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  2024-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涉县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内容与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他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抨击艾奇逊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向美帝国主义告别,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社记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写的一篇短新闻,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
“别了”一词被当代中国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与《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紧密相关。这篇文章写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是中华民族向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史的告别宣言。不说“再见”,只道“永别”,“别了”一词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帝国主义欺凌史。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的秘密协定,意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长城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任务转到马歇尔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5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为避免中国倒向苏联,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内提出承认中共新政权的建议,遭到拒绝,无奈回国。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种种策略,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甚至不惜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将帝国主义的欺凌史扫进了垃圾桶。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史。别了,“不列颠尼亚”,既是向不列颠尼亚号邮轮告别,也是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
英国、美国等国家在之后也始终没有停止搅乱香港的图谋,1997年掀起金融危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2013年挑动“占领中环”非法集会、2019年煽动香港暴乱,均被祖国一一化解。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帝国主义的殖民史、欺压史都将一“别”不复返。
(摘编自王洪涛《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了,司徒雷登》在分析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并未局限于中美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的宏观把握。
B. 司徒雷登“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的行为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其实质是借“爱”中国之名,行侵略中国之实。
C. “别了”一词在两则材料中都有告别之意,都有深刻内涵,都展示出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豪情,也激励中国人继续奋斗。
D. 《别了,司徒雷登》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呼吁有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不能采取大规模、直接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这是由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决定的。
B. 材料二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
C. 美国的白皮书本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结果却成了证明其没有仁义道德的依据。
D. 材料二论述告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史、殖民史后,得出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的结论。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二中“《别了,司徒雷登》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
B. 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C.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
D.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效果。
5. 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请根据材料简述《别了,司徒雷登》是如何从全局“看问题、想问题”的。
【答案】1. D 2. B
3. C 4. ①运用反语,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
②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
5. ①从国际全局分析战争形势和中国的处境,能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脚。
②从知美国和知中国的全局深入分析战争形势,知己知彼,能增强定力和自信。
③从中国国情全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能增强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放弃幻想”错,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意在激励有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进行战斗。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错,应是主要通过中国挫败英、美等国对中国的一次次图谋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在材料一中,此句是客观说明中国的战略地位,不能体现“无限的豪迈和乐观”。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语言特点、论证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所在语境是“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这句话是说美帝国主义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是在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
①“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运用反语,表面看“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是在褒扬,实际上是批判,是揭露,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
②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知,从国际全局分析战争形势和中国的处境,能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脚。
②结合“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可知,从知美国和知中国的全局深入分析战争形势,知己知彼,能增强定力和自信。
③结合“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可知,从中国国情全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能增强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展开余下试题(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怜虫
狄更斯
扰乱了女总管房间里静谧气氛的那个老婆子,担任报丧人的角色倒是挺合适的。她因为上了年纪而弓腰曲背,手脚颤颤巍巍地不由自主,她那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像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
那个干瘪老婆子步履蹒跚地穿过甬道,登上扶梯,咿咿唔唔地回答女总管的责骂;后来她不得不停下来喘一口气,把蜡烛交给考尔尼太太,让脚步较快的女总管先向女病人躺着的那间屋子走去,自己尽全力跟在后面。
“那是谁?”病人以虚弱的声音问。
“别嚷,别嚷!”两个老婆子中的一个俯身到她面前说。“躺下,快躺下!”
“我决不再躺下,除非我咽了气!”病人挣扎着说。“我一定得告诉她。过来!走近些!让我凑在你耳边说。”
她一把抓住女总管的手臂,把她按在床畔一张椅子里,正要开口;这时她向屋子里扫视一圈,发现那两个老婆子探出上半身作谛听状。
“叫她们走开,”病人有气无力地说,“赶快!赶快叫她们走开!”
两个干瘪老太婆这时齐声哀号起来,说可怜的老莎利头脑完全糊涂了,连她最要好的朋友也认不出了。女总管把她们撵出房间时,她们还是一百个不答应,声称决不把朋友撇下。但女总管终于把她们关在门外,自己回到床边。两位老太太被摈诸门外,便改变腔调向锁孔中叫喊说,老莎利醉了。这倒可能不是瞎说,因为除了药剂师开的少量鸦片酊外,她最近一次喝下的掺水杜松子酒尚未充分发散;这酒确是两位可敬的老太太出于一片好心私下给她弄来的。
“现在听我讲,”垂死的妇人大声说,她像是在作极大的努力企图重新吹旺生命的一星余烬,“就在这间屋子里,就在这张床上,我曾经看护过一个长得很美的年轻女子;她被送到习艺所的时候,两只脚全是尘土,血肉模糊,恐怕走了不少路,磨破了好几处,青一块紫一块的。她生下一个男孩以后就死了。让我想一想,这是哪一年的事?”
“别管哪一年,”不耐烦的听者说,“她到底怎样?”
