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  2024-10-1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
②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③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
④可见,吃与会吃是有本质区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每日需要均衡摄取的7种营养素。现代营养学认为,人的营养状况就像由7块木板围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当于健康状态,饮食提供的营养素决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高度。这些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
⑤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当下趋势。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对食品工业企业来说,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构建出食品工业产业设计健康功能产品、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


浏览完整试题⑥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这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进一步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监管性政策等,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方向发展。同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还应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景日泽《大食物观,管“饱”更管“好”》)
材料二: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②“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②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让食物品种更加多元、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④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但这不是无节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⑤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禀赋的制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草原粮仓”和“植物工厂”等,提升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取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宋建晓、黄巧龙《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发展使国人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食物生产方式也将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B. 木桶效应理论提醒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每日均衡摄取蛋白质等7种营养素。
C.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但是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
D. 大食物观顺应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数量基础上,人们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食品安全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传统的饮食习惯、方式应当予以摒弃。
B. 打造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食品产业体系,可以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C.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意味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运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进行农业生产。
D. 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和食物来源范围,推动食物供给向多元化食物供给转变。
3.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中所阐述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观点的一项是( )
A. 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B. 大规模开垦森林和湿地,增加耕地,以提高粮食产量。
C. 减少本国粮食生产,保留土地肥力,多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
D. 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农作物的自然和纯净。
4. 材料一、材料二中各有一处画横线的文字,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为了顺应“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各自应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A 4. 第①处,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界定标准,并由此引出对食品健康、安全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的推论,并展开证明,逻辑严谨,简洁有力。第②处,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的论断,为第一自然段最后提出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5. ①政府部门: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性、监管性政策,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的方向发展。②生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促进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转型,形成现代化的未来食品产业体系。③广大消费者: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在食品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理解“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的内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大食物观”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材料一分析了食品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关注营养和健康的转变过程,强调了食品多元化和创新的必要性。材料二从政策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述了大食物观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中的角色。整体来看,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大食物观对于食物供应的多元化、农业现代化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C.“当今世界……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等可知,这些观点意在强调粮食安全对于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没有丝毫“中国粮食安全坚如磐石”的意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传统的饮食习惯、方式应当予以摒弃”错误。材料一第③段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营养问题,但并未否定所有传统饮食习惯和方式。传统饮食中也包含许多健康、合理的元素,需要传承和发展。
