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6  2025-04-21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2025届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湖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热梗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与情绪需要。热梗燃爆于网络,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与青年心理变化的共同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升级的,当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将向着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发展。这也同样反映在网络热梗变迁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时,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等高层次需要开始备受关注,其强度逐渐上升并超过基本需求。早期的“宫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车”等耳熟能详的热梗都同物质生活相关,相比之下,现今的网络热梗“想你的风吹到了……”“集美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折射的是人们愈加突出的归属、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情绪需要。网络热梗的变化显示情绪价值在人们的需求排序中不断提升。
网络热梗的流行也展示了青年对社会竞争压力、负面情绪的释放。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当社会压力超过正常人能够承受的心理阈值,负面情绪体验将积聚为负面心理能量,而积极情绪体验就成为人们调节心理情绪、释放负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此时能够使情绪得到放松与纾解的话语表达就会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青年更倾向于追求自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他们不再委屈服从或刻意取悦于特定的个体、群体、阶层,而将关注的重点锁定在自己是否愉悦、欣慰、满意的积极心理体验上。正因如此,一旦充分关照青年群体情绪价值的话语表达出现,使青年感受到“被关注、被在意、被尊重”,得到积极的心理反馈后,自然会引发青年群体的推崇与追捧。
(摘编自薛一飞《网络热梗背后的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材料二: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者提及情绪价值,认为看似无用的价值可以给人们提供愉快、舒适、优越感、心安、优雅以及怀旧感等情绪,与“有用”的机能价值相比,这种“无用”的价值就是情绪价值。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在社交关系中,情绪价值成为当代青年结交朋友的重要取向,调查显示,有34.7%的青年在恋爱交友中更看重情绪价值。在工作就业方面,有研究者认为,“今天的青年更为看重个性追求和自我价值,兴趣爱好和个性化追求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标准”,以此获取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满足感。可见,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理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


浏览完整试题青年对情绪价值的渴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内卷、焦虑、孤独等现代性问题的不适与无助。而情绪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单方面的,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外物,其中潜藏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容易对青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数字技术是青年获取情绪价值的主要途径,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因而,提高青年的数字情感素养尤为重要。数字情感素养,是指在数字媒介环境中感知、理解和管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情感的能力。作为数字媒介主体,青年要强化理解自身情绪的意识和管理自我情绪的意识,在通过数字技术寻求情绪价值的过程中,要控制和约束冲动行为,避免陷入过度依赖技术的情绪陷阱,让技术回归于服务人的最初目的,成为青年实现情绪释放、达到精神愉悦的重要助力。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容易沉溺于情绪价值的追寻,陷入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陷阱,危害青年的身心健康。应该看到,情绪价值能够给青年带来愉悦与松弛,得到即时放松与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向外寻求的这一系列情绪价值的满足,有时是盲目且短暂的,长此以往,青年自身也会对此产生审美疲劳与倦怠。
