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内耗体质的人,无法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如果一些孩子过度看重同伴的想法,为了满足同伴意愿而不断猜测、一味迎合,就会让自己“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学会课题分离能帮助人们将认知资源分配在最应关注的问题上,集聚心理能量克服当下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即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处于教育内卷的时代,青少年不但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肩负着父母的高期待,但因为自身兴趣、能力的不匹配,他们或许始终无法满足家长的预期,不少孩子会因此被“无用感”包围。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 反刍思维是一种慢性习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积极的反刍思维分为两种情况:遇到开心的事时,享受快乐;面临烦心的事时,积极应对。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比如:奋进努力后考试失败的经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被父母忽视、不认可等。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 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 (摘编自《“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集体情绪的变化与社会变迁相关,并非个体心理动态的简单叠加。 B. 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青年经历了由消极摆烂到努力突破困境限制的过程。 C. 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其成因之一有可能是长时间 精神内耗。 D. 经过引导和培养,消极的反刍思维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 2. 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 ) A.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通过他的个人微博直播在北大的演讲,他的中国直播首秀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B.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广大青年满怀热情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C.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 D. 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 3. 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困于“精神内耗”,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对未来感到迷茫,忽视了当下的每一天。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 5. 高一的虞同学最近很苦恼,各科的周练成绩都不理想,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最近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在晚自习的时候一遍遍复盘,课堂上也很难专心听讲。请你结合材料,给虞同学的精神内耗指出破解之道。 【答案】1. B 2. A 3. D 4. ①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②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③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④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 ①以观察者心态看待问题,正视内心的自我冲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②调整思维,积极反刍,适当降低目标,学会分清他我需求,不过分看重父母和他人期待。③教育者提供支持,给予其包容与关爱,及时倾听其心声,帮助其调整状态。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青年群体的集体情绪变化,揭示了社会变迁对青年的深刻影响。材料一探讨了青年从物质追求到精神满足的转变,强调青年在社会挑战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创新。材料二则聚焦于青少年的“精神内耗”现象,指出自我意识与现实冲突导致的内耗问题。文章整体呈现出对青年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呼吁社会关注并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可知这几种情绪没有孰先孰后之分;“消极摆烂”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可知“佛系”“躺平”并非消极摆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四段“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可知:群体情绪是针对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的瞬时爆发出的情感;集体情绪是持续时间长的整体心理。 A.比尔•盖茨的演讲是某一突发事件,瞬时间引发关注和讨论,属于群体情绪。 B.广大青年积极环保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 C.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持续时间长,是一个世代的整体心理,属于集体情绪。 D.脱贫攻坚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