B.“可以杜绝食品安全隐患”错误。材料一第⑤段指出,打造健康食品供应链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助于防止食品安全隐患,但食品安全问题涉及诸多环节,难以完全杜绝隐患。
C.“运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进行农业生产”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⑤段“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可知,要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非强制要求所有农业生产都必须使用最新科技和先进装备。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材料二中提到了“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这与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的理念相符。符合材料二中所阐述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的观点。
B.大规模开垦森林和湿地会破坏生态平衡,与材料中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
C.多进口粮食可能会增加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与材料中提倡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理念不符。
D.全而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食物供给的稳定性。这和材料二中所说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观点不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①处,材料一中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这一引用属于权威观点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作者随后解释了食品健康、安全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即健康、安全的食品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样的引用和解释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严谨,逻辑更加清晰,同时也为后文阐述大食物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②处,材料二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这一引用属于引用论证,能够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材料二的主题——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它不仅强调了解决吃饭问题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耕地资源,而且提出了要拓宽思路,全面发展食物资源的理念,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和有深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第⑥段“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这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可知,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推出支持性与监管性政策,以此引导全社会和全行业朝健康食品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有利于健康食品产业成长的政策环境。
②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可知,生产企业应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根据第②段“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第⑤段“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可知,生产企业应促进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转型,形成现代化的未来食品产业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③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可知,广大消费者应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宽食物来源,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根据材料一第⑤段“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材料二第③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可知,在食品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应理解“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的内涵,在追求食品美味的同时,也要注重食品的健康属性。消费者应该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摄入失衡,同时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属性,选择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行走白浪街
梅洁
①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
②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据传可以“一脚踏三省”的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贾平凹就在他的寻根散文《商州初录》里写到了白浪街。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在那条“鸡鸣三省”的街上,挤满了刚刚承包上土地的农民。他们用三省不同的方言,吆喝着从各自承包的土地里种出的瓜果、蔬菜、粮食,出售着自家侍弄的鸡鸭鱼肉蛋;三省树上的喇叭,用不同口音吆喊着或下地、或收麦的通知;三省人家共用的戏楼上,秦腔、楚剧、豫剧颇受欢迎;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一棵树下,三省人端着碗吃饭,豫人吃白馍,鄂人吃白米,秦人吃凉皮。
③当时我就在想,这么有意思的白浪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年里,我就这样模模糊糊地想象着那个地方。
④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5月,河北电视台拍摄我的两部作品《女人河》和《母亲的山梁》,摄制组要在湖北郧阳选择拍摄外景地。家乡的宣传部部长建议去白浪街。
⑤白浪街?我心里一动。
⑥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那时去白浪街,走的是秦岭南麓山里的蜿蜒土路,绿色吉普车后尾尘土飞扬,不像现在一路高速。
⑦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那一街的明清建筑,一间挨一间的白墙黑瓦房屋,马头墙接马头墙、铺板门接铺板门、石板路接石板路……我们选了一处铺板门齐整、黑漆大门油亮、门前石狮子威凛的古宅,开始拍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祖母在“郧阳府做女佣人”的情景……
⑧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任时光怎样磨砺,那条明清建筑小街的模样,那座大门黑漆油亮的老宅,总在我眼前若现若隐。
⑨2024年春季的一天,故乡十堰的朋友约我去五峰乡看油菜花,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复:“能否带我去一趟白浪街?”
