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最终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摘编自《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光明日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三: 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将种子等植物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进入太空,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诱发种子基因变异。种子返回地面后,再选择可遗传的优良变异用于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植物新品种。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的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有益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具有高产、早熟、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对种子来说,太空就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因为它具备了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极洁净、超低温等极端条件。太空诱变因素多,种子有可能获得传统地面诱变得不到的变异,太空诱变可以诱发多种性状发生变异,育种家通过定向筛选可以获得产量或是抗病突变基因。 那么,什么样的种子能踏上太空之旅呢?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一般来说,被选中的种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遗传稳定,二是综合性状好。这些种子必须活力强、发芽率高,这样才能确保种子在新环境下依旧蕴涵着无限的生机,以良好的状态开启这一段漫漫旅途。进入太空之后,种子的“奇幻漂流”才刚刚开始,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被宇宙射线击中,不是所有被击中的种子都能发生基因变异,也不是所有的突变都是“有益的”。因此,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只能作为基础材料,再经过地面筛选、验证、培育,最后通过审定的种子才能叫太空种子。 想成为合格的太空种子,不仅要能“上天”,更要“入地”。从宇宙归来的种子还需要在地面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检测,进行多轮的筛选和鉴定。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既会鉴定作物实际的生长变化,也会从基因层面去检测哪些遗传物质产生了突变,然后将具有优异性状的新材料再进行育种利用,让遗传优势得以延续。 总的来说,从一颗种子“上天”,到新的品种上市,往往要经过8~10年的过程。在漫长的选育过程中,产量、抗性、品质等每一项都要过关。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审定完成后,新品种才能被推广,作为真正的太空种子在广袤的田野间生长,进而在丰收后流向百姓的日常餐桌。 (摘编自《航天育种:让太空种子“飞”入千家万户》,《人民日报》2024年5月22日) 1. 下列对“无人农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农业生产摆脱了人力依赖,是智慧农业的核心特征。 B. 进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的种子,带有整套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利用价值,是种子的“诺亚方舟”。 C. 太空诱变因素多,能够确保种子获得传统地面诱变得不到的变异,也能让种子在极端条件下发生变异。 D. 遗传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从太空归来,经过一系列筛选、验证、培育、鉴定等程序,才有育种价值。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篇用“借助北斗卫星……”“利用摄像头……”“通过无人值守……”三个句子向读者展示了无人农场的画面。 B. 材料二中“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等词语,表明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具有世界影响和战略意义。 C. 材料三指出,相较于传统育种技术,航天育种在育种周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助力太空种子“飞”入千家万户。 D. 材料三中加点的三个“不是”的句子,意在强调要成为太空种子并不容易,也暗示了科学家选种的严格程序。 4. 材料二是一篇科普文,请简要谈谈这则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一文体特点的。 5. 粮食保障出路在科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 B 2. D 3. D 4. ①内容的科学性:材料二不仅重点向读者科普种子和种质资源的区别,还介绍了种子入库的过程以及种质库的功能和重要性。 ②表达的准确性:材料二运用列数据、下定义等手法让文本在表达上周密而严谨。 ③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材料二用“收编”“关卡”“沉睡”等词语形象活泼地写出种子入库的过程和状态。 ④表意的通俗性:作为科普文,重在普及知识,文中没有高深的专业术语,化难为易,让普通读者也能读懂并理解种质资源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5. ①建设无人农场(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②建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长时间保障优质种源。 ③利用航天育种,培育优质高产 新品种。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有三则材料,分别探讨了无人农场、国家种质资源库和航天育种三大农业科技前沿内容。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强调国家种质资源库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价值,及航天育种的创新性和高效性。整体上,强调科技在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和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时代感和启示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含义的能力。 B.流程图中“节约人力成本”和“吸引年轻技术人才从事农业生产”是先后的承接关系;而原文“种管收全过程的少人化和无人化,不仅节约人力成本,也能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培养新型农民”是递进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智慧农业的核心特征”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如今,随着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并未谈到核心特征。 B.“进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的种子……是种子的‘诺亚方舟’”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为“种质库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是“种质库”被称为种子的“诺亚方舟”。 C.“能够确保种子获得传统地面诱变得不到的变异”错误,把或然理解为必然。材料三说太空诱变“有可能获得传统地面诱变得不到的变异”,并非 “能够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