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3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卷I(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堪称典型的不下数十人。读者闭起眼睛也能想得出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说话的声音来。《红楼梦》的作者还能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来,连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尤其是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要老嬷嬷快去报信,老嬷嬷却耳聋,竟把“要紧,要紧”误听成“跳井,跳井”,还笑着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情势一缓一急,两相对照,一方是紧急待援,一方是木然无知,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跳井,跳井”这一句话,也就把老嬷嬷耳聋淡木的神态描摩殆尽。“‘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着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林黛玉是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是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是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那些老婆子时的语言是词锋逼人,势猛气锐。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特色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里其他人物的语言也都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包括湘云说话时的咬舌,把“二哥哥”说成是“爱哥哥”等等。所以读《红楼梦》品味各个人物的说话,如在社会生活中一样,一片天然,没有斧凿,真所谓“大匠不雕”。
材料二:
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红楼梦》的文本较为充分地反映出王维对后世的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明确标举王维诗歌。黛玉要香菱首先读《王摩诘全集》,而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并且要求香菱“细心揣摩透熟了”,比对李杜的诗歌所作的“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格外重视。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视为悼红轩的诗话”。而香菱对于王维诗歌体会入微,得其神妙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品赏之见,香菱对王维诗歌发表的那番精微的鉴赏,已多为后人论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精于炼字艺术时所引用。
《红楼梦》中的大量诗文曲赋多有对王维诗歌字句、意象到立意的袭用和借鉴,可见作者对王维诗歌的熟悉和欣赏。《红楼梦》中的各种描写景致的文字,多通过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句和诗意的借鉴和化用,来营造一种宁静幽美、清雅如画的境界。如贾宝玉所作《蘅芷清芬》“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第十八回)一联,取意于王维《山中》“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而《赞会芳园》中“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第十一回)几句,则颇有《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如画意境。贾宝玉所作藕香榭对联上句“芙蓉影破归兰桨”(第三十八回)以动写静,显然源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的特殊写法。第五十回《芦雪庭即景联句》中,李纨的咏雪诗句“寒山已失翠”,翻用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寒山转苍翠”。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的“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的妙对,也受了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意境的启发。


浏览完整试题《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中黛玉为宝玉代拟的那首《杏帘在望》尤显功力。诗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语言清新明快,境界安详和乐,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王维田园诗代表作《渭川田家》《洪上即事田园》《山居秋暝》等的结构和情调十分相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几十个堪称典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语言富有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材料一用“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佐证《红楼梦》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传神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C. 《红楼梦》精心设计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四人的语言,凸显人物既能言善语又个性鲜明的特点。
D.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王维的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特质,由此形成自己的“诗化”艺术特色。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表明曹雪芹认为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
B. 香菱对王维诗歌的鉴赏,实为曹雪芹的品赏之见,这与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一致。
C. 《红楼梦》中的诗歌不是在具体的字句上袭用王维诗歌,而是在意境、情趣、神韵等方面进行模仿。
D. 《红楼梦》中黛玉替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语言清新,境界祥乐,生活气息浓郁,酷似王维的某些诗作。
3. 下列《红楼梦》诗句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B.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C.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D.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4. 作为《红楼梦》的赏析文章,材料一和材料二赏析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5.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简析王熙凤的形象以及其语言特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答案】1. D 2. D 3. A
4. 材料一着眼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侧重赏析《红楼梦》语言的魅力;材料二着眼于王维诗歌的影响力,侧重赏析《红楼梦》诗化意蕴。
5. ①运用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令人印象深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非常符合王熙凤泼辣的个性特点,成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范;②人物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具有作者精心设计的语言特色。“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一段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语言特写,刻画了王熙凤能言善语、八面玲珑的形象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由此形成自己的‘诗化’艺术特色”错误。结合“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分析,原文“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该项“由此”表述有些绝对化。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这体现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格外重视”“明确标举王维诗歌”,并不能推断出“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
B.“这与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一致”错误。结合“香菱对于王维诗歌体会入微,得其神妙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品赏之见,香菱对王维诗歌发表的那番精微的鉴赏,已多为后人论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精于炼字艺术时所引用”分析,文中没有“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据文意该论断是后人所论。
C.“不是在具体的字句上袭用王维诗歌”错误。结合“《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分析,《红楼梦》诗歌在具体的字句上也有袭用王维诗歌的地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主要借助《红楼梦》来讲王维诗歌的诗化意蕴。
A.写出蘅芜苑的异草以牵藤、引蔓为多的特征。“软”“柔”以触觉写出藤蔓的轻韧度,“衬”“拖”写藤蔓仿佛也在自觉衬托着春草的幽美和芳香。富有意蕴。
B.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咏叹菊的高雅品质。
C.多多借助好风之力,送我扶摇直上青云。薛宝钗在词中表达出挣脱命运束缚的决心,奈何本质是柳絮,终究难逃命运的“轻薄”,上了“青云”也拯救她不得。
