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7 2024-10-2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强基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强基10月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2024.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欧洲某处的地震记录时发现,地震纵波的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他认为这是地质结构在此处急剧变化所致。后来人们证实。该突变面在全球普遍存在,并将其命名为“莫霍面”。界面以上的区域称为地壳,界面以下的区域称为地幔。
随后几十年间,关于莫霍面的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再无革命性的研究发现。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好奇……
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会后,“莫霍计划”正式启动策划。考虑到大陆上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仅7千米,策划组织判断,要想钻穿地壳,到达地幔,就得在水下开展。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虽然只是打洞,但钻穿地壳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莫霍计划打一开始就难题不断。
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决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域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祝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
遗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计划的全部直接成果。莫霍计划的预算不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毕竟,在20世纪60年代那会儿,美国还有非常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砍掉了拨款,莫霍计划搁浅。
莫霍计划的初衷是钻穿地壳,虽然这个目标没实现,但科学家通过这个项目发现,在海底钻凿采集地质数据和样品,无疑是一种新颖又直接的“窥探”地球的手段。
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计划”,这也开启了已延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迄今,该计划经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竟然有石膏和岩盐。这些矿物需由海水或盐湖里的卤水经强烈蒸发形成,怎么会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呢?科学家推测,600万年前的构造运动使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通道被切断,导致地中海水位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晒盐场”,从而堆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
20世纪90年代,钻探船在太平洋底下的深部岩层中发现了微生物,有的沉积物中每立方厘米甚至有1000多万个活细菌。科学家将这些生活在海底下部岩石里的微生物群称作“深部生物圈”,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储库,生活在地球深处的微生物可以享有远超“万岁”的高寿。
中生代地球上横行一时的恐龙。在距今6500万年前消失。恐龙灭绝,谁是罪魁祸首?地质界有两种解释:火山活动和小行星撞击。结果是大洋钻探给出了答案: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墨西哥湾,砸出了直径180千米的陨石坑。
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件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
浏览完整试题
2004年夏。三艘破冰船在北冰洋执行大洋钻探任务:一艘钻凿。两艘破浮冰(以保证钻探船的稳定)。这场“冰上大战”十分艰苦,却换来了巨大发现:5000万年前,北冰洋居然是个温暖的“湖泊”!
这次大洋钻探取得的岩芯中有大量的真蕨植物“满江红”的孢子。这是一种小型浮水植物,幼时呈绿色。也叫“绿萍”,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到秋冬季节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现在广泛分布于江南的水池和稻田里。5000 万年前,这些植物居然漂浮在北极的水面上,这表明当时的北极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个“北极湖”的生产力极高,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碳,因此可以说,北冰洋底具有重大石油前景。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洋钻探船成了海洋科学的“航母”,接二连三的重大发现成了20世纪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究过程中也不乏我国科学家的身影。
1998年,我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当时提出的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春。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沉积记录,这是当时西太平洋海区的最佳长期沉积记录。科学家由此发现了气候演变的长周期。这一发现为探索气候变化打开了新途径。也使我国的深海基础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南海开辟了17个钻探站位,为人类认识南海深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摘编自《比海底更深的地方》,汤恒岩编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纵波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的现象,后来被人们证实,这一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B. 在莫霍计划的基础上,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计划,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
C. 自从“莫霍面”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从未间断,对其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D. 1999年,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为科学家发现气候演变的长周期提供了帮助。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平均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所以“莫霍计划考虑在水下钻穿地壳。
B. 科学家从地中海海底以下取出的岩芯中发现了石膏和岩盐,推测出600万年前地中海是“晒盐场”,堆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
C. 地质界对恐龙灭绝有两种解释:一是火山活动,一是小行星撞击。“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
D. 2004年,北冰洋钻探任务发现大量“满江红”孢子,这表明北冰洋在5000万年前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冰洋底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画波浪线部分说法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的超深水科考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B. 《管子》一书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
C. 1810年,英国地理学家詹姆斯•雷内尔总结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D. 大洋科学钻探面向2050年科学框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是栖居海底的生命类型。
4. 请简要说明“莫霍计划”搁浅的原因。
