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4-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首师大附中2024级高一语文学业质量诊断(一)
一、基础知识(共10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讷讷( ) 撂下( ) 忸怩( )( ) 怂恿( )( )
【答案】 ①. nè ②. liào ③. niǔ ④. ní ⑤. sǒng ⑥. yǒng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形声字思维误导:“讷”不能读作“nà”,“忸”不能读作“chǒu”。
声调注意:“怩”为二声,“怂”为三声。
2.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xī huáng zhě cù
( )利 张( ) 皱( ) 局( )
【答案】 ①. 犀 ②. 皇 ③. 褶 ④. 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第一空“xī利”的“xī”应写作“犀”。词义:形容物体坚固锐利得如同犀牛角,后引申为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刻锋利。
第二空“张huáng”的“huáng”应写作“皇”。词义:惊慌;慌张。
第三空“皱zhě”的“zhě”应写作“褶”。词义:衣服布料等因受褶压而形成的皱纹。
第四空“局cù”的“cù”应写作“促”。词义:形容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或者是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
3.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
(2)病因:语序不当。修改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使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做题时注意: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文段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关联词语的作用,是表并列,还是递进,是转折,还是因果。3.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客观事实,故不能选用表示假设的“如果”,排除AD;“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说明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具有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为原则和前提,所以为了强调这一原则和前提,选用“但是”一词引起注意,而不是表示原因的“由于”,排除B。
故选C。


浏览完整试题(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病因是语序不当。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表领属关系(谁的)+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表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在所给病句中,“一种”表示数量,放在前面;“多层次的”表示“什么样的”,放在中间;“较为复杂的”表示性质,放在最后。经过分析,修改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二、(共1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历世不移,在乡土社会生活的人大多相熟。
B. 由于历世不移,每代人的生活环境都大体相似。
C. 由于历世不移,祖先的有效经验可以世代重复。
D. 由于历世不移,个人要为家族去经营各种事业。
5.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族可以担负的社会功能,不仅限于生育。
B. 家族的结构,可以从亲子扩大到邻里乡亲。
C. 家族的大小,取决于它担负的事业的大小。
D. 家族无论大小,原则上是差序格局的结构。
材料二
“聚落”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书•沟洫志》,最初是“村落”的意思。而现代广义的“聚落”,指人类各种聚居方式,且涵盖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
每个聚落空间一般都有一个中心。以浙江省楠溪江地区的乡村聚落为例,周宅村的中心由土地庙和一个长方形广场组成;塘湾村的中心由郑氏宗祠、五桂祠及松房祠组成,宗祠也兼做戏台;芙蓉村的中心由主街南侧的芙蓉池和芙蓉亭组成,芙蓉池西邻宗族子弟读书的芙蓉书院。这些聚落中心体现了乡土社会农耕文明的特点。
聚落中的家家户户,不仅体现为空间上的紧密相邻,更体现为文化、制度、血缘等因素的共同联结。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人数最多的聚居地。诸葛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村中很多人从事中医药业,如今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地处八座小山合抱中的诸葛村,以“钟池”为聚落中心,从“钟池”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八条主巷。主巷间的住户星罗棋布,并派生出许多连环交错的窄弄堂,外人进村犹如走迷宫。有趣的是,数百年来,诸葛后人浑然不觉身在“八阵图”,直到有人揭出“八卦阵”布局的奥秘。有学者认为,这种聚落空间布局,有利于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打击来犯之敌,这既是对祖先的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
世界其他地区也曾出现过许多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组成的聚落。比如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聚落佛罗伦萨,曾聚居了四百多个家族派别。这些家族派别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敌对,于是,强势家族修筑塔楼,聚族而居,追随者则聚居于塔楼周围,以增强各自家族派别的势力,彼此防御抗衡,因此当时的佛罗伦萨塔楼林立。
工业革命以后,很多乡村聚落发展为城市聚落;城市聚落则从以血缘为基础的身份社会,发展为以法理为基础的契约社会。
(取材于倪震宇等作者的文章)
6.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聚落不仅表现为空间上的聚居关系,同时也包含了文化、血缘等社会关系。
B. 楠溪江地区的乡村聚落中心,体现出农耕文明重视礼制、耕读传家等特点。
C. 佛罗伦萨曾塔楼林立,有利于聚居的四百多个家族派别一呼百应共同迎敌。
