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  2024-11-2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命题:南海实验高中 孙洁梅 方盈盈 审核:东阳二中 单瑶琴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
材料二:
“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许多学者都以“疾风暴雨期”来比喻青春期,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他们的一些想法未必符合实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现实的打击会让部分青少年看清自己想法的幼稚性,但也有可能让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想法,结果在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中,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步入精神内耗的循环。


浏览完整试题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内耗体质的人,无法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如果一些孩子过度看重同伴的想法,为了满足同伴意愿而不断猜测、一味迎合,就会让自己“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学会课题分离能帮助人们将认知资源分配在最应关注的问题上,集聚心理能量克服当下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即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处于教育内卷的时代,青少年不但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肩负着父母的高期待,但因为自身兴趣、能力的不匹配,他们或许始终无法满足家长的预期,不少孩子会因此被“无用感”包围。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
反刍思维是一种慢性习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积极的反刍思维分为两种情况:遇到开心的事时,享受快乐;面临烦心的事时,积极应对。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比如:奋进努力后考试失败的经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被父母忽视、不认可等。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
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
(摘编自《“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集体情绪的变化与社会变迁相关,并非个体心理动态的简单叠加。
B. 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青年经历了由消极摆烂到努力突破困境限制的过程。
C. 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其成因之一有可能是长时间 精神内耗。
D. 经过引导和培养,消极的反刍思维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
2. 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 )
A.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通过他的个人微博直播在北大的演讲,他的中国直播首秀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B.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广大青年满怀热情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C.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
D. 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
3. 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困于“精神内耗”,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对未来感到迷茫,忽视了当下的每一天。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
5. 高一的虞同学最近很苦恼,各科的周练成绩都不理想,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最近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在晚自习的时候一遍遍复盘,课堂上也很难专心听讲。请你结合材料,给虞同学的精神内耗指出破解之道。
【答案】1. B 2. A
3. D 4. ①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②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③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④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 ①以观察者心态看待问题,正视内心的自我冲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②调整思维,积极反刍,适当降低目标,学会分清他我需求,不过分看重父母和他人期待。③教育者提供支持,给予其包容与关爱,及时倾听其心声,帮助其调整状态。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青年群体的集体情绪变化,揭示了社会变迁对青年的深刻影响。材料一探讨了青年从物质追求到精神满足的转变,强调青年在社会挑战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创新。材料二则聚焦于青少年的“精神内耗”现象,指出自我意识与现实冲突导致的内耗问题。文章整体呈现出对青年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呼吁社会关注并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可知这几种情绪没有孰先孰后之分;“消极摆烂”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可知“佛系”“躺平”并非消极摆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四段“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可知:群体情绪是针对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的瞬时爆发出的情感;集体情绪是持续时间长的整体心理。
A.比尔•盖茨的演讲是某一突发事件,瞬时间引发关注和讨论,属于群体情绪。
B.广大青年积极环保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
C.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持续时间长,是一个世代的整体心理,属于集体情绪。
D.脱贫攻坚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劝勉同学不要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担心未来,即劝勉他要把握现在。
