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如今,中国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储备方面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在广西河池环江县,昔日曾因上游铅锌矿选矿企业尾矿库溃坝造成的上万亩重污染耕地土壤,利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间作的技术模式进行净化,取得明显成效。利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但在目前,我国在植物萃取技术的推广应用层面仍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末端治理的安全利用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所需启动投资相对较多。一般来讲,前期投入中,应包括超富集种苗的供给、富含重金属的收获物后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关设备投资等,资金需求相对较多,需要国家的先期引导和扶持。但从运行的第二年开始,植物修复技术的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即可显著降低。在很多情况下,在开展植物萃取修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方式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既保障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户的收益。从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总成本要远低于安全利用技术的总成本。 土壤生态关系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涉及公众利益和粮食卫生品质,严重制约受污染地区经济发展,势必给民众身体健康和家庭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不矿套价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开展长期修复治理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三是加大科普和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各级党政干部和民众的科技与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解决耕地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陈同斌《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庆新玉村一千亩地受污染,其所产粮食被处理,这不仅使政府遭受了损失,还浪费了这些土地资源,它们本来是可以有其它用途的。 B. 新玉村发生的事在当前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着的,这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金属加工冶炼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C. 我国每年受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可谓怵目惊心,这表明我国对土壤的普查、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 D. 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开展植物萃取修复,另一方面通过间套作方式与种植业有机结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是农用地和工矿用地污染,保障粮食安全需依靠对农用地污染的防治。 B. 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影响具有隐蔽性,原因在于重金属随水土流失扩散的过程很难被发现。 C. 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国际认可的土壤重金属清除技术,我国在该技术上已居全球领先地位。 D. 国家对各地启动植物修复技术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能够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法的一项是( ) A. 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不再种植粮食作物。 B. 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防止它们污染土壤。 C. 普查农用地,发现受污染的粮食,对其采取收购并销毁的措施。 D. 利用翻耕机把受污染的土覆于好土之下,然后再种农作物。 4. 运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不能解决材料一所说的土壤“生病”的问题,为什么? 5. 材料二是怎样强调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效果好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B 3. D 4. ①土壤“生病”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不是一种办法所能完全奏效。②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只是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它对于其它的污染未必有用。 5. ①运用对比。文章把植物萃取修复技术与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等方法进行对比,指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②引述权威性结论。文章指出这种技术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又指出被科学家的实验证明有效。③举例子。文章以广西河池环江县运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取得成功的事实,论证了这种技术的优越性。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在当前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着的”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这不是孤例,并没有说普遍存在。 C.“每年受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错误,1200万吨仅仅是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 D.“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开展植物萃取修复,另一方面通过间套作方式与种植业有机结合”,选项中 两方面不是标和本的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原因在于重金属随水土流失扩散的过程很难被发现”错误,把原因说得太狭窄了。原文材料二第二段“我国耕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镉、砷等重金属造成的耕地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威胁到粮食卫生品质”,可知原因很复杂。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把受污染的土覆于好土之下”错误,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法,起不到根本的作用。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些治理措施起到了末端治理的效果,消减了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但这些末端治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才能有效消除粮食生产和健康上的安全隐患”,可知土壤“生病”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不是一种办法所能完全奏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前清除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技术,是植物萃取修复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童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可知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只是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它对于其它的污染未必有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方法的能力。 “在重度污染耕地上,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替代种植方式;在中度和轻度污染耕地上,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当前清除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技术,是植物萃取修复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童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即运用对比。文章把植物萃取修复技术与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等方法进行对比,指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
展开余下试题“国际对这种技术普遍认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所进行的试验也证明它极为有效”,即引述权威性结论。文章指出这种技术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又指出被科学家的实验证明有效。 “在广西河池环江县,昔日曾因上游铅锌矿选矿企业尾矿库溃坝造成的上万亩重污染耕地土壤,利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间作的技术模式进行净化,取得明显成效。利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即举例子。文章以广西河池环江县运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取得成功的事实,论证了这种技术的优越性。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大 红 袍 刘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 B. 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 C. 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D. 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配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 B. 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 C.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 D. 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 8. 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6. C 7. A 8.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9. 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C项,“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是错误的。小说写到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但是朋友并不相信,从侧面写出了孔远相石的能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比喻手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看这一情节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分析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好和表现小说主旨方面的作用。 本题中,孔远最后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是因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从而可以看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引出了后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时,孔远把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捐给了村里,从而可以看出孔远的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这一情节也和时代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富了小说的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段落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主旨上进行整体把握。 小说的结尾写到“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因为这些楼是用孔远卖掉大红袍的钱建成的,所写露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并且命名“大红袍”,首先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同时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出的的贡献,是对孔远的一种赞美和感激。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分股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后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路道哉 B.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C.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D.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路道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本义是迁移,本文“徙成纪”和“徙上郡”中“徙”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B. 良家子,旧时指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良家子是汉朝军队士兵的重要来源之一。 C. 太尉,官职名,掌管军事。秦时,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D. 典属国,官职名,始设于秦,西汉沿置,主要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秩二千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屡建功勋。匈奴入侵萧关,李广随军攻打匈奴,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 B. 李广深受赏识。孝文帝说他要赶上高祖的时代,可以封个万户侯;后来梁王封他为将军并授印,朝廷表示了认可,就不再另行封赏。 C. 李广足智多谋。他通过死里逃生的中贵人判断那三个匈奴人是射雕手;他在突遇匈奴大军后,沉着应对,设计吓退几千名匈奴骑兵。 D. 李广勇敢无畏。他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他临危不惧,带领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二里的地方驻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14. 李广担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时,他做了哪几件事让自己安然逃脱?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我们]距离大军有几十里,现在像这样凭着一百名骑兵逃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把我们)杀光。 (2)匈奴兵也以为汉朝在附近埋伏有军队,想趁夜偷袭他们,匈奴的军队都掉头撤离了。 14. ①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 ②离阵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士兵下马解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 ③有敌来犯,只派十余人上马射杀,随后解鞍,令士兵纵马卧。胡兵一直不明就里,不敢进击,半夜引兵退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以及格杀猛兽,孝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还用说吗!” “子”做“不遇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D; “万户侯”是“道”的具体内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前句,迁移、搬迁。句意:搬迁到成纪。后句,调任。句意:调任到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