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  2024-10-0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育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美育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内在关联性。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美立人、以美齐家、以美治国的悠久传统。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有识之士将席勒的“美育”译介到中国时,希望“以美育代宗教”来唤醒民众,而中华民族本就有美育传统。蔡元培讲到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时,认为“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王国维认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并且“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新时代美育连接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教育、体验与创造,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力量。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时代美育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汇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美育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审美体验的追求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无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先进手段。人们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现好、发展好人们对美的追求,助力提升人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美育事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校美育,使全体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教育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坚强意志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美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他生动形象地说:“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学校美育工作,让学生获得美育的浸润滋养,塑造健全人格,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嘉毅《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美育有两个基本特征,只有全面了解美育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才不至于走向美育的形式主义。
第一个特征,美育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内容锻炼感受力的教育。美育不是一套道理或定律,也不是“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而是以艺术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进入“如曾点之狂狷、逝者如斯之自在、乐之文与乐之情之浑成那样的状态”。入山川大地感受其形、其色、其声、其势,画画感受线之韵、色之丰,唱歌、奏乐感受声之妙,舞蹈感受身体的呼吸和话语。因此,美育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艺术活动和实践中锻炼感受力,锻炼感觉的敏锐性,并要锻炼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力,保持由感受激发出来的最朴素生命力。感受力教育或感性教育关系到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幸福。如果你对自然、他人、包括自我无感,幸福便无从谈起。
第二个特征,美育是“另一种思维”的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但是这种“理性”,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那种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理性不同,它是“另一种思维”。科学的思维是求解性的,关注对现象原因的理解和探索性求解,强调共性、规律性,追求确定性答案,可进行真或假的客观性判断。而艺术的思维则是建构性的,关注现象本身和对现象的感受,强调自由的个性及具体性,追求开放性的非确定性答案,可进行好或不好的价值性判断。
艺术离不开技能,但技能不是艺术。学习绘画、弹奏等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但具有绘画、弹奏等技艺不一定会审美,考过了钢琴十级不一定爱好音乐,画好素描不一定美术素养高。事实上,美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审美品位。所谓审美品位是指审美超越具体的形象和技艺,获得一种建构性、个性化和自由性的思维境界。技能是学习艺术思维的手段,不是目的,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想法和做法是急功近利的。
实施美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参与艺术欣赏、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活动。对于学校美育,除了要大力开展艺术活动,在艺术课程中达成艺术欣赏、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是最基本的方法。
(摘编自朱永新《美育为什么很重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育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内在关联性,对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
B.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美育,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
C. 美育不是一套道理或定律,不属于理性教育。美育要注重锻炼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力,锻炼感觉的敏锐性。
D. 美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审美品位,审美品位需要获得一种建构性、个性化和自由性的思维境界,技能对美育无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元培、王国维等将“美育”译介到中国,而中华民族本就有美育传统,如王国维认为孔子育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B. 美育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 向往和他们的精神追求,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处处且时时存在的,美育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C. 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要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要让学生获得美育的浸润滋养。青少年有了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才能全面发展。
D. 学生具有绘画、弹奏等技艺不一定会审美,学生考过了钢琴十级不一定爱好音乐,所以艺术的思维是建构性的,技能不是艺术。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美育的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美育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B. 美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化的感受力,使人们感受到幸福。
C. 美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等素养。
D. 美育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功能,能培育时代新人。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加点处的“干涸”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点评以下内容。
小雅的妈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就送5岁的女儿小雅去学钢琴,虽然小雅并不喜欢,但妈妈逼迫她学习,逼迫她考级。小雅12岁时,考过了钢琴八级,小雅的妈妈非常高兴,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其实小雅并不喜欢弹钢琴,并不爱好音乐。
【答案】1. B 2. D
3. C 4. ①含义:“干涸”这里指人生如果没有美的滋养,就像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一样,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②表达效果:“干涸”本用于修饰河道、池塘等具体事物,这里用来修饰抽象事物“人生”,富有表现力,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5. ①小雅妈妈的做法急功近利,送女儿小雅去学钢琴只是进行技能培训,并将小雅会弹钢琴当作炫耀的资本,走向了美育的形式主义。
②小雅妈妈没有真正理解美育的功能和意义,而是盲目从众,并没有让小雅在学习钢琴中培养审美和人文素养。
③小雅妈妈没有真正理解美育的特征,忽略了小雅的感受,小雅无法在弹奏钢琴中锻炼感受力,难以产生幸福感。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美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材料一强调美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中的关键作用,指出美育连接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教育,影响深远。材料二则具体阐述了美育的两个特征——通过艺术实践锻炼感受力和培养“另一种思维”,强调美育不仅在技艺学习中,还有助于个性化感受力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避免形式主义,确保教育的真正目标。两篇文章共同强调美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对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错误,材料一只是说美育对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是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
C.“美育……不属于理性教育”错误,材料二说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只是这种理性与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理性不同。
D.“技能对美育无益”错误,材料二说技能是学习艺术思维的手段,不是目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和辨析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D.“所以艺术的思维是建构性的,技能不是艺术”错误,学生具有绘画、弹奏等技艺不一定会审美,学生考过了钢琴十级不一定爱好音乐,这只能说明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做法急功近利,不能得出“艺术的思维是建构性的,技能不是艺术”的结论,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由材料一“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新时代美育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可知,该项体现了美育的重要性。
