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  2025-04-21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南宁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所有的血管加起来,长度超过10万公里。那些密布全身的末梢毛细血管触达并服务了除毛发、牙齿、眼角膜以外的所有角落。作为只占人体重量的2%却消耗了25%氧气的核心部件,大脑当然更是片刻都离不开末梢毛细血管的支持。一旦停止给脑部供血,只需两分钟,脑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停止活动,五分钟就会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但另一方面,作为人体中最为精密复杂的器官,大脑需要极其稳定的化学环境。毕竟我们需要各种神经递质触发各种反应,并交织成复杂的输入输出。必须严格控制脑能接触到什么样的物质,还得把可能致病的微生物跟脑隔绝开来,而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就叫血脑屏障。
其实一般的末梢毛细血管,结构是比较松散的,血管壁上到处都是缝隙,血管内外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和交换,这也是血管能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的基础。但在脑中,毛细血管从内到外分成这么几层:首先在构成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彼此之间就形成了紧密连接;接着血管壁外还围绕了一层薄而柔韧的基底膜;最后,在基底膜之外,大脑中的胶质细胞还会再加一层包裹。这三层结构有效地阻止了血管内的物质渗漏。只有极少数物质,例如氧气分子和脂肪分子,能被动扩散、自由穿越这层膜。而重要如葡萄糖、氨基酸这类营养物质,也必须通过这层膜上的特殊“关卡”蛋白,识别并主动搬运到脑内。就好比多数小区快递都能直接送到家门口,脑部小区有小区“保安”,得登记的才能通过。
这个“保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被破坏,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例如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就是血脑屏障出现破损,免疫细胞伴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攻击大脑神经元表面的特殊物质,影响患者的感官、运动、心智等能力。但反过来说,也正是这道屏障,给人们开发针对脑疾病的药物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让生物大分子药物,例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等能穿越血脑屏障,药物开发者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比如有人想到利用能进入脑中的寄生虫递送药物,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脑洞。
(摘编自《寄生虫当药物“快递员”靠谱吗?》)
材料二:
以色列研究人员所改造的寄生虫是一种弓形虫。弓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可广泛感染各类动物。
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是这类弓形虫的天生本领。大多数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一般对免疫力正常的宿主没有直接的损害,但是也有例外。最出名的例子当属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不再怕猫,即使走到猫的近边也不会躲闪。
原来,老鼠摄入受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之后,弓形虫卵囊随即进入老鼠肠道,通过血液循环以弓形虫包囊的形式,进入小鼠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有核细胞内,最终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弓形虫包囊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作用于老鼠神经系统,使得老鼠对猫的味道不再敏感,从而失去了对猫等天敌的天生恐惧,导致老鼠更容易被猫吃掉。


浏览完整试题这样弓形虫也更容易进入猫的体内,并最终在猫的肠道中完成它们生命周期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衍后代,形成弓形虫卵囊排出体外,开启新的生命周期,而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一般只能依靠无性方式进行繁殖。
弓形虫之所以能让老鼠不怕猫,最主要的原因是弓形虫不仅能突破血脑屏障,而且它们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包括微丝粒、棒状体和致密颗粒,其中后两种细胞器可将相关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正是受到弓形虫这一特性的启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弓形虫内源性细胞器的蛋白递送系统,希望将其开发成一种全新的大脑给药方式,以解决神经系统疾病给药难题。
研究人员对弓形虫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细胞器自身蛋白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表达各类重组蛋白,包括一些已证明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组蛋白,并借助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的蛋白分泌及递送的功能,将重组蛋白准确地递送到神经元。
