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有人说,短视频催生了一个“读秒时代”,越来越少用户有耐心等待视频播放结束,90%的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逐渐转变为更具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也正凭借着传播技术打造出雅俗共赏的体验空间,不断吸引用户注意力,在多感官的交互中丰富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往往事先设定一个明确的受众圈子,按照他们的认知和趣味来“派单”。这样的分众传播难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得以传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关键在于持续收获新的认同群体。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面对如此丰富的受众“宝矿”,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正从“分众”走向“大众”,频频与年轻群体实现“双向奔赴”。
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围绕这一特点,打造出具有文化记忆的作品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耳熟能详的故事融入大众化的体验之中,确保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编码与用户对其的转码相一致,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
在时间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把过去与现在相连,将过往的经验与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当下不断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的回忆,并引导用户重新关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如过年系列短视频《挂灯笼、贴对联、备好年货过大年啦》,展现的是炸蛋酥花生、缝制新衣、制作糖葫芦和糖画等过年细节,这些是每个人的儿时经历,视频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并引起了众多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
在社会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与当下传播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具有共同情感经验的意义空间,并通过角色、情节等来影响用户的情绪,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情效果。某视频账号通过国风变装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其视频内容以“遇到困难—放弃—解决困难—实现变装”的线条来呈现。在《好彩无借力,何以落九天》一集中,主人公因不想当“没人看的里子”而放弃敲鼓,后又为传承舞狮文化而回归敲鼓,最终实现舞狮变装。也正是因为主人公坚持做热爱的事情,使用户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将“我”投射到短视频的内容之中,从而产生了共情,实现了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摘编自刘文辉《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可短视频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且都提到要以短视频构建共情空间。
B. 材料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这类文化类短视频经常曲高和寡,难以产生共鸣。
C. 材料一认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出发,注重“以古观今”。
D. 材料二认为,很多用户在一个短视频上的停留时间很短,这说明很多用户其实难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强调体验感,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这也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发展。
B. 文化传播不应该提前预设某些明确的受众群体,而应该注重广泛性,扩大传播影响力。
C. 传统文化视频的创作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大众的体验中,体现大众性的特点。
D. 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追求“破圈”传播,以实现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从注重“以古观今”和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及凝聚性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从历史和现实对接的角度论证文化记忆怎样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
C. 材料二第二、四两段列举详细数字,准确概括了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现状。
D. 材料二最后两段列举了部分事例,具体分析了一些短视频“破圈”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 材料二充分体现了议论类文章的通俗形象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如果班级将要制作一个有关端午民俗的短视频,我们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形式方面的因素,还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D 3. C
4. ①运用了“东风”“派单”“宝矿”“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词语或诗句,有助于内容生动形象展现出来。②列举部分事例来通俗化解释短视频传播的问题。
5. ①要挖掘出端午节民俗文化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注重“以古观今”,构建端午节诗意的共情空间。②抓住“读秒时代”的特点,让大众能从端午视频中获得文化体验。③注重“以文化人”,用优秀的端午民俗感化教育今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错误,据材料一“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可知,“晦涩难懂”的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项偷换概念,因此“所以……”的因果关系也不正确。
C.“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错误,原文为“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是“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而非所有的传统文化短视频都立足于当下。选项扩大范围。
D.“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不准确,原文“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要始终追求”错误,文中只说“加速‘破圈’”,选项说法绝对化。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概括了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现状”错误,第二段“90%的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此处列举详细数字,主要是介绍短视频用户看短视频的情况,并非体现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情况。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灶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可概括出,运用了“东风”“派单”“宝矿”“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词语或诗句,有助于内容生动形象展现出来。
结合“过年系列短视频《挂灯笼、贴对联、备好年货过大年啦》,展现的是炸蛋酥花生、缝制新衣、制作糖葫芦和糖画等过年细节,这些是每个人的儿时经历,视频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并引起了众多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在《好彩无借力,何以落九天》一集中,主人公因不想当‘没人看的里子’而放弃敲鼓,后又为传承舞狮文化而回归敲鼓,最终实现舞狮变装……从而产生了共情,实现了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可概括出,列举部分事例来通俗化解释短视频传播的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国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可知要挖掘出端午节民俗文化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注重“以古观今”,构建端午节诗意的共情空间。
