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中黛玉为宝玉代拟的那首《杏帘在望》尤显功力。诗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语言清新明快,境界安详和乐,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王维田园诗代表作《渭川田家》《洪上即事田园》《山居秋暝》等的结构和情调十分相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几十个堪称典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语言富有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材料一用“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佐证《红楼梦》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传神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C. 《红楼梦》精心设计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四人的语言,凸显人物既能言善语又个性鲜明的特点。 D.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王维的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特质,由此形成自己的“诗化”艺术特色。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表明曹雪芹认为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 B. 香菱对王维诗歌的鉴赏,实为曹雪芹的品赏之见,这与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一致。 C. 《红楼梦》中的诗歌不是在具体的字句上袭用王维诗歌,而是在意境、情趣、神韵等方面进行模仿。 D. 《红楼梦》中黛玉替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语言清新,境界祥乐,生活气息浓郁,酷似王维的某些诗作。 3. 下列《红楼梦》诗句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B.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C.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D.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4. 作为《红楼梦》的赏析文章,材料一和材料二赏析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5.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简析王熙凤的形象以及其语言特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答案】1. D 2. D 3. A 4. 材料一着眼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侧重赏析《红楼梦》语言的魅力;材料二着眼于王维诗歌的影响力,侧重赏析《红楼梦》诗化意蕴。 5. ①运用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令人印象深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非常符合王熙凤泼辣的个性特点,成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范;②人物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具有作者精心设计的语言特色。“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一段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语言特写,刻画了王熙凤能言善语、八面玲珑的形象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由此形成自己的‘诗化’艺术特色”错误。结合“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分析,原文“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该项“由此”表述有些绝对化。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这体现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格外重视”“明确标举王维诗歌”,并不能推断出“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 B.“这与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一致”错误。结合“香菱对于王维诗歌体会入微,得其神妙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品赏之见,香菱对王维诗歌发表的那番精微的鉴赏,已多为后人论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精于炼字艺术时所引用”分析,文中没有“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据文意该论断是后人所论。 C.“不是在具体的字句上袭用王维诗歌”错误。结合“《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分析,《红楼梦》诗歌在具体的字句上也有袭用王维诗歌的地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主要借助《红楼梦》来讲王维诗歌的诗化意蕴。 A.写出蘅芜苑的异草以牵藤、引蔓为多的特征。“软”“柔”以触觉写出藤蔓的轻韧度,“衬”“拖”写藤蔓仿佛也在自觉衬托着春草的幽美和芳香。富有意蕴。 B.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咏叹菊的高雅品质。 C.多多借助好风之力,送我扶摇直上青云。薛宝钗在词中表达出挣脱命运束缚的决心,奈何本质是柳絮,终究难逃命运的“轻薄”,上了“青云”也拯救她不得。 D.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B、C、D三项均不符合王维诗歌“宁静、幽美、清雅”的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A. 文中描写王淡人医室时特意介绍挂着的那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旨在表现医室的环境、陈设,同时表现王淡人淡泊名利、闲适恬淡的高雅情趣。 B.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虽是很不起眼的一句自然环境描写,但却非常富于深意,从中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性格特点。 C. 作者觉得王淡人确实很傻。他给人看病,不好意思多收钱;遇到穷困的病人,不但不收诊费,连药钱也白搭进去,弄得生活拮据。夫妇二人,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D. 在王淡人看来,病人就是病人,不管他的品行如何,只要自己遇到,就断然没有袖手旁观之理。为此,王淡人虽不耻于汪炳恶劣的品行,但仍愿意花大代价给他治病。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3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B. 小说第5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 小说第8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 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8. 主人公王淡人是一个医生,但文章开头却写钓鱼,有何作用? 9. 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分别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照应标题,开门见山地写出这个医生的特殊爱好。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人公虽然是医生却喜爱钓鱼且钓得与众不同。③突出人物形象,写出了他恬静得内心、清雅的生活,随和淡泊不追名逐利的品德。 9. (1)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看似闲笔,其实可以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2)第二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以应郑板桥对联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可以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曲解文意。“作者觉得王淡人确实很傻”不符合作者对王医生的态度,作者对王淡人是赞美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错误,由“……,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可知,主要表现他的淡然。 C.“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错误,主要是为了刻画主人公不重财物、淡薄名利的性格。 D.”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错误,由原文“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可知,主要因为他认为作为医者治病救人是天职。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照应标题,由原文“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此段写出了他的特殊爱好; 内容上,医者的爱好是钓鱼,由原文“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可知,主人公虽然是医生却喜爱钓鱼且钓得与众不同; 形象塑造上,由原文“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他喝酒闲适,写出了他恬静得内心、清雅 生活,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为下文刻画其形象增添了很重的一笔,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此句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名如其人,从中也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目的,所以不是“闲笔”。 (2)“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此句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这与“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里的意象“瓢儿菜”和“扁豆花”相映衬,使小院子的环境多了些许诗情画意,通过描写刻画主人公情趣高雅的性格,所以不是“闲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摄,为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 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C. 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D. 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