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浏览完整试题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驿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更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有描述黑暗的,也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C.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答案】1. A 2. B 3. D
4. 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借李白的《将进酒》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以论证盛唐气象的饱满蓬勃)、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和李白《将进酒》进行对比,论证同为说愁,盛唐气象有全然不同的境界)、引用论证(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诗句,论证盛唐的诗歌高潮更为气象万千)、比喻论证(将盛唐气象喻成小小的蒲公英,证明其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等。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
5. 示例: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4)抑制门阀十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日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既……更……”错,“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原文是并列关系,选项是递进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盛唐气象”特点是诗中的形象充沛、饱满、蓬勃、浑厚。
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语言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


展开余下试题“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
多处引用诗句,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是引用论证;
“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
总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语言上看,文章表述极为严谨,如“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时间与岁月的流逝不可抗拒,表现了人在其中的悲怆,也表达了对苦难的消化,对生命的礼赞。
B. “多么不是时候……”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胡刀对打扰吉喜的愧疚。
C. 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
D. 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B. 第三、四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
C. 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D. 结尾“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既呼应为产妇接生的情节,又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8. 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6. B 7. B
8. ①生活:泪鱼生活在逝川中,从上游游到下游。正如吉喜住在逝川旁,从年轻至衰老,逝川见证了她的一生。②悲伤:泪鱼以泪为名,双眼总是流出“珠玉般的泪珠而吉喜命途多舛,她怀抱着婚恋遗憾,孤独终老。③安然: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
9. ①描写年老的吉喜时,插入年轻的吉喜形象,重现吉喜的青春,突显现在的衰老。②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③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与年老吉喜热心无私,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④年轻与年老的交错,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省略的内容是胡刀对打据吉喜的愧疚”不全面,省略的内容不仅有胡刀对打扰吉喜的愧疚,还有对妻子的担心。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错误,从后文“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可看出,吉喜老而未衰,身体虽已干瘦,但仍有着坚韧的内在生命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生活上:结合“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生活在逝川中的泪鱼,每年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而住在逝川旁的吉喜也从年轻至衰老,年复一年,生命在逝川旁悄悄逝去。
悲伤之情:结合“‘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可知,泪鱼以泪为名,而吉喜命途多舛,爱的人娶了别人,晚年孤独,二者都带给人悲伤的感受。
安然之态:结合“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可知,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构思、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合“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年轻的吉喜青春美丽,年老的吉喜孤独衰老,以年轻的形象衬托年老的吉喜形象。
“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
“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年老吉喜为了给胡刀的妻子接生,错过了捕获泪鱼的时间,她热心无私,小说插入吉喜的往昔的青春美好,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
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而往昔的吉喜拥有甜蜜的爱情、美好的期盼,是青春和美丽的,年老的吉喜孤独而衰老,正如逝川一样,生命在流逝,在年轻与年老的交错中,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我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挚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既、莱数茎而已,此外俯然无力。因持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大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