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4  2022-12-2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锺书《谈中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作者赞同西洋读者的观点,作者也认为中国诗典故不多、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B. 作者认为,中国诗和西洋诗的内容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C. 作者认为,中国诗是文明人的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D. 作者认为,中国诗和外国诗相比就像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共同点大于不同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如用“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说明了中国诗的音调单薄的特点。
B. 作者为了论述诗歌音调的轻重与语言的本质有关,特意将法国诗、英国诗、德国诗、拉丁诗与中国诗比较。
C. 希腊哲学家认为“家居”是指读本国诗,“出门”是指读外国诗,“回家”指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
D. 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问题传达出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雅面不奥,俗面不庸。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的狂放与西洋诗不尽相同,中国的诗人虽狂不过有仙意,而西洋的诗人则有“兽力”与“神威”,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B.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洋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
C. 只要在研究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就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同化外国文化。
D. 作者认为,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不如西洋诗雄厚和沉重,西洋诗和中国诗各具千秋,不应以一种文化的特点来否定另一种文化。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作者赞同西洋读者的观点”错。原文第一段第二句话有“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由此可见作者并不赞同西洋读者的观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 “希腊哲学家认为”错误,结合原文最后一段中“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可知,这并非希腊哲学家的本意,只是作者借此用来说明“读诗”的道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错误,无中生有,文章第一段比较中国诗与西洋诗,文中有“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等可知,东西方诗歌表现不同,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差异,与“饮食”无关。
B.“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洋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错误。结合原文“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作者的目的是在说明两种文化之间有相融通的共性。
C.“就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同化外国文化”错,原文最后一句是“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可见研究的目的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交流中融合,共同发展,而不是“同化外国文化”。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很多实际问题上,我们还是时常暴露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比如,面对核能、PX项目、转基因等社会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话题,科学界的声音往往显得微弱、迟缓和被动,有些事件甚至陷入双方无法理性对话的逻辑怪圈。再如,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亦可能无法辨识反科学、伪科学的流言和谣言。
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判断;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有基本的科学素质,我国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广大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倚靠力量。当前,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对做科普的认可和激励,亟须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广泛调动知识界做科普的积极性。
(摘编自《让科普之翼更为有力》)
材料二: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科普是“本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崇高职责。把成果创造出来是本事,把成果描述清楚、传播出去,让群众能明白、看得懂、用得上更是本事,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具备这种本事。
对全社会来说,科普是追求。没有较强科学素养,就无法适应创新大众化的时代,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每个公民、每个社会单元都有义务推进科普,因为科普本质是一种社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也唯有如此,科普才可持续。应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各方面能动性,运用好“互联网+”新方式,打造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的社会大科普。
对政府来说,科普是职责。需要着力补齐短板,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科学普及。需要着力抓融合,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结合起来。需要着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抓科普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出来。
补强科普这只“翅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协同,创新发展的“鲲鹏”必将飞得更好、更高、更远。
(摘编自《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
材料三:
“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搞怪?”媒体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高大上”的板正国家科研机构,与轻松娱乐的网络文化场域相遇,不仅没有出现文化上的巨大冲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种意外看似有很大的偶然性,实则是一种科普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示了穿凿乃至打通两个文化场域的可能性。


展开余下试题现代社会,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其所发生的场域影响,不同场域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在传统观念里,中科院物理所之类的国字头研究院所,代表的是“高端、严肃、权威”的科研文化,它与很多其他领域的权威机构一道,构成了一种严肃正统的文化场域。而在以网络直播、游戏社区、“二次元空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场域里,人们热衷于轻松跳跃、古灵精怪、个性随意,很少一板一眼地正经表达,构成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场景。
长期以来,一些传统人士认为网络交流的碎片化太不严肃,不值一提。一些新潮青年则认为传统表达太过老气横秋,不好玩。两个文化场域虽并行于世,却泾渭分明,在一些问题上还互不买账。“老派和潮流的冲突”看起来尖锐,很多时候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同一个科学现象,用高深莫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去推导,用密密麻麻的公式去推演是一种方式,用轻松活泼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用有些俏皮的搞怪话语去通俗解答也是一种方式。不能要求所有科学家都去开直播、当网红,迁就新潮网民;也很难要求个性十足的年轻人都与“主流表达”保持整齐划一。尽可能多一些交流融合,并不难做到。
“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学术研究上讲究新老相继、取长补短,文化交流上也应注重相互了解、交流互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以网红身份和网民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
(摘编自李思辉《科学家网上科普受热捧正能量满满》)
4. 下列对材料一、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当面对社会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问题时,科学界往往束手无策。
B. 科学普及需要科技工作者、全社会以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全社会要努力追求,政府需承担职责。
C. 科学家不仅要有在自己研究领域创新技术的本事,更要有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描述清楚,能够利用各种各样媒介传播出去的本事。
D. 科普传播媒介日趋多样,除了传统媒体外,科普网站、科普类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科技兴趣社区等“互联网+”新方式应该被运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只要通过网络直播,与网友面对面解释,就可以解决这些观念和行为。
B. 如果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会具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就会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
C. 材料三从当前媒体报道“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开直播”成为网红开篇,肯定了年轻的创新,否定了老旧的传统方式。
D. 对于同一种科学现象,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去推导推演无可厚非,用轻松活泼、俏皮搞怪的话语通俗解答也无不可。
6. 材料二中提到“补强科普这只‘翅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协同,创新发展的‘鲲鹏’必将飞得更好、更高、更远”,你认为如何才能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4. A 5. D
6. ①科学工作者应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自己的天然使命、崇高职责。②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积极性。③利用“互联网+”创新传播方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各方面的能动性,打造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的社会大科普。④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抓科普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出来。⑤奖励创新与传统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科学界往往束手无策”错误。由原文“科学界的声音往往显得微弱、迟缓和被动”可知,“束手无策”言过其实。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指出了生活中普遍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材料三提到了可以用“网络直播”互相沟通的方式进行科普,但并没有说只要用网络直播就能够改善这些观念和行为。
B.“就会具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就会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表述过于绝对化,由原文“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判断;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有基本的科学素质”可知,即使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具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也不一定就会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
C.“否定了老旧的传统方式”错误。由原文“‘老派和潮流的冲突’看起来尖锐,很多时候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可知,材料三认为传统表达和网络直播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否定传统方式。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当前,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对做科普的认可和激励,亟须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广泛调动知识界做科普的积极性”可知,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积极性。
由原文“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科普是‘本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崇高职责”可知,科学工作者应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自己的天然使命、崇高职责。
由原文“对政府来说,科普是职责。需要着力补齐短板,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科学普及。需要着力抓融合,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结合起来。需要着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抓科普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出来”可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抓科普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出来。
由原文“媒体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可知,利用“互联网+”创新传播方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各方面的能动性,打造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的社会大科普。
由原文“不能要求所有科学家都去开直播、当网红,迁就新潮网民;也很难要求个性十足的年轻人都与‘主流表达’保持整齐划一。尽可能多一些交流融合,并不难做到”可知,奖励创新与传统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 对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从奔走相告,到相约去秉昆家聊天,后来再一拨接一拨去周秉昆家打听情况,他们从高兴到关注,再到质疑。
C. 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
D. 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
8. 《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温情”和“有情有义”。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情”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①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②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
9. ①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安市阎良”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