲜姜台的妇女班长,和她的丈夫、孩子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她丈夫是自卫队,大儿子是青抗先,小孩子还小,正躺在妈妈怀里吃奶。


浏览完整试题这个女班长开腔了:“你们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课?”
“讲报说是日本又换了……”当自卫队的父亲记不起来了。
妻子想笑话他,然而儿子接下去:“换一个内阁!”
“当爹的还不如儿子,不害羞!”当妻的终于笑了。当丈夫的有些不服气,紧接着:“你说日本又想换什么花样?”这个问题,不但叫当妻的一怔,就是和爹在一班的孩子也怔了。他虽然和爹是一班,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可是他不同意他爹拿这个难题来故意难别人,他说:“什么时候讲过这个呢?这个不是说明天才讲吗?”当爹的便没话说了,可是当妻子的并没有示弱,她说:“不用看还没讲,可是,我知道这个。不管日本换什么花样,只要我们有那三个坚持,他换什么花样,也不要紧,我们总能打胜它!”接着,她又转向丈夫,笑着问:“又得问住你:你说三个坚持,是坚持些什么?”这回丈夫只说出了一个,那是“坚持抗战”。儿子又添了一个,是“坚持团结”。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当盆里的火要熄下去而外面又飘起雪来的时候,儿子提议父、母、子三个人合唱了一个新学会的歌,便铺上炕睡觉了。
躺在妈妈怀里的小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撒了一大泡尿,已经湿透妈妈的棉裤。
1940年1月19日于阜平鲜姜台(有删改)
文本二:
在孙犁的小说当中,女性人物是被突出的,这主要是与孙犁一贯以来的创作观念有关:孙犁认为女性身上保留了很多人类古老的美好传统。因此,在孙犁的作品当中,女性往往成为了“美”的承担者。
(摘编自肖益坚《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姜台村民的佃户身份,是开办识字班缘起,在前后对比中彰显新旧世界的差异。
B. 到孩子拿红薯换到干饭后妈妈笑了,真实地揭示了农村妇女落后自私的心理。
C. 不叫男“先生”上课,是女人们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颇具时代气息和生活趣味。
D. 小孩子不知何时撒尿湿透了妈妈棉裤,侧面体现了大人们学习讨论的投入程度。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风格独特,用华丽的词藻、流畅的笔调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状态。
B. 小说大量使用独句段,多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结构全文,省略了交代环节,在表达上更加简洁,更容易吸引读者。
C. 小说开头通过简单生活场景反映了机关人员和村民之间和谐融洽的鱼水关系,为识字班的开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D. 作者没有赋予小说人物以具体姓名,也未着意呈现他们独特的外貌特征,这样写更能够显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
3. 简要分析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保留了人类哪些古老的美好传统。
4. 小说结尾部分写一家三口坐在炕上讨论学习有何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单纯质朴;勤劳顾家;好学上进,不甘落后。
4. ①把情节推向高潮。这一场景是白天识字班学习的延续,呈现了识字班学习成果,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妇女们从被动学习、消极学习、主动学习到领先学习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
③升华小说主题。通过一家三口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讨论,表现了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 理解能力。
B.“真实地揭示了农村妇女落后自私的心理”错,曲解文意,表现的是同志们与村民们的融洽关系,体现的是农村妇女单纯质朴的一面。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华丽的词藻”错。本文语言质朴无华。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先生’果然看见有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计。先生指了出来,大家哄堂大笑,那女人红了脸。其实,这都是头几天的事。后来这些女人们都变样了。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从觉得学习耽误活计到后面积极学习,先生指出那个女人在课堂偷偷做活计,那个女人羞红了脸可概括为知错就改,单纯质朴;
“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念老鼠!我心里总惦记着孩子会睡醒”“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女人们惦记着孩子会睡醒,还没鞋子穿,上学的时候不忘把家务做好等可概括为不辞辛苦,勤劳顾家;
“你们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课?”“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主动询问课程,学习认真,知识记得牢固,可概括为好学上进,不甘落后;
“不用看还没讲,可是,我知道这个。不管日本换什么花样,只要我们有那三个坚持,他换什么花样,也不要紧,我们总能打胜它”,坚信我们有“那三个坚持”总能战胜敌人,可概括为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你们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课?”“你说日本又想换什么花样?”“又得问住你:你说三个坚持,是坚持些什么?”这一场景是白天识字班学习的延续,呈现了识字班学习成果,掀起了学习的高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妇女、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等我刷了碗吧!’”“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先生’果然看见有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计”“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通过妇女们从被动学习、消极学习、主动学习到领先学习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具有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不用看还没讲,可是,我知道这个。不管日本换什么花样,只要我们有那三个坚持,他换什么花样,也不要紧,我们总能打胜它”“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通过一家三口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讨论,表现了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4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上述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分析说明。
【答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处引用诗句,是引用论证。
“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
二、文言文阅读(64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
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易,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注焉。
(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注:概:神情,气度。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B. 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C. 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D. 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8. 明帝即位之后,他“盖有君人之至概焉”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6. B 7. 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
8. ①褒奖礼遇大臣;②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③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④有军事决断能;力⑤记忆力超群;⑥接受直言上书等。(任意答出3条)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声名业绩、任职经历,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明帝一旦听过或看过,都不会遗忘。
“所履”,所字结构;“及”,连词,与下文连接紧密,故应在“所履”后断开,排除AD。
“一经耳目”的主语应该是“明帝”,不是“子弟”,故不应在“子弟”前断开,排除C。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鄙陋”,粗鄙浅陋;“省”,省察;“究竟”,完全明白。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褒礼大臣”可知,明帝褒奖礼遇大臣;
