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7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有六道大题,24小题。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翕(xī)辟 膏腴(yú) 疏浚(jùn) 难(nàn)壬人
B. 蒙教(jiào) 阿房(fáng) 鼎铛(dāng) 赍(jī)盗粮
C. 迂讷(nè) 剽(piào)掠 逦迤(lí) 游处(chǔ)相好
D. 会晤(wù) 水涡(guō) 缦(wàn)立 架梁之椽(chuá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房”应读作“páng”;“铛”应读作“chēng”;
C.“剽”应读作“piāo”;“逦”应读作“lǐ”;
D.“涡”应读作“wō”;“缦”应读作“màn”。
故选A。
2. 下列《论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 虎兕出于柙(jiá)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
B. 色厉而内荏(rěn) 涅(niè)而不缁
C. 乐节礼乐(lè) 不降(xiáng)其志
D. 致远恐泥(ní) 周有大赉(1ài)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中词语字音的能力。
A.“柙”应读xiá。
B.读音都正确。
C.“礼乐”的“乐”应读yuè。“不降其志”的“降”应读jiàng,降低。
D.“致远恐泥”的“泥”应读nì。泥,拘泥,阻碍。
故选C。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见:被 辟邪说 辟:批驳
B. 殷忧而道著 殷:深 无疆之休 休:休息
C. 无毫发爽 爽:差失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和
D. 不能独完 完:保全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见”,指代我。句意:现在君实用来教导我的。
B.“休”,喜庆,福禄。句意:永远保持无尽的喜庆。
C.“与”,结交,亲附。句意: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
故选D。
4.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战败而亡
B. 可以尽豫游之乐 破灭之道也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天下理财
D.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其势弱于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
连词,表修饰。句意:战败丢失的土地。
B.助词,的。句意:能够极尽畅游山水的乐趣。
助词,的。句意: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
C.动词,治理。句意: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介词,为,替。句意: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
D.介词,在。句意: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正。
介词,比。句意: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
故选B。
5.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成以其小,劣之 B. 李牧连却之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劣”,意动用法,认为……不好。句意: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B.“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浏览完整试题C.“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句意: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三面包抄,网开一面,以此为度。
D.“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句意: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
故选B。
6.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董之以严刑 西取由余于戎
B. 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秦人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终必不蒙见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句意: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西于戎取由余”。句意: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
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苟以大天下”。句意: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秦人不暇哀自”。句意: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
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
故选C。
7.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不再着迷。
B.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谅解自己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越多越好。
C.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尊重贤人,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可怜无能的人。
D.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同谅解自己的人交友”“越多越好”错误,“谅”,形容词作名词,诚信的人;“益”,有益处,有好处。正确翻译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故选B。
8.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有智慧的人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能献出他的忠诚。
B.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反复觉得不应该粗鲁蛮横,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
C.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驾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危,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翻译错误。重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卤,通“鲁”。句意: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
故选B。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创作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 杜牧,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C. 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认为作文目的为“言当世之要”“言必中当世之过”。
D. 施耐庵,元末明初作家,其著作《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章回名称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李小二火烧草料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明代小说家”错,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B.“著有《临川先生文集》”错,《临川先生文集》,又称《临川集》,北宋王安石的著作集;
D.“李小二火烧草料场”错,应为“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本回是《水浒传》第十回,讲的是林冲被高俅所害发配草料场守值,林冲朋友陆谦受高俅指使,进一步陷害林冲,到草料场放火,嫁祸林冲,后被林冲手刃于山神庙前。
故选C。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纣,圣天子之后也,有天下而宜。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纣将与武王战,纣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肯助也。纣之官卫舆纣之躯,弃之玉门之外。民之观者皆进蹴之,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民之观者掀帷而入,提石之者犹未肯止,可悲也!夫势为民主,直与民为仇,殃忿若此!臣窃闻之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夫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纣损天下,自象箸开始。故小恶大恶,一类也。过败虽小,皆己之罪也。周谚曰:“前车覆而后车戒。”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不可不察也。
梁尝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寡人亦疑焉。吾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疑狱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梁人说。以臣窃观之,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蓄民且施政教者,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展开余下试题抑臣又窃闻之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尧、舜是也,夏禹、契、后稷与之为善则行,鲧、讙兜欲引而为恶则诛。故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者,桀、纣是也,推侈、恶来进与为恶则行,比干、龙逢欲引而为善则诛。故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故材性乃上主者,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故其可忧者,唯中主尔,又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故臣窃以为:练左右,急也。
(选自贾谊《新书》有删改)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 期:约定
B. 纣之官卫舆纣之躯 舆:用车装
C. 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 帷:用帷幕遮挡
