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枥,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 昌耀的诗在用词和修辞艺术上往往显示出简洁倾向,大多充满隐喻。 C. 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D. “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就是因为他使用“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 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 “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 下列诗句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有关昌耀体风格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位滨海女子飞往北漠看望一位垂死的长者/临别将一束火红的玫瑰赠给这位不幸的朋友……姑娘姑娘我随时都将可能不告而辞/何况死神说他待我也不是二意三心。”(昌耀《一十一支红玫瑰》) B. “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 “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C 3. A 4. ①在论证思路方面,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论一本论一结论); ②在论证结构方面,先论述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再论述“昌耀体”; ③在论证方法方面,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 ①充满隐喻,吝啬词语及其修辞艺术,早年的创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 ②体现了其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以及其成熟期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 ③文体风格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或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 ④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的重新认定和自我救赎的追求。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昌耀诗歌的分析,揭示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材料一强调昌耀的诗歌源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热爱,反驳了他被称为“悲情诗人”的误解。材料二则探讨了昌耀对早期作品的重写,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的重新认定和自我救赎的追求。文章还介绍了“昌耀体”的形成,展示了其与古典传统的接通及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突显了昌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错误。材料一提到“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但这更多是指昌耀经历了类似梵高的困境,并最终获得了认可,而不是说他在诗歌界的成就等同于梵高在绘画领域的地位。 C.“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错误。材料二明确提到昌耀对其早期作品的改写“带有根本性”,这意味着改写不仅仅是表面的修改,而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D.“就是因为他使用‘厚重的句子和词语’”错误。“昌耀体”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材料一提到昌耀的作品里有“厚重的句子和词语”,但这与“昌耀体”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错误。根据材料一“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材料二“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可知,原文表述为“大部分”“很多早期诗作”。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可知,“昌耀体”具有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风格,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接通,有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等特点,同时有着统摄性的精神风骨。 A.这首诗的风格较为抒情,语言相对平实,没有明显的“昌耀体”特征,如古字古词、粗枥、嶙峋、滞涩等。此外,这首诗的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缺乏“昌耀体”中常见的隐喻和深沉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