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一些大学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给大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以后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要更有新意?能用机器完成的作业,一定不是好作业。年度总结、月报、周报中的套话,可以轻松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这也说明一些占据员工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 换言之,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的标准,就是要看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迟早能够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如果这一判断最终成为现实,那恰恰说明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创新,而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随着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对此,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人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当好“秘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选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 B.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可见它是有自主意识的。 C. 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所以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 D. 人工智能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因而会“不懂装懂”或者输出一些错误答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这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能与人类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撰写邮件、论文、脚本等。 B. 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的标准,就是要看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一些可取代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 C. 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 D. 创造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激发灵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说明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并非一无是处。 3. 下列活动中,最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项是( ) A. 旅行爱好者思考、拟定假期旅游路线 B. 小学教师教育学生应当如何与人沟通 C. 硕士研究生阶段查文献,写文献综述 D. 程序员在检查问题程序中的代码漏洞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以下现象的看法。 “目前,已有学校或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回应。国外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国内亦有多家期刊机构发布声明,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或建议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情况予以说明。 【答案】1. D 2. C 3. B 4. 行文脉络: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火爆全网的ChatGPT,并介绍其功能;接着,借ChinmayHegde的话引出“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然后,以ChatGPT在新闻媒体和教育中的应用为例,表明其在应用中存在的缺点;最后,提出了“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的思考。 5. ①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ChatGPT,不能过度依赖。②ChatGPT作为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它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只是在整理和归纳素材;它看似“外包思维”,但实际上无意识无思想,并非真正“理解”。③科学合理利用ChatGPT,可以激发人类灵感,聚焦真正的创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以偏概全,文中是“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注意是“某些工作”。 B.“可见它是有自主意识的”肯否失当,原文“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可见人工智能还没有自主意识。 C.“所以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无中生有,文中是“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而没有涉及到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偷换概念,原文是“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可见不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而是“思想与观念”的创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的废话’”,可见人工智能更擅长一些基于海量信息素材的整理和归纳,而对于需要随机应变的社会问题则拙于应对。 ACD都属于基于海量信息素材的整理和归纳,人工智能能够胜任;而B则属于需要灵活处理的社会问题,人工智能无法取代。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解释了什么是火爆全网的ChatGPT,“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介绍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