为了验证这两种弓形虫细胞器向大脑递送重组蛋白的效率,研究人员设计了融合蛋白的蛋白表达策略,即采用棒状体或致密颗粒细胞器固有蛋白的DNA片段与需要递送的外源蛋白相应的DNA片段重组,并采用细胞器固有蛋白的基因调控结构,使得目标蛋白能在弓形虫细胞器中高效合成。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基因改造的棒状体细胞器同样可与宿主细胞膜结合,借助“亲吻和吐痰”机制,将含有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分子递送到宿主细胞内部,从而实现目标蛋白的独立递送。
研究人员也对弓形虫进入大脑后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弓形虫似乎更喜欢在大脑皮层——大脑的最外层区域,这部分区域主要参与感知、推理和决策等活动,其次是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以及脑干、下丘脑和丘脑等部位。这些区域正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
(摘编自《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
材料三:
大多数研究表明,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很难到达大脑,因为通常它们会被免疫系统破坏。所以,这有点像第22条军规;如果你想让弓形虫的毒性和危险性降低,它可能也不会那么容易进入大脑。
格拉斯哥大学的寄生虫学家Lilach Sheiner目前正在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选择是设计营养缺陷,使生物体在缺乏生长所需化合物的情况下无法增殖。他们也在探索设计按需消除的基因杀死开关的方法。事实上,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实现这种衰减,他们将很好地将弓形虫从病原体转变为对抗神经系统疾病的盟友。
(摘编自《基因工程弓形虫携药入大脑》
1. 小明同学根据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内容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下列对填入甲乙丙丁四处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弓形虫卵囊进入肠道”
B. 乙处应填入的内容是“穿越血脑屏障”。
C. 丙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大脑分泌效应蛋白”。
D. 丁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对猫气味敏感度降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脑虽然在人体重量中占比较低,但与之相比消耗氧气相对较多,一旦离开末梢毛细血管的支持,脑组织短时间内就会受到极大伤害。
B. 末梢毛细血管的结构都是比较松散的,血管壁上到处都是缝隙,这些缝隙使血管能够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
C. 大脑血管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不能自由穿越血脑屏障,它们必须被血脑屏障上的蛋白识别后才能被动进入脑内。
D. 以色列、英国等地的研究人员对弓形虫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对其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细胞器自身蛋白进行的基因改造。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血脑屏障上的蛋白比作小区“保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B. 材料一指出血脑屏障能够把可能致病的微生物与脑隔绝开,但它同时又给人们开发针对脑疾病的药物造成了巨大障碍。
C. 材料二介绍了国外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而开发利用弓形虫向大脑给药这一全新方式的相关研究进展,语言严密,学术性强。
D. 材料三指出利用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面临的唯一难题,是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会被免疫系统破坏而难以到达大脑。
4. 在众多能进入大脑的寄生虫中,研究人员为何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
5.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类利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进程。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研究精神的角度,给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 C 2. B
3. D 4. 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原因:弓形虫具有天生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可突破血脑屏障这一药物递送障碍。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一般对免疫力正常的宿主没有直接损害,相对安全。弓形虫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其中棒状体和致密颗粒可将相关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便于搭载药物。弓形虫进入大脑后分布的区域,如大脑皮层、海马体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能精准作用于病灶。
