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中检测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审题人:外国语 隋宏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理空间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文学地理学”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关系,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如何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文学进入地理,实际上是文学进入到它生命的现场,进入了它意义的源泉。
中国早期的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中国文学的起源是《诗经》《楚辞》。《诗经》分为十五国风、大小雅和颂,就是由黄河流域的地方民俗通向士人阶层,通向朝廷政教,一直通向宗庙祭祀,它是以地理为基础的。作为另外一个源头的《楚辞》,崛起在长江流域,成为相对独立的语言表达系统。所以中国文学一开始就和地理空间结下不解之缘,出现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两个不同的诗性智慧的系统。
文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区、即区域。早期部落间的兼并、联合和凝聚。留下屈指可数的一些邦国,这就沉积下文学的区域类型,如秦、楚、齐、鲁、吴、越等。文.即文化。它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到人间的各种现象和生活方式里面,赋予人间现象和生活方式以意义、特色、思维,比如官方文化、民间文化、隐士文化等。群,即族群,包括民族和家族。讲中国文学不讲少数民族就讲不清楚汉族,不讲汉族也讲不清楚少数民族,因为我们的DNA都混在一起,民族问题是文学地理学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家族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反对,南北家族问题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司马光等来自北方家族,安土重迁,文化上素以稳重见称,而王安石等来自南方家族,带有更多的开拓性和冒险性。很多问题需要深入到家族脉络中才能看得更清楚。动,即空间流动。无论是区域类型、文化层分、族群组合,只要它一流动,就产生新的生命形态,出现文化、文学之间新的选择和融合。空间的流动可以使流动的主体眼前展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区域,有了两个世界的对比,可以接纳、选择和批判的东西就多了,就能开拓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深度。
地理是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依托,文学地理学就是寻找文学的土壤和生命的依托,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视野变得开阔,研究方法变得深入。
(选自杨义《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有删减)
材料二: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谓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文学地理学认为,文学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第二空间,是指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建构的、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第三空间,是文学读者根据文学家所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受而再创造的文学审美空间。地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空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等,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地方感,又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凭空虚构一个全新的文学地理空间的。历史地理学者张伟然指出:“中古时期的小说对人物、时代往往虚构,而对空间场景却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以至于史家经常引用小说作为空间史料,这应该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特点。”(《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文学家在作品中所创造的这个文学地理空间,是他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展开冲突、抒发情感与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文学读者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发挥想象、实现审美再创造的一个重要凭借。


浏览完整试题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拥有大量的诸如博大、壮美、雄浑、委婉、灵动、峭拔、平易、秀美一类的术语,人们习惯用它们来描述或形容文学作品的风格,而这些术语最初则是用来描述或形容山、水、草原、气象以及有关动植物的。这就表明,在自然景物和文学作品的风格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联系。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其形成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主观方面,即文学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世界观、艺术修养、个人经历、禀赋学识等:二是客观方面,包括描写对象(即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具体的时代条件.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三是形式方面,如体裁、语言、艺术方法、写作技巧等。在影响文学风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文学家如冰心先生所言。“生在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或是雄壮的地方”,他的气质就会受到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这样的气质来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风格就会打上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如果其作品又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那么其作品风格无论优美还是壮美,无论“温柔敦厚”还是“豪壮悱恻”,其所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就会更加明显或深刻。