D. 很多现代城市聚落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并形成以法理为基础的契约社会。
7. 兰溪的诸葛村体现出乡土社会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D 5. B 6. C
7. ①诸葛亮后裔聚居于诸葛村,体现出乡土社会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家族聚居的特点。②诸葛村历史悠久,体现出乡土社会聚村而居历世不移的特点。③诸葛村有许多中医药世家,体现出乡土社会中的家族往往是事业组织,并具有绵续性的特点。④诸葛村民浑然不觉身在“八阵图”,体现出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在熟悉的环境里长大,世代保存传递祖先经验智慧的特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 “个人要为家族去经营各种事业”错误,依据“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可知,是亲属伦常关系组合成的社群要为家族去经营各种事业。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可以从亲子扩大到邻里乡亲”错误,根据“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可知,乡土社会中“家族”具有绵续性,不能扩大到邻里乡亲。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有利于聚居的四百多个家族派别一呼百应共同迎敌”错误,原文是“这些家族派别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敌对,于是,强势家族修筑塔楼,聚族而居,追随者则聚居于塔楼周围,以增强各自家族派别的势力,彼此防御抗衡”,佛罗伦萨曾塔楼林立是为了彼此防御抗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人数最多的聚居地”可知,这与材料一中“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说法相符,体现出乡土社会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家族聚居的特点。
“诸葛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与材料一中“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说法相符,体现出乡土社会聚村而居历世不移的特点。
诸葛村“很多人从事中医药业,如今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材料一中也说到“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必须是绵续的”,体现出乡土社会中的家族往往是事业组织,并具有绵续性的特点。
“数百年来,诸葛后人浑然不觉身在‘八阵图’”,材料一中说“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体现出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在熟悉的环境里长大,世代保存传递祖先经验智慧的特点。
三、(共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 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
C 智伯不悛 悛:悔改
D. 晋绝不祀 绝:灭亡
9. 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
B. 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 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 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 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 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 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11.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晋国 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 臣子絺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 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 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2.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13. 依据结合文章,概括智伯失败的原因,并写出你从中得出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答案】8. A 9. B
10. D 11. B
12. 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
13. ①智伯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是他失败的原因。②启发:人不能过于贪婪,否则可能招致祸患;要辩证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解析】
【导语】本文节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讲述了智伯骄横自负,妄图扩张势力,导致其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智伯因拒绝赵氏的要求而与赵、韩、魏三家对峙,三家的反攻及共同战略瓦解了智伯的阵营,智伯因此被灭族。文章通过智伯的失败,揭示了骄傲自大、忽视盟友潜在威胁和盲目扩张的重要教训,同时展示出内外权衡、谨慎谋划对权力巩固的关键作用。本文提供了关于权力游戏中智慧与策略运用的深刻思考。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错误。难:灾难。句意: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
B.正确。句意: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
C.正确。句意:智伯没有悔改。
D.正确。句意:晋国灭亡了。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A.正确 句意:想要凭借他们讨伐智、赵、韩、魏四卿。
B.错误。以:因为。句意: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
C.正确。句意: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两个人呢?
