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弓形虫卵囊进入肠道” B. 乙处应填入的内容是“穿越血脑屏障”。 C. 丙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大脑分泌效应蛋白”。 D. 丁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对猫气味敏感度降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脑虽然在人体重量中占比较低,但与之相比消耗氧气相对较多,一旦离开末梢毛细血管的支持,脑组织短时间内就会受到极大伤害。 B. 末梢毛细血管的结构都是比较松散的,血管壁上到处都是缝隙,这些缝隙使血管能够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 C. 大脑血管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不能自由穿越血脑屏障,它们必须被血脑屏障上的蛋白识别后才能被动进入脑内。 D. 以色列、英国等地的研究人员对弓形虫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对其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细胞器自身蛋白进行的基因改造。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血脑屏障上的蛋白比作小区“保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B. 材料一指出血脑屏障能够把可能致病的微生物与脑隔绝开,但它同时又给人们开发针对脑疾病的药物造成了巨大障碍。 C. 材料二介绍了国外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而开发利用弓形虫向大脑给药这一全新方式的相关研究进展,语言严密,学术性强。 D. 材料三指出利用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面临的唯一难题,是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会被免疫系统破坏而难以到达大脑。 4. 在众多能进入大脑的寄生虫中,研究人员为何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 5.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类利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进程。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研究精神的角度,给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 C 2. B 3. D 4. 选择弓形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原因:弓形虫具有天生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可突破血脑屏障这一药物递送障碍。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一般对免疫力正常的宿主没有直接损害,相对安全。弓形虫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其中棒状体和致密颗粒可将相关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便于搭载药物。弓形虫进入大脑后分布的区域,如大脑皮层、海马体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能精准作用于病灶。 5. 给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的建议勇于创新:如研究人员想到利用能进入脑中的寄生虫递送药物,突破常规思路,面对血脑屏障导致脑疾病药物开发困难的问题,大胆创新,开拓全新的大脑给药方式。善于观察与发现:从弓形虫能让老鼠不怕猫这一现象中,发现弓形虫突破血脑屏障和特殊的蛋白分泌递送特性,进而展开研究。坚持探索:面对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难以到达大脑的问题,研究人员持续探索解决方案如设计营养缺陷、基因杀死开关等方法,体现了坚持探索的精神。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进程。材料一从血脑屏障的功能和重要性入手,引出药物递送的难题;材料二详细阐述了弓形虫的特性及其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展现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材料三则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体现了科学探索的持续性和复杂性。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严谨,既有科普性,又具学术深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图表的能力。 C. “大脑分泌效应蛋白”错,原文表述是“弓形虫包囊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所以,分泌效应蛋白的是“弓形虫包囊”,而非“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