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  2024-09-1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2024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起点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孝感高中 命题教师:周雁 饶才林
审题学校:黄梅一中 审题教师:曾亚芸
考试时间:2024年9月2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有层级区隔的,不同层级的功能绩效会有很大不同。研究者一般把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其中,弱人工智能也叫“算法智能”,是指只能在特定领域按算法逻辑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智能,被称作“单项超人”。如AlphaGo在围棋领域打败世界顶级高手,智能导航可以在复杂空间精准定位,自动驾驶技术能实时探测环境信息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强人工智能是一种“语言智能”,能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还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决策和学习,其智能水平能与人类齐平,故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或“类智人”。此时的AI已具备人的智慧和自我意识,不仅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能遵循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性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便是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阶段的产物。
超人工智能被称为“想象智能”,是指能够在所有领域远超人类的智能,其智能水平远超人类的思维能力。超人工智能因其占据高维而能消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因而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其运行或将产生人类无法理解或难以控制的结果。
AI艺术是由智能“拟主体”创作的,这个“拟主体”要不要履行人类主体的艺术使命与伦理责任呢?回答是肯定的。弱人工智能的创作是这样,到了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创作阶段同样应该如此。原因在于,弱人工智能用于“人—机”互动的辅助性创作,人的主导性如臂使指般操控智能程序,人的道德信仰与伦理规范、人的价值观认知与真善美判断,不仅决定大数据智能模型设计,也制约着“拟主体”创作的前置词提示。
即使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阶段,“拟主体”化身“艺术主人”,那时,AI艺术或将以完全不同的面貌示人,它是否一定会漠视或践踏人类赋予艺术的全部“逻各斯原点”呢?人类的理性及其艺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开发的任何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和目的服务的,是人的智能的技术化延伸。如果某种“聪明的机器”升级为反噬人类的工具,那一定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机器的问题,人应该用理性律令开发技术“闸门”或制定法律规约来锚定这一技术的发展方向,让它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而不容许它剑走偏锋伤害人类自身。
基于此,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艺术是人的艺术创造力的技术性外化,那么就有理由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比如对真假、善恶、美丑的甄别,对悲悯、敬畏、同情等道德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崇高理想和诗意境界的追求等。
(摘编自欧阳友权《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隐忧和伦理边界》)
材料二:
短短几十年,数字技术不断强势打破传统文学场域的疆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体量完成了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随之浮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文学创作带来什么?是技术主义陷阱还是破局之法?


浏览完整试题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近来鲁迅笔下诸多的人物形象在互联网上不断掀起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圈层的能量。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精准塑造出孔乙己、闰土、阿Q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这些人物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
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即便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阶段性突破,人工智能也初步具备了读取人类脑电活动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信息的能力,但人工智能技术的根基还是在于人类驱动。它仍旧是一种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拓展人类潜能的辅助工具。
(摘编自马晓炎《写作技术的臻于至美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者一般把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AlphaGo、自动驾驶技术等属于弱人工智能。
B. 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应该做到,未来开发的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服务的,不会容许它伤害人类。
C. 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D. 作家依靠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创作不出一流的作品,创作时应重视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的细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人工智能具有潜在 危险性,强人工智能则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
B. 不管是哪一层级的人工智能,都应履行人类主体的艺术使命与伦理责任。
C. 文学作品能否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取决于写作的内容,而非写作技术。
D. 虽然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阶段性突破,但它仍然是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的一项是( )
A. 我国第一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近日在央视频上线。
B. 近日,文生视频大模型创作的《雨后的东京街头》震惊世人。
C. 在算法设计时,确保AI在创作过程中遵循无偏见无歧视原则。
D. 仅靠技术智能,要产生AI莎士比亚、AI卡夫卡,是痴人说梦。
4. 结合材料谈谈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方面的隐忧。
5. 某报发起“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将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如果你准备投稿,请写出你的文稿思路。
【答案】1. C 2. A
3. C 4.
①缺乏人类情感与深度思考:人工智能写作高度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缺乏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导致创作内容机械化、同质化。
②难以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人工智能的写作仅在技术层面追求完美,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难以产生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文学作品。
5.
①首先阐述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说明数字技术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能高效处理语言,能够深度学习并生成风格相近的作品等。
②其次分析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性:说明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情感、历史经验和真实的创作动机等,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难以触及文学性根本、无法产生鲜活现实关切等局限性。
③最后探讨文学创作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强调文学创作不应被技术左右,提出对未来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结合的展望和建议,如加强人机协作,同时要设置伦理边界,保持人类主体性等。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层级的表现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材料一详细介绍了弱、强、超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其伦理责任,强调人类应主导AI的发展方向。材料二则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指出其缺乏情感和历史经验,难以替代人类作家的深刻洞见和现实关切。两篇文章共同强调了技术与人类价值观的结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人工智能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错误。原文说“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这是一种预测,而非现状;而选项说“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把未然表述成了已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强人工智能则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强人工智能是一种‘语言智能’,其智能水平能与人类齐平”,说明强人工智能具备人的智慧和自我意识,能遵循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性能,但没有绝对地说它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相反,强人工智能也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关于AI创作作品的展示,没有涉及伦理边界相关内容。


