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 2024-10-2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4页。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18+18共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酗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了外祖父家,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亲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则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属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浏览完整试题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功名利禄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 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祖上曾经的辉煌、良好的家教、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
B. 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前,就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C. 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寄居之地,后来成了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D. 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无奈之情。
2. 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几次出仕既有“学而优则仕”的原因,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他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中大展宏图,也有正统的忠君思想。
B. 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 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从陶渊明的先祖开始,先后写了他的少年、中年和归隐后的生活,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对陶渊明归隐作了分析。
D.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3. 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
4. 陶渊明归隐后有精神的抑郁,也有生活的艰难,为什么作者却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幸甚啊,幸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A 2. D
3. (1)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厌弃龌龊的官场,面对多年的屈辱和郁结,爆发的文人傲骨使陶渊明决定归隐田园。(2)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3)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影响颇大。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4. (1)作者这样说,表达了对陶渊明脱离官场、最终归隐田园这一选择的肯定和欣喜。(2)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人之幸,归隐使他脱离了黑暗的官场,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田园生活,精神上自由畅快,获得了重生。(3)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诗歌发展之幸,他归隐后诗歌创作达到了最高境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优美的田园诗篇。(4)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文化之幸,他归隐后文章中关于桃花源的美好理想,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为历代抛却功名利禄的文人提供了心灵的寄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B.“与官场决裂前”错,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
C.“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寄居之地”错,人文环境也很好,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
D.“无奈之情”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D.“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错。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可知,不受重用是导致他辞官的直接原因。
结合“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可见,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也是其辞官的原因。
结合“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可知,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是其辞官的重要原因。
结合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可知,魏晋文人世风和外祖父对他的影响也是其辞官的重要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依据“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可知,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人之幸,归隐使他脱离了黑暗的官场,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田园生活,精神上自由畅快,获得了重生。
依据“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可知,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诗歌发展之幸,他归隐后诗歌创作达到了最高境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优美的田园诗篇。
依据“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功名利禄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可见,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文化之幸,他归隐后文章中关于桃花源的美好理想,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为历代抛却功名利禄的文人提供了心灵的寄所。
基于以上内容,“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也包含作者对陶渊明脱离官场、最终归隐田园这一选择的肯定和欣喜。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儿,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文本二:
笨花(节选)
铁凝
又是一个月亮先升起的黄昏。日本人来兆州后,笨花人不再注意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黄昏了。黄昏里只剩下了一个鸡蛋换葱的,有消息说日本人进村先杀鸡,笨花人就觉着,把鸡让给日本人,就不如自己先吃了。那个鸡蛋换葱的换不来鸡蛋,吆喝一阵,也走了。月光里只剩下几个牲口在街里咣当咣当地打滚儿,显得格外寂寥。
在寂寥的黄昏中,有人敲向家的门。走动儿来了,带着一个背粪筐的红脸大汉。来人不用走动儿介绍,倒自己介绍了自己:他叫尹率真。他先分析了目前的抗日形势,说:“日本人现在按兵不动,只让各村建立适应他们的政权称作‘维持会’。可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把这个维持会利用起来,这就要有合适的人出面和日本人周旋,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手里。”
向文成说:“有了。正有一个人等着这个差事哩。”
少时,走动儿领来了瞎话。瞎话叼着短烟袋站在众人面前,他看见眼前站着熟人向文成,还站着个生人,他不惊奇,也不寒暄。
还是尹率真先说了话,他口气温和地对瞎话说:“这一定就是……”
“这就是我瞎话叔。”向文成说。
这时瞎话突然发话了:“你们找谁?”他问众人,眼里故意闪烁着几分疑惑。
“找瞎话叔呀。”向文成说。
“你们可找错了。”瞎话说,脸上是一本正经和严肃。
一时间众人对瞎话的话不解其意,不免互相对望起来。只有向文成笑了,说:“这就对了。”
尹率真问道:“‘对了’该作何解释?”
向文成说:“你们想,瞎话叔要是说咱们找对了,不就变成实话了吗?只有说找错了才是瞎话。也算是出口成章吧。”
接着向文成才把尹率真正式介绍给瞎话,瞎话才一扫刚才的“严肃”,露出一脸惊喜。于是瞎话就支应起了日本人。
一天,笨花人又接到日本人来笨花的消息,这次是为突袭后方医院而来。笨花人跟随后方医院转移时,瞎话要求留下。向文成对瞎话说:“这次日本人进村不同往常,是冲着后方医院来的,况且还收留了一个日本兵,所以我看这次日本人是来者不善。”瞎话说:“要不就说我得留下呢。村里有个人支应,总比没有人支应强。”向文成想了想,认为瞎话留下虽有风险,但拖住日本人,对转移出村的笨花人总会有好处。
展开余下试题
日本人进了村子,在空荡的笨花村里挨家搜索。
瞎话突然出现在街上。他两手抄在袖管里,轻声咳嗽着,若无其事地从东往西走。几个日本兵发现了他,端着带刺刀的三八枪向他走过去。瞎话站下,对日本兵笑着说:“你们来了,怎么不早说一声儿,维持会正等着支应大日本皇军呢。”日本人就愿意听见“大日本皇军”这几个字,他们放下了枪,有人还认出了瞎话,知道他是这村维持会的人,就带他去见仓本。
仓本正在向家大西屋寻找后方医院的痕迹。瞎话知道医院已经暴露,再瞒也瞒不过仓本的眼睛,就抢先站到仓本身后说:“你是在找医院吧?昨天还在哩,就在这大西屋。现在走了,唉!”瞎话说完,还惋惜地叹了口气。
仓本转过身问瞎话医院去了哪里。瞎话说去了东边。仓本知道东边是指什么地方,再看看空荡荡的大西屋,也不再向瞎话多问什么,当即命令日本兵点火烧大西屋,谷草垛也连带着起了火,烟火笼罩了半个村子。
“那个日本兵呢?”