所以,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的探寻和消化,通过沉静的、独立的甚至是艰苦的自我疗愈,才能完善并完成自身内在的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青年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力量,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实现情绪价值的自给自足。青年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人是社会存在物,只有在实践锻炼中,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情绪内核,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体会成长的快乐与幸福,真正实现对情绪价值的期待。
(摘编自靳玉军、何攀文《情绪价值: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B. 网络热梗“上班恶心穿搭”包含个人情绪的输出,它的广泛传播体现青年追求自我、追求公平享有个人基本权利的心理。
C. 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们沉溺于对情绪价值的追寻,从而引发了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现实挑战。
D. 青年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获取情绪价值,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从而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加,是促成网络热梗流行的主要原因。
B. 话语表达充分关照到青年群体的情绪价值,得到积极心理反馈,才会发展为网络热梗。
C. 当今青年的消费、社交和就业选择发生了新变化,情绪价值是理解这些变化的新向度。
D. 主动向内寻求优于向外寻求,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探寻和消化。
3. 下列选项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搭子”是青年人因共同兴趣临时组建的团体,彼此不问姓名,不必深交,精准陪伴,共享信息。
B. 喜欢玩剧本杀的年轻人会花大量的金钱购买精致的剧本杀道具,只为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C. 国家补贴政策实施后,人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大学生纷纷更换手机。
D. 为追求“一半生意、一半生活”的理想工作方式,90后肖彤辞掉工作,回家把四合院改造成了民宿。
4. 两则材料对“情绪价值”的相关论述侧重点不同,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理性对待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答案】1. C 2. A
3. C 4. 材料一侧重于情绪价值与阿络热梗之间的关联(或“情绪价值是网络热梗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于追求情绪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 ①理解和包容青年的情绪表达,为青年提供更多实现价值的平台和机会;
②加强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监管,警惕资本与技术对情绪价值的扭曲;
③培养数字情感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自身情绪的释放;
④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中获得可持续的情绪满足。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聚焦青年情绪价值。材料一借网络热梗揭示其与社会发展、青年心理变化及情绪价值提升 关联;材料二则阐述情绪价值在青年多方面的体现、引发问题及应对策略。二者从不同角度剖析,逻辑清晰,对理解青年情绪价值追求有重要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使青年们沉溺于对情绪价值的追寻,从而引发了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现实挑战”错误。材料二原文是“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容易沉溺于情绪价值的追寻,陷入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陷阱”,选项中“使青年们沉溺于对情绪价值的追寻”说法过于绝对,“引发了”也与原文“容易陷入”表述不一致,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加,是促成网络热梗流行的主要原因”错误。材料一提到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加,使能够让情绪得到放松与纾解的话语表达受到青年群体关注,这是网络热梗流行的原因之一,但不能说是主要原因,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观点是情绪价值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追求。
A.“搭子”这种因共同兴趣临时组建团体的方式,体现了青年在社交中对情绪价值的追求,符合材料二第二段关于青年在社交方面追求情绪价值的观点。
