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美好人生与和谐社会。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立又互补。 B. 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 “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 D.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样。 B. 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C. 儒家的代表为志士仁人,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代表则是清修隐者,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D.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A.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 兵贵胜,不贵久。 4. 请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5. 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 【答案】1. D 2. C 3. B 4. ①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意义、地位、作用)。 ②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生美好、社会和谐的“人本”思想。 ③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从而具有包容性。 5. 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 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儒、道两家思想 核心都是向往美好人生与和谐社会,符合人性的需求。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先秦诸子中的儒、道两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它们的思想对立与互补关系。材料一重点解读了儒家与道家在人生观、社会态度和气质风度上的差异;材料二则强调了儒、道与外来佛教的相互融合,充实了国学的内涵;材料三从人本精神出发,指出两者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对人性与社会和谐的理想共同向往,为儒道共存提供了文化根基。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错误,根据材料一“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可知,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并非截然不同。 B.“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 C.“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错误,根据材料二“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可知,“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使“国学”发扬光大,而不是筑牢“国学”的根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推断、辨析的能力。 C.“儒家的代表为志士仁人,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代表则是清修隐者,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错误,材料一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因此,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而道家才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根据材料一“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符合道家思想。 B.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让他人行得通。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根据材料一“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