A.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享受成功的喜悦,不适合。句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B.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适合。句意:不因外物美好而喜悦,也不因自己失意落魄而悲伤。
C.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适合。句意: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D.强调珍惜当下的时光和机会,劝勉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要把握现在,积极面对生活,适合。句意: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可概括:自我意识高涨,对周围事物敏感。
②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可概括:未能实现课题分离,分不清他我需求。
③根据材料二第四段“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可概括:目标过于理想化,想得多行动少。
④根据材料二第五段“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可概括:消极的反刍思维,放大焦虑和失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二第六段“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结合虞同学目前的处境,尤其是陷入了自我怀疑中,可得出建议:以观察者心态看待问题,正视内心的自我冲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
②根据材料二第五段“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结合虞同学“各科的周练成绩都不理想”“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最近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争执”等真实情况,可得出建议:调整思维,积极反刍,适当降低目标,学会分清他我需求,不过分看重父母和他人期待。
③根据材料二第六段“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可得出建议:教育者提供支持,给予其包容与关爱,及时倾听其心声,帮助其调整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淖记事(节选)
汪曾祺
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这条沙洲是两条河水的分界处。从淖里坐船沿沙洲西面北行,可以看到高阜上的几家炕房。绿柳丛中,露出雪白的粉墙,黑漆大书四个字:“鸡鸭炕房”,非常显眼。炕房门外,照例都有一块小小土坪,有几个人坐在树桩上负曝闲谈。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苏东坡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见之于诗,这大概是第一次。
大淖的南岸,有一座漆成绿色的木板房,房顶、地面,都是木板的。这原是一个轮船公司。靠外手是候船的休息室。往里去,临水,就是码头。原来曾有一只小轮船,往来本城的兴化,隔日一班,单日开走,双日返回。小轮船漆得花花绿绿的,飘着万国旗,机器突突地响,烟筒冒着黑烟,装货、卸货,上客、下客,也有卖牛肉、高粱酒、花生瓜子、芝麻灌香糖的小贩,吆吆喝喝,是热闹过一阵的。后来因为公司赔了本,股东无意继续经营,就卖船停业了。这间木板房子倒没有拆去。现在里面空荡荡,冷清清。
大淖指的是这片水,也指水边的陆地。这里是城区和乡下的交界处。从轮船公司往南,穿过一条深巷,就是北门外东大街了。坐在大淖的水边,可以听到远远地一阵一阵朦朦胧胧的市声,但是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没有一家店铺。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人也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
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各距一箭之遥,有两丛住户人家。这两丛人家,也是互不相同的,各是各乡风。
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父亲名叫黄海蛟,是黄海龙的堂弟(挑夫里姓黄的多)。原来是挑夫里的一把好手。因为为人忠诚老实,二十五岁了,还没有成亲。那年在车逻挑粮食,遇到一个姑娘向他问路。这姑娘留着长长的刘海,梳了一个“苏州俏”的发髻,还抹了一点胭脂,眼色张皇,神情焦急,她问路,可是连一个准地名都说不清,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使女。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她叫莲子。——这地方丫头、使女多叫莲子。
莲子和黄海蛟过了一年,给他生了个女儿。七月生的,生下的时候满天都是五色云彩,就取名叫做巧云。
不多久,巧云的妈跑了,黄海蛟倒没有怎么伤心难过。这种事情在大淖这个地方也值不得大惊小怪。养熟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是一个人!只是她留下的这块肉,黄海蛟实在是疼得不行。他不愿巧云在后娘的眼皮底下委委屈屈地生活,因此发心不再续娶。他就又当爹又当妈,和女儿巧云在一起过了十几年。他不愿巧云去挑扁担,巧云从十四岁就学会结渔网和打芦席。
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
巧云十七岁,命运发生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变化。她的父亲黄海蛟在一次挑重担上高跳时,一脚踏空,从三丈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断了腰。起初以为不要紧,养养就好了。不想喝了好多药酒,贴了好多膏药,还不见效。她爹半瘫了,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了。他有时下床,扶着一个剃头担子上用的高板凳,咯噔咯噔地走一截,平常就只好半躺下靠在一摞被窝上。他不能用自己的肩膀为女儿挣几件新衣裳,买两枝花,却只能由女儿用一双手养活自己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汉,只能做一点老太婆做的事:绩了一捆又一捆的供女儿结网用的麻线。事情很清楚:巧云不会撇下她这个老实可怜的残废爹。谁要愿意,只能上这家来当一个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谁愿意呢?这家的全部家产只有三间草屋(巧云和爹各住一间,当中是一个小小的堂屋)。大淖西头的老大、老二、老三还是会时不时走来走去,拿眼睛瞟着隔着一层渔网或者坐在雪白的芦席上的一个苗条的身子。他们的眼睛依然不缺乏爱慕,但是减少了几分急切。


展开余下试题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老往淖东头跑,但是十一子还短不了要来。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十一子拉风箱。巧云的手指划破了,十一子就帮她吮吸指头肚子上的血。巧云从十一子口里知道他家里的事:他是个独子,没有兄弟姐妹。
有一天晚上,好月亮,巧云到淖边一只空船上去洗衣裳。她正在船头把身子往前倾着,用力涮着一件大衣裳,一个不知轻重的顽皮野孩子轻轻走到她身后,伸出两手咯吱她的腰。她冷不防,一头栽进了水里。她本会一点水,但是一下子懵了。这几天水又大,流很急。她挣扎了两下,喊救人,接连喝了几口水。她被水冲走了!正赶上十一子在炕房门外土坪上打拳,看见一个人冲了过来,头发在水上漂着。他褪下鞋子,一猛子扎到水底,从水里把她托了起来。
6.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以他曾经生活过的故乡江苏高邮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文章多处类似“木板房,房顶、地面,都是木板的”,都在写大淖的地域特色,暗含了对故乡的喜爱和自豪。