B.年轻人花大量金钱购买剧本杀道具以获得更好游戏体验,体现了在消费方面对情绪价值的追求,符合材料二第二段观点。


展开余下试题C.大学生因国家补贴政策以更低价格购买高性价比手机,主要是基于性价比,而非情绪价值,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关于青年在消费等方面追求情绪价值的观点。
D.90后肖彤辞掉工作改造民宿追求“一半生意、一半生活”的理想工作方式,体现了在就业方面对情绪价值的追求,符合材料二第二段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材料主要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材料一指出,“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热梗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与情绪需要”,且“网络热梗的变化显示情绪价值在人们的需求排序中不断提升”。由此可见,材料一重点阐述情绪价值与网络热梗之间的关联,表明情绪价值是网络热梗形成的关键原因。通过分析网络热梗从早期与物质生活相关,到如今折射出归属、认同等心理情绪需要的变迁,揭示出社会发展、青年心理变化与情绪价值在网络热梗中的体现。
②材料二则表明,“青年对情绪价值的渴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内卷、焦虑、孤独等现代性问题的不适与无助”,同时提到“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以及“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的探寻和消化”等内容。这体现出材料二侧重于探讨追求情绪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如数字技术导致的情绪价值异化、资本与技术合谋引发的陷阱等,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培养数字情感素养、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理解和包容:依据材料一 “以网络热梗的变化为线索,深挖青年群体情绪价值根源,成为把准社会发展脉搏、精准回应青年群体心理诉求和价值关切的现实要求”,社会应理解和包容青年通过网络热梗等方式进行的情绪表达。认识到这是青年对社会发展、心理变化的自然反应,为青年提供更多实现价值的平台和机会,助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满足高层次需求,释放压力,实现自我价值。
②加强监管:材料二明确提到“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容易沉溺于情绪价值的追寻,陷入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陷阱,危害青年的身心健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准则。限制资本过度操纵情绪价值的商业运作,防止青年被不良网络内容误导,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避免青年陷入情绪价值的不良陷阱。
③培养数字素质:材料二指出“数字技术是青年获取情绪价值的主要途径,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因而,提高青年的数字情感素养尤为重要”。青年自身要强化理解自身情绪的意识和管理自我情绪的意识。在借助数字技术获取情绪价值时,学会控制和约束冲动行为,提升对数字信息的辨别能力,让数字技术成为实现情绪释放、达到精神愉悦的得力助手,而非被其操控。
④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从材料二“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的探寻和消化…… 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实现情绪价值的自给自足”可知,青年应积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养,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中获取可持续的情绪满足。不过度依赖外界提供的短暂情绪价值,通过自我提升和内在探索,实现情绪价值的稳定供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秋的微风
辛茜
①寒露过后,富春江畔依旧如夏日般葱郁,只是清凉了许多。今年的桂花开得迟,深秋的鹳山上,还能闻到浓荫深处飘来的阵阵甜香,久负盛名的春江第一楼也同往日一样,正气定神闲地与对面的山峦相望,任由身下宽阔的江水泠泠作响,流向远方。
②这里是郁达夫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多次登临赏景赋诗、唤起万千思绪的地方。
③拾级而上,从哈尔滨迁至富阳,把半生收藏带到富春江畔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早已在春江第一楼内等侯。上到二楼,千余件珍贵的明清古籍熠熠生辉。想不到的是,图书中竞有1927-1930年创造社出版部、开明书店和北新书局三家初版的郁达夫全集,还有我似曾相识,终于有缘在此得见的郁述夫早期作品《闲书》《郁达夫文集》《小说论》《达夫短篇小说集》《达夫游记》。我想起了在出版社做编辑时,曾编过一套含有小说、散文、游记、日记的《郁达夫自选文集》,那时我常常凝视那银灰色封面上郁达夫青年时期的照片。
④此时,我面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幽静,黛色的山峦连绵不绝,碧青的水面温婉如玉,一艘纤弱的小船慢慢悠悠不知去向,虽说这一切在江南随处可见,随处可遇,却因为桂花的芳香,郁达夫曾经的仰望或俯视,成了他处难寻的山和水。
