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吉林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简称东风)的建设是当年三线建设中成功的典型范例,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汽车工业文化将东风人、十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见证岁月变迁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和老一辈创业者们留下的“三大精神”——“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共同构成了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资源。
马灯照亮东风人的创业路。回首20世纪50年代,藏在山沟里的十堰是一幅偏远落后的景象。据十堰市档案馆的资料记载,当时的十堰镇中心地带只有百十户居民、几家小商铺,现代工业一片空白,被人们形象地戏称为“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
进入20世纪60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在鄂西北的十堰拔地而起。经过了50多年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当年操着天南海北方言的数十万建设者们涌入这个曾经寂静的小山沟。从搭建芦席棚、点着马灯开始,再到干打垒建房,一锤一斧、一砖一瓦建立起了现代汽车城。艰苦创业、勇于创造、激情奉献是十堰的城市灵魂、血脉基因。一代代东风人奋发图强,克服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缺乏的重重困难,开创了“中国式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奇迹,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历经50多年的发展,十堰从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成为年均生产销售各类汽车100多万辆、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亿元的现代化汽车城。“汽车城”成为十堰的三张靓丽名片之一。
“三大精神”是十堰人的传家宝。建厂技术功臣支德瑜。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筚路蓝缕,擎起马灯,支德瑜带领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使用珠光体球墨铸铁取代锻钢制造EQ140发动机曲轴,并在新材料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汽车材料国产化和2.5吨越野车、5吨民用车的量产做出卓著贡献。“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曾任东风汽车公司产品总设计师的黄松。自2002年起带领团队攻坚6年。冲破国际技术壁垒,创新5项理论方法,应用19项新工艺新材料,掌握75项专利技术。在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猛士”有12项超过美军“悍马”,经济性、生存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对“三大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芦席棚、干打垒、马灯,这些承载着东风人早期艰苦创业回忆的词汇,演化成“三大精神”——“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这三大精神变成东风人的传家宝。二汽创业初期,领导和群众一起劳动,同一个食堂排队打饭,同一盏昏暗的马灯下工作奋战,在低矮的芦席棚里生活办公,用干打垒的方法建设厂房。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斗志昂扬,打下了汽车发展的基业。这种精神流传下来,经过提炼升华,概括为“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
从铁匠铺、豆腐坊,到名扬中外的“东方底特律”,十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东风”的发展史,汽车工业遗产是城市的重要记忆。从这个角度看,第一代东风人留下来的“三大精神”,不仅是东风汽车公司的传家宝,也是十堰人的传家宝。
汽车工业文化成为十堰城市的灵魂。在十堰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巨大体量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等丰厚物质的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以“三大精神”为代表的精神财富,共同构成了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资源。这种文化与十堰的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十堰的城市基因和灵魂,深深融入十堰人的血脉之中。进入新时代,十堰在全市进一步宣传、传承和发扬“三大精神”,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


浏览完整试题2016年6月,十堰市拉开了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市文体新广局组织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图片展览,全面展示了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和成果,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十堰人熟知。2020年7月,汽车工业文化被纳入首批十堰“历史文化活化工程”名单。
(摘编自何利《历经50多年奋斗汽车文化融入十堰人的血脉》)
材料二
为保留城市记忆,传承汽车文化,充分发掘、利用汽车工业文化资源,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3500万元,对东风小康老基地废弃的旧厂房进行改造,全力打造十堰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
在现场,施工人员正对东风小康旧工厂原涂装车间的外墙墙面进行装饰装修。远处的外墙已用有色漆做成了红砖墙体,迅速把人带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工业厂区的氛围中。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项目负责人王涛介绍说:“改造建筑立面突出工业风格,以传统的红砖厂房为基础,采用玻璃、金属板、钢构架为主要改造材料,在原厂房的两端重点改造,增加厂房现代感和通透空间,以适应现代文创产业园的需要。”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83亩,主要分两块:东侧以商业开发为主,用地约59亩,拟新建商业综合体、住宅、四星级酒店、市民服务中心及人防广场;西侧以引入投资建设汽车文化创意园为主,用地约124亩,主要对老厂房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艺术景观雕塑及小品打造汽车文化客厅,充分展现开发区深厚的汽车文化历史底蕴。
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线来活化历史,保留城市记忆,传承汽车文化,通过汽车文化主题场景把工业老厂房和城市新商业有机串联,打造一座商业餐饮、文化展示、公共停车场、企业创意孵化、政务服务、人防工程等多元融合的文化创意园。该项目将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车间生产线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以汽车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投资项目,包括汽车创意雕塑、汽车文化博物馆及中小学生汽车文化校外实践基地等。
据介绍,汽车文创园改造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将打造一座城市魅力独特、汽车文化浓郁的创意园。
(摘编自关前裕、刘爱理《十堰投资3500万元,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三线建设中,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是一个成功范例,藏在山沟里的十堰因车而兴,变化巨大。
B. 二汽当年创业十分艰难,创业者从搭建芦席棚、点着马灯开始,还要克服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缺乏等重重困难。
C. 曾任东风产品总设计师的黄松带领团队攻坚,冲破国际技术壁垒,缔造“猛士”,各项作战技术指标都超越了美军的“悍马”。
D. 十堰从一个偏僻山区小镇成为现代化汽车城,成为名扬中外的“东方底特律”。十堰的发展与东风的发展息息相关。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东风人培育了奋发图强等优良品质。
B. 十堰丰厚的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十堰的城市基因和灵魂,深深融入十堰人的血脉之中。
C. 十堰在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的过程中,对东风小康老基地废弃的旧厂房进行了改造,最主要的是增加厂房的现代感。
