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无论是从构形角度还是形音义结合角度,汉字都体现和中有合、合中有和的和合文化,天人合一本身就是一种“和”。 (摘编自赵梓宁《汉字审美视角下的和合文化》) 材料二: 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分为哲学、文化、出行、器物、动物五个类别,涵盖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多个方面。该片从汉字的最初字形开始追溯,解读其最早意义及当下新释义,并对这些汉字背后的冷知识进行科普,揭示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观与人生哲学,让更多人了解汉字之美、中文之美,了解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活力。 汉字自具象的情景脱胎而来,孕育了中国先民对时空乃至对宇宙的看法。“天”字的甲骨文 像是一个小人顶着硕大的脑袋,这是中国先民对苍穹最初的印象,而这一形象在今天看来更像是宇航员身着太空服在太空的样子。周代以后,“天”几乎和神灵画上了等号,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试图获得来自天的指导。《“字”从遇见你》还将“天”字与飞天图联系,起初飞天的是一群头圆脑大的男性,他们不仅头大,而且头部被笼罩在更巨大的圆形之中,这恰好与“天”的甲骨文字形相对应。无论是古人的发问“天上有人吗”,还是现代人的感叹“我的天哪”,都在诠释着造字者的宇宙观;人类头顶上那一片无垠的空间,至高无上,统御着人间的一切。 汉字在被创造之初,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还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人生、对财富、对生活的看法。长存于汉字世界原点的“中”字最初代表战争时飘扬在上空的旗帜,是权力的象征,后来代表天下的中心,取“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意。把“中”与“国”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中国”,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上升为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与追求,“中庸”阐述了中国人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这一哲学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摘编自叶元琪《汉字背后的故事及其可视化传播——以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构形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汉字每一笔一画无不传递着人文精神,如“木”告诉我们不断学习、历经风霜、向下扎根才能向阳生长。 C. 汉字在被创造之初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它其中蕴含着中国先民对人生、对财富、对生活的看法。 D. “中庸”阐述中国人“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源于“中”字最初含有“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意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多用举例论证,通过对多个汉字的解析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如许慎对“天”字的解释,论证汉字构形体现整体思维方式。 B. 材料一第五段引用鲁迅先生的原话,论证了汉字具有形、音、义相结合的和谐美,增强论证说服力,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丰富性。 C. 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通过介绍纪录片引出作者观点,然后分别论证了汉字中蕴含着中国先民的宇宙观、蕴含着人生哲学。 D. 两则材料中对汉字字形的解析都很生动,而对汉字字义的阐释则有不同:材料一侧重于纵向阐释,材料二则侧重于横向阐释。 3. 下列对汉字的解析,最适合在《“字”从遇见你》节目中播放的是( ) A. “仁”,从人从二。只有“二人”才能形成“仁”,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仁”的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B. “福”与“酒”关系密切,“福”的甲骨文字形与黄河流域先民可以酿酒的尖底瓶形似,人们有富余的粮食用来酿酒,象征生活幸福。 C. “舟”的字形源于生活中的船只,像竹筏。舟的出现代表人类有征服江河的能力,现在“舟”也指人类探索宇宙的交通工具,如“神舟”。 D. “教”字左上方是“爻”字,是一种占卜符号,代表曾经的科学与文化;左下方是一个小孩的形象;右边则是一只手拿起一根棍棒。 4. 王力在《古代汉语》中说:“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想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以“天”“道”为例,结合材料分析两字各自义项间的联系。 5. 国家汉办数据表明,除中国外全球平均每31人中就有1人曾学习和使用中文;同时,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对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将如何向学习汉语的国外友介绍汉字文化,让他们了解汉字的魅力。 【答案】1. A 2. D 3. C 4. (示例)“天”的本义是“人的头顶”,“头顶的天”,因与文化崇拜相关联,引申出“天意”这一与传统文化中的命与运相关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因字形变化,“道”有了边思边行的意思,引申出“心中的理”这一义项。 5. ①介绍汉字的构形,了解汉字构形中体现的思想美。②介绍汉字形音义的结合,了解汉字中蕴含的和谐美。③观看视频短片,直观了解汉字之美,了解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 “汉字的每一笔一画无不传递着人文精神”偷换概念,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一笔一画组合成的形态不仅给人以美感,也传达着人文精神”可知,陈述对象应是“一笔一画组合成的形态”,而不是“汉字的每一笔一画”。 C.“因而它其中蕴含着中国先民对人生”强拉因果,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汉字在被创造之初,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还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人生、对财富、对生活的看法”可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D.“源于‘中’字最初含有”时间混淆,依据材料二第三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上升为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与追求”可知,不是“最初”,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材料一侧重于纵向阐释,材料二则侧重于横向阐释”分析错误,“纵向”与“横向”应对调。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C.依据材料二第一段“该片从它们的最初字形开始追溯,解读其最早意义及当下新释义”可知,C项的“字形源于生活中的船只,像竹筏”是从“最初字形开始追溯”角度,然后“现在‘舟’也指人类探索宇宙的交通工具” 是从“当下新释义”角度,所以C项最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