D.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B、C、D三项均不符合王维诗歌“宁静、幽美、清雅”的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第一段交代“《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堪称典型的不下数十人”“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侧重表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第二段主要讲“《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所以读《红楼梦》品味各……没有斧凿,真所谓‘大匠不雕’”等,强调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赏析《红楼梦》语言的魅力。
材料二摘编自袁晓薇《王维与<红楼梦>的诗化意蕴》,第一段讲“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二段讲“曹雪芹通过《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明确标举王维诗歌”;第三段讲“《红楼梦》中的大量诗文曲赋多有对王维诗歌字句、意象到立意的袭用和借鉴,可见出作者对王维诗歌的熟悉和欣赏”;第四段讲“《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等,强调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侧重赏析《红楼梦》的诗化意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红楼梦》 作者还能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来,连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分析,这段文字运用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如结合“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分析,这说话的人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黛玉刚到贾府,正与众人说话,晚到的王熙凤来了,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此处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富有个性,说明了王熙凤风风火火的性格,给人深刻的印象。
结合“《红楼梦》里其他人物的语言也都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等分析,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如结合“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等分析,先是赞美林黛玉的“标致”,接着又赞美她的“通身气派”,这是由表及里,而又都落到老祖宗的身上。因这“标致”和“通身气派”,就不应该是老祖宗的外孙女,而应该是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这样一来赞美了林黛玉,二来奉迎了迎春等“嫡亲孙女”,三来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雕。从中自然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了自己的利益,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逢迎讨好的性格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⑴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⑵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⑶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⑷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⑸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 “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⑹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⑺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⑻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⑼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⑽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⑾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⑿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⒀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⒁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⒂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⒃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⒄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文中描写王淡人医室时特意介绍挂着的那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旨在表现医室的环境、陈设,同时表现王淡人淡泊名利、闲适恬淡的高雅情趣。
B.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虽是很不起眼的一句自然环境描写,但却非常富于深意,从中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性格特点。
C. 作者觉得王淡人确实很傻。他给人看病,不好意思多收钱;遇到穷困的病人,不但不收诊费,连药钱也白搭进去,弄得生活拮据。夫妇二人,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D. 在王淡人看来,病人就是病人,不管他的品行如何,只要自己遇到,就断然没有袖手旁观之理。为此,王淡人虽不耻于汪炳恶劣的品行,但仍愿意花大代价给他治病。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3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B. 小说第5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 小说第8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 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8. 主人公王淡人是一个医生,但文章开头却写钓鱼,有何作用?
9. 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分别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照应标题,开门见山地写出这个医生的特殊爱好。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人公虽然是医生却喜爱钓鱼且钓得与众不同。③突出人物形象,写出了他恬静得内心、清雅的生活,随和淡泊不追名逐利的品德。
9. (1)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看似闲笔,其实可以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2)第二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以应郑板桥对联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可以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曲解文意。“作者觉得王淡人确实很傻”不符合作者对王医生的态度,作者对王淡人是赞美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错误,由“……,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可知,主要表现他的淡然。
C.“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错误,主要是为了刻画主人公不重财物、淡薄名利的性格。
D.”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错误,由原文“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可知,主要因为他认为作为医者治病救人是天职。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照应标题,由原文“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此段写出了他的特殊爱好;
内容上,医者的爱好是钓鱼,由原文“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可知,主人公虽然是医生却喜爱钓鱼且钓得与众不同;
形象塑造上,由原文“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他喝酒闲适,写出了他恬静得内心、清雅 生活,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为下文刻画其形象增添了很重的一笔,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此句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名如其人,从中也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目的,所以不是“闲笔”。
(2)“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此句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这与“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里的意象“瓢儿菜”和“扁豆花”相映衬,使小院子的环境多了些许诗情画意,通过描写刻画主人公情趣高雅的性格,所以不是“闲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摄,为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 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C. 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D. 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