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7 2025-07-22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四川省达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三
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单就剧本来说,军事专家兰晓龙打磨了整整五年,初稿多达13万字,在导演的建议下反复修改删减到了6万字。为了拍好这部“纪念碑”一样的电影,军事专家和历史顾问在拍摄过程中全程坐镇。从筹备到拍摄,整个剧组用了两年多的时间,7万多名群众演员参与了拍摄过程,演出《勇士》的人几乎都是剧组特别邀请的退役老兵。志愿军身上的棉服、胸章、绑腿全都一比一还原,枪、炮、子弹甚至连“坦克”都是剧组在国防部的帮助下造出来的,能开能走,外形一模一样,耗资巨大却仍然摆脱不了因为戏份被炸毁的命运。就连《长津湖》中出现的每一次行军和战争场面,都是由导演、编剧还有军事专家一起精心设计的,绝对让人挑不出错来。
看过《长津湖》的观众反馈,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每位主演进组之后都要和导演、编剧一起写角色的人物小传,不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谁都别想开机!对此,导演陈凯歌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就是发扬工匠精神,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
B. 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C. 材料三认为“工匠精神”是对文艺作品“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
D. 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
B.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倡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安心做一个工匠,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明白“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只要冰心一片、物我两忘,就一定有巧夺天工的卓越。
D.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像《长津湖》中每个主演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才开机一样,去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观点的一项是( )
A. 无为艺精心,何患不功名。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如果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发扬工匠精神”座谈会,请根据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答案】1. C 2. D 3. A
4. 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③随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④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5. ①要敬业尽职。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②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③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④要突破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突破、追求卓越。在学习上一定要创新学习方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错。材料三原文“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强调的是《长津湖》的制作规模宏大;《长津湖》的拍摄体现了工匠精神,但不是为工匠精神而拍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就要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错,材料二说的是“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
B.“安心做一个工匠”错,材料一说的是“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
C.“只要……就”太绝对,材料二“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强调的是保持初心和忘我精神的重要性,选项错误解读了条件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强调技艺上精益求精,自然能成就功名。能支持题干观点。
B.强调目标追求与坚持就会成功。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强调内因作用 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D.批判目光短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二段为一个层次,第一段为中心论点:“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②第三段,“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③第四段,“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展开余下试题
④第五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二“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可知,任何职业都需要我们敬业尽职,学习也一样,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结合材料一“‘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
③结合材料一“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材料二“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④结合材料一“‘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材料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可知,要突破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突破、追求卓越。在学习上一定要创新学习方法。学习需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节选)
铁凝
我妹妹是个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看起来这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子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喜欢黄梅戏,喜欢冷饮,能一口气吃七支雪糕。喜欢游泳,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打开录音机,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
“希啦呀瓦哩卢达塞,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喏恩嗒噢……”
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
“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安然眼睛看着别处,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好了,你看都到家了,我希望你唱着歌上楼。”
“唱哪个?”安然脸上出现了片刻的阴转晴。