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7-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逐题
涡阳三中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涡阳三中 陈晓燕 审题人:涡阳三中 王侠)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②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③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⑤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浏览完整试题⑥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于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境。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②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援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域《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就可以实现突破创新。
C. 只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就能消除社会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D. 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2.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论证或报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 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仉需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
C. 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D. 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3. 根据材料一,以下关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精美用品的生产和庞大工程的建造上,也展现在现代的高尖端科技项目中。
B. 工匠精神不只是拘泥守旧的“匠气”,而是强调对职业的敬畏和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C. 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精雕细琢,从“重量”到“重质”,进而提升品牌形象,建设品牌强国。
D.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4. 两则材料都论述“工匠精神”,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1. D 2. C 3. B
4. 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内涵,材料二侧重阐述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5. 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⑦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离不开”;“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中是说“一些工艺水平”。
B.“就可以实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是说“才有可能”。
C.“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只是说提供相应体制机制的保障。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对比论证”错。材料一有“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举例论证,有“《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引用论证。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不只是……而是”逻辑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为“不是……而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结合“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可知,侧重阐述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结合“不仅赋于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境。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内涵。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
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
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革、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
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由“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要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要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百合花
茹志鹃
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我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分头行动。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我们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开口叫他,他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怛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低声地对新媳妇说:“不要缝了。”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展开余下试题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新媳妇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通讯员以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来表示对女同志的关心,体现出他的胆怯与木讷。
B. 小说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设为背景,将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正面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取材是非常讲究的。
C. 作者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过程,并集中写新媳妇的种种行为和反应,让小说的高潮部分弥漫着深深的忧伤和悲凉的气氛。
D. “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这一连串的举动,写出她对通讯员的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展示新媳妇的淳朴与善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
B. 通讯员枪筒中插的树枝,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等细节,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前后呼应,渲染情境气氛,使作品极富感染力。
C. 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还是描写,都给人华丽典雅之感,使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充满了诗意,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D. 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严谨有序。
8. 《百合花》中,作者刻画了新媳妇什么形象?
9. 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果断崇高的形象。
①她听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把自己唯一的嫁妆借给了部队;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写出了新媳妇的淳朴善良。
②通讯员牺牲后,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
③小说不仅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美丽娴静、淳朴善良、果断崇高,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9. 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
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解析】
【导语】《百合花》通过战地生活中一次借被子的经历,展示普通士兵的纯洁、坚韧、勇敢和奉献精神。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生动。通讯员和新媳妇的行为细节和情感变化自然流露,增强了感染力。标题“百合花”象征纯洁和美好,暗示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与美好品质。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体现出他的胆怯与木讷”错误。通讯员以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来表示对女同志的关心,应该是体现出他的羞涩与拘谨。
B.“将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正面描写”错误。作者将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了暗场处理,并没有作正面描写。
C.“作者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过程”错误。作者对小通讯员的牺牲,只是借助担架员的讲述简单说明通讯员扑倒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献身牺牲的过程,叙述只用了几十个字,谈不上“着力描写”。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都给人华丽典雅之感”错误,应该是“自然、清新、柔和、优美之感”。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对新媳妇初次登场的描写十分细腻,“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从外貌上展现出新媳妇的美丽。她在面对“我”和通讯员时,虽低头咬着嘴唇笑,不作声,但给人一种娴静的感觉。
当得知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后,新媳妇把自己唯一的嫁妆——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借给了部队,这体现了她的淳朴善良。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为伤员提供温暖,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善良品质。
通讯员牺牲后,卫生员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动作表现出她的果断,同时也体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崇敬之情。她用自己珍贵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这种行为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小说通过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态度变化,从开始的忍笑到后来为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衣服、为其入殓,展示了新媳妇美丽娴静、淳朴善良、果断崇高,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写“百合花”的句子,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其含意。
①“百合花”指被子上的图案。新媳妇唯一的嫁妆——那条枣红底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百合花图案本身寄托着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这一寓意与新媳妇刚过门三天的身份相呼应,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②百合花白净纯洁,正如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心灵。小通讯员虽然一开始面对女同志忸怩害羞,但在危险时刻却毫不犹豫地扑向手榴弹,展现出朴实、勇敢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新媳妇从开始的羞涩忸怩到后来庄严虔诚地为通讯员擦拭身体、缝补衣服并最后将自己珍贵的嫁妆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体现出她的善良、美丽以及纯洁无瑕的心灵。他们就像百合花一样,散发着朴实而纯洁的光芒。
③百合花也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在战争时期,部队向老百姓借被子,新媳妇虽有犹豫但最终借出了自己的嫁妆被子。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和伤员们英勇牺牲,新媳妇的一系列举动更是体现了百姓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这种军民鱼水情如同百合花一般纯洁美好。
④以“百合花”为题歌颂了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小通讯员、新媳妇以及众多普通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善良、勇敢、奉献等品质,如百合花般在黑暗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亳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