D.正确。句意:您依据什么知道的?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
D.将:动词,率领。句意: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B.“反被怀疑”于文无据,“智伯不悛”,只是说智伯不悔改;“只好求救于齐国”错,原文是“疵请使于齐”,不是向齐国求救,而是出使齐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岂”,难道;“利”,意动用法,以……为利;“朝夕”,表示时间短,尽快。


展开余下试题【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对观点进行评论的能力。
①材料中智伯在把持了晋国的政事后更加骄横,“请地韩、魏”,又“请地赵”,赵国不给他土地,就“率韩、魏攻赵”,由此可见,智伯贪得无厌,最终促使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消灭了他。
②絺疵早就看出韩魏有反叛之心,他提醒智伯“韩、魏必反矣”,智伯不但不听,而且把他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絺疵把魏桓子和韩康子的表现告诉智伯,再次提醒,但“智伯不悛”,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可见他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③启发:由智伯贪婪而死可以提醒我们,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要及时收手;由智伯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提醒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辩证分析采纳,不能一意孤行。
参考译文: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晋出公非常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出公战败,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那时候,晋国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
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
三国围困晋阳,过了一年多,后来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交换子女吃掉充饥,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做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絺疵对智伯说:“韩国和魏国一定会反叛的。”智伯说:“您依据什么知道的?”絺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判断的。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如今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说:“这是小人想为赵国游说,让您怀疑我们,从而放松攻打赵国。不是这样的话,我们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的事吗?”二人走后,絺疵进来问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两个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絺疵答道:“刚才我见他们一见到我就匆匆离开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他们的心思了。”智伯没有改变。絺疵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和魏国来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就该轮到韩国和魏国了。”二人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是担心事情没有完成而计划先泄露,那么灾祸立即就会到了。”张孟谈说:“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二人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
赵襄子派人在夜里杀了守堤的官吏,决开堤口,用水灌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而乱作一团,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又将智伯的家族全部诛杀。赵、韩、魏三国分割了智伯的土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掉晋国,瓜分其土地。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灭亡了。
三、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 ①. 层林尽染 ②. 漫江碧透 ③. 青青子衿 ④. 暧暧远人村 ⑤. 鸡鸣桑树颠 ⑥. 樯橹灰飞烟灭 ⑦.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⑧. 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染、衿、暧、颠、樯橹、作、霜鬓。
四、写作(50分)
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虽是凡人,但我们要发现这些凡人身上的微光,这些微光聚集在一起会照亮整个世界。
请选择一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写一篇题为“凡人微光”的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凡人微光
“早上好,欢迎光临!”虽说是早上,但天还不太亮,只有点点微光闪在暗淡的天空。也只有这家理发店亮着灯,暖黄的灯令这条空旷且静谧的街添了些暖意。
像平常一样,我走进去找了张椅子坐下,等老板娘来给我理发。我不经意间看向那个大大的镜子,发现她正急忙忙地收拾着长桌上的几本厚厚的彩色图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这样,我很好奇那些册子是什么。直到她小跑到我身边,一脸抱歉地对我微笑,说道:“不好意思啊,小风,让你久等了,今天还是剪之前的那种?”我连忙摆了摆手,“没事,没事!也没多久。今天按平常那样就好。”
她从旁边的篮子里抽出了一条宽大的红布,手一扬,轻轻地盖在我的身上,细细地围住,最后麻利地将末端的布夹起来。又转身从黑色箱子里拿出了一把银色的剪刀。那把剪刀流转着明亮的光,又如雄鹰猎食的眼神一般锐利。转眼就在我的头上“咔嚓咔嚓”地工作起来。我看着自己细小的发丝颓败地从头顶不断落下,不禁觉得好笑,但抬眼看到镜子里的老板娘专心于手上的工作,手指不断地操控剪刀,不时略微调整方向,让自己杂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就不想笑了。
突然想起刚刚老板娘收拾的册子,我忍不住开口道:“老板娘,你看的是啥子书?”她一顿,微微抬起头看向镜子里的我,笑着开口:“没什么,那些是关于做发型的。看看今年有什么流行的发型,多看看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求了。要不你告诉我你们年轻人都喜欢啥样的?”说着说着又开始不停地在工作了。我垂下了眼,想了想,就说了说自己在网上经常看到的。
过了会儿,她用海绵擦了擦我脸上残留的碎发丝,快速地掀开红布,朝外甩了甩,“好了,一共是十五块钱。”我对着镜子摸了摸头发,表示很满意。付了钱,转身出了店,还能听见老板娘热情的道别声,转头,透过玻璃,又见她低下头不知在写些什么,只见她很认真。
远远望着天边,太阳已经露出了边缘,天空泛白,但总觉得还是不如那家店里的灯光温暖。天上的微光已经消失了,但地上的微光依旧明亮。那平凡的微光总是令人心安,总是不灭地闪亮着。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首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