(选自曾大兴《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表现、途径与机制》,有删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地理并非新生概念,这从中国最早的文学中出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可看出。
B. 固定区域和族群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而空间流动则会使文化呈现出新的形态。
C. 地理环境不仅能影响到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生命方式,也能为文学创作提供诸多题材。
D. 张伟然认为史家引用小说内容作空间史料,是因为中古小说的空间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用楚国声韵、地名等展开富有神话色彩 想象,体现了楚地的区域文化特点。
B. 空间流动带来的文化融合,不是两个世界的简单相加,而是接纳、选择和批判后的进阶。
C. “大漠孤烟直”壮美雄浑的边塞诗风,与塞外辽阔粗犷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D. 影响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地理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3. 下列关于“文学三个空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为杨万里《插秧歌》的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如“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的描写。
B. 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却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第二空间的魅力。
C. 有评论者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界定为青春王国,这是读者对文学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D. 文学第一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三空间属于人的主观创造,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
4. 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学地理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二,以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等为例,谈谈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答案】1. D 2. D
3. C 4. 材料一围绕“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内容,从宏观上予以论述;材料二则侧重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一是对文学内容(空间)的影响,二是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影响。
5. 示例:①地理是文学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创作题材(文学空间)。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取材于作者自小生活的环境,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印记。鲁迅小说中的环境透露出江浙特色,如未庄孩子们的划船、鲁镇人们的“祝福”礼等。②地理环境影响作家的气质或文学风格。鲁迅小说中的鲁镇和未庄都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地方,受自身世界观、学识等影响,作家冷峻清晰地展现着当地人们的愚昧无知,也揭露出导致他们如此的根源乃是僵化的思想和制度,流露出对这些麻木而不自知的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中古小说的空间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中古时期的小说对人物、时代往往虚构,而对空间场景却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大多采取真实的态度”,并非全都真实存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地理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无中生有。材料二只说“在影响文学风格形成的上述各个方面中,文学家的气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题材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疑是三个很重要的因素”,并没有提到地理环境因素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城市为杨万里《插秧歌》的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错,杨万里《插秧歌》表现的是江南农村插秧的场景。
B.“桃花源在现实中不存在原型”错;根据材料二“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空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地方感,又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可见,现实中有桃花源的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原型。