⑩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车一停稳,我们便看到了一座青砖砌就、跨街而立、雄浑厚重的拱关门。重重叠叠的砖砌斗拱,使拱关门平添一种古苍威严之气。门楣上的“荆紫关”三字,苍劲有力。啊,这便是当年拍摄电视片的古街了!我有些抑制不住的感动与惊喜。


展开余下试题⑪过了关门,仿佛霎时回到了我童年的郧阳老城。古街两旁林立着清一色的明清建筑,天空下,一街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分外俏丽。房屋顶部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昂首而立。街两边的黑漆铺板门,排列紧凑,一间挨着一间,沧桑凝重。街面全为青石板铺就,锃亮油黑,沿街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会馆、宫观、戏楼。我们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进了平浪宫。
⑫平浪宫是荆紫关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一座,是近四百年前古代船工们为祈祷神明保佑平安而集资建造的一处宏伟壮观的建筑。守门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主动为我们担当导游,讲述古街的前世今生。
⑬荆紫关古街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从陕西秦岭黑龙口发源的丹江,滔滔长流数百公里后进入汉江。这条河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成为南北货物运输的集散地,南方八省的贡粮都要从这里转运至长安。这里“百艇接樯,千蹄接踵”,每日停靠数百艘船只,长达十几里。至清中期,白浪街丹江岸边已有大小商号上百家,空前繁荣。
⑭然而,眼前的白浪古街十分悄静。街边老人说,这条老街已作为古建筑被保护起来了,大多数人家和店铺都迁往不远处的新街了。其实,在白浪街、在荆紫关古镇,我一直在悄然寻找当年拍电视片的老宅。但满街的老宅,让我无法确认。最终选择一座黑漆大门紧闭、临街木板斑驳、门楣悬挂着“永诚德”牌匾的老房子做背景拍照留影,权当对当年的留念了。
⑮说着来到了那高高屹立在街中心的三省亭。石亭的三根圆柱上雕龙刻凤,青石反光,直矗半空。亭内正中地上立着一块锥形花岗岩石碑,很小。一面朝西,上面刻着“秦”;一面朝东南,上面刻着“鄂”;一面朝东北,上面刻着“豫”。这便是“三省石”了。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石头铭记着他们相处相融的岁月。
⑯据说,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几十处,但大多是荒山、野林,而这条白浪街,密密稠稠住着三省数万人。三省还都设有基层政府: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办公地相距都不过五公里。我看到了贾平凹写的《白浪街》全文,就刻在河南人开的“三省客栈”的墙壁上;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三镇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节活动……
⑰后来,我与从北京来的六位亲人又从白浪街一路走过。他们都是第一次到来。当我们这个大家庭在白浪街围着“三省石”转过来转过去、拍照留影欢呼雀跃时,我突然觉得,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商州初录》里面对白浪街的描写,清楚地窥见了白浪街处在三省管辖之下人们的生活场面与风土人情。
B. 荆紫关古街与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无论在明清建筑、白墙黑瓦房屋,还是在相连的马头墙、石板路等各个方面全无差别。
C. 昔日非常繁华的荆紫关古街变为作者再到古街时的“十分悄静”,这与荆紫关老街被保护起来,所有的人家和店铺都迁往新街有关。
D. 作者在描写荆紫关古街两旁的建筑与房屋时,既有粗笔勾勒式的整体描写,又有工笔细描式的局部刻画,体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
7. 关于文中画横线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五百年”表现了荆紫关古街历史悠久,它在历史中发展起来,极具历史积淀。
B. 在战国时期,荆紫关古街就已初具规模,丹江通航带给了荆紫关古街极大的潜力。
C. 唐代鼎盛时期,荆紫关在货物的运转方面非常重要,对于首都长安来说不可或缺。
D. 清朝中期,在前代商业的基础上,荆紫关商贾众多,已经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
8. 文章中,作者三次到白浪街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9. 文章倒数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6. D 7. B
8. ①第一次到白浪街,内心激动,一解心中的向往之情。②第二次到白浪街,消解心中的怀念,愿望得偿后的感动与惊喜,慰籍自己,心有遗憾。③第三次到白浪街,内心释然,已无遗憾。
9. ①手法上,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三省交界处的白浪街与众不同的特点。②内容上,是对白浪街“一脚踏三省”的具体说明,进一步强调了白浪街的独特地位。③情感上,是对白浪街三省管辖、相处相融,共同振兴局面的赞颂。④结构上,呼应文首,引出后文作者与亲人在白浪街的活动,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导语】梅洁的散文《行走白浪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浪街的历史与人文景观,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记忆的交错,展现了三省交界处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历史底蕴。文章从过去的辉煌到现在的静谧,捕捉了时光流逝中人们对故地重游的感慨。作者通过对街景、建筑和历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与故乡和历史对话的深情,反映了对文化传承和乡土记忆的珍视。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
A.“清楚地窥见”错误。根据第②段“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可知,作者只是“隐隐约约”看到,并非“清楚地窥见”。
B.“各个方面全无差别”错误。根据第⑦段“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可知,作者说的是“长得几乎一个模样”,并非“全无差别”。
C.“所有的人家和店铺都迁往新街”错误。根据第⑭段“街边老人说,这条老街已作为古建筑被保护起来了,大多数人家和店铺都迁往不远处的新街了”可知,原文说的是“大多数人家和店铺”,并非“所有的人家和店铺”。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在战国时期,荆紫关古街就已初具规模”错误。根据第⑬段“荆紫关古街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这条河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可知,原文只提到丹江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通航,并未提及荆紫关古街在战国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和概括作者情感 能力。
根据第⑤段“白浪街?我心里一动”和第⑥段“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可知,作者内心激动,一解心中的向往之情。作者对白浪街充满了向往,这次能够亲临其境,内心感到无比激动。
根据第⑧段“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和第⑩段“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啊,这便是当年拍摄电视片的古街了!我有些抑制不住的感动与惊喜”可知,作者消解心中的怀念,愿望得偿后的感动与惊喜。然而,根据第⑭段“我一直在悄然寻找当年拍电视片的老宅。但满街的老宅,让我无法确认。……权当对当年的留念了”可知,虽然作者找到了一些记忆中的痕迹,但仍心存遗憾,因为没有找到当年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
根据第⑰段“后来,我与从北京来的六位亲人又从白浪街一路走过。……我突然觉得,虽没有找到三十多年前拍摄电视片的那座老宅,但我已无憾了”可知,作者内心释然,已无遗憾。作者与家人一起游览白浪街,享受了家庭团聚的欢乐,尽管没有找到当年的老宅,但这种亲情的温暖和对白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百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