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8  2024-01-0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 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 《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 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浏览完整试题D. 《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 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 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 《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 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 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A项,“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有”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文选主张,而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文选》进行比对,所以说二者“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这一说法不成立;
B项,“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错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分类复杂”错误,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这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道学气息严重,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类并不复杂。但“选文时代范围窄”错误,第三段说“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可见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
D项,“《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后人怀疑《答苏武书》是后人伪托,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却选入这篇文章,只能证明编者的识别力不高,不能说明编者就是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均与”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谈论《古文观止》的缺点,如“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都是直接阐述其缺点,并没有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有误,原文只是说“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由“但”可知,《古文观止》无法反映选文体例和标准的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
②“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这条标语最是触目惊心。是的,战争已经不是报纸上、广播里的消息,也不是头顶上的轰炸。它已经近在咫尺,就在你身边、在你床侧。敌人,荷枪实弹的敌人正在向你瞄准。
③“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标语下面有一张漫画,画中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枪。
④几个同学在漫画前站了一会儿。有人很兴奋,有人在沉思。他们走开了,在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声议论着滇西战场的情况。一个说:“那是什么战场,根本没有场,全是原始森林。”另一个说:“不但要打日本鬼子,还要打毒蛇猛兽。”
⑤大路两旁的吃食摊子仍然飘散着米粥、面饼、醪糟的香味,可是却没有了平常的热闹气氛。人们匆忙地来去,显得有些紧张。
⑥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⑦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沿着红土道往北门走,回腊梅林去。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醒目的标语,“This is your war!”转身拉一拉挎包,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
⑧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听说是要考试?”弗之说:“是的。其实就是参加训练班,能胜任的先走,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⑨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那人忙道:“是,正是。不知征调有没有例外?”“什么例外?”“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展开余下试题⑩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⑪去军队服役,玮并不是突然想到的。这些年不断有人离开学校,去战地服务,或去延安。他越来越觉得救亡的职责是在所有的中国人身上,他也要分担。远征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这是离他最近的责任,他怎能不去!他不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闪动着的月光。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应该在这次战争中投进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血和肉。
⑫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不仅写众多学生对应征一事的积极态度,还写了蒋姓学生的自私心理,这样写并非意味着不合理,反而更有真实感。
B. “这跨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表面上写孟弗之对挎包的异样感觉,实则表现他在国难面前感到肩负的责任很沉重。
C. 孟弗之和萧子蔚对学生应征一事的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前者对学生应征持赞赏态度;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
D. 小说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一代青年学子在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既渲染了征兵的紧急氛围,又引发了师生对应征的认识和表现。
B. 小说既有对群像的粗笔勾勒,也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刻画,真实再现了大学生面临国难时的不同反应。
C. 小说第⑧段中师生之间的问答,表现出大学生应征的热情,与下文蒋姓学生不愿应征形成了鲜明对比。
D. 小说写“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过程,扣合情节发展,暗示了人们由忧患重重到心怀希望的心理变化。
6.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2)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7. 请简要分析孟弗之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4. C 5. A
6. (1)运用环境描写,借“腊梅林一片雪白”,烘托了弗之对学生应征一事感到心中没底的茫然心境。
(2)运用神情(动作)描写,通过子蔚目送澹玮背影远去的神情,表现了对澹玮决然应征之举的敬佩和对他放弃学业的惋惜。
7. ①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尽管战争近在咫尺、时局紧张,但他仍坚持教学到最后一刻。②性格和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询问,他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看到学生“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过去。③坚持原则,有正义感。他欣赏、支持积极应征的学生,而面对借故逃脱应征的学生态度冰冷,并对其严正申明做人的原则。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错。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错。以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为人物线索。孟弗之的牵线过程: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弗之微笑答道→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这里始终以孟弗之这一人物为主要脉络,由他自己直接出场活动表演,既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使行文起伏跌宕、曲折多姿,从而将小说情节不断推向高潮,很有艺术魅力。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这是弗之和蒋姓学生对话后,回到住处时所看到的景物。结合“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等分析,有三年级的学生自告奋勇,有四年级的学生竭力逃避,对比明显。“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对于这个应征,学生到底是什么反应呢,会有什么举动呢,烘托了弗之心中没底的茫然心境。
