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阅读名著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这个暑假,初二学生淼淼要完成的阅读作业是:“啃”下一部《水浒传》。“说实话,文字有些难,也不太符合女孩子的阅读兴趣。”眼见女儿淼淼随意翻了几页就把书扔在一边,妈妈灵机一动,从网上找到了有声说书《水浒传》,用另一种方式为孩子打开了阅读经典名著的路径。一周之后,对水浒提起兴趣的淼淼,开始和父母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00后、10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阅读媒介也有新变化:除了传统的纸本阅读,读屏、听书等都成为他们接触并贴近书本、接触经典的方式。不仅如此,如今,更多的孩子喜欢互动式阅读——一边看书,一边在网上看“弹幕”,了解其他同龄人阅读的感受。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完成作为教学任务的“整本书阅读”,究竟行不行? 谈到阅读这件事,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他们喜欢听书,经常在网络上听各类经过加工的有声读物,在音效的烘托下,故事情节更加突出,仿佛身临其境。而不少有声读物,不仅给孩子读名著,连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一并“读”出来了。这似乎也在向老师和家长传递一个新信息——眼下,00后、10后更接受快节奏的短视频、更习惯“快餐式”阅读,连看电视剧都要“快进”,这与传统阅读所倡导的“原汁原味读大部头”的方式差异不小。 借助不同的媒介,以相对轻松的方式做“引子”,从而引导更多青少年爱上阅读,不少语文教师持宽容、肯定的态度。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表示,学生获取阅读内驱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关注历史事件来阅读书籍,或是对某个作家感兴趣,进而阅读他的作品,当然也能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达到了解著作的目的。 平日里,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看文字产生视觉疲倦后,也会偶尔选择听有声书。在他看来,听书的过程中,有时能感受到比读文字更生动的东西。但他强调一点: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一种参与,读书的过程便是参与到作者的创作当中。看文字参与度最高,听书的参与度相对较少。” 谈及指导青少年阅读整本书的情况,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提及一点:思维品质。在他们看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透过最传统的文字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想象力将得到释放;通过读优秀作品,他们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情,在精神层面得到丰富的滋养——这些由深度阅读带来的获得感,是读屏、听书等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也正因此,语文界存在着另一种声音:不主张学生用听音频、看视频的方式替代读原著文字。上海市建平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坚定地表达了他的看法:通过阅读文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脑海中点滴形成;而看过影视作品后,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永远挥之不去了,堵塞了人物更加丰满的可能性。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西施”这个人物并没有十分详尽的容貌描画,她指向的是“极美”的人物形象。但在影视作品中经过演员的演绎,学生会将“美丽”的概念定位在此。“文学的力量就是不断丰富内心的力量,而不是用看似华丽的方式,消解阅读文字的困难。”郑朝晖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希明也有同感。他认为,影视作品容易引起对人物的刻板印象,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利于书籍的多元解读。“对于严肃的名著阅读来说,还是先阅读文本再看影视作品为宜。” (选自文汇报《习惯了“快餐式阅读”,如何才能慢下来“啃”书》)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很多读者不喜欢读经典名著,这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关,也和经典名著自身的特点有关。 B. 经典名著的权威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 C. 淼淼的妈妈为了引导孩子读《水浒传》,用网上的有声说书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D. 现在,青少年阅读整本书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教师、家长去解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现实中,面对经典著作,普通读者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选择。 B. 对中小学师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首先是一个教学任务。 C. 对于听书、读屏之类的阅读方式,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 D. 影视作品对人物容貌的表现往往比文学作品更具体,但这未必是好事。 3.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空闲时间、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制约着人们的阅读选择。 B. 不论是读短文、时文,还是读经典名著,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帮助。 C. 推进经典名著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 D. 如果读经典名著不能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就不会支持。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当今时代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5. 请根据材料内容和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对学校推进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 【答案】1. B 2. C 3. D 4. 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②拓宽视野,丰富世界观。③继承文化传统,传承人类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5. 答案示例:建议一:设立专门的读书课,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建议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三:注重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建议四:提倡读书交流会,释放文学想象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错误,从材料一“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可知,读者有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错误,材料中教师有不同的态度,不能说哪个就是“主流”。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