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既然“历史的”标准如此重要,自然就对文艺评论工作者提出了历史能力的要求,如果缺乏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就不可能对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定位,美学价值也就无所附丽。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创作中的出现,固然是受到某种狭隘的、偏激的历史观的影响与裹挟,也不能不看到文艺评论在面对这一现象时的乏力,没有真正发挥文艺评论的校正功能,原因就在于,“历史的”标准被悬空或弱化,单单倚重“美学的”标准来衡量作品,难免陷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与细枝末节的技艺探究,失去了应有的宏观把控能力和应有的思想力量。 就文艺创作而言,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文艺题材最丰富、历史意蕴最广阔、思想内涵最深刻的矿藏,是完全有理由产生史诗性伟大作品的。因为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没有任何一次变局如此广泛而剧烈,没有任何一次变革如此严峻而深刻,从救亡到革命,从新生到复兴,探索的艰辛,曲折回环。有多少仁人志士中外求索,有多少英雄儿女九死不悔,筚路蓝缕,前赴后继。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觉醒、抗争、求索、突围,从衰亡到复兴的转折,从古老向现代的转变,是精神、意志、鲜血、灵魂谱写的“创世史诗”,是确立新的生存空间、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生死存亡的大突围、大牺牲、大裂变,是全民族共同的命运。所以不能教条地用西方的道路、模式和观念来解读中国近代历史,也不能用个人主义解读这段历史。唯有坚持大历史观,方能创作出“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可见,正确的历史观之于文艺创作如何准确传达历史内涵至关重要。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历史的”标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基石,树立正确历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致广大而尽精微。 (摘编自文新达《文艺创作和评论要树立“大历史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高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水平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体现了大历史观的统一性。 B. 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推动中国外交方面取得诸多胜利。 C. 杜甫的“诗史”现象,说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也是在写“史”,是艺术家具象化、艺术化的历史。 D. 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教条地“西式化”解读和个人主义的解读,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式解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阐述的“大历史观”,在材料二中从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角度得以具体体现。 B.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过曲折发展,最终得以实现的因素之一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C. 美学的历史的标准不可偏废,文艺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是历史与美学的统一。 D. 文艺评论工作者具有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对作品思想价值的分析一定会更加科学。 3. 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最不符合衡量文艺作品最高标准的一项是( ) A. 《百合花》展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B. 《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并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C.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表现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D. 《复活》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反映了农奴制俄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 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5. 某电视台的“家乡风物”栏目,准备以“洪泽湖”为题拍摄一部纪录片。请结合材料观点,为纪录片的拍摄提出建议。 【答案】1. D 2. D 3. B 4. ①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具备历史能力。 ②文艺创作和评论必须树立“大历史观”。 5. ①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的角度: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全片中,弘扬中国精神,同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深入开掘洪泽湖的文化价值。 ②美学角度:注重继承和弘扬美学精神,选取洪泽湖的典型文化意象,赋予其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③历史角度: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洪泽湖放到广阔而深邃的历史时空,对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位置、作用等作出准确生动的体现。 【解析】 【分析】 【导语】材料一强调习近平大历史观的重要性,指出其在理论与实践、民族性与世界性上的统一,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材料二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强调历史标准的重要性,提出正确的历史观能够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这两则材料共同探讨历史观在国家发展和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树立大历史观,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进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体现了大历史观的科学性”错误,曲解原意。根据材料一“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可知,提高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水平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不是大历史观科学性的表现。 B.“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错误,根据材料一“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要“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C.“具象化”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把杜甫的诗称为'诗史',因为杜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正面为诗,背面为史,诗史一体。可见,文艺作品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化的'历史 '”可知,应是“形象化”,而非“具象化”。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D.“对作品思想价值的分析一定会更加科学”错误,根据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可知,应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过曲折漫长的道路最终得以实现”启示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