D. 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在引进汽车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车间生产线设备,保留城市记忆、传承汽车文化。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东风汽车工人“三大精神”的一项是( )
A. 20世纪50年代,藏在山沟里的十堰偏远落后,人烟稀少,现代工业一片空白,当年操着天南海北方言的数十万建设者涌入这个寂静的小山沟。
B. 领导和群众一起劳动,在低矮的芦席棚里生活办公,用干打垒的方法建设厂房。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斗志昂扬,打下了十堰汽车发展的基业,
C. 支德瑜擎起马灯,带领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使用珠光体球墨铸铁取代锻钢制造EQ140发动机曲轴,并在新材料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D. 黄松带领团队攻坚6年,创新5项理论方法,应用19项新工艺新材料,掌握75项专利技术,使“猛士”的经济性、生存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在传承和发展汽车工业文化中,十堰市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C 2. B
3. A 4. ①进一步宣传好、传承好、发扬好“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
②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宣传,将汽车工业文化纳入“历史文化活化工程”名单。
③充分发掘、利用汽车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全力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
5. ①首先指出东风汽车公司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与“三大精神”构成了十堰市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资源。
②然后回顾了东风汽车公司和十堰市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③最后叙写十堰在全市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各项作战技术指标都超越了美军的‘悍马’”错误,原文材料一第四段是“在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猛士’有12项超过美军‘悍马’,经济性、生存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简称东风)的建设是当年三线建设中成功的典型范例,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没有谈到“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无法推断出“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选项于文无据。
C.“最主要的是增加厂房的现代感”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二段“远处的外墙已用有色漆做成了红砖墙体,迅速把人带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工业厂区的氛围中”,第三段“改造建筑立面突出工业风格,以传统的红砖厂房为基础,采用玻璃、金属板、钢构架为主要改造材料,在原厂房的两端重点改造,增加厂房现代感和通透空间,以适应现代文创产业园的需要。”说明了改造后的产业园的主要材料,增加了厂房现代感和通透空间。选项曲解文意。


展开余下试题D.“在引进汽车文化产业的基础上”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五段是“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线来活化历史,保留城市记忆,传承汽车文化”,可知选项将“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线”改成了“在引进汽车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偷换概念;另外,原文是“该项目将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车间生产线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以汽车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投资项目”,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材料一可知,东风汽车工人的“三大精神”是“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
A.主要内容是反映在20世纪50年代,在十堰十分的落后背景下,当年“数十万建设者”到这里投身建设的情况,不能体现东风汽车工人的“三大精神”。
B.“在低矮的芦席棚里生活办公”“用干打垒的方法建设厂房”体现了,体现了“芦席棚精神”和“干打垒精神”。
C.“支德瑜擎起马灯”,体现了东风汽车工人的“马灯精神”。
D.根据材料一第七段“进入新时代,十堰在全市进一步宣传、传承和发扬“三大精神”,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可知,选项体现的是新时代东风汽车工人的“三大精神”。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芦席棚、干打垒、马灯,这些承载着东风人早期艰苦创业回忆的词汇,演化成‘三大精神’——‘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这三大精神变成东风人的传家宝”“进入新时代,十堰在全市进一步宣传、传承和发扬‘三大精神’,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可知,十堰市进一步宣传好、传承好、发扬好“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
从材料一“2016年6月,十堰市拉开了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市文体新广局组织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图片展览,全面展示了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和成果,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十堰人熟知。2020年7月,汽车工业文化被纳入首批十堰‘历史文化活化工程’名单”可知,十堰市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宣传,将汽车工业文化纳入“历史文化活化工程”名单。
从材料二第一段“为保留城市记忆,传承汽车文化,充分发掘、利用汽车工业文化资源,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3500万元,对东风小康老基地废弃的旧厂房进行改造,全力打造十堰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可知,十堰市充分发掘、利用汽车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全力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一段“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汽车工业文化将东风人、十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见证岁月变迁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和老一辈创业者们留下的‘三大精神’——‘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共同构成了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资源”可知,材料一首先指出东风汽车公司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与“三大精神”构成了十堰市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资源。
根据第二段“回首20世纪50年代,藏在山沟里的十堰是一幅偏远落后的景象”,第三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在鄂西北的十堰拔地而起。经过了50多年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当年操着天南海北方言的数十万建设者们涌入这个曾经寂静的小山沟”,第四段“建厂技术功臣支德瑜,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筚路蓝缕,擎起马灯,支德瑜带领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使用珠光体球墨铸铁取代锻钢制造EQ140发动机曲轴,并在新材料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汽车材料国产化和2.5吨越野车、5吨民用车的量产做出卓著贡献”“‘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曾任东风汽车公司产品总设计师的黄松。自2002年起带领团队攻坚6年。冲破国际技术壁垒,创新5项理论方法,应用19项新工艺新材料,掌握75项专利技术”,第五段“芦席棚、干打垒、马灯,这些承载着东风人早期艰苦创业回忆的词汇,演化成‘三大精神’”,第六段“从铁匠铺、豆腐坊,到名扬中外的‘东方底特律’,十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东风’的发展史,汽车工业遗产是城市的重要记忆”可知,材料一第二段到第六段回顾了东风汽车公司和十堰市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从第七段“进入新时代,十堰在全市进一步宣传、传承和发扬“三大精神”,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第八段“2016年6月,十堰市拉开了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可知,材料一最后两段叙写十堰在全市加大汽车工业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开展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来割麦