5. 给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的建议勇于创新:如研究人员想到利用能进入脑中的寄生虫递送药物,突破常规思路,面对血脑屏障导致脑疾病药物开发困难的问题,大胆创新,开拓全新的大脑给药方式。善于观察与发现:从弓形虫能让老鼠不怕猫这一现象中,发现弓形虫突破血脑屏障和特殊的蛋白分泌递送特性,进而展开研究。坚持探索:面对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难以到达大脑的问题,研究人员持续探索解决方案如设计营养缺陷、基因杀死开关等方法,体现了坚持探索的精神。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进程。材料一从血脑屏障的功能和重要性入手,引出药物递送的难题;材料二详细阐述了弓形虫的特性及其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展现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材料三则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体现了科学探索的持续性和复杂性。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严谨,既有科普性,又具学术深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图表的能力。
C. “大脑分泌效应蛋白”错,原文表述是“弓形虫包囊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所以,分泌效应蛋白的是“弓形虫包囊”,而非“大脑”。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这些缝隙使血管能够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错,原文表述是“其实一般的末梢毛细血管,结构是比较松散的,血管壁上到处都是缝隙,血管内外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和交换,这也是血管能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的基础”,可见血管壁上到处是缝隙,“是血管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的基础”,而不是这些缝隙使血管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利用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面临的唯一难题,是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会被免疫系统破坏而难以到达大脑”错,原文表述是“大多数研究表明,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很难到达大脑,因为通常它们会被免疫系统破坏”,可见,原文并未指明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会被免疫系统破坏而难以到达大脑是“唯一难题”。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是这类弓形虫的天生本领。大多数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一般对免疫力正常的宿主没有直接的损害”可知,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原因之一是弓形虫能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等中枢系统,且一般对宿主没有直接损害;
由原文“而且它们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包括微丝粒、棒状体和致密颗粒,其中后两种细胞器可将相关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可知,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原因之二是弓形虫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其中两种能够将相关的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
由原文“研究人员也对弓形虫进入大脑后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弓形虫似乎更喜欢在大脑皮层——大脑的最外层区域,这部分区域主要参与感知、推理和决策等活动,其次是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以及脑干、下丘脑和丘脑等部位。这些区域正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可知,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原因之三是弓形虫正好能进入治疗神经性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大脑最外层、脑干、海马体等位置。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为了让生物大分子药物,例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等能穿越血脑屏障,药物开发者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比如有人想到利用能进入脑中的寄生虫递送药物,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脑洞”可以提出建议:敢于创新,突破常规思路,让寄生虫递送药物,开拓全新的大脑给药方式;
由材料二“最出名 例子当属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不再怕猫,即使走到猫的近边也不会躲闪”“原来,老鼠摄入受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之后,……作用于老鼠神经系统,使得老鼠对猫的味道不再敏感,从而失去了对猫等天敌的天生恐惧,导致老鼠更容易被猫吃掉”等内容可以看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新的发现;
由材料三“格拉斯哥大学的寄生虫学家Lilach Sheiner目前正在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选择是设计营养缺陷,使生物体在缺乏生长所需化合物的情况下无法增殖。他们也在探索设计按需消除的基因杀死开关的方法”可以给出建议:虽然研究出现困难,但敢于突破固化思维,不断坚持探索新的方案,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香
徐全庆
寒风呼呼的吹着。有一种侵入骨髓的冷。好在下面一单是郝大爷的,我可以喝上一杯热乎的茶。
想起三年多前第一次给郝大爷送快递,我至今还有点不好意思。我打他电话,让他下楼取快递,他说:“我坐轮椅,不方便,你给我送上来吧。”