“走了。”
“到哪里去了?”
“往西去了。”
西边是什么意思?”
“西边有个火车站叫元氏。那个日本兵说,他要从元氏上火车回家。”
仓本听出了瞎话的瞎话。近来,八路军的“破路”运动开始后,京汉线早已断了交通,元氏车站早就不通火车了。
仓本冷笑着,就去摸腰里的战刀。
瞎话看见仓本摸刀并不意外,今天也许他等的就是这一刀。他面向仓本站定,竭力把自己那弯曲的脊背直起来,还自己动手扒开了自己的衣服领子。瞎话这带有挑衅性的动作更激怒了仓本,仓本举起刀来高喊着:“瞎话的干活!”
瞎话对着仓本笑了笑,心想,就是瞎话的干活。现在不说,还待何时?他将衣服领子扒得更开,不知怎么的,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向文成讲过的一个聊斋故事,那故事叫《好快刀》,说的是一个蒙冤的人在被官府砍头时,当他那被砍下的头滚出好远后,那头竟又回过脸向刽子手高喊一声“好快刀!”瞎话不知自己的头被砍下后,能不能滚好远,能不能喊一声“好快刀”。他盼着他的头能够喊出……
日本人把空空的笨花村糟践够了,走了。笨花人又回到笨花。他们在茂盛店看见瞎话的尸体,他的头离开身子很远,短胡子被血染成紫红。他大睁着眼,张着嘴。向文成看着瞎话的头,也想起了那个聊斋故事。他只觉得瞎话是开口喊过“好快刀”的,那喊便是对日本人最大的蔑视。
有村人把瞎话的头抱过来,在脖腔上对接好。茂盛从店里卷出一领炕席,他们给瞎话入了殓。向文成和甘子明商量要为瞎话立碑,碑上总不能写“向瞎话之墓”吧。“瞎话”是他的绰号,只是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大名。甘子明就对向文成说:“来,咱俩也借此考验一下各自对瞎话人品的评价。咱们每个人在手心里写一个字”。两人的字都写出来了,互相一亮,两人写的都是个“实”字。向瞎话,号老实。
(有删改)
注:笨花是本土棉花。
5.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一九四六年 中秋”强调故事发生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时刻,与小通讯员在这一天牺牲形成反差,凸显战争的残酷。
B. 新媳妇一开始不肯借被子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因为这条全新的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其二也可能是因为借被子的通讯员不善言辞。
C.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向新媳妇没借到被子而不满。
D.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
6. 下列对本文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作者以简朴、温润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景,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农村真实的生活状态。
B. 小说以“笨花”为标题,一语双关,既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笨花村,也暗指村民小们身上呈现的善良、纯朴的乡土人情。
C. 小说完整地讲述了瞎话从被选任维持会长到与日本人周旋最后被杀死的故事,情节安排详略得当,波澜起伏,故事引人入胜。
D. 小说主人公说瞎话已成自然,没有任何斧凿之痕,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与敌人周旋,这也是瞎话被选为维持会长的重要原因。
7. 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地方都出现了“破洞”这一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8. 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瞎话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5. D 6. A
7. 第一处:小通讯员挂破衣服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对心新媳妇略带愠意;
第二处:进一步证实了担架上躺着的人就是小通讯员,而且也表明了小通讯员动包扎所回去后就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
第三处:新媳妇一针一针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表达了她在通讯员借被子时给他受的气的懊悔和内疚,更表达了她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
8. 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从瞎话与仓本的对话显示出他的机智。从他的“抄在袖管”等动作,显示他的从容冷静。从他的心理描写上可以看出他的刚毅果敢。
②通过他人对人物的评价侧面展现人物形象。从开篇向文成对瞎话的极力推荐,到结尾两人不约而同地给瞎话取号为“实”,可以展现出对瞎话诚心正意的爱国精神的赞扬。
③欲扬先抑。瞎话出场的漫不经心的表现与后来细心、机智地应对仓本形成了对比,从而展现出瞎话“实”的本质。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两则独立但主题相关的文本,表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质朴的人性之美。文本一通过新媳妇与通讯员的不期而遇,刻画了战争中女性的坚韧和善良,表现了战地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情。文本二则通过瞎话与日本侵略者周旋的故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机智与勇敢。两篇文章都在细节中蕴藏深意,通过人物的表面对话和行为,反映出更深层的人性光辉和社会现实。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故事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错误,由“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知,不能把小通讯员的牺牲归罪于担架队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作者以简朴、温润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景”错误。“笨花人不再注意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黄昏了。黄昏里只剩下了一个鸡蛋换葱的”“寂寥的黄昏”,小说开篇描绘的是日军入侵下的笨花村萧条、寂寥的场景,不是宁静、祥和。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出现是在小通讯员借被子的时候。小通讯员见着“新媳妇”显得不好意思,同时又因为先前借被子不成有些赌气,他慌里慌张地想逃离尴尬的处境,却不小心刮破了衣服,新媳妇要为他补上这个破洞,“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这个细节把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对心新媳妇略带愠意;
第二次出现是他躺在担架上,虽然当时没有明确是他,但从破洞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小通讯员,“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到前沿阵地之后无暇顾及这个破洞,以致
上一篇: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下一篇:
浙江诗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新疆维吾尔”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