B.由材料二“美育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艺术活动和实践中锻炼感受力……保持由感受激发出来的最朴素生命力。感受力教育或感性教育关系到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幸福”可知,该项体现了美育的重要性。
C.“美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等素养”只是在阐述美育的方法和目标,没有体现美育的重要性。
D.由材料一“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校美育”可知,该项体现了美育的重要性。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点词语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干涸”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河道、池塘等因缺水而失去水分、变得干燥的状态。在文中“干涸”被用来比喻人生如果没有美的滋养,就如同没有水的河道或池塘一样,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美的滋养,人生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
②通过将“干涸”一词从具体的事物转移到抽象的人生上,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的枯燥和缺乏活力。这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美育的重要性,即美育能够为人生注入生机与活力,让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
①小雅的妈妈的这种做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小雅妈妈只注重让小雅掌握钢琴技能,追求考级的结果,而忽略了小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兴趣。这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美育的形式主义相符合,即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美育的本质是锻炼感受力和培养审美品位。
②小雅妈妈送小雅学钢琴的原因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而不是真正理解美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没有认识到美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是盲目从众,希望孩子通过学习钢琴获得一种外在的认可和炫耀的资本。这种做法没有真正发挥美育的作用,只是在形式上让孩子学习了一门艺术。
③根据材料二,美育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锻炼感受力和“另一种思维”的教育。小雅妈妈没有真正理解美育的特征,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小雅学习钢琴,小雅的妈妈在让小雅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小雅的感受,没有让小雅在弹奏钢琴中锻炼感受力。小雅并不喜欢弹钢琴,说明她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获得幸福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注](节选)
萧红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花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穗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展开余下试题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祖父,花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偏偏这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
(有删改)
[注]这部作品创作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萧红身处香港,远离家乡,这让她更加思念家乡和童年生活。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优美而沉郁的笔触展现了祖父花园里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我”喜欢的。
B. “我”分不清狗尾草与谷穗,祖父告诉“我”谷穗有芒针,祖父教“我”,但“我”并不细看。
C. 文章写花园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也衬托了“我”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
D. “祖父的眼睛……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运用比较,写祖父的神态,体现了祖父的心态。
7. 关于文中祖父的花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的花园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承载了祖父和“我”的亲情,“我”深情地回忆、留恋祖父和花园。
B. “我”在花园里尽情玩耍,调皮、捣蛋,瞎闹、乱闹,祖父对此很宽容,祖父慈祥的爱滋养了“我”的童年。
C. “我”自由快乐的心情和“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只有通过花园里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才能表现出来。
D. 就像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一样,祖父的花园是“我”的精神家园,祖父、花园与“我”紧密相连。
8. 茅盾曾评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9.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回忆了童年时在东北家乡呼兰河城的生活,那时的“我”快乐自由但偶感“寂寞”,而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请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简要分析这两种“寂寞”。
【答案】6. A 7. C
8. ①语言诗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文中多处运用复沓手法,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营造出诗性韵味。②叙事生动,描绘了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表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诗情画意。如“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
9. ①“我”在呼兰河城,在祖父的花园里快乐自由,欢度童年,但偶感“寂寞”:“刮了风,下了雨”,没有去处,没有玩的,“我”度日如年,倍感寂寞;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秋雨之后花开始凋零,花园逐渐失去生机,让“我”感到失落和寂寞。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国家战乱,她远离家乡,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对童年时在呼兰河城快乐美好生活的回忆反映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透露出深深的寂寞感。
【解析】
【导语】萧红的《呼兰河传》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祖父的花园及其带来的童年记忆,以朴素的语言再现了田园生活的纯真与美好。作品不仅刻画了与祖父的深厚情感,还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花园内植物和动物自由自在状态的描绘,体现了童年的无拘无束与快乐。同时,文字中流露出一种隐隐的寂寞,或许是作者身处战乱时期,远离家乡的心理写照,以及对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深切怀念。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A.“沉郁的笔触”错误。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在祖父的花园里栽花、拔草、玩耍,捣蛋和看祖父“变戏法”等有趣的事,展现了“我”天真自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笔触优美而欢快,并不沉郁。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C.“只有通过花园里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才能表现出来”错误。作者在文中除了记叙具体的事件如辨认谷穗和狗尾巴草、浇水、看爷爷变戏法等外,还用了很多的笔墨描写了花园的环境。根据原文可知,在作者眼中“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天空蓝悠悠的”……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明亮的、高远的、健康的、漂亮的、充满生机的、自由的、明净的。通过描写这样明净旷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同样可以表现出作者自由快乐的心情和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从语言方面,小说语言体现诗化特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根据原文“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可知此处运用复沓手法,具有诗歌句式整齐对称的特点,营造出诗性韵味。
②从叙事方面,小说叙事生动。作者充满童趣的描述了我在爷爷的花园调皮捣蛋的画面,如“种菜”“铲地”“浇水”的画面,叙事生动,展现了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如“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而“我”和爷爷拔草、种菜、浇水等都表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作者笔下的环境自由明亮、生机勃勃,富有诗情画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①“我”在呼兰河城,在祖父的花园里快乐自由,欢度童年,但偶感“寂寞”:根据原文“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可知,童年时候的“我”偶感“寂寞”一是因为有时天气不好,没有去处,没有玩的,“我”度日如年,才倍感寂寞;二是根据“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一切花朵都灭了”可知,季节的更替,曾经热闹的、趣味无限的花园也变得了无意趣,让“我”感到失落和寂寞。
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根据注释,萧红在创作《呼兰河传》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战乱。此时的她“身处香港”,远离家乡。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实则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在呼兰河城快乐美好生活的怀念。因国家战乱,流寓他乡,思念亲人等郁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文章透露出深深的寂寞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儗象①,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②。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曰:名犹口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创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