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  2024-10-1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泰安一中新校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4年10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沙尘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认为这是一种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和生态灾难。
千百万年来沙尘的持续堆积,孕育了我国的黄土高原,这里是中华文明诞生的地方。
在黄土高原,地下厚达数百米的黄土、红土从何而来、因何而来、何时而来?
我国黄土和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东生院士将黄土定义为“风力搬运、未经次生扰动的粉砂质土状堆积物”。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郭正堂院士更是形象地将沙尘暴的源区——荒漠比作黄土的“母亲”、强劲的风力比作黄土的“父亲”。关于沙尘暴的前世,第四纪科学家们在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红土地层中,找到了至少2200万年以来风成“沙尘”连续不断堆积的证据,尽管在260万年前,黄土高原似乎更应该被称为“红土高原”(如今看到的彼时形成的红土地层要比黄土地层更加“发红”)。
更奇妙的是,在冰期(寒冷时期)和间冰期(温暖时期)交替出现的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古土壤层。前者的粉尘堆积较厚,后者的粉尘堆积较薄。这似乎指示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粉尘输送的多寡,即沙尘暴发生的多少。丁仲礼院士更是在不同地点的黄土地层中发现自西北向东南粉尘颗粒由粗变细等自然韵律,从而指示了古代沙尘的来源方向及其风力情况。可以说,黄土高原见证了沙尘暴的前世今生。
与此同时,那些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沙尘暴,除了飘落在陆地上的粉尘,更有甚者可以漂洋过海,堆积在北太平洋的海底、甚至到北美大陆。科学家们通过对深海沉积物和北美黄土的追根溯源,业已证实这些粉尘部分来自于亚洲内陆。通过类似的研究,地质学家和古气候学家重建了千百万年以来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
网络上曾有一种声音:“三北”防护林为何挡不住沙尘暴?
实际上,”三北”防护林不应该为沙尘暴频发“背锅”:其一,在我国,相对于沙尘暴广阔的源区,“三北”防护林的植被面积较小,在春季这段时间阻挡沙尘暴的作用就有限。其二,冷空气和大风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主要是在千米以上高空,20~30米高的防护林可阻挡住部分地表的较粗的颗粒物,但远不能挡住被大风带上高空的较细的颗粒物。“三北”防护林作为一项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也改善了下垫面的自然条件,但“三北”防护林并不是“治疗”沙尘暴的“专用药”和“特效药”。我国的防护林建设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春季沙尘暴天气也无法避免,如果没有防护林呢?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沙尘暴无国界,境外沙尘暴灾害随时有可能进入我国,周边国家(中亚一路、蒙古一路)沙尘暴的威胁始终存在,荒漠化防治需要全球治理。天然沙漠、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既然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也就无法消灭沙尘暴。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是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卢琦、崔桂鹏《飞沙万里入大海前世今生问何方》)
材料二:
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动力条件,只有在强风作用下,沙尘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每年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降温速度要远超海洋,这使得亚洲内陆的高纬度地区(蒙古国以及北地区)上空会形成一个影响数千千米,顺时针旋转高压气旋,也即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高压气旋形成后会向南方暖低压地区移动,冷暖气团交汇,大气环流开始变得不稳定,易于引发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冬季后,冷气团完全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因此我国冬季虽然有强烈、寒冷的北风,但却几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进入春季后,我国南方地区先于北方升温,北上的暖气团与南下的冷气团再次相遇,我国北方上空大气环流又进入了与秋季类似的不稳定状态,为春季沙尘天气创造了风力条件。
沙粒尘土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亚洲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大片戈壁、沙漠。它们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沙源”基础。再配合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我国沙尘天气的雏形就逐步形成了。我国沙尘暴主要有境内和境外两个沙源,境内沙源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以及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戈壁和沙漠。境外沙源主要是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荒漠区。目前蒙古国72%的国土面积都已经荒漠化,在其南部有超过40万平方千米荒漠戈壁,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在其14个州中有7个州的荒漠化面积超5000平方千米,其东南部的东哈萨克斯坦州、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也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
除沙源、风力等形成条件外,人为因素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摘编自安磊《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研究成果,黄土高原至少有2200万年历史,它见证了沙尘暴的前世今生。
B. “三北”防护林可阻挡地表较粗的颗粒物,但挡不住被带上高空的较细颗粒物。
C. 入季后,冷气团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所以南方几乎没有沙尘暴。