5. 从材料中看,大洋钻探取得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答案】1. B 2. C 3. A
4. ①预算大,成果少。②美国国会停止了对“莫霍计划”拨款。
5. ①科学家们好奇心的推动以及他们的不断努力;②勘探计划的制订;③不断取得的勘探成果的激励;④各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与合作;⑤勘探工具的助力,如破冰船、大洋勘探船的使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计划,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错误。由原文“迄今,该计划经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可知,“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只是“深海钻探计划”的更名、扩建、重构,另外,“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错误。由原文“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件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可知,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是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的证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部分主要讲的是我国在海洋勘探方面做出了贡献。
B.《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作品,而且其内容没有涉及到海底。
C.这一总结在1810年,而大洋勘探至少开始于1961年,且这一总结没有涉及到海底的研究。
D.只有研究方向,未指出研究成果。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遗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计划的全部直接成果。莫霍计划的预算不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可知,莫霍计划预算大,成果少,导致“莫霍计划”搁浅。
由原文“在20世纪60年代那会儿,美国还有非常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砍掉了拨款,莫霍计划搁浅”可知,美国国会停止了对“莫霍计划”拨款,导致“莫霍计划”搁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好奇”“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决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计划’,这也开启了已延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件的证据”可知,科学家们好奇心的推动以及他们的不断努力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绩。
展开余下试题
由原文“会后,‘莫霍计划’正式启动策划”“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决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计划’,这也开启了已延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可知,勘探计划的制订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绩。
由原文“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域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祝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竟然有石膏和岩盐”“20世纪90年代,钻探船在太平洋底下的深部岩层中发现了微生物,有的沉积物中每立方厘米甚至有1000多万个活细菌”“这场“冰上大战”十分艰苦,却换来了巨大发现:5000万年前,北冰洋居然是个温暖的‘湖泊’!”可知,不断取得的勘探成果的激励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绩。
由原文“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接二连三的重大发现成了20世纪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究过程中也不乏我国科学家的身影”可知,各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与合作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绩。
由原文“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域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2004年夏。三艘破冰船在北冰洋执行大洋钻探任务:一艘钻凿,两艘破浮冰”可知,勘探工具的助力,如破冰船、大洋勘探船的使用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绩。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戒指
周立波
我听到了好多的人,谈论和称赞侦察员张海。有的说他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有的说他枪法如神,能百步穿杨。他的妻子张叔贤是一个劳动英雄。她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了一个金戒指,新婚之夜戴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从此以后,金戒指从来没有离开他的手。
我们的支队进到山西平遥县境内,为了通过敌人一条宽阔、复杂和危险的封锁线,要派一个胆大、精细和忠纯的侦察员去侦察沿途的敌情。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路程是来回两百四十里,赶路,侦察,休息,又赶路,两天一夜。
第二天清早,雪花没天盖地地飘落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桠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着树枝上的积雪。远近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在山路上,有一个穿着旧的青布棉袄的农民,冒着风雪,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在日落以前,这个人走到了离敌人碉堡只有两里半路的汾河大桥旁,他在桥上来回地走了一次,又横走了一次,用脚步计量了桥的长和宽。在桥的两端,他看了地形,于是,走远一点,蹲在河沿上,从衣兜里掏出本子来,用铅笔把地形做了一些粗略的图书。这时候,一声枪响,子弹嗖嗖地从头上飘过,接着又是一枪。他离开了桥旁,取道另一条山路,往回赶路了。这个赶路的农民,就是张海。
前面是一座松树林子。靠近林旁,张海瞧见了一座村庄,他突然感到了疲倦,他已经走了一百四十里路了。走进村落,看见有一家门外挂着“骡马大店”的木牌,他迈步走进。对这种荒村野店,张海本来是有戒心的。
女人点起蜡油灯,昏黄的灯光中,隐约的可以看见壁泥驳落的窑壁和火焰熏黑的窑顶。女人走到炕头的灶下,生起火来,烧炕兼烧水,通红的灶火的光焰,照着肥胖的脸面,蓬乱的头发。水热了,她打一盆水给客人洗脸。绞手巾时,张海露出了他的黄腾腾的金戒指,那女人瞟了一眼,便装做没有看见,卷起一床被,搬到隔壁窑洞里去了。
约莫是半夜,仿佛有人用铁丝把门闩从外边轻轻的拨开,门轻轻的开了,月光涌进门里来。从门外跳进一个黑色的人,提一把短刀,向炕上扑去,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炕上是空的,凶手着了慌,转身要跑,刚奔到门边,听到有人笑。
“饶了我,带我走吧。都是我的掌柜叫我干的。看见了你的金戒指,”她伏到他的肩上,呜咽起来。“我就见财起意。饶了我,带我走吧。”张海心里想:“混蛋,去你的吧,你刚才还要杀我哩。”虽说这样想,张海还是被她的眼泪打动了。张海是一个硬汉,但他怕眼泪,他把她轻轻地但是坚决的推开,把枪倒插在胸前,走出门去。他要在天黑以前,赶回司令部。
走不到半里,他摸摸口袋,吃了一惊,他的记事本子失掉了,凭着侦察员特有的推断力和联想力,他知道是店里那女人扑在他的身上呜咽的时候偷去的。他跑回了店里。
那女人要求用金戒指换本子,张海犹豫了一下,果断地从手上取下戒指,扔到了坑上。女人把戒指戴在手上,立马翻脸不认账了。正在这时,张海一眼瞥见了瓦盆底下露出的本子的一角,他连忙拿起来,走到了门边,心里想着:“留了这女人,是一个祸害。她又看见了本子,可能猜着我军的企图了。”他向着那女人扳一下枪械,头也不回地走了。尖锐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山野的沉寂。
他幌荡幌荡地走出村外才清醒。过度紧张之后的过度疲劳,使他昏昏欲睡了。走到松林边,脚踢着一颗松树的盘根,他吃一惊,才清醒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本子,忽然想起来,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他要回去取,刚走两步,只听见从东方,从店的近侧,打了一枪。紧接着又是一枪。以后是大枪和小枪的乱放。这一定是听到打那女人的枪声,出来救援的敌特。