②由原文“料简功能”可知,明帝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
③由原文“务绝浮华谮毁之端”可知,明帝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
④由原文“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可知,明帝有军事决断能力;
⑤由原文“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可知,明帝记忆力超群;
⑥由原文“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可知,明帝接受直言上书等。
参考译文:
《魏书》上说:明帝容貌举止得体,看起来很有威严。从在东宫的时候开始,不与朝臣结交,不过问朝廷政事,只是潜心读书,深思而已。
明帝即位之后,褒奖礼遇大臣,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使得真伪不能相互交易,谋求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开端,至于用兵,指挥大军作战,决断朝廷大事,谋臣将相,都佩服皇帝的雄才大略。明帝记忆力超群,即使是身边侍从小臣的官职品行,声名业绩、任职经历,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明帝一旦听过或看过,都不会遗忘。明帝宽仁大度,有包容的气度,容忍接受得了直言。明帝听从接受官吏民众士人庶民的上书,一个月有几十乃至上百封,虽然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
评曰:明帝沉稳坚毅,果断有见识,听凭内心率意而行,完全有明君的极好风度。
(二)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17小题,54分)
9.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B.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性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劲疾洪亮。
B.正确。句意:声音没有变得劲疾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C.正确。句意: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D.“生”,通“性”,天赋、资质。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10.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一致的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青,取之于蓝 D. 何陋之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句读”作“不知”的宾语,前置了,“惑”作“不解”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A.判断句。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定语后置句。“利”为“爪牙”的定语,后置了,“强”为“筋骨”的定语,后置了。正确顺序是“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
C.状语后置句。“于蓝”是“取”的状语,后置了,正确语序是“于蓝取之”。句意:靛青从蓝草里提取。
D.宾语前置句。“何陋”作“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句意:有什么简陋的。
故选D。
11.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活用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活用用法,并能根据语境准确辨析具体字词的活用用法,考生要先理解句意,综合运用结构搭配、逻辑关系等来推定。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C项,“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D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B项不同,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考生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句意: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B.“风雨”古今同义,风和雨。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C.“寄托”:古义,藏身的意思;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句意: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D.“爪牙”: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故选B。
13. 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而”表示转折,意为却。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A.“而”:表修饰 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索。
B.“而”:表递进。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C.“而”:表并列。句意: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鳌,如果不是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生的地方。
D.“而”:表转折。句意: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故选D。
14.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或师焉,或不焉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通假现象的能力。
A.“要”,通“邀”,邀请。句意: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B.“有”,通“又”,再;“暴”,通“曝”,晒。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
C.“不”,通“否”,表否定。句意: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
D.无通假字。句意:(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故选D。
15. 下列与其他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者,阳城人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陈胜是阳城人。
B.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C.状语后置句,“寒于水”应为“于水寒”。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D.判断句,“……者,非……也”表判断。句意:借助车马的,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故选C。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学而大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不懂得文句知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B.介词,对于;介词,表被动。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不受世俗拘束,向我学习。
C.介词,相当于“于”,比;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对象。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省察自己。
D.都是连词,表转折,可是、却。句意:声音没有变大,可是远处的人听得清清楚楚/小的方面学习了可是大的方面却丢弃了。
故选D。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C.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故选C。
18.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积善成德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C. 吾妻之美我者 D. 小学而大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句意: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
B.“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铠甲。句意:将军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C.“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D.“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任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