D. 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荒漠化严重,这给我国沙尘暴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进入“人类世”后才逐渐认识到沙尘暴的破坏作用,是因为之前沙尘暴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很有限。
B. 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堆积较厚的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堆积较薄的古土壤层,这说明冰期时沙尘暴更多。
C. 我国北方每年春、秋两季出现沙尘暴的共同原因是南下冷气团与北上暖气团相遇后形成不稳定的大气环流。
D. 虽然人类目前无法消灭沙漠,无法消灭沙尘暴,但不能否定人类为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所做的努力。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 一项是( )
A. 2023年3月份以来,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东北部积雪覆盖面积较常年偏小约30%,冻土层融化,产生了更多疏松的沙尘物。
B.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的农民和牧场主过度开垦土地,造成土地严重退化,沙尘暴不停袭来。
C. 2023年,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北京,这次沙尘暴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富含粉砂粒的尘上(一种天然物理肥料)约2.44万吨。
D. 每年进入5月份后,我国南方、北方气温都有明显升高,暖气团逐步控制我国北方,大气环流趋于平稳,沙尘天气减少
4. 结合材料文本内容和示意图,下列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沙源地粉尘可以被带至低空,更多被带至万米高空。
B. 粉尘在空中传输过程中遇降水天气可能形成湿沉降。
C. 粉尘可以在风力系统助力下远距离传输,可达深海。
D. 距离沙源地越近,沉降的粉尘就越粗,越远则越细。
5. 结合文本谈谈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答案】1. C 2. C
3. D 4. A
5. 原因:①我国的地理环境使得我国在春秋季节容易形成强风和“沙源”,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风力和沙源。②人为因素也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策略:①建设防护林、草原沙化防治、退牧还草等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②不要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实施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不要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沙尘暴形成和发育的沙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所以南方几乎没有沙尘暴”错误。由原文“高压气旋形成后会向南方暖低压地区移动,冷暖气团交汇,大气环流开始变得不稳定,易于引发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冬季后,冷气团完全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因此我国冬季虽然有强烈、寒冷的北风,但却几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可知,原文说的是地理因素对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南方,所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因为之前沙尘暴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很有限”错误。由原文“沙尘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B.“这说明冰期时沙尘暴更多”错误。由原文“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古土壤层。前者的粉尘堆积较厚,后者的粉尘堆积较薄。这似乎指示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粉尘输送的多寡,即沙尘暴发生的多少”可知,原文中说到“似乎指示了……”,而选项说法绝对化。
D.“但不能否定人类为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所做的努力”错误。由原文“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可知,文章只是说我国土地沙化防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不是全世界所有人类。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说的是因为冻土层融化产生了更多疏松的沙尘物。
B.说的是因为过度开垦土地,造成土地严重退化,从而产生沙尘暴。
C.说的是沙尘暴给北京带来的影响。
D.说的是暖气团逐步控制我国北方,大气环流趋于平稳,减少了沙尘天气,符合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和图表 能力。
A.“更多被带至万米高空”错误。由原文“冷空气和大风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主要是在千米以上高空,20~30米高的防护林可阻挡住部分地表的较粗的颗粒物,但远不能挡住被大风带上高空的较细的颗粒物”可知,沙源地粉尘可以被带至低空,也可以被带至万米高空,但是文中并没有说到数量多少,所以“更多”无中生有。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因:
由原文“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动力条件,只有在强风作用下,沙尘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易于引发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春季后,我国南方地区先于北方升温……为春季沙尘天气创造了风力条件”可知,我国的地理环境使得在春秋季节容易形成强风。
由原文“沙粒尘土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亚洲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大片戈壁、沙漠。它们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沙源’基础”可知,我国的地理环境为我国沙尘暴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所以我国的地理环境使得我国在春秋季节容易形成强风和“沙源”,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风力和沙源。
由原文“人为因素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可知,人为因素也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策略:
由原文“‘三北’防护林作为一项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也改善了下垫面的自然条件”可知,建设防护林、草原沙化防治、退牧还草等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
由原文“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可知,沙尘暴无国界,全人类要联起手来,不要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实施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不要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沙尘暴形成和发育的沙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
李娟
①摩托车实在是个好东西,在这片荒茫茫的大地上,它轻易地就能把我们带向双脚无力抵及的地方。尤其当我们把家从北部山区搬到阿克哈拉村后,摩托车就更加重要了。
②阿克哈拉位于南面乌伦古河一带的戈壁滩上,离县城两百多公里。要是坐汽车的话,冬天去县城一趟得花五十块钱呢。而且就算愿意花五十块钱,还不一定有得坐。摩托车多方便呀,想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出发。而且,骑摩托车去县上的话,来回的汽油费也就十几块钱。
③话又说回来,戈壁滩上风大,路也不好走,出一趟门总得吹四五个小时的风,可真够受的。虽然我妈给我弄了个头盔,可那玩意儿沉甸甸的,扣在脑袋上,压得人头晕眼花;挂在脖子上,任它垂在后脑勺那儿。可风一吹,头盔兜着满满的风使劲往后拽,勒得人吐出半截舌头。我只好把这玩意儿解下来抱在怀里。可这样一来,我和前面开车的我叔之间就被隔出了好大的空隙,风嗖嗖往那儿灌,没一会儿就被风吹透了哎,也不能戴,也不能不戴,连放都没地方放,真是拿这个东西一点办法也没有。
④我们走的路是戈壁滩上的土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细而微弱的路的痕迹,在野地中颠簸起伏。这条路似乎已经被废弃了,我们在这样的路上走过好几个小时都很难遇见另一辆车。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
⑤眼前世界通达无碍。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三股旋风。其中位于我们的正前方的那一股最高大,高达二三十米,左右倾斜摇晃着,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间。在我们的左边有两股,位于一公里外一片雪白的、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方,因此,那两股风柱也是雪白的。而天空那么蓝……这是五月的晚春,但在冬季长达半年的北方大陆,这样的时节不过只是初春而已。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脚边的大地粗糙而黯淡。但在远方一直到天边的地方,已经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大地上雪白的盐碱滩左一个右一个,连绵不断地分布着,草色就团团簇簇围拥着它们,白白绿绿,斑斓而开阔。
⑥我们的摩托车在大地上从北到南奔驰,风在大地上由西向东吹。我的头发也随风笔直横飞。风强有力地“压”在脸上,我觉得我的右脸已经被压得很紧很硬了。于是我只好又把头盔顶在头上挡风。但是不一会儿,呼吸不畅,憋气得很。只好再取下来,但是一取下来,立刻就对比出了戴上的好处。于是又抖抖索索地重新戴上。立刻又呼吸不畅……
⑦中途休息的时候,我不小心在这样的风里失手掉落五块钱,跟在钱后面一路狂追了几百米都没能追上。幸亏钱最后被一丛芨芨草挂住了才停下来。
⑧我掏钱是因为买汽油。这四野空空茫茫的,视野里连棵树都没有,到哪儿找汽油去?然而,我们运气也未免太好了。平时走这条路,鬼影子也见不着一个。可这次车一坏,不到一会儿,视野尽头就有另一辆摩托车挟着滚滚尘土过来了。近了,是一个小伙子。他很爽快地去拧自己的油箱盖子,我连忙找接油的容器,翻半天只翻出一只酸奶瓶子。于是这两个男人把那台摩托车翻倒,我小心翼翼地持着这个过于小巧纤细的瓶子对准油箱流出的那股清流。一连接了五六瓶后,也不好意思要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逐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后来当我把钱给他时,他反倒向我们道谢不迭,对我们感激得没办法。
⑨加了油,我们继续在戈壁滩上渺小地奔驰。天色渐渐暗了,土路也变得若隐若现。渐渐地,发现不是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迷路了。
⑩在戈壁滩上迷路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这大地坦阔,看似四通八达,其实步步都有可能通向永远回不到上一步的地方。我们进入了一片陷入大地的裙红色起伏地带。而在此之前,我叔叔在这片大地上往返过许多趟,却对这一处根本没有印象。我提醒叔叔往回走,他却认为反正都是朝南的方向,怎么走都会走到乌伦古河的,沿着乌伦古河往下游走,怎么走都能走到家。这会儿我也没什么主见,只好听他的。
⑪在大地西方,有静穆的马群在斜阳下拖着长长的影子缓缓移动,一个牧马的少年垂着长鞭,静坐在马背上,长久地往我们这边看。我建议向这个孩子问一下路,但他离我们太远了。到了后来,我们还是不得不回头去找那个少年,却再也找不到了。那五六小瓶汽油烧到现在,不知还能折腾多久。


展开余下试题⑫我们在戈壁滩上停下来,脚下是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那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再四下一看,脚下像这样的漂亮石子比比皆是,一枚挨一枚紧紧嵌在坚硬的大地上。我乱七八糟拾了一大把,揣进口袋。这时,抬起头来,看到远远的地方有烟尘腾起。
我们连忙骑上车向那一处追去。渐渐地才看清,居然是一辆卡车!还是车头凸出一大块的那种浅蓝色的雷锋时代的“老解放”。我们迷路后,好像就穿越到了过去年代似的。近了才看清这辆车实在是破得可以,咣咣当当地在大地上晃荡着前行,随时都可能散架的光景。
⑭司机察觉到有车在后面追,就停了下来,静止在远处的大地上。我们赶到时,他正靠在半开着的车门上卷莫合烟。问明来意,他建议我们跟在他的大车后面走。可是他所去的地方同我们要去的不在一块儿。于是我们仔细地问清路后,就道谢分别了。那司机再三告诫我们不能走西边的岔路,一遇到岔路千万记得往左拐。一直往左拐怎么着都会到达乌河的。
⑮这个司机真是好人啊,就像他的古董车一样实在。他还取了根管子出来,往我们的油箱里又给灌了些油,最后还送给我们半瓶水。接下来我们告别,朝着两个方向,彼此在大地上渐渐走远了。
⑯两只手轮换着插在外套口袋里取暖,一只手紧紧地抠着叔叔的肩膀。他越开越快,风越来越猛。我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和叔叔骑摩托车去两百多公里的县城,是因为方便且省钱,自然又真实地写出了生活的困苦。
B. “我”坐摩托车却不愿意戴头盔,实在是因为头盔重且呼吸不畅——毫不避讳地呈现面对风沙时的无奈。
C. 第⑧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我不小心在这样的风里失手掉落五块钱,跟在钱后面一路狂追了几百米都没能追上”。
D. 李娟打造了一个荒野上的艺术地理空间,从无垠的荒漠开始,雪白的盐碱滩被绿色簇拥着,毫无生机。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标题中“春天的荒野”这一短语,矛盾而又富有诗意,既有画面感,又有语言感染力,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中提到的“玛瑙”具有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美好的人、事、物的热爱与眷恋。