我从送货地址上知道他住十六楼。我很讨厌这样的顾客,他们总是不肯下楼取快递,找各种借口让我送上门去,完全不介意会耽误我多少挣钱的时间。我回话说:“这幢楼上有好几份快递,你得等他们都拿完了,我才能给你送。”
“我有的是时间。”他声音平静,但我总觉得那语气里有一股和我较劲的味道。我先去了旁边两幢楼送快递。我是故意的。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报复他的唯一的方法。
我敲开郝大爷的门时,他确实坐在轮椅上,但我看出他能走,那个轮椅只是他的代步工具而已,因而对他更加嫌恶。他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跑上来一趟。”他把愧疚毫不掩饰的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让我释然许多。
我正准备离开,他把一杯茶递给我:“专门给你泡的。”我虽然并不懂茶,但看那茶叶在杯中舒展着腰身,仿佛要翩翩起舞,也觉得那是很好的茶叶。
轮到我愧疚了。
那天的茶真香,从内到外浸润了我,直到今天仿佛还没散去。
那之后,我和郝大爷熟悉起来。他很规律的每周五买一样东西,我每周一给他送上楼。他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我每次放学回家,母亲立刻把饭菜端上饭桌。
我很快注意到,郝大爷每次买的都是一种几元钱的小挂件。这东西不是消耗品,他为什么会买那么多?为什么不干脆一次性买上很多?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他听,他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郝大爷每周给自己买一个小挂件,只有春节例外。我曾经问过郝大爷为什么?郝大爷很认真地说:“过年了,你们都应该回家过年。”
谁不想回家过年呢?但春节生意正好,我更想多挣一点钱。郝大爷听了我的想法,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爸妈应该更想你回家过年。”
郝大爷的话我并没有听进去,但我喜欢给他送快递。不仅仅是因为能喝到一杯热茶,更因为每次我们都能像亲人一样聊上几句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上几句话。每天的顾客,绝大部分都视我为无物,取了快递就走。偶尔有两个与我说话的,也多是趾高气扬的样子,不是挑毛病,就是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
我拨打郝大爷的手机,没人接。也许他恰好去卫生间或在忙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我期待的热茶怕是要泡汤了。
我挂了电话,直接去了郝大爷的家。
敲门,无人应。我再次拨打郝大爷的电话,隐隐听到屋内有手机铃声响起。我使劲拍门,还是没人应。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找到物业公司,物业说他们有那大爷家的钥匙。一个保安随我到了郝大爷家。我第一次走进郝大爷的卧室,发现他死在了床上。卧室里摆满了他买的那些小挂件,全都没有拆封。
床头柜上放着两封信,一封是给我的,另一封是给他儿子的。
给我的信上,郝大爷说:“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每周买一次用不着的东西了吗?”
我当然明白。我按照郝大爷的要求,联系了他远在外地的儿子,并且帮忙张罗郝大爷的后事。
一切都忙完了,后来的儿子对我说:“你去我的公司工作吧,这也是我父亲的遗愿。”
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激动。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我突然觉得送快递也很有意义。
我依然送我的快递。每次到了郝大爷楼下,我依然会上到十六楼,敲响郝大爷的门。门里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透过厚厚的防盗门弥漫在我周围,久远而不绝。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
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敲门,门开了,一个陌生男人警惕地问:“你找谁?”我愣了一下,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19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我”是一名快递员。郝大爷是“我”的客户,每次“我”送快递到他家时,他都会为“我”准备好一杯热乎的茶,熟悉之后我们像亲人一样聊天。
B. 在春节期间,郝大爷不会像平时那样每周给自己买一个小挂件,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春节是阖家团圆 日子,快递员们也应该回家跟父母团聚。
C. 虽然“我”很早就对郝大爷规律地买小挂件的行为感到好奇,但一直没有当面问过他原因,直到郝大爷去世“我”才理解他这么做的真实原因。
D. 郝大爷去世前给“我”和他的儿子分别留下了一封信,并交待他的儿子让“我”去其公司上班,可见郝大爷生前的孤独及对“我”的信任和关爱。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由天气的寒冷写到热乎的茶,既照应小说标题,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又自然引出“我”与郝大爷之间的故事。
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郝大爷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与每次放学回家母亲就立刻将饭菜端上饭桌进行类比,贴切而极具感染力。
C. 小说用一杯茶的温暖反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用未拆封的挂件隐喻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在平凡中见深刻,在含蓄中显张力。
D. 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普通快递员和热情温暖、平易近人的郝大爷的故事,呼吁重建和谐友好平等的人际关系。
8. 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茶香”的作用。
9. 小说最后一段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 C 7. D
8.