D. 梁尝有疑狱 狱:监狱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民之观者掀帷而入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C. 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其色相如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敬慎而行骄肆
放弃恭敬谨慎的态度而采取骄横恣肆的做法
B. 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
都掉转他们的刀剑,回过头来对着纣王
C. 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单薄却能旷日持久的东西是没有危险的
D. 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我个人认为宽厚地对待他们就可以了
13.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中“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所表达的感慨一致。
B. ①段中“牛之为胎也,细若鼹鼠”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都有“大与小”的辩证思考。
C. ③段中“染之蓝则青”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语意上有相同之处。
D. 本文语言颇有特色,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汲取民间谚语、俚语,使语言简约凝练、生动形象。
14. 本文与《谏太宗十思疏》都是臣对君的谏言,其观点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概括其中的两点。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C
14. (1)都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因而强调为政者要守道慎行。贾谊在文中以民叛纣的事例,魏征用“载舟覆舟”的事例,都在说明如果君王背道弃义,与民为敌,就一定会灭亡。
(2)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强调慎选左右。贾谊在文中以“染丝”为例,认为“中主”必须慎选左右。魏征则强调“正身黜恶”“虚心纳下”“简能择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狱:案件。句意: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动词,到。句意:观看的百姓就掀起帷幕进来。/那牛形成胎的时候。
B.都是连词,表转折。句意:如今前车已经倾覆了,而后车却不知引以为戒。/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却很多。
C.介词,凭;/连词,来。句意:陶朱公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
D.代词,他们(它们);/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意:它们的颜色都差不多。/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不理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而”,连词,表并列,而且;“殆”,表推测,大概。句意:单薄且能旷日持久的东西,大概是没有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语意上有相同之处”错,“染之蓝则青”是说染上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强调变化。二者在语意上不同。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文“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以民叛纣的事例,《谏》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用“载舟覆舟”的事例,说明民心向背的道理,如果君王背道弃义,与民为敌人,就一定会灭亡。
本文“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谏》文“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强调慎选左右。
译文: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作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参考译文:
纣王,是圣天子的后代,拥有天下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如果背弃道义,放弃恭敬谨慎的态度而采取骄横恣肆的做法,那么天下的人,他们离开他就像山陵倒塌,他们背弃约定就好像约定了一样,那些君主,怎么能够不谨慎呢?纣王将要与武王战斗,纣王陈列士兵,左翼右翼的兵士,击鼓也不前进,都掉转他们的刀剑,回过头来对着纣王。纣王逃跑,回到宗庙,在搏斗中战死,身边的人没有肯帮助他的。纣王的护卫用车装着纣王的尸体,把他扔到玉门之外。观看的百姓都用脚踩踏,踩他的肚子、肾、肺和肝,周武王就让人用帷幕遮挡守护着,观看的百姓就掀起帷幕进来,用石头砸他的人还不肯停止,可悲呀!那形势是百姓的主人,简直就是百姓的仇敌,像这样仇恨他!我私下听说:“善事不能说因为它小就没有好处,不善的事不能说因为它小就没有害处。”那牛形成胎的时候,小的像鼹鼠一样;纣王损害天下,从象牙制作的筷子开始。因此,小恶大恶是一样的。过错虽然小,都是自己 罪过呀。周谚说:“前车倾覆,后车就要引以为戒。”如今前车已经倾覆了,而后车却不知引以为戒,不能不明察啊。


展开余下试题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一半人认为应当判有罪,一半人认为是无罪。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国人非常高兴。以我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我认为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我又听说,有圣明明君,有一般君主,有昏庸的君主。圣明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上,不可以引导他向下;昏庸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下,不可以引导他向上;一般的君主。可以引导他向上,可以引导他向下。所以圣明的君主,尧舜就是这样的,夏禹、契、后稷和他一起做善事就推行,鲧、讙兜想要引导作恶就被诛杀。所以他们就是可以一起做善事却不可以一起作恶的人。昏庸的君主,是夏桀、纣王之类,推行奢侈、作恶就进官,一起作恶的就任用,比干、龙逢想要引导他做善事就被杀。因此他们就是只能一起作恶却不能一起做善事的人。所谓的一般君主,是齐桓公这样的,得到管仲、隰朋就成为霸主,任用竖貂、易牙就饿死在胡宫,死后尸体腐烂而不得归葬。因此才能品行称得上圣明君主的,贤能的人一定辅助,而没有才能的人就一定远离,国家一定安定太平,没有可以忧虑的事。如果才能品行处于下等的君主,邪恶的人一定近身,贤能的人一定远离,坐着等待死亡,没有什么可忧患的。所以值得忧虑的,只有中等君主,好像未染色的熟丝,染上蓝色就变青,染上黑色就变黑;得到好人辅佐就长存,得到怀人辅佐就灭亡,这就是他不能不忧虑的。所以我认为:就像未染色的丝一样的君主的身边的人,是最要紧的。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卧病书怀
(宋)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 “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 “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 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16.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B.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15. B 16. D
17. 年华已逝的感伤,壮志未酬的愤懑,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错误,“衮衮年光挽不留”写出时光飞逝挽留不住。抒发年华空逝的愁苦。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写自己的现状,是实写。
B.写自己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是实写。
C.“遥想”是联想,属于虚写。
D.“醉里挑灯看剑”是实写眼前之景,“梦回吹角连营”是虚写梦境。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写时光飞逝,自己已经年老,抒发了年华已逝的感伤之情。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描写开阔壮盛的战争场面,抒发自己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写出自己不被重用,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18. 以下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政认为贾环“游荡优伶”“淫辱母婢”,将他痛打了一顿。
B. 袭人是宝玉的丫头,性格争强好胜,嘴尖牙利,其眼界见识得到王夫人赞赏。
C. 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其人文彩精华,见识非凡。
D.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是王熙凤的诗句,以菊写出其自身品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A.“贾环……”错误,此处应是贾宝玉。
B.“性格争强好胜,嘴尖牙利”错误,这说的应是宝玉的丫头晴雯。宝玉的丫头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重,其眼界见识得到王夫人赞赏。
D.“是王熙凤的诗句”错误,诗句出自林黛玉《问菊》,林黛玉此在问菊,实等于在问自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谁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是叹人海知音的难求,也是在写有才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欣赏的执著,孤冷而寂寞。以菊写出其自身品格。
故选C。
19. 《红楼梦》回目的相关情节与林黛玉无关的一项是( )
A.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B.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C.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和相关情节的能力。
B.“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主要内容是:晴雯不小心跌坏了一把扇子,宝玉说了几句气话,她就顶撞起来。晚间,宝玉主动给她赔不是,二人前嫌尽释。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把手上的扇子递给她撕。麝月来劝,宝玉又夺过麝月的扇子给晴雯撕了,说是“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又值几何。本处情节与黛玉无关。
故选B。
20.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师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