“是啊,”病妇喃喃地说着又开始进入刚才那种半昏迷状态,“她到底怎样?她……啊,我想起来了!”她大叫一声,蓦然跳将起来,面孔通红,两眼凸出。“我偷了她的东西,我偷了!当时她的身子还没冷呢。我告诉你,当时她的身子还没有冷,我就偷了那件东西!”
“偷了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说呀,偷了什么东西?”女总管急得直叫,并且做了一个好像要呼救的手势。
“就是那件东西!”病妇说着把一只手按在女总管嘴上。“这是她唯一的财产。她明明需要穿暖,需要吃饱,可是始终舍不得那件东西,一直把它藏在胸前。我告诉你,那东西是金的!是纯金的,应当可以救她的命!”
“金子?!”女总管跟着说。她急切地俯身问仰面倒下的病人:“讲下去,讲下去,后来怎么样?产妇是谁?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她叮嘱我把那件东西保管好,”病妇呻吟着回答,“她信托我,因为当时只有我在她身旁。她头一回把挂在脖子上的那件东西给我看时,我就起了盗心。也许那孩子的死也是我作的孽!要是他们知道底细的话,一定会待他好些!”
“什么底细?”女总管问,“快说!”
“那孩子长得跟他的母亲一模一样,”病妇并不理会,径自讲下去,“我一看到他的脸,就不能忘记自己干的事情。可怜的女人!可怜的女人!她还那么年轻!真像一只温驯的小羔羊!等一等,我还有话要讲。我还没有把一切都告诉你,是不是?”
“是的,你还没有讲完,”女总管应道,她低下头去竭力想听清从那垂死的女人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因为病妇的声音愈来愈轻,“快讲,否则就来不及啦!”
“那母亲,”病妇作了一次比先前更惊人的努力说,“那母亲在刚感到临死的痛苦时,曾在我耳边有气无力地说,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能长大,有朝一日听别人提到他那苦命而短寿的母亲,他不会感到太丢脸的。当时她把两只又细又瘦的手合在一起说:“仁慈的上帝啊!不管那孩子是男是女,你得安排几个好心人在这乱纷纷的世界上照顾他,你得可怜可怜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不能把他扔在这个乱纷纷的世界上不管!’”
“那孩子叫什么名字?”女总管问。
“他们把他叫做奥利弗①,”病妇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偷的那件金首饰是——”
“是什么?说呀!”
女总管急切地凑到病妇面前听她回答。但是,当病妇再次慢慢地、直撅撅地坐起来的时候,考尔尼太太却本能地向后退缩。病妇用双手攥紧床罩,喉咙里发出一阵含糊不清的声音,然后倒在床上不再动弹。“这下真的咽了气!”门一开就急急忙忙进来的一个老婆子说。
“结果她什么也没有讲出来。”说罢,女总管若无其事地走了。
两个干瘪的老太婆显然都在忙于准备履行她们那份讨厌的职责,所以顾不上应答。女总管走后,便剩下她们两人在尸体旁边张罗。
(有删减)
[注]①奥利弗,从小就是孤儿,在济贫院受尽虐待,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又不幸落入了贼窝。
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妇在生命垂危时,想要把心中藏置多年的秘密告诉女总管,但是直到去世她也没有说清楚金首饰到底是什么。
B. 两个老太婆自称是病妇的好朋友。但病妇并不愿意让她们听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见病妇与她们并不是真正要好的朋友。
C. 女总管想知道年轻女子的底细,但病妇径自说着。话语间表达出愧疚,并认为那个孩子若是活着不会为年轻女子感到丢脸。
D. 年轻女子生下孩子后就死了,她不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只是在临死前祈祷自己的孩子在纷乱的世上能有好心人照顾。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将有人逝世的紧张氛围,画面感较强,并且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老婆子的鄙夷和讽刺。
B. 小说没有全面交代年轻女子的身世,只是借助病妇之口讲述了年轻女子到习艺所的情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使得叙述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拉开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得叙述更加客观。
D.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每当病妇将要说出年轻女子的最关键信息时又转面讲述其他内容,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 有评论认为狄更斯极其善于描写人之“丑”。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文中年轻女子是标题所指的“可怜虫”。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通过外貌描写,如文中描写了面目丑陋的报丧老婆子形象。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如文中的女总管只关心病妇身上是否有利可图,对病妇的死若无其事,刻画了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女总管形象。又如文中通过病妇自己的语言描写刻画出贪婪的病妇形象。
9. ①她命苦短寿,遭遇不测,年纪轻轻生下孩子后连孩子的性别都不知道便遗憾而逝;②她遇人不淑,本想信托病妇保管唯一的财产,却被病妇盗走;③她临终所求未能如愿,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心人照顾,可奥利弗却接连遭遇苦难。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认为那个孩子若是活着不会为年轻女子感到丢脸”错误。由原文“曾在我耳边有气无力地说,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能长大,有朝一日听别人提到他那苦命而短寿的母亲,他不会感到太丢脸的”可知,是年轻女子认为自己的孩子若是活下来了,不会为自己感到丢脸。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错误,小说只是借助病妇之口将奥利弗母亲去世时的一些情况慢慢道出,情节上并没有“一波三折”。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刻画人物的手法正面有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侧面可以通过其他人物、景物、事物进行衬托。
“弓腰曲背,手脚颤颤巍巍地不由自主,她那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像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弓腰曲背,颤颤巍巍的手脚,努嘴斜眼……通过外貌描写,描写了面目丑陋的报丧老婆子形象。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别管哪一年,’不耐烦的听者说,‘她到底怎样?’……女总管急得直叫,并且做了一个好像要呼救的手势……‘金子?!’女总管跟着说。她急切地俯身问仰面倒下的病人:‘讲下去,讲下去,后来怎么样?产妇是谁?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快说!”“快讲,否则就来不及啦!”“‘结果她什么也没有讲出来。’说罢,女总管若无其事地走了”,女总管只关心病妇身上是否有利可图,对病妇的死若无其事,刻画了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女总管形象;
