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4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答题卡要交回,试卷由考生自行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相比于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中讲“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 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 改革之后的宗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阿克塞尔•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浏览完整试题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阿克塞尔•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阿克塞尔•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连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
B. 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C.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D. “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政治—道德”结构,即民情的基础。
B.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C. 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到“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既是人类天然拥有的,也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3. 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二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 《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木源,不可忘也。”
B. 《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C. 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D. 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4. 材料二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对于“家”的作用,两则材料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答案】1. D 2. C 3. A
4. ①论证结构:递进式。首先提出“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然后提出现代社会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受到诟病和挑战;接着从积极层面理解“家”的作用,破解西方社会认识“家”的盲区;最后论证“家”的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的重大意义。
②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举例论证,如“西方的宗教改革”这一例证;引用论证,引用《大学》《自由的权利》等中的话,更具权威性,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对比论证,将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一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使论证更充分。
5. ①材料一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②材料二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认为其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家’的地位受到撼动”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的“即使20世纪初以来……‘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可知,“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
B.“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错误,因果颠倒。材料二第一段中说的是“‘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
C. “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错误。根据材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成为‘政治—道德’结构,即民情的基础”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可知,原文说的是“‘文化—心理结构’”是民情的基础。


展开余下试题B.“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错误,“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可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是在“生存论”上和“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家”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既是人类天然拥有的,也是家庭教化的结果”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可知,人性不是“个体”的自然本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 关系,材料二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
A.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没有体现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B.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C.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爱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D.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承担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角度分析,材料第一段开篇指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开篇亮明观点;第二段主要阐述内容为“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第三段主要阐述内容为“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第四段“‘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和第五段“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则主要阐述了“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据此可知,首段点明观点,下文展开分析最后得出观点的现实意义,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
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本文方法多样,原文第三段“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采用了举例论证;《大学》中“《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均采用了引用论证;文中把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采用了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充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找出各自关于“家”的认识的文字,进行总结概括,然后分析二者认识的不同。
根据材料一中的“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可知,材料一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根据材料二中的“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可知,材料二强调“家”的教化作用,认为其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伯乐
陈振林
他已经成为大将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不知名的小将。
但当初小将的心就不小,他一心要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他誓死杀敌,在一次与敌决战时,深入敌军内营,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但是就因为此次不听将令,他被遣往他处。好在有朋友,小将拿着朋友的介绍信,来到了大将这里。
大将问:“你能带多少人马?”
“兵不在多, 而在勇。”不过七个字,小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将拍着小将的肩膀,知道小将是个将才。大将立即分给小将一千军士,小将喜笑颜开,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小将和当初一样,仍旧拼命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牛头山一战,是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地挫败了敌军的士气。捷报传到大将耳中,大将很是高兴。大将召来小将,和小将对饮了三大碗酒庆功。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尽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他十八岁那天,母亲为他刺上的。看到这四个字,大将感动了,他轻轻为小将套上了战袍。晚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大将因为自己识才而自豪,小将因为遇到伯乐而感到幸运。天明的时候,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大将一次又一次地将战功如实上报,在上报的捷报榜上,小将的名字显眼地摆在最前边。