展开余下试题D.“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错,根据材料二对三个空间的阐述可见,这三个空间应该是层层递进的,空间二依托于空间一,空间三依托于空间二而存在,不可能并列。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材料侧重点的能力。
材料一探究的是“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的关系,首段先阐述“文学地理学”是什么——“‘文学地理学’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关系,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如何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第二段介绍文学地理学的历史渊源,“中国早期的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第三段介绍“文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是整体概括性地论述文学地理学是什么、怎么来的、研究内容。
材料二探究的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表现、途径与机制”,也就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学作品,文章首段便提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段指出,“地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第三四段指出“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故材料二则侧重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一是对文学内容(空间)的影响,二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论述,地理环境影响文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空间)”,如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取材于作者自小生活的环境,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印记,而未庄孩子们的划船、鲁镇人们的“祝福”礼等,体现了江浙一带的特色;
二是“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文学风格除了客观的描写对象之外,还有“主观方面,即文学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世界观、艺术修养、个人经历、禀赋学识等”。由“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等可知,作家冷峻清晰地展现着当地人们的愚昧无知,并揭露出导致他们如此的根源乃是僵化的思想和制度,可见,鲁迅小说中的鲁镇和未庄都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地方,受自身世界观、学识等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躺下
海明威
那天夜间,我们躺在房中的地板上,我听着蚕在吃桑叶。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音。我本人并不想入睡,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怀着这个想法:如果我在黑暗中闭上眼,忘乎所以,我的灵魂就会出窍。自从夜间挨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
我躺着睡不着的时候自有种种消遣的方法。我会想到小时候一直去钓鳟鱼的一条小溪。会在心里仔仔细细地想象沿河一路钓鱼的情景:凡是那些原木的下面,凡是河畔的每个转弯处、深潭和清澈的浅滩,我都—一钓个明白,有时钓到鳟鱼,有时钓不到。有时我在沼泽草地里、草丛间、羊齿植物下找到些虫子,就用来当鱼饵。有时小溪流经一片开阔的草地,我在干燥的草丛里逮蚱蜢来当鱼饵。有时逮到了蚱蜢,把它们扔进水里,看它们随波逐流,一会儿在水里游,一会儿在水面上打转,待到一条鳟鱼跃起才不见影踪。
不过有几天夜间我没法钓鱼,在那几天夜间我完全清醒,便反反复复地祈祷,竭力为我所有认识的人祈祷。如果你为他们每个人祈祷,就得花上好长时间,因为,如果你尽量回想你所有认识的人,会一直回溯到你记忆中最早的往事——对我来说,那是在我生活的那幢住房。
关于那住房,我记得母亲如何经常搞大扫除,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回父亲出门去打猎了,她给地下室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把凡是不该留在那里的东西统统烧掉。等父亲回到家,我出去迎接他,他把猎枪递给我,瞧着火堆。“这是怎么回事?”他问。
“亲爱的,我在地下室里大扫除呢。”母亲在门廊上说,对他笑脸相迎。“把枪和袋子拿到屋里去,尼克,给我拿张纸来。”他说。这时母亲早已进了屋。我拿了猎枪、枪太沉,在我腿上碰碰撞撞,还拿起那两个狩猎袋,就朝屋里走。“一回拿一件,”父亲说,“别想一口气就拿得那么多。”我放下狩猎袋,把猎枪拿进屋,从父亲诊所里那堆报纸上拿了一份。想起这件事,只想起这两个人,所以我要为他们俩祈祷。
有几天夜间我就尽量回想世上所有走兽的名称,然后回想飞禽的名称,然后是鱼类,然后是国家和城市,然后是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我所记得的芝加哥的街……而在这一夜,我听着蚕在吃桑叶。在夜间,蚕吃桑叶你能听得一清二楚,我就睁着眼睛躺着,听蚕吃桑叶。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也醒着。
“你睡不着吗,中尉先生?”他问。
“是啊。”
“我也睡不着。”
“怎么回事啊?”
“我不知道。我睡不着。”
“你身体舒服吗?”
“当然。我感觉蛮好。就是睡不着。”
“想要聊一会儿吗?”我问。
“好哇。”
“跟我谈谈芝加哥的事吧。”我说。
“啊呀,”他说,“我都跟你谈过一回了。”
“跟我谈谈你结婚的经过吧。”
“这事我跟你谈过了。”
“星期一你收到的信是——是你妻子的吗?”
“当然。她一直给我写信。她那地方可赚大钱呢。”
“那你回去倒有个好去处了。”
“当然。她经营得不错。她在赚大钱呢。我说,中尉先生,真有什么心事让你睡不着吗?我从没见你睡着过。自从我跟了你以来,你夜里就没睡过。”
“我不知道,约翰,”我说,“今年开春以来,我的健康状况就一直不妙,一到夜里就让我心烦。”
“就跟我一样,”他说,“我本来就不该卷入这场战争。我神经太紧张了。”“也许会好转的。”
“等仗打完了,我们回到美国,你打算干什么?”
“我要在报馆里找份工作。”
“在芝加哥?”
“没准。你的孩子怎么样?”
“孩子们都很好。有个女孩儿现在念四年级了。不瞒你说,中尉先生,要是我没孩子现在也不会当你的勤务兵了。他们就会把我一直留在前线了。”
“很高兴你有孩子。”
“你应当结婚,中尉先生。结了婚就不会犯愁了。”
“我不知道。”
“你应当结婚。干吗不挑个有很多钱的意大利好姑娘呢?”