蒲楠
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
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
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
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
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
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
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
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
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一样,弯不下直不起。
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
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做派。
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展开余下试题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
六哥自言自语地说: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
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
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
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
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做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
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
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
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子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
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
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
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
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
顺爷说:真的呀!真好。
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
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以栀子花香引出麦香,并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
B. 顺爷和六哥曾为了一拃宽的土地打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依附土地、重视土地的态度。
C. 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等针锋相对、极不礼貌的回话,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熟的人们,即使厌恶对方,生活中也无法避而不见。
D. 顺爷、六哥对望时不约而同冒出一句“该回了”。一语双关,既表达出割完麦回家之意,又暗含对在外儿孙返乡的期盼。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见大,通过顺爷和六哥之间一次平常的农事闲话,反映出部分农民把农业当成立国之本,仍然坚守在土地上。
B. 小说中使用了借代、拟人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错落句式,生动写出了宁静优美的乡村景色,寓情于景。
C. 小说用富有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感伤之情。
D. 小说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
8. 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顺爷的形象特征。
9. 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6. C 7. C
8. ①顺爷和六哥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代表,他们热爱家乡、珍视土地、勤于劳作、乐于助人,具有值得传承发扬的可贵品质。
②他们思想相对保守,安于现状,对进城务工、土地流转等存有偏见。
9. ①增强审美意蕴。作者以麦茬地的优美景象来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②深化小说主题。作者寄寓景物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即使厌恶对方,生活中也无法避而不见”错误。“还活着”等话语看似针锋相对、极不礼貌,其实是老人家们日常亲切互动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关系好。由文中“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等句子可知,两位老人非常关心彼此。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反映出部分农民把农业当成立国之本”错误,农民不离开土地是因为情感上舍不得,而不是把土地当成“立国之本”。
B.“借代”错误,文中没有借代手法。
D.“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错误,入城青壮年不回乡收麦不是因为好逸恶劳,而是因为种地收入比不上在城里务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章中顺爷和六哥一个七十二岁,一个七十四岁,“都是村中老人了”,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代表;“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他们勤劳,大早上就起床割麦;“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他们热爱家乡和土地,在村里青壮年都出城务工时,还能坚守土地,坚持种田;“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子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他们热情淳朴,互相帮衬,乐于助人。
但他们虽然坚守土地,但对进城务工的看法是保守的,总认为到麦收时节了就得回家割麦——“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同时,他们对农村土地流转抱有偏见——“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做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木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认为土地就是他们的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最后一段是麦地里的环境描写,“一浪浪地腾着涟漪”写出了麦地里生机勃勃的景色,而这一切,是顺爷和六哥通过辛勤劳作换来的,除了小麦,“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更是两人辛勤劳作的证明,是两人的劳动,带来了如此美丽的景象。由此可概括:增强审美意蕴。作者以麦茬地的优美景象来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绿色是希望的颜色,象征着新生,正好承接了上文“告诉你,我太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这一情节。新生代年轻人又重新重视乡村土地,愿意回到乡村,耕作土地,暗示着将有下一代新人继承顺爷和六哥的衣钵,农村土地不会荒芜,深化了主题。由此可概括:深化小说主题。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7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吉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