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美育具有以下几大基本功能。其一,美育具有浸润的育人作用。通过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能够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学生的人格。其二,加强美育有利于厚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学校美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其三,美育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期盼获得更好的教育、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中,美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其四,美育具有普遍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直击人们的心灵,其作为世界语言可以成为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间相互理解、交流交融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给一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写道:“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是促进美的欣赏、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的过程,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也是心灵教育。不断深化对中华美学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质的挖掘和阐发,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激励青年一代的文化创造,让他们在未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岳永杰《坚持以美育人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1. 下列对两则材料“美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塑造“心灵美”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方面,与中国美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纲领性命题相一致。 B. 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的美育可以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应使之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人的一生。 C. 美育是五育 重要组成内容,加强美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自古至今都是广泛共识,对其意义的探讨从未停止。 D. 美育可以促进美的欣赏、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具有浸润的育人作用,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非常重要。 2. 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英雄模范是“心灵美”的典范,他们的大爱之心彰显的就是美育所厚植的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B. 属于人文教育的美育,其目标是发展完美的人性,可见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缺失美育。 C. 学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全过程,这说明美育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D. 不断深化对中华美学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质的挖掘和阐发,就可以激励青年一代更好担负起文化使命。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美育具有普遍性”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B. “一带一路”为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C. 贴春联、写“福”字、逛灯会……来中国体验春节文化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 D. 《哪吒之魔童闹海》迅速破圈,不仅在国内市场气势如虹,而且火到了海外。 4. 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做好美育工作”的意义?请分析概括。 5. 作为当代青年,请谈谈材料对我们如何做好时代新人 启示。 【答案】1. D 2. D 3. B 4. ①个人:有助于发展完美的人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使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②社会:可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③国家:利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建设教育强国。④世界: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间相互理解、交流交融。 5. ①我们要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大爱之心、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②我们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协同发展。③我们要扎根时代,胸怀强国之志,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解析】 【导语】这两篇阅读文章围绕“美育”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了美育在弘扬中华文化、塑造心灵美、提升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材料一强调“心灵美”是中华美育精神的核心,通过中国美学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明了美育与心灵的紧密联系,并指出美育在培养人性、激发创造力方面的独特价值。材料二则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强调美育在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中的关键作用,并具体阐述了美育的四大功能,尤其是其普遍性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与中国美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纲领性命题相一致”说法错误。原文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美学有8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大画家张璪的话,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中对外在自然的师法和内心感悟的结合,与塑造心灵美并无直接关联; B.“美育可以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错,原文是“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加强美育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材料中只是说在新时代美育有重要作用,但并没有说美育可以直接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加强美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自古至今都是广泛共识”错误,原文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 近代以来,我们对美育意义的探讨从未停止”,材料中未提及古代对于美育与其他四育融合的相关内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就可以激励青年一代更好担负起文化使命”错,原文是“不断深化对中华美学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质的挖掘和阐发,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激励青年一代的文化创造,让他们在未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华美学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质的挖掘和阐发,有利于激励青年一代担负起文化使命,但仅靠这一点就说 “可以激励” 过于绝对,还需要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