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AI写作有着如此大的优势主要基于其算法写作的运行模式。以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例,人类用自2020年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千余首诗作对小冰进行“喂养”学习,每轮的学习时间为36秒,如此循环往复进行1万次共计100个小时的学习,小冰便获得了写作现代诗的能力。小冰学习的诗作也成为它日后创作的语料库,每当接收到诗歌创作的指令后,小冰便基于自己近万次学习所形成的算法路径对语料库中的诗句进行重新编排处理,最终写出一首新的现代诗。 AI介入写作领域,一方面,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从而释放更多的社会资源空间以完成更多的写作任务,进一步优化写作领域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AI完成的诗歌作品可以为创作瓶颈期的人类提供创作的参考与思路的启发。就目前来看,AI写作的发展势头迅猛,并且,还在以日新月异的进步不断带给世界惊喜。 (摘编自李晓贤《人工智能写作与诗歌鉴赏的“相遇”》) 材料二: 冯娜:我认为DeepSeek一个很大的贡献是向大众普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就写诗而言,DeepSeek挑战了很多没有原创力、知识性、拼凑型的写作,人工智能的迅猛迭代也意味着对人类主体性的意志彰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诗歌在任何时代都无法成为“人类存在的实证”;麻木、庸常、缺乏感受力、人云亦云的心灵也从未吟唱出动人的诗行,人工智能只不过让这一切迅速显影。 黄礼孩:AI狂飙年代,写诗意若如何?这确实需要诗人去思考。人类创造新科技,但更需要伟大的心灵引领新技术。当下的人工智能写诗,它不是启蒙,也不是现代思想的诞生,在心智上还不能超越人类,还没办法再现人类灵魂的新图景。倘若未来AI孕育伟大的诗篇,那它就会替代诗人,AI在警示人类文明必须有更高的创造。今天,探讨人工智能写诗的影响,等同于探讨未来人文写作的危机与可能性。不过,DeepSeek表现出的语言狂欢、献媚,以及对诸多话题的回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这样的陷阱也会吞噬人的信念。由此,我们必须懂得,所有被操控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后面,都需要怀疑精神的存在。 王单单:从创作结果来看,如果“指令”足够精准,DeepSeek的高仿能力确实令人惊叹。但对于诗人而言,或许创作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创作主体的思考、回忆,情感抒发,自我心灵与世间万物的沟通,以及诗人在此间获得的安慰、趣味和生命价值体现等等,这是DeepSeek无法取代的。 (摘编自诗刊社《诗人、评论家谈人工智能写作》)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软小冰”发表了自己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开启了人工智能创造的时代。 B. “文心一言”创作的新闻稿中心明确、格式规范、数据准确且有文采,这是人类难以相比的。 C. “微软小冰”4秒左右可以创作一首诗,这意味着其在接受指令的同时就完成了创作。 D. AI借助其算法写作的运行模式拥有很大优势,它的这种优势是通过不断接受“喂养”学习获得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写作突破人类写作能力随时枯竭的窘境,而人类这种困境是由于体力和脑力会逐渐消退。 B. DeepSeek给人类诗歌写作带来了挑战,使那些庸常、缺乏感受力的诗歌的弊端快速显现。 C. 就目前形势而言,AI尚不能完全超越人类,但却警示人类在写作诗歌时要有更高的创造。 D. AI创作诗歌直奔结果,而诗人或许更应注重涵盖创作主体思考、回忆和情感的创作过程。 3. 下列论述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十月》杂志要求投稿者必须明确说明AI的参与程度和步骤,所进行的人工编辑与修改,作品要注明“AI参与度”。 B. 《青春诗刊》在推文中公布了一批AI诗歌作品,如果不是功底深厚的专业读者或学者,还真不一定能分辨出。 C. 在某高校举办的诗词创作大赛中,AI创作的诗词在格律、意境等方面都毫不逊色于人类选手,甚至在一些指标上还超越了人类。 D. 诗人可借助AI生成初稿,再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独特风格,“人机协作”模式越来越受到诗人们的追捧。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谈论关于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的问题,却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5. 《诗刊》“后浪新声”栏目,将组织以“AI时代,我们如何进行诗歌创作”为主题的征文,请结合材料内容,写出要点并简要说明。 【答案】1. D 2. A 3. A 4. 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的优势,如即时性、高效性,能解放人力和时间成本,为人类创作提供参考等,主要从AI写作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展开。 ②材料二则侧重探讨人工智能写诗对人类诗歌创作 挑战,以及人类在AI时代应如何保持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人类写作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危机。 5. ①借助AI获取创作灵感,利用AI写作快速生成诗歌初稿,再结合自身的思考、情感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独特风格。 ②挥人类创作的优势,注重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回忆、情感抒发等,避免创作陷入模式化,保持诗歌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③警惕AI写作的陷阱,对AI生成的内容保持怀疑精神,不盲目依赖,坚守诗歌创作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通过双重视角探讨了AI诗歌创作的现状与影响。材料一以技术视角展开,系统论述了AI写作的算法优势(即时性、高效性、可持续性),通过“微软小冰”的创作案例,展现了AI在形式规范、量产能力方面的突破。材料二则从人文立场出发,三位诗人分别指出AI创作缺乏生命体验(冯娜)、心灵深度(黄礼孩)和创作过程价值(王单单),强调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两则材料形成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的辩证对话,共同指向AI时代文学创作的本质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开启了人工智能创造的时代”错,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突破和进入各种领域,2017年微软旗下的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发表了自己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在诗集推荐序中,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激动地写下了‘人工智能创造的时代从今天开始’,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迎来了又一次变革”可知,原文说的是“人工智能创造的时代从今开始”,并非“微软小冰”发表诗集就开启了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