展开余下试题B.是关于AI创作作品的展示效果,没有涉及伦理边界相关内容。
C.在算法设计时确保AI遵循无偏见无歧视原则,这是对AI创作在伦理方面的规范,属于设置伦理边界。
D.是对AI创作能力的一种判断,不属于设置伦理边界。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缺乏人类情感与深度思考:人工智能的动机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它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也无法依凭自身情感体验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它的写作高度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缺乏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这使得其创作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缺乏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和对他者的热忱关切。
②难以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等可知,一流文学作品的要义在于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的细节以及对无穷远方和无数人们的关注,在于作家深刻洞见社会关系;而人工智能“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它的写作仅在技术层面追求完美,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创作出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和伦理意义的作品,无法达到文学的终极旨归。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阐述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短短几十年,数字技术不断强势打破传统文学场域的疆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体量完成了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说明数字技术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能高效处理语言,能够深度学习并生成风格相近的作品等。
②分析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性:“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说明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情感、历史经验和真实的创作动机等,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难以触及文学性根本、无法产生鲜活现实关切等局限性。
③探讨文学创作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理性及其艺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开发的任何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和目的服务的,是人的智能的技术化延伸”“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艺术是人的艺术创造力的技术性外化,那么就有理由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它仍旧是一种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拓展人类潜能的辅助工具”等,强调文学创作不应被技术左右,作家应坚守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优势相结合,加强人机协作,同时要设置伦理边界,保持人类主体性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
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
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
这些苦恼首先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巨大觉醒。
是的,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这个年龄,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独当门户了。
可是,他现在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作为一个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尊严的人,孙少平在心灵深处感到痛苦。这决不是说他想在家里“掌权”。不,在这一大家人中,父亲和大哥当然应该是当家人。说实话,即使现在让他来主持这个“集体”,他也干不了……
由此看来,他无法从这个现实中挣脱。
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
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
按说,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更何况,像他们家现在还有能力办起一个烧砖窑,那前程不用说大有奔头。发家致富,这是所有农民现在的生活主题。只要有吃,有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再还要求什么呢?
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既然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恼,少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苦恼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他尽量要求自己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一切。
毫无疑问,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教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虽说身在双水村,但他的精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整天在山里挣命,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有时干脆把思维完全“关闭”了。晚上回到家里,惟一的向往就是倒在土炕上睡觉,连胡思乱想的工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这些也倒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毕了,无论赶集上会,还是干别的什么,都由自己支配。这一切他都不能。理性约束着他,使他不能让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即使受点委屈,也要竭力克制,使自己服从这个大家庭的总体生活。农村的家庭也是一部复杂机器啊!
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野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这样的时候,他记忆的风帆会反复驶进往日的岁月。石圪节中学、原西县高中……尽管那时饥肠辘辘,有无数的愁苦,但现在想起来,那倒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光。他也不时地想起高中时班上的同学们:金波、顾养民、郝红梅、田晓霞……眼下,这些人都各走了各的路。金波正在黄原跟他父亲学开汽车。红梅和他一样,回村后当了小学教师,听说现在仍然当着。顾养民和田晓霞如同学们预料的那样,去年秋天都考上了大学。养民如愿地考进了省医学院,晓霞进了黄原师专中文系。


展开余下试题他一个人独处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他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
不管怎样,他是非走不可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大家庭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而孙少平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对此他心生不满。
B. 对孙少平来说,相比于在山里劳动,他更愿意在学校教书,因为他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而教书有时间读书看报。
C. 孙少平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能支配自己的生活,而他的行为却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不自由。
D. 孙少平面临着留在家里还是走出去的人生抉择,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他最终选择了趁年轻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少平的同学们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他却被困在农村做着他并不喜欢的事,对比叙述中写出了他走出去的强烈愿望。
B. 小说刻画孙少平这个人物时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和内在的心理描写,农村知识青年孙少平的困境也是一代青年人的困境。
C. 小说善用反语的形式表达对主人公的评价,如“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明贬实褒。
D. 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牵动人心的情节,但平实质朴又饱含感情的文字使文章充满了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深深吸引着读者。
8. 让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
9. 小说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有怎样 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1)农民职业替代教师职业;
(2)渴望出去独自面对生活的考验,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的矛盾;
(3)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9. (1)第三人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全知视角,能更细致刻画孙少平纠结矛盾的心理活动;
(2)第二人称直接展示孙少平的内心独白,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和理解;
(3)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行文灵活多变,更全面深入地刻画出开始摆脱狭隘眼光的年轻人形象。
【解析】
【导语】《平凡的世界》节选通过孙少平的内心独白和生活境遇,深刻描绘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在时代变迁中的困惑与挣扎。小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孙少平对独立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他与同龄人不同的精神追求。作者路遥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在平凡世界中追求不平凡梦想的青年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感染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对此他心生不满”错误。从原文“不,在这一大家人中,父亲和大哥当然应该是当家人”和“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可知,孙少平并没有对父亲和大哥主事不满。从后文“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可知,孙少平知识和父亲与大哥的追求不同,他想改变这种生活情况。
B.“因为他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错误。“当教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是学校教书和山里劳动的区别之一,并不是他不能忍受。从前文“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可知,孙少平不不畏惧熬苦。
C.“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错误。文中说“理性约束着他”,可见是他自己约束自己,并非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错误。文中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孙少平的形象,外在的肖像描写较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能力。
(1)从“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和“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可知,孙少平的苦恼之一是想要继续当教师,却必须成为农民。
(2)从“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可知,孙少平想独自过自己的生活,不想依赖父亲和哥哥。而现实却是孙少平要接受他只是农民的儿子,无法轻易实现外出。
(3)从“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可知,孙少平渴望精神自由,而这又需要读书看报才能实现。从“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可知,双水村生活贫瘠;从“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可知,孙少平的追求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周围人的追求和孙少平差异巨大,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1)从“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可以看出,孙少平对离开双水村,面对外面未知生活的恐惧,他犹豫着放弃;从“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可知,孙少平有强烈走出双水村的渴求。第三人称不受限制,能从不同角度刻画孙少平的形象。
(2)如从“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可知,孙少平渴求外出的原因和强烈的不甘现状。一个“你”字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理解孙少平的内心矛盾。<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鄂东南省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