“我告诉你,当时她的身子还没有冷,我就偷了那件东西”,通过病妇自己的语言描写刻画出贪婪的病妇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标题含义的能力。
本文标题“可怜虫”指向文中年轻女子,可以结合女子的人生经历及结局具体分析。
结合“一个长得很美的年轻女子……她生下一个男孩以后就死了……那母亲在刚感到临死的痛苦时,曾在我耳边有气无力地说,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能长大,有朝一日听别人提到他那苦命而短寿的母亲,他不会感到太丢脸”可知,“年轻”,她命苦短寿;生孩子之前死去,“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年纪轻轻生下孩子后连孩子的性别都不知道便遗憾而逝。
结合“这是她唯一的财产。她明明需要穿暖,需要吃饱,可是始终舍不得那件东西,一直把它藏在胸前”“病妇呻吟着回答,‘她信托我,因为当时只有我在她身旁。她头一回把挂在脖子上的那件东西给我看时,我就起了盗心。也许那孩子的死也是我作的孽’”可知,她遇人不淑,临终把自己唯一贵重的东西托给“我”,“我就起了盗心”,最后却被病妇盗走。
结合“也许那孩子的死也是我作的孽!要是他们知道底细的话,一定会待他好些”“奥利弗,从小就是孤儿,在济贫院受尽虐待,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又不幸落入了贼窝”可知,她临终所求未能如愿,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心人照顾,可是因为奥利弗没有得到母亲的遗物,流落到孤儿院,受尽虐待,又落入了贼窝……接连遭遇苦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孟子仪章甫,搢笏,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
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二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瞿以是知行之不服也。”公孟子曰:“善!请舍笏,易幸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笏、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鱼鸟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瞿曾无称于孔子乎?”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
(节选自《墨子•公孟》①)
材料二: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
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金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韩愈《读〈墨子〉》)
【注】①《墨子•公孟》,本篇主要记录儒、墨两家激烈的争论。②上同:“上”同“尚”,尚同意思是百姓要与君主同是非。“尚同”兼爱“尚贤”“明鬼”为《墨子》书中篇名。③祭如在:祭祀祖先时就要当祖先如在面前。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 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孔子贤A贤B以四科C进D褒E弟子F疾殁世G而名不称H不上I贤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与“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的“章甫”为同一物品。
B. 易,文中为“改变”义,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移风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
C. 以,介词,译为“用”,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以”用法和意义不同。
D. 正,文中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认为人的行为成就与其所穿的服饰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借用齐桓公和越王勾践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 墨子面对告子“我能治国为政”的说法,明确指出告子仅停留在口头,却不能亲自实行,不能治国为政。
C. 韩愈认为孔子同墨子一样也有尚同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孔子在《春秋》里讥诮、批评那些专权的臣子。
D. 韩愈认为墨家会借用儒家的理论,儒家也会借用墨家的理论,两家相互融合,才成就了儒、墨两家的思想。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
(2)余以 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14. 材料一中哪两个事例可以作为材料二儒墨“不相悦”的佐证?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FH 11. C 12. C
13. (1)非难儒家,为什么又要称引孔子的话呢?
(2)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践行仁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14. ①公孟子与墨子讨论“行”“服”的问题;②程子诘问墨子称引孔子言论。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材料分别来自《墨子》和韩愈的《读〈墨子〉》,反映了儒墨两家思想的对立与互补。材料一通过墨子与儒家之辩,强调行为重于外在装饰,并对流于空谈的批评,反映了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材料二则由韩愈分析儒墨思想的相同点与冲突,指出儒墨两家都重视修身治国,并认为它们虽然表现不同,但在其根本上并无二致,意在调和儒墨,促成思想融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看重贤才,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来褒奖弟子,以人死了但是名声没有显扬为耻,这难道不是“尚贤”吗?
两个“贤”连用,第一个“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第二“贤”是形容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邯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