C.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又诙谐幽默,如“我的头发也随风笔直横飞。风强有力地‘压’在脸上”,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D. 文中多处描写自然环境,是有意以环境的恶劣来凸显坐摩托车的乐趣,也凸显出人与自然神秘宁静的关系。
8. 王安忆曾评价李娟说:“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最美散文”栏目将刊发本作品,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从“人性美”的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答案】6. D 7. D
8. ①世界很大:在他的文字世界中,世界阔大,如“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自然力量强大,如“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三股旋风。其中位于我们的正前方的那一股最高大,高达二三十米,左右倾斜摇晃着,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间。”。
②人很小:人数量极少,常常单独且偶然地出现;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中,人的力量渺小,如“在戈壁滩上迷路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③这种大小关系既体现了人在阔大环境中的渺小存在,又赞美了人面对世界之大时所呈现出的坚韧乐观精神。
9. 示例一:该散文体现了人性的坚韧与顽强。文章描绘了荒野中骑摩托车所经历的路途遥远、风沙侵袭以及车辆故障等困难。然而,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坚持不懈地前行。让李娟用文字带你领略那独特的荒野之春,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读。
示例二:该散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文章描绘了尽管出行充满艰辛和困难,但“我”却能够从中发现美好所在,并流露出对美好地方的向往。让李娟用文字带你领略那独特的荒野之春,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读。
示例三:该散文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情。文章描绘了陌生的摩托车骑手慷慨赠油,收到现金答谢不已;破烂卡车司机无偿给油送水,且再三叮嘱行进路线,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这种帮助和关爱。让李娟用文字带你领略那独特的荒野之春,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D.“毫无生机”错误。团团簇簇的草色,白白绿绿的、斑斓而开阔的盐碱滩,也给人以希望,让人在春天里把一年的美好种在心里。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以环境的恶劣来凸显坐摩托车的乐趣”错误,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展现荒野的辽阔和壮美,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处境和感受,并非为了凸显乘坐摩托车的乐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世界很大:首先体现在自然景观的壮丽,文章开头就描绘了一个极其辽阔的自然场景,“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无限和世界的阔大;其次体现在自然力量的强大,作者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其中一股高达二三十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突显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人很小:人数极少,在这样广袤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显得非常稀少,作者提到“平时走这条路,鬼影子也见不着一个”,说明人迹罕至;人的力量渺小,如文中写道“在戈壁滩上迷路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当摩托车在戈壁滩上行驶时,作者和叔叔仿佛成了这个世界中的唯一存在,而在如此巨大的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显得异常微小,迷路后的无助感以及对偶遇帮助者的感激之情,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和相互依赖性。
尽管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但文中的人们并未放弃,而是展现出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例如,当摩托车需要加油时,作者和叔叔幸运地遇到了一位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并最终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此外,那位“古董车”司机的帮助也体现了即使在困难面前,人们依然保持着互助和乐观的精神。综上所述,李娟的文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的渺小之间的鲜明对比,同时也赞美了人们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和乐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示例一:这篇散文通过描述作者和她的叔叔骑摩托车穿越戈壁滩的经历,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顽强。文章描述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条件,如强风、尘土飞扬、寒冷的天气等,尽管如此,人物仍然选择骑摩托车出行,这体现了他们对于困难的不畏惧。当摩托车需要加油时,他们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并且成功借到了汽油,展现的是人们在困境中的互助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迷路之后,他们试图寻找出路,本想询问一位牧马的少年,结果少年消失不见,但他们依然坚持寻找答案,最终通过询问卡车司机找到出路。这反映了他们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冷静与顽强。
事例二:本文通过描述一次骑摩托车穿越戈壁滩的经历,展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美好追求与乐观向上的态度。如第三段中对于头盔的描述,尽管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但作者并没有抱怨,而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讲述,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第五段描绘了戈壁滩的自然风光,虽然环境艰苦,但作者依然能够从中发现美,如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泰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