B. 本文以现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和古典意趣的艺术化氛围的和谐结合为民间立场争取了一席之地。
C. “巧云”父亲出事之后,“老大、老二、老三”对巧云的态度急转直下,表现了一部分人性的自利和自私。
D. 文章最后“十一子”在没有看清谁落水的情况,也还是一猛子扎到水底,表现大淖村民的淳朴善良。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古典文学的气韵同民间口语完美结合,语言秀丽、朴实、纯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似淡而实美,表现出深厚的语言功力。
B. 作者用平淡的口吻描述着这个朴实的小世界,用素淡的基调唱了一曲艰难时代舒缓而抒情的歌,字里行间表现出汪曾祺对美好健康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C. 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追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着力于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以情绪、情调为结构线索。
D. 汪曾祺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特性,而是通过对人物各自的经历、命运或行为的叙述来刻画人物性格。
8. 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一文中这样说的:“我的小说似乎不讲究结构,我在一篇谈小说的短文中说结构的原则是‘随意’。但是如果我们与这些‘随意’拉开距离,认真思索一番,就会发现这些‘随意’效果‘巧妙’之处。”请找出文中的“随意”并分析其“巧妙”。
9. 《大淖记事》和《哦,香雪》一样,整篇小说都散发着“美”,请说说这篇文章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6. C 7. C
8. “随意”之处:
(1)叙事结构顺序“随意”:文章开头先描写大淖的样子、沙洲上的植物、炕房等,没有按照传统小说先人物后环境或者按情节发展顺序来写,文中叙事比较松散随意。
(2)人物描写“随意”:文中没有刻意去塑造高大上的人物形象,只是简单叙述他们的经历,没有细节描写和过多的修饰和渲染。
“巧妙”之处:
(1)对大淖环境的细致描写,为故事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地域氛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大淖的风土人情,这不仅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而且还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
(2)人物描写的“随意”,更能真实地凸显人物的性格,让读者感受到普通人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和美好,以及因现实原因表现出的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9.
(1)自然之美:文章对大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充满了自然之美,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2)生活之美:大淖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平淡之美。
(3)人性之美:文中人物虽然生活艰苦,但依然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性格,如黄海蛟的忠厚老实和善良,巧云的孝顺和坚强,十一子的勇敢善良,都体现了大淖村民的淳朴人性。
(4)语言之美:文章的语言朴实而纯净,既有古典文学的气韵,又有民间口语的生动。
【解析】
【导语】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苏高邮的乡土风情,展现了大淖这一特定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文章通过对大淖的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以及人物命运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作者以平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了巧云等人物的朴实与善良,反映了人性的真诚与美好。小说在看似随意的叙述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老大、老二、老三’对巧云的态度急转直下,表现了一部分人性的自利和自私”错误,原文中提到“他们的眼睛依然不缺乏爱慕,但是减少了几分急切”,说明他们对巧云的态度并没有急转直下,而是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爱慕之情,只是因为现实情况,急切程度有所减少。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汪曾祺追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着力于戏剧化的矛盾冲突”错误,《大淖记事》中的人物性格相对简单,故事也没有明显的戏剧化矛盾冲突,而是以平淡、自然的叙述和描绘为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随意”之处:
(1)叙事结构顺序“随意”:文章开篇并没有以传统小说常见的先介绍人物再描写环境或者按照情节发展的线性顺序展开。而是先对大淖这个地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是颇为浩淼的”,接着描写了大淖中央的沙洲上的茅草、芦荻等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状态,还描写了高阜上的炕房,这种叙事方式显得比较松散随意。
(2)人物描写“随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没有刻意去塑造高大上的英雄形象。文中只是简单叙述了巧云的成长经历,“巧云十五岁,……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和华丽的修饰与渲染。对于其他人物如黄海蛟、十一子等也是如此,只是简单地叙述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状态。
“巧妙”之处:
(1)环境描写的巧妙:对大淖环境的细致描写,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地域氛围。通过对大淖四季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周边炕房、木板房等的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大淖的风土人情。例如,“春夏水盛时……也比别处化得慢”,这样的描写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背景,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也增添了故事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2)人物描写的巧妙:文中的人物大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艰难的生活中却展现出了坚韧和美好。比如黄海蛟,他为人忠诚老实,二十五岁还没成亲,遇到逃出来的使女莲子后,和她一起生活,莲子跑了他也没有过分伤心难过,为了女儿不再续娶,独自承担起抚养女儿的责任。巧云在父亲受伤后,没有抛弃父亲,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养活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金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