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卢琦、崔桂鹏《飞沙万里入大海前世今生问何方》) 材料二: 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动力条件,只有在强风作用下,沙尘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每年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降温速度要远超海洋,这使得亚洲内陆的高纬度地区(蒙古国以及北地区)上空会形成一个影响数千千米,顺时针旋转高压气旋,也即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高压气旋形成后会向南方暖低压地区移动,冷暖气团交汇,大气环流开始变得不稳定,易于引发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冬季后,冷气团完全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因此我国冬季虽然有强烈、寒冷的北风,但却几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进入春季后,我国南方地区先于北方升温,北上的暖气团与南下的冷气团再次相遇,我国北方上空大气环流又进入了与秋季类似的不稳定状态,为春季沙尘天气创造了风力条件。 沙粒尘土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亚洲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大片戈壁、沙漠。它们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沙源”基础。再配合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我国沙尘天气的雏形就逐步形成了。我国沙尘暴主要有境内和境外两个沙源,境内沙源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以及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戈壁和沙漠。境外沙源主要是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荒漠区。目前蒙古国72%的国土面积都已经荒漠化,在其南部有超过40万平方千米荒漠戈壁,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在其14个州中有7个州的荒漠化面积超5000平方千米,其东南部的东哈萨克斯坦州、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也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 除沙源、风力等形成条件外,人为因素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摘编自安磊《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研究成果,黄土高原至少有2200万年历史,它见证了沙尘暴的前世今生。 B. “三北”防护林可阻挡地表较粗的颗粒物,但挡不住被带上高空的较细颗粒物。 C. 入季后,冷气团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所以南方几乎没有沙尘暴。 D. 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荒漠化严重,这给我国沙尘暴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进入“人类世”后才逐渐认识到沙尘暴的破坏作用,是因为之前沙尘暴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很有限。 B. 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堆积较厚的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堆积较薄的古土壤层,这说明冰期时沙尘暴更多。 C. 我国北方每年春、秋两季出现沙尘暴的共同原因是南下冷气团与北上暖气团相遇后形成不稳定的大气环流。 D. 虽然人类目前无法消灭沙漠,无法消灭沙尘暴,但不能否定人类为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所做的努力。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 一项是( ) A. 2023年3月份以来,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东北部积雪覆盖面积较常年偏小约30%,冻土层融化,产生了更多疏松的沙尘物。 B.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的农民和牧场主过度开垦土地,造成土地严重退化,沙尘暴不停袭来。 C. 2023年,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北京,这次沙尘暴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富含粉砂粒的尘上(一种天然物理肥料)约2.44万吨。 D. 每年进入5月份后,我国南方、北方气温都有明显升高,暖气团逐步控制我国北方,大气环流趋于平稳,沙尘天气减少 4. 结合材料文本内容和示意图,下列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沙源地粉尘可以被带至低空,更多被带至万米高空。 B. 粉尘在空中传输过程中遇降水天气可能形成湿沉降。 C. 粉尘可以在风力系统助力下远距离传输,可达深海。 D. 距离沙源地越近,沉降的粉尘就越粗,越远则越细。 5. 结合文本谈谈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答案】1. C 2. C 3. D 4. A 5. 原因:①我国的地理环境使得我国在春秋季节容易形成强风和“沙源”,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风力和沙源。②人为因素也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策略:①建设防护林、草原沙化防治、退牧还草等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②不要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实施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不要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沙尘暴形成和发育的沙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所以南方几乎没有沙尘暴”错误。由原文“高压气旋形成后会向南方暖低压地区移动,冷暖气团交汇,大气环流开始变得不稳定,易于引发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冬季后,冷气团完全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因此我国冬季虽然有强烈、寒冷的北风,但却几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可知,原文说的是地理因素对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南方,所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因为之前沙尘暴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很有限”错误。由原文“沙尘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B.“这说明冰期时沙尘暴更多”错误。由原文“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古土壤层。前者的粉尘堆积较厚,后者的粉尘堆积较薄。这似乎指示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粉尘输送的多寡,即沙尘暴发生的多少”可知,原文中说到“似乎指示了……”,而选项说法绝对化。 D.“但不能否定人类为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所做的努力”错误。由原文“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可知,文章只是说我国土地沙化防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不是全世界所有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