“我会考虑的。”
“不要考虑了,中尉先生。”
“行啊。”
“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
“行啊,”我说,“我们想办法睡一会儿吧。”
“行啊,中尉先生。可你别忘了我说的话。”
“我不会忘记的,”我说,“现在我们睡一会儿吧,约翰。”
“行啊,”他说,“希望你也睡一会,中尉先生。”
我听见他在稻草垫上的毯子上翻身,后来就声息全无了,我倾听他均匀地呼吸着。我有一件新鲜事好想了,就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她们会做什么类型的妻子。然而到头来我还是回到钓鳟鱼的事上,因为我发现我能记住所有的溪流,可是姑娘呢.想了她们两三回以后就印象模糊了,脑子里记不起来了,终于都变得模糊,都变成差不多一个样了,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接着他打起呼噜来了。我听他打了好一阵子呼噜才不再听下去,便一心听蚕吃桑叶了。它们不停地吃着,蚕粪掉在桑叶间。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减)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战争间歇的夜晚,“我”睁着眼睛躺着,屋里的约翰和“我”一样不能入睡,可见他对战争也充满焦虑。
B. 文中写“我”儿时寻找鱼饵和钓鳟鱼的相关内容与现实惨烈的战争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战争的厌恶。
C. “我”为“我”认识的所有人祈祷,以及“我”对约翰的安慰,体现出“我”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D. 约翰劝说“我”结婚,“我”也“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可以看出两人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事件的亲历者,第一人称的叙述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感。
B. 故事围绕着“我”的心理活动和“我”与约翰的对话展开,正面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
C. 这篇小说使用大量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
D. 文中关于“我”的辗转难眠、浮想联翩的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8. 文中多次出现了“蚕在吃桑叶”的相关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战争,是海明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宏大战争场面,但是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凝重的战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②衬托了夜的寂静:③表现主人公尼克(“我”)的孤独和战争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紧张;④象征尼克悲观迷惘苦闷的情绪。
9. 示例:①以尼克(“我”)的失眠来烘托战争的激烈、沉重:②以尼克寄情于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怀念来反衬战争的动荡不安;③以尼克对婚姻的犹豫逃避,对战后生活缺少期待,反映战争带给人沉重的精神伤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可以看出两人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可是姑娘呢……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可知,“我”并不如约翰那样向往婚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 艺术特色的能力。
B.“正面表现”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我”的失眠表现了战争引起“我”的精神紧张,所以是侧面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从三处出现的有关“蚕在吃桑叶”的位置,一处在文章开头,引出全文内容,一处在文章中间部分,引出“我”与勤务兵的对话,一处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可知这些描写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
②“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音”本身就是很细微的声音。除非环境特别安静,否则也听不到这些声音。所以,这也衬托了夜的寂静。
③结合第一段“我本人并不想入睡……自从夜间挨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等可知,“我”无法入睡,听到“蚕在吃桑叶”的声音,本质上是因为战争导致了“我”的精神极度紧张。由此可知,这表现主人公尼克的孤独和战争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紧张。
④勤务兵劝“我”说“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可你别忘了我说的话”,可“我”却“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又回到听“蚕在吃桑叶”的声音,说明“我”仍然睡不着,仍然烦躁,可知这象征着尼克悲观、迷惘、苦闷的情绪。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开头“我”无法入睡,以及最后“接着他打起呼噜来了。我听他打了好一阵子呼噜才不再听下去,便一心听蚕吃桑叶了”,可看出从文章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处于失眠状态,可知文章以尼克的失眠来烘托战争的激烈沉重。
文章前半段,“我”因为失眠而不断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在回想中有“凡是那些原木的下面,凡是河畔的每个转弯处、深潭和清澈的浅滩,我都一一钓个明白,有时钓到鳟鱼,有时钓不到”“我记得母亲如何经常搞大扫除,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是在安静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去做的事情。所以,文章以尼克寄情于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怀念来反衬战争的动荡不安。
勤务兵劝“我”说“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 。人人都应当结婚”,“我”对此的态度一开始是“我有一件新鲜事好想了,就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她们会做什么类型的妻子”。后来则“可是姑娘呢,想了她们两三回以后就印象模糊了,脑子里记不起来了,终于都变得模糊,都变成差不多一个样了,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可见“我”对婚姻的态度仍然是犹豫逃避的,这说明“我”对战后生活缺少期待,充分反映战争带给人沉重的精神伤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乙】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渝(yuè):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B.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C.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D.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11. 下列对文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