⑤确定无疑的是,富春江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风景。当他在江畔散步、观景,在古老的香樟树下,品茗、聊天、呆坐,可曾想过自己一生的苦涩、精彩、悲壮,想过自己的诗文给后人留下的无端帐惘;又可曾料到会有一位有心人,在这古木葱茏之地,将《薄奠》《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拂去微尘,小心珍藏,供爱他的人、爱书的人细细欣赏。
⑥在香樟树下留影后,临窗眺望富眷江包裹起天地万物,岸边花草纷披的园子对面,是都达夫的故居。这里是远离故土的郁达夫深藏的心灵栖息之地。进得堂内,迎面见到的他,面庞清瘦、神态儒雅。家中简单的装饰,洁净的桌椅、橱柜,不由让我再次被他忧郁感伤的精神气质感染,细细体会着这位敏感、多情、孤单又聪慧过人的江南才俊,体会着他迷雾中的沉思、文字中的勇气、救亡中的奔走,以及为国人之悲苦命运发出的惊人嗟叹与愤怒。
⑦抗战时期,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担任了《民众》旬刊主编,著文宣传抗战,营救创造社的作家,暗中接济、全力保护大量流亡的文化界人士。无论浪漫、反抗、叛逆,还是感伤、绝望、无助,他的文字始终蕴藏着一腔炽烈的爱国之情,就像夏衍先生评价他的一句话: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⑧江水在流动。富春江一路向东,田野里麦浪金黄,静寂的古村落东梓关风景如画。郁达夫亲自题写的“东梓关”三字立在村中,一条绿莹莹的小河串起的白墙黑瓦、青色水塘,便是郁达夫笔下“江滨的水国”。就这样默默地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已然能体会到他笔下微细的感触。
⑦东梓关的大夫接骨医术高超,接断骨不用打石膏,只要在断骨处贴上秘制膏药,用几片树皮央住断骨,绑上绷带固定,一周换一次膏药,让断骨慢慢生长,3个月之后就能恢复如初。河边一间素净的安雅堂引人瞩目,里面坐着的不知是不是徐竹园(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的大夫)。我在门前看了又看,等了又等,终不见有人出来。远渡东瀛前的郁达夫坐船来到东梓关找许善元,不过他不是来看骨科的,他似乎患着会导致吐血的肺病。而许善元便成了《东梓关》中的徐竹园,忧郁的郁达夫却成了那个轻快的文朴。
⑩经过水塘,有一条通向富春江的石板路,蓝色、粉色的小花在躺着荷叶的水边摇曳,错落有致的明清老屋倒映在水面。
⑪午后,云淡风轻,明媚的江面在天光下舒展而辽阔。埠头已不是从前候船、运输的繁忙之地,江面也全无水上关隘的痕迹。伸出去的一段浮桥上,一位钓鱼人笑容满面,30斤重的一条大鱼足以让他喜不自胜。
⑫站在富春江边,对面重重叠叠的山轮廓清晰,寂寞的林木与山水紧密相连。恍惚中,我似乎见到了身着灰色长衫的郁达夫在埠头左右为难、独立微吟的身影。有谁能料到,他此后的果断与坚定。他为民族之尊严独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幸在异国惨遭日寇杀戮,至今未寻到尸骨。嗟叹中,我留意到,这条江,就像场口镇东梓关的故事一样,一刻也不停地与富眷江畔的人紧密相连。


展开余下试题⑬漫步江畔,江边小路虽已不是黄泥小路,倒还有些几十年前的旧模样,同样没有多少行人经过。浓浓的树荫下,抬头仰望时,一棵饱经700余年沧桑的老香樟枝繁叶茂、馥郁醇香。再往前,一艘渔舟顺水漂流,秋天的景致恬淡宁静、淳朴自然,恰似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亦如神情自若、坦然真切的现代文人郁达夫抒情浪漫、忧郁感伤,却无矫揉造作之态的文字与心性。
⑭黄昏临近,残红渐渐消散。傍晚的迷雾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将富春江畔的远景勾画得愈加紧凑。又过了一会儿,月光如水、江色似银,对岸山峰的剪影若隐若现。富春江犹如初生的婴儿,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呼吸着来自山岭中的清香,闭上双眼,进入了梦乡。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描写富春江畔景观,运用多感官描写,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为写郁达夫作铺垫。
B. 文中详细描写东梓关及郁达夫小说人物,说明作家创作与其成长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C. 第⑫段两次使用“紧密相连”,前者强调自然山水间的关系,后者凸显江与人的关系。
D. 本文与《故都的秋》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真挚情感。
7. 关于文中多次描写香樟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中古老的香樟树,引发了作者对郁达夫在富春江畔生活时的想象,饱含着对郁达夫的无限追思。
B. 第⑥段作者在香樟树下留影,因为香樟树正是郁达夫忧郁感伤气质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怀念。
C. 第⑬段作者细致描写历经700余年沧桑的老香樟,凸显其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富春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D. 香樟树与富春江、渔舟共同构成了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江南图景,呼应《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意境。
8. 文中写道:“确定无疑的是,富春江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富春江成为郁达夫心中最美风景的原因。
9. 文中作者将自己在富春江畔的游历与对郁达夫的追思交织,有何艺术效果?
