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穆陶《<史记>:“文史合一”的美学典范》)
材料三:
司马迁“好奇”而务求“多闻”,首先表现为他对历史资料收集之求之“若渴”,对于其中富有“奇”的意味的信息之深心“欣赏”。司马迁对于历史现象“包举”之“广”,可以说到了极致。就通过实地考察丰富历史体验、充实历史见识而言,王国维曾在《观堂集林》中说:“史公足迹殆遍宇内,所未至者,朝鲜、河西、岭南诸初郡耳。”司马迁勇敢叙写“当代史”为许多评论家所赞许。顾颉刚肯定其对于“武帝之世”历史的记录,认为它是《史记》一书中最精彩及价值最高部分。他又说,“武帝时事为迁所目睹,其史料为迁所搜集,精神贯注”,因而实现了“光照千古”的文化成就。
司马迁的“好奇”还表现为历史观察视角之新异的追求。有学者评价:“《史记》记载同他有交往的,他常从他们吐谈中寻取这种便利……最可贵的,他还把这种关系深入到野人田父身上……”(卢南乔《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史记》避免了一般史书“不载民事”“未睹社会之全体”的痼病,能够“大抵详察社会,精言民事”(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于是梁启超《中国史学革命案》写道:“(《史记》其书)常有国民思想,如项羽而列诸本纪,孔子、陈涉而列诸世家,儒林、游侠、刺客、货殖而为之列传,皆有深意存焉。”他关注司马迁此奇异之“深意”,于是感叹:“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摘编自王子今《司马迁的<史记>和“童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最爱的古代人才是周公和召公,他评价人物才能的最高标准就是“能做周、召”,他对李斯的惋惜和韩信的同情可算其例证。
B. 通过研究《史记》的内容可知,人物传记占据主要篇幅,是最令读者感慨难忘的内容,也是《史记》与其他史书的主要区别。
C. 材料二画线语句将对司马迁的“好奇”的内涵的理解上升到精神思想层面,据此可知前人对司马迁的理解比今人更为深刻。
D. 许多评论家赞许司马迁对“当代史”的勇敢叙写,因而顾颉刚认为《史记》中内容最精彩、价值最高的是“武帝之世”部分。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观点吸收了前人研究《史记》的成果,如扬雄和王国维等人对司马迁的评价。
B. 材料二列举蔺相如、勾践、乐毅、田单、晏婴、屈原等人物,来证明司马迁对英雄的理解。
C. 材料三援引众多学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显示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宽阔的学术视野。
D. 三则材料都围绕司马迁的“好奇”展开论述,但是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