结合“短视频催生了一个“读秒时代”,越来越少用户有耐心等待视频播放结束,90% 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可知,抓住“读秒时代”的特点,让大众能从端午视频中获得文化体验。
结合“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可知,注重“以文化人”,用优秀的端午民俗感化教育今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上,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刚才忘记交代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的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只要不是让我给你生孩子,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玩笑少开,说正经的,盖房子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终未说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哩?”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扬长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上学走,守山出山送儿子,老爹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还。也有人说,刘二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老爹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还有五十的……刘二的作为,让村里人都跷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摇”出来后,然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作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渐次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哇,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的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
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节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猎枪被收缴、野味饭店改名等相关信息中,可看出有关部门、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B.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守山当时不愿猎野兔但又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
C. 文章第十二段运用插叙,写刘二对守山一家的帮助,既塑造了刘二重感情的人物形象,又交代了守山想报恩的原因。
D. “坑人 事咱不干”在文中反复出现,第一处体现了刘二想要获得野兔的执着,第二处则体现了守山要给蜜蜂留过冬口粮的坚定。
7. 关于文中刘二酒店名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山与刘二在刘二开“时尚酒店”之前就认识了,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送到了刘二的野味饭店。
B. 刘二开“时尚酒店”时,一直照顾刘二生意的马总想吃野味,刘二便找守山想办法,结果碰壁了。
C. 刘二想到了一个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结果生意渐次红火起来,饭馆取名“蜂蜜美食”。
D. “蜂蜜美食”更名为“留余餐馆”是刘二思想转变的见证,这与守山拒绝刘二取野蜜蜂过冬的野蜂蜜有关。
8. 文章最后,守山为何说“不是欠我,是欠大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守山的“守山”过程体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过去,守山父子上山打猎野生动物并将猎物送到刘二的饭店,但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日益增长,守山认识到自己和刘二对大山有所亏欠。②大山的丰富资源不仅丰富了守山一家的物质生活,也让刘二的饭店越来越红火,守山认为是大山给他们一家和刘二带来了美好生活,他们又一次亏欠了大山的养育之恩。③山民都是从大山中取得给养,大山养育了山民,这份深重情意无法偿还得清,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9. ①有生态保护意识:父亲去世后,猎枪被收缴,守山当上了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②“一根筋”、坚持原则,但也有思维灵活的一面:在友情与原则面前,守山站在原则一边,刘二找他弄野兔,他拒绝了,经过一番思索后守山想到了野蜂蜜菜肴。③做事留有余地、懂得感恩:守山取蜂蜜只取二分之一,他认为自己和刘二都是欠大山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错,根据后文来看,守山肯定是不愿去打猎野兔的,这里应还有顾念旧情的心理,正是想到与刘二的交情,但又不能打猎野兔,守山对此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刘二想到了一个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张冠李戴,这个主意是守山想出来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由原文“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可知,过去,守山父子上山打猎野生动物并将猎物送到刘二的饭店,但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日益增长,守山认识到自己和刘二对大山有所亏欠。
②由原文“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刘二的生意渐次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可知,大山的丰富资源不仅丰富了守山一家的物质生活,也让刘二的饭店越来越红火,守山认为是大山给他们一家和刘二带来了美好生活,他们又一次亏欠了大山的养育之恩。
③从本文的主题来看,由“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可知,守山认为山民都是从大山中取得给养,大山养育了山民,这份深重情意无法偿还得清,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有生态保护意识:由原文“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可知,父亲去世后,猎枪被收缴,守山当上了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
②“一根筋”、坚持原则,但也有思维灵活的一面:由原文“‘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作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可知,在友情与原则面前,守山站在原则一边,刘二找他弄野兔,他拒绝了,经过一番思索后守山想到了野蜂蜜菜肴。
③做事留有余地、懂得感恩:由原文“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的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可知,守山取蜂蜜只取二分之一,他认为自己和刘二都是欠大山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具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可A臣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E逆F德也G争者H事之I末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B. 执事,含义有办事的官员;从事工作、主管其事;对对方的敬称等。文中指办事的官员。
C. “勾践欲杀妻子”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妻子”的含义相同,
D. “种止勾践曰”与“止有剩骨”(《狼》)两句中“止”的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想要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
B. 吴王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
C. 范蠡劝谏越王要言辞谦卑地送给吴王丰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讲和,就亲自去吴国做抵押。
D. 勾践派文种把美女宝器都献给了吴王,伍子胥进谏吴王灭了越国,但吴王不听,赦免了越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