【答案】6. B 7. B
8. ①景色优美 富春江山峦葱郁、江水碧青,尽显江南水乡魅力。
②情感深厚。郁达夫在此度过童年和青年,对这里充满深情,视其为心灵栖息地。
③灵感之源。富春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郁达夫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许多作品以此为背景。
④气质相通。富春江象征郁达夫的精神世界,影响其一生,与他的忧郁感伤、坚韧不拔气质契合。
9. ①增添文化底蕴与历史感。游历展现富春江畔景观,追思融入郁达夫事迹,丰富了文章内容层次,赋予文章深厚的历史内涵。
②情感表达真挚深沉。游历与追思交织,让作者的情感抒发有了具体的依托,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
③调整叙事节奏。游历的现实画面与追思的文学历史思考相互穿插,使文章节奏舒缓,饱满而富有张力。
④更好地凸显主题。既展现富春江畔之美,又凸显郁达夫的精神与成就,深刻表达对他的缅怀及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赞美。
【解析】
【导语】这篇散文以富春江畔的清秋景色为背景,巧妙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追忆。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桂花、香樟、江水)与郁达夫生平的交织,展现了一位爱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文中既有对江南风物的诗意呈现,又通过史料、故居等细节,构建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艺术上,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个人游历体验与文学想象结合,形成时空交错的抒情效果,最终在黄昏的静谧中完成对文人风骨与家国情怀的礼赞。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详细描写……郁达夫小说人物”错误,文章并无对郁达夫小说人物的描写,只在第七段提到《东梓关》中的徐竹园。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香樟树正是郁达夫忧郁感伤气质的象征”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在香樟树下留影后,临窗眺望富眷江包裹起天地万物,岸边花草纷披的园子对面,是都达夫的故居”和“家中简单的装饰,洁净的桌椅、橱柜,不由让我再次被他忧郁感伤的精神气质感染,细细体会着这位敏感、多情、孤单又聪慧过人的江南才俊”可知,文中香樟树更多作为富春江畔的自然景观存在,与郁达夫故居的环境相呼应,而非其人格象征。因此香樟树和作者参观郁达夫故居的感伤并无关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我面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幽静,黛色的山峦连绵不绝,碧青的水面温婉如玉,一艘纤弱的小船慢慢悠悠不知去向,虽说这一切在江南随处可见,随处可遇,却因为桂花的芳香,郁达夫曾经的仰望或俯视,成了他处难寻的山和水”可知,富春江景色优美,山峦葱郁、江水碧青,尽显江南水乡魅力。
②根据原文“这里是郁达夫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多次登临赏景赋诗、唤起万千思绪的地方”和“在香樟树下留影后,临窗眺望富眷江包裹起天地万物,岸边花草纷披的园子对面,是都达夫的故居。这里是远离故土的郁达夫深藏的心灵栖息之地”可知,郁达夫对富春江情感深厚,在此度过童年和青年,对这里充满深情,视其为心灵栖息地。
③根据原文“富春江一路向东,田野里麦浪金黄,静寂的古村落东梓关风景如画。郁达夫亲自题写的‘东梓关’三字立在村中,一条绿莹莹的小河串起的白墙黑瓦、青色水塘,便是郁达夫笔下‘江滨的水国’”“河边一间素净的安雅堂引人瞩目,里面坐着的不知是不是徐竹园(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的大夫)”以及“而许善元便成了《东梓关》中的徐竹园,忧郁的郁达夫却成了那个轻快的文朴”可知,富春江是郁达夫创作的灵感之源。富春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郁达夫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许多作品以此为背景。
④根据原文“秋天的景致恬淡宁静、淳朴自然,恰似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亦如神情自若、坦然真切的现代文人郁达夫抒情浪漫、忧郁感伤,却无矫揉造作之态的文字与心性”可知,富春江和郁达夫气质相通,富春江象征郁达夫的精神世界,影响其一生,与他的忧郁感伤、坚韧不拔气质契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表达效果的能力。
鉴赏艺术效果之类的题目,一般需从内容、情感、手法、结构、主题等角度展开论述。
①内容上:增添文化底蕴与历史感。作者将游历实景“拾级而上,从哈尔滨迁至富阳,把半生收藏带到富春江畔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早已在春江第一楼内等侯。上到二楼,千余件珍贵的明清古籍熠熠生辉”与追思郁达夫生平“我想起了在出版社做编辑时,曾编过一套含有小说、散文、游记、日记的《郁达夫自选文集》,那时我常常凝视那银灰色封面上郁达夫青年时期的照片”“又可曾料到会有一位有心人,在这古木葱茏之地,将《薄奠》《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拂去微尘,小心珍藏,供爱他的人、爱书的人细细欣赏”交织,虚实结合,增强历史感与真实感。
②情感上:表达真挚深沉。根据原文“进得堂内,迎面见到的他,面庞清瘦、神态儒雅。家中简单的装饰,洁净的桌椅、橱柜,不由让我再次被他忧郁感伤的精神气质感染,细细体会着这位敏感、多情、孤单又聪慧过人的江南才俊,体会着他迷雾中的沉思、文字中的勇气、救亡中的奔走,以及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5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