敌人报复的射击暴雨一般地足足持续一刻钟。有一颗子弹打在他头顶的松枝上,蹦下一块冰块,正打着张海的后脑。
张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我被俘了。”他想着,立即跳下炕来,往外就跑,在场院里,他碰到了两个司令部的骑兵侦察员。他们把他扶到了炕上,把他昏倒以后的一切情形都告诉了他。
他们奉命来接应张海。走到这近边的店里,发现一个女人,胸部中一弹,躺在地上,但还没有死。她把他们当做地一伙的人,要他们快去追捕一个八路军探子。地说,她已经通知了五个人去追赶他了。她又说,起始,她看见他穿着庄稼人衣服,却又带了一个金戒指,她疑心他。他们给了她一刀,取下了戴在她手上的金戒指。
他们回来以后的第二天午夜,我们的支队开过汾河桥。在前行部队的三个尖兵的前面,有一个穿便衣的小伙子跟着一个向导并排走着,谈谈笑笑,十分潇洒。这个小伙子就是侦察员张海,用我们的司令员的话来说,就是“跳皮鬼”张海。
1947年5月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既说明张海的能力,也暗示他将轻松完成任务。
B. 张海对“骡马大店”保持戒心,体现了一个侦察员对敌情的敏锐和对危险的预判。
C. 小说取材于战争年代的故事,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但女人和敌特是虚构的。
D. 过汾河桥时,张海走在支队前面谈谈笑笑,十分潇洒,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失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侦察员张海的传说开头,借鉴了中国民间传说写人的手法,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故事惊险奇特又富有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B. 小说善于用拟声、状貌类词语来营造氛围,如“嗖嗖地”“冒出了火花”“尖锐的”“暴雨一般地”,强化了形势的紧迫感。
展开余下试题
C. 小说采用通过入物自身行动显示人物的表现手法,如张海的英勇机智在行动中自显,具有传奇色彩,但也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
D. 小说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作用,如对冬晨雪景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北方风景的独特,另一方面用抒情的笔调推动叙事的进程。
8.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9. 小说为什么要以“金戒指”为题?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具有现场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②具有代入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
9. 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②金戒指既是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解析】
【导语】小说《金戒指》通过描述侦察员张海在执行任务中的行为及心理刻画,不仅展示了战争年代的艰险和复杂,也凸显了张海的勇敢、智慧和人性中的复杂性。金戒指作为象征,连接了信任与背叛,为情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生动地渲染了紧张氛围,第一人称叙述引入读者进入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小说融合了现实与虚构,探索人性深层的矛盾和道德选择,发人深省。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A.“他将轻松完成任务”于文无据,尽管张海出色,但战争年代的侦察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有生命危险。文中张海在摆脱敌特的围堵中曾经受伤昏倒。
C.“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有误,小说的人物都有虚构。
D.“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失误”于文无据,文章结尾处的“跳皮鬼”也只是司令员给张海取的外号,外号带有亲昵俏皮的特点,与失误没有必然联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能力。
C.“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有误,人物在行动中自显,这并不是小说创作的固有模式,但作者在小说中相机运用,使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并未显出其模式化的特征。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运用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如侦查员张海的金戒指的来源、他去执行侦察任务时丢掉金戒指以及找回金戒指的过程,让读者好像亲临现场,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
②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让读者具有代入感,读者会随着侦查员张海一起去执行侦察任务,当看到他将地形记录在记事本上时,读者会为他感到高兴,当他丢了记事本和金戒指,读者会为他紧张和担心,当两个司令部的骑兵侦察员为他找回金戒指,读者会为他感到高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心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带有亲切感,并使读者产生共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文章开篇说到张海的妻子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了一个金戒指,新婚之夜带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接着写到张海去侦查任务回来,住进了挂有“骡马大店”木牌的店里,张海在绞手巾时,露出了他的黄腾腾的金戒指。张海走出大店,发觉自己的记事本丢了,于是又返回店里找,女人要求张海用金戒指来换。张海晃荡着走出村外才清醒,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张海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骑侦察兵给他讲了他昏过之后发生的事,并且把金戒指给他带了回来,所以金戒指指的是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
②金戒指是妻子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的,并且新婚之夜带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所以金戒指是他的新婚礼物,凝聚着人情美。张海去执行侦查任务时,发觉自己的记事本丢了,于是又返回店里找,那个女人要求张海用金戒指来换。张海晃荡着走出村外才清醒,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张海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骑侦察兵给他讲了他昏过之后发生的事,并且把金戒指给他带了回来,所以金戒指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英雄美,所以通过金戒指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
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金戒指既是他人情美,又是他英雄美的体现,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再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②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②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制殿试及第者。
B. “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不与相争。
C. “宝元”是宋仁宗赵祯年号,古代的年号纪年法。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
D. “致仕”又称“休致”,类似 词还有“乞骸骨”,即辞去官职,古代官员一般是七十岁辞官,有疾病则提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任射洪令时,不仅深得民心,还深得知州张雍
上一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下一篇: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