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人工智能也正是通过对诗歌形式结构的分析,来实现对情感的计算和模拟的。人工智能专家皮卡德提出“感情计算”,呼吁应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去分析人类感情的表征,如表情、心跳、皮肤温度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构图等形式,然后将形式与感情做关联,就可以模仿出有感情的形式。这也正是目前诗歌写作程序的通用做法之一,如微软小冰开发者所提出的“采用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创造模型”。但是,这种表面意义上的符合,并不能代表人工智能真的拥有了情感。正如艾略特所说,我们可以被某种外语诗歌的朗诵表演打动,但是,如果被告知这种朗诵的诗歌是完全无意义的,我们只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这并不是诗,只是一种器乐的模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不仅仅可以复制艺术图像、影像,还能够模拟人类艺术行为本身,艺术进一步被祛魅,我们也可以将其作品称作“人工智能模拟时代的艺术品”,机械模拟艺术是否真的能给人带来自由呢?阿多诺曾批评本雅明过分看重复制而轻视艺术自律性,这必将使艺术被文化工业纳入其中。复制消解了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只剩下了交易价值,艺术品成了商品。更为可怕的是,文化工业可以通过对艺术产品的精确控制,来影响甚至控制人们的审美口味,进一步控制人的思想和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可以强化和细化这种控制。那些网上的推送广告和新闻,就是人工智能根据大数据计算出来的。这种看似民主的方式,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的力量。也许,当人工智能真的成为强人工智能或者超级智能时,人与机器的关系会颠倒过来。 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人工智能文学,人工智能文学不应该是科技对艺术的强制整合,而应该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需要艺术引导科技的发展。艺术充满了辩证因素:偶然与必然、表达与交流、模仿与再现、精神与物质,这些辩证因素是科技无法规训的。艺术辩证法为人类理性和自由提供了契机,倡导艺术中的自然和超越,可以将技术引向为人类造福的正途。 (摘编自陶锋《人工智能文学的三重挑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写作具有实现类人类文学文本创作的可能性,而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是传统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 B. 本文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创作主体,不能从作品的生成主体和接受客体的角度来探究,而要从文本艺术本质的角度来探讨。 C. 人工智能的语言有模拟人的神经系统的编码语言,有运用于人机交互的自然语言,有模拟人类的艺术语言,三种语言都与人有密切关系。 D. 艾略特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将诗词模糊的语义通过上下文确定下来,因而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创作的主体性,计算机诗歌也并非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的逻辑可以体现诗人重视意识边界和诗歌的完整性,因此由二元真值形成的逻辑不能做到这一点。 B. 艾略特认为天才的诗人能够通过对于所有阶层都具有普遍性的节奏、声音、习语等传递出自己的情感。 C. 人工智能在获取人类的审美口味后,可用推送特定信息等方式加以强化和细化,这对人类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D. 科技与艺术不应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通过艺术对科技的引导,技术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艺术充满了辩证因素”观点的一项是 A. 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作品中的每根线条、每片颜色,都是长久寻思的结果,但他也有“妙手偶得”的情况。 B. 艺术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普遍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建起交流的桥梁。 C. 艺术作品都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D. 模仿的目的就在于对所模仿之物客观地摹写。 4. 材料中多次列举微软小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 人工智能创作是一种“伪突破”,人工智能并非完全能够实现“人”的创作。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个观点的依据。 【答案】1. C 2. A 3. D 4. ①微软小冰的例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②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应用和表现,如写诗等,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人工智能文学的现状。③通过微软小冰的相关内容,如“采用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创造模型”等,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情感计算和模拟方面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工智能文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5. ①从主体性看,人工智能不具有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因为主体性依赖于意向性,而机器无法拥有意向性。②从语言逻辑看,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逻辑”和“想象的逻辑”,与机器基于二元真值的逻辑基础不同,如计算机诗歌缺少像艾略特诗歌那样通过上下文确定含义的关联。③从情感传递看,人工智能虽能通过对诗歌形式结构的分析来模拟情感,但这只是表面符合,并非真正拥有情感,就像被朗诵的无意义外语诗歌一样,只是虚假的真实。④从艺术本质看,人工智能的作品最多像文化工业产品,是一种虚假的真实,无法让人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真理,而艺术应能让人感受到真理。⑤从艺术与科技关系看,艺术充满辩证因素,是科技无法规训的,人工智能文学应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而不是科技对艺术的强制整合,目前人工智能创作还未达到这种融合,所以是“伪突破”。 【解析】 【导语】这篇现代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潜力与局限,通过对比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主体的不同,强调了艺术作品中深层次的情感和哲学意蕴的重要性,呼吁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需要在尊重艺术本质的前提下进行。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是传统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错误,文中只是说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是在技术上的进步,并未提到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是传统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 B.“不能从作品的生成主体和接受客体的角度来探究,而要从文本艺术本质的角度来探讨”错误,文中说的是“能否赋予人工智能生成文本以文学作品的地位,不能仅仅看作品的生成主体和接受客体,还要从文本的艺术本质来探讨人工智能文学是否具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