(2)用“默默地看着”来写子蔚目送澹玮背影远去的神情,为神态描写。结合“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去军队服役,玮并不是突然想到的”“我尊重你的决定”“萧先生,我回去了”等分析,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是三年级学生,暂停学业,毅然要求入伍。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美好的人格。表现了子蔚对澹玮决定的敬佩之情,也有惋惜之意。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分析,历史系教授孟弗之,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说明他爱岗敬业、有责任心。
结合“弗之微笑答道”“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弗之站住,温和地问”等分析,历史系教授孟弗之对学生温和,微笑着回答问题,给学生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等,这些神态、举动都表明他性格和善,关心学生。
结合“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听说是要考试?’……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等分析,有的学生积极应征,他欣赏此类学生,亲切地看着他们等。结合“‘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等分析,面对借故逃脱应征的学生态度冰冷,明确观点“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说明他坚持原则,有正义感。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荀息〔1〕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2〕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3〕为不道,入自颠柃〔4〕,伐溟〔5〕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6〕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7〕、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材料二: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8〕,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9〕,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0〕。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1〕,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释:〔1〕荀息:晋国大夫。屈产之乘:屈地所出的良马。垂棘之璧:垂棘所出的玉璧。〔2〕外府:外库。〔3〕冀:诸侯国名,在今山西河津东北。〔4〕颠柃:虞国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5〕溟:虞邑,亦在平陆县东北。〔6〕保:通“堡”,堡垒,碉楼。逆旅:客舍。〔7〕里克:晋国大夫。〔8〕大(同“太”)伯:太王长子。虞仲:太王次子。〔9〕虢仲、虢叔:虢国的开国祖先,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周文王的弟弟。〔10〕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官府。〔11〕桓、庄:桓叔与庄伯。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晋献公的同族兄弟。
8.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少A长B于君C君昵D之E虽谏F将G不听
9.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指借、借助,与《劝学》“假舆马者”中的“假”词义相同。
B. 存,指问候、探望,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词义相同。
C. 表,有外表、外面之意,如“山河表里潼关路”,材料二中的“表”,指屏障。
D. 《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与材料二中的“非人实亲”文言句式相同。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两次假道伐虢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献公心狠手毒,其一不惜以本国宝物为诱饵,其二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B. 谋士在春秋战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晋献公因采纳了荀息的建议成功“假道于虞”,灭了虢、虞;而虞公未接受宫之奇的劝谏,最后导致灭国的悲剧,可见谋士是成败的关键。
C. 当虞公被“同宗”的温情面纱蒙蔽时,宫之奇以历史事实和反问的形式反驳了虞公的错误观点。
D. 当虞公抱着“享祀丰洁,神必据我”的幻想时,宫之奇引经据典,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2)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 有人认为,假如让宫之奇和荀息互换主人,也会发生“假道伐虢”的结果。从虞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答案】8. CEF 9. B
10. B 11. (1)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垒,来侵袭我国的南部边邑。
(2)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谏,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的要求。宫之奇便带领他的家族离开虞国。
(3)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奇怪啊!
12. 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疏忽大意;小国应团结一致,互相支援,避免被大国侵吞。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而且从小就 宫里与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劝谏,也不会听从。
两个“君”挨在一起,后一个作“昵之”的主语,故在第一个“君”之后断开,即在C处断开;
“君昵之”是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主谓宾齐全,故在“之”后,即E处断开。
“虽谏”的主语是宫之奇,而“将不听”的主语是虞君,因此应在“谏”后断开,即在F处断开。
故选CEF。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向虞国借路以征伐虢国。/借助车马的。
B.错误。存在;问候,探望。句意:宫之奇还在。/屈驾来访。
C.正确。句意: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D.正确。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不知句读”“非实亲人”。句意:不懂得句读。/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可见谋士是成败的关键”的分析不当。成败的关键应在于国君是否肯听取谋士的谏言,听从则成,拒听则败。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保”,通“堡”,此处活用为动词“修筑堡垒”;“敝邑”,谦辞,本国;“鄙”,边地、边邑。
(2)“从”,听从;“许”,答应;“以”,率领;“行”,离开。
(3)“不齿”,瞧不起;“乃”,竟然;其……欤,表反问,可理解为“难道……吗”。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有人认为,假如让宫之奇和荀息互换主人,也会发生“假道伐虢”的结果,持这个观点者就是说明:国君在听取和采纳谋士的意见方面的态度非常关键。
题干要求回答“从虞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发”。虞君没有听取宫之奇的正确的建议,最终虞国也遭到覆亡,说明君王要有善听的耳朵,要察纳雅言;不能疏忽大意。
虞国和虢国都是小国,真正的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作为虞国的君主,就应该在面临外敌入侵时,与邻国团结一致,报团取暖,共御外侮。
最后,虞君不能迷信于与晋国是昔日的“同宗”而无忧患意识,更不能寄希望于神明的庇护,应该听取正确意见,积极防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路以征伐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在虞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