小将在大将的鼓励下,杀敌更加英勇。在小将的心里,收复失地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他有了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招募军士,并向皇上报告了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招募军士是与朝廷规矩不符的,他也担心皇上会疑心自己日后反叛,于是专门向皇上作出承诺,让自己的家人留在朝廷,算作人质。皇上答应了小将的计划,让他招募军士。一支铁军在小将的精心打理下,迅速形成。
有了自己的部队,小将的战斗力更强,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他抗击外敌,也平息内乱。在洞庭湖,他缴获乱军好几艘大战船。这些大战船,都是前方将军们没有见过的稀罕物。战船借助特殊的装置,可以在大江大湖上行驶如飞。战船上边也可以自由跑马,还有装置能够发射石头做成的子弹。
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战船送到了,回营的兵士向小将报告:接到战船的韩将军很是开心,只是您的那位伯乐大将阴沉着脸。
小将猛然想起,这时的自己,已是两镇节度使。自己的那位伯乐大将,是三镇节度使。
“他的地位也还是比我高啊。”已是两镇节度使的小将对自己说。
“但,您的名气已经比他大了。”小将身边亲近的军士小声对他说。
小将是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在前方不停杀敌的小将听说,自己的伯乐大将正在家里宴请皇上。皇上进门,“初坐”时就上了七轮小吃,每轮十道品种;之后名之“再坐”,上了六轮果品,每轮十一个品种;接着是“歇坐”,算御筵才开始,单单为皇上就上了下酒菜十五盏,每一盏是两道菜,共是三十道,光是吃螃蟹,就有洗手蟹、螃蟹酿橙、螃蟹清羹和蝤蛑签等四种吃法。不过,不到一个时辰,大将就让太监三番五次地将皇上请回了皇宫。


展开余下试题“您为什么不让皇上在府上多待会儿?”太监不解。
“你想想啊,”大将慢悠悠地说,“上次皇上到秦太师府上,吃了午饭就回宫了。这次在我家的时间,当然不能超过在秦太师家的时间。 ”
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圣旨一道接一道,传来了十二道。小将长叹一声,带回了自己的军队。
他的伯乐大将,正和皇上、秦太师在一起,悠闲地端着酒杯。
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
这一年的农历除夕夜,他被赐死于风波亭。
(有删改)
文本二: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家似乎已经觉察出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中存在的史实与虚构的矛盾,并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金丰在《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序》中提出历史小说创作应依照虚实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不违背彰明的史实,又要进行必要的艺术虚构,这样才能服“考古之心”,又可“动一时之听”,既说服人,又感动人。而金丰所谓“实”就是指那些在史书中记载的确凿而详细的内容,为了既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又不至于把历史小说写成历史,就要进行必要的艺术虚构和艺术创造,增添丰富的但又合乎情理、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和细节。比如《说岳全传》,对岳飞性格类型的刻画,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原貌,而对他的抗金活动的描写,则虚构了不少次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些正是金丰这一理论主张的体现。
(节选自徐鹏绪《鲁迅小说理论探微》,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将一心为国,不惜深入敌营,但纵使他立下赫赫战功,也无法抵消他违抗将令的过失,也正是这次机缘使他和大将相遇。
B. 大将初见小将,就立即派给他千名军士,让小将有可以再次立功的机会,这是因为大将与小将交谈后,觉得小将是可造之材。
C. 小将念起大将和在外征战的韩将军,于是将缴获到的战船送给他们一人一艘,但韩将军和大将都因为此次送礼对他心生不满。
D. “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暗示了皇上连发十二道圣旨催促小将班师回朝与大将有关。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以“伯乐”为标题,极具讽刺意味,小将名不见经传时大将是他的伯乐,小将声名鹊起时大将却不再是他的伯乐。
B. 文本一运用插叙手法来写大将在家里宴请皇上的盛况,其中对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的详细描写表明大将深受皇帝重用。
C. “这次在我家的时间,当然不能超过在秦太师家的时间”耐人寻味,表明了大将的顾虑,也从侧面刻画出大将为官十分圆滑。
D. 文末“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与前文“小将喜笑颜开,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将的悲剧命运。
8.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小将的人物形象。
9. 文本一是依照虚实结合原则创作的历史小说,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依照虚实结合原则创作的。
【答案】6. C 7. B
8. ①尽忠报国的悲剧英雄:后背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一心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却惨遭杀害。
②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的爱国将领:曾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受到大将的赏识重用;招募士兵操练军队,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
③懂得知恩图报: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
④不计名利得失: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9. ①文本一以史实为素材,如小将勇猛善战、背上有其母亲刺上的“尽忠报国”四字、最终被十二道圣旨召回等,符合南宋名将岳飞的人物事迹,贴合史实;
②文本一又有一定的艺术虚构,如大将和小将相处、小将送船、大将宴请皇上等,这些情节和细节的设计合乎情理,且小将的行事风格也符合岳飞的性格特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但韩将军和大将都因为此次送礼对他心生不满”错误。由原文“接到战船的韩将军很是开心,只是您的那位伯乐大将阴沉着脸”可知,心生不满的只有大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其中对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的详细描写表明大将深受皇帝重用”错误。详细描写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是为了说明大将宴请皇上的细致和用心,表现的是大将的逢迎和朝廷的奢侈腐化。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尽忠报国的悲剧英雄:“但当初小将的心就不小,他一心要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尽忠报国’四个字”“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这一年的农历除夕夜,他被赐死于风波亭”,后背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一心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却惨遭杀害。
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的爱国将领:“他誓死杀敌,在一次与敌决战时,深入敌军内营,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曾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受到大将的赏识重用;“皇上答应了小将的计划,让他招募军士。一支铁军在小将的精心打理下,迅速形成。有了自己的部队,小将的战斗力更强,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招募士兵操练军队,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
懂得知恩图报:“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
不计名利得失:“小将是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本一以史实为素材,“小将和当初一样,仍旧拼命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牛头山一战,是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地挫败了敌军的士气”,小将勇猛善战;“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尽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他十八岁那天,母亲为他刺上的”,背上有其母亲刺上的“尽忠报国”四字;“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圣旨一道接一道,传来了十二道。小将长叹一声,带回了自己的军队”,最终被十二道圣旨召回等,符合南宋名将岳飞的人物事迹,贴合史实。
文本一又有一定的艺术虚构,“晚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大将因为自己识才而自豪,小将因为遇到伯乐而感到幸运。天明的时候,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自己的伯乐大将正在家里宴请皇上。皇上进门,……算御筵才开始,单单为皇上就上了下酒菜十五盏,每一盏是两道菜,共是三十道,光是吃螃蟹,就有洗手蟹、螃蟹酿橙、螃蟹清羹和蝤蛑签等四种吃法。不过,不到一个时辰,大将就让太监三番五次地将皇上请回了皇宫”,大将宴请皇上的细致和用心。这些情节和细节的设计合乎情理,且小将的行事风格也符合岳飞的性格特征。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