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三: 农业生产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本。从生活角度来观察农业生产行为,可以称之为“农活”。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与动植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创造性劳作中对生活真谛的体悟。因此,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其独特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完整的人”的设计与培养。然而,现代化的魔力、经济利益的驱使正挑战着祖辈固守的农耕传统。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低产的品种被迅速淘汰,如何利用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农耕技术被摒弃,顺应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农耕制度被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改写。大棚技术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周期,激素饲料缩短了家禽、家畜的出栏时间。这种生产方式的革新,改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人们对科技的笃信与虔诚,也使农事信仰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日趋松弛。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传统耕作制度中所蕴涵的生态文化观已明显淡化,农耕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是空白,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使他们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丧失了与自然和农业接触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另一半文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之根。 (摘编自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 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 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 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用现代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传统的生态文化观和农耕经验已被淡化。 D. 存留过往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外出务工者增多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材料三中“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的一项是( ) A. 《诗经•芣苢》篇描写妇女边采芣苢边唱歌的场面,展现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B. 内蒙多地以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凭借生态园种植与采摘,发展乡村旅游业。 C.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让人们体悟到了许多生活真谛。 D. 经历过完整的春种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粮食,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4. 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哦!香雪》中所展现出的中国乡土社会特征。 【答案】1. D 2. C 3. B 4. ①小说《哦!香雪》中的台儿沟曾是一个封闭在大山深处的农业村落,香雪和她的父老乡亲小姐妹所有的生活和生产都与世代定居的乡土紧密相关,因此,火车的出现带来了陌生的人和事物,与这里常态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依土而居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②小说《哦!香雪》中的台儿沟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小说中的乡民彼此信任,重视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和传统,强调劳动和勤奋,这些都体现了乡土社会的规矩。 【解析】 【导语】材料一和材料二着重探讨了中华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 内涵和特征。材料一分析了乡土社会中人与土地的紧密关系,突出了乡村社会中熟悉性的亲密关系和信任机制。材料二则阐述了农耕文明的深刻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呼吁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材料三从农业劳动的角度揭示出农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讨论了在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传统的挑战和传承的重要性,强调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城里人认为……”错误。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可知,“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并非“城里人认为”的。 B.“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错误。根据原文“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可知,选项和文意相反。 C.“因而”前后内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知,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所以导致了任何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方式”错误。根据原文“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向善、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可知,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是形成独特的文化,而非造就农业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