①象征意义:茶象征郝大爷的善意与关怀,以及“我”在城市中的情感寄托。
②深化主题:热茶打破“我”与顾客间的冷漠,成为建立信任的媒介。
③线索作用:原文多次提到“茶”,郝大爷每次泡茶、“我”因茶而感到温暖、结尾的“茶香”延续,茶香是“我”与郝大爷之间的情感线索。
9. ①情感归属:郝大爷的关怀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处成为“我”心灵的归宿。
②身份认同:郝大爷去世后,“我”仍坚持送快递至此,表明对这段关系的珍视,此处象征精神家园。
③主题升华:真正的“家”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联结。郝大爷的存在让冰冷的城市有了温度,即使他离世,这种情感仍存续。
【解析】
【导语】《茶香》通过快递员与郝大爷之间的日常互动,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小说以“茶香”为线索,贯穿全文,既象征着郝大爷的善意与温暖,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郝大爷的孤独与快递员的辛劳,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同时呼唤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结尾的“这儿曾经是我的家”则进一步深化了快递员对郝大爷的情感认同,表达了对逝去温情的怀念与珍视。整篇小说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但一直没有当面问过他原因”错误。原文中,“我”曾直接询问郝大爷为何每周购买小挂件:“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他听,他只是笑笑,并不解释。”说明“我”当面问过郝大爷原因,但未得到答案。直到郝大爷去世后,通过信件才明白真相。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倒叙手法”错误。小说采用顺叙手法,开篇描述当前场景“三年多前第一次送快递”,随后通过回忆展开故事,并非倒叙。结尾回归现实,结构为线性叙事。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象征意义:“茶香”象征着郝大爷对“我”的关心与善意,如“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我每次放学回家,母亲立刻把饭菜端上饭桌。”郝大爷用热茶传递善意,将“我”从冰冷的城市人际关系中解救出来。茶不仅是饮品,更象征着郝大爷对“我”的关怀,以及“我”在异乡感受到的家的温暖。“母亲端饭菜”的类比,进一步强化了茶作为情感寄托的象征意义,暗示郝大爷成为“我”在城市中的精神依靠。
②主题揭示:标题“茶香”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如“每天的顾客,绝大部分都视我为无物……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让郝大爷的热茶与其他顾客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当“我”因送快递被多数人忽视时,郝大爷的一杯茶打破了这种隔阂,成为建立信任的媒介。茶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融化了“我”对顾客的偏见,推动“我”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价值,深化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这一主题。
③情感线索:由“专门给你泡的。”“那之后,我和郝大爷熟悉起来……他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可知,从第一次送快递时的茶,到每周五固定的热茶,再到郝大爷去世后“我”依然感受到的“茶香”。这一线索串联起“我”与郝大爷的关系发展——从嫌恶到亲近,从依赖到怀念。结尾的“茶香”延续,暗示郝大爷的善意仍在影响“我”,使情感线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由“每次我们都能像亲人一样聊上几句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上几句话……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可知,郝大爷通过每周泡茶、聊天,为“我”在陌生城市中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空间。“像亲人一样”的互动打破了“我”与其他顾客的冷漠关系,使郝大爷家成为“我”心灵的寄托。结尾“这儿曾经是我的家”直接呼应了这种情感归属,郝大爷的善意让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家园。
②由“我依然送我的快递。每次到了郝大爷楼下,我依然会上到十六楼,敲响郝大爷的门……门里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可知,郝大爷去世后,“我”坚持到十六楼敲门,尽管明知无人回应,却通过这种仪式感延续与郝大爷的精神联结。“依然”一词重复出现,强化了“我”对这段关系的珍视。此时,郝大爷家已不再是普通地址,而是“我”身份认同的象征——一个坚持善意、传递温暖的快递员的精神坐标。
③由“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门开了,一个陌生男人警惕的问:‘你找谁?’我愣了一下,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可知,当新房主质疑时,“我”的回答将郝大爷家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情感符号。“曾经”暗示郝大爷的离世,但“家”的定义已超越血缘与住址,成为情感联结的代名词。郝大爷的关怀让城市不再冰冷,他的精神通过“我”的坚守延续,使“家”的概念突破传统框架,直指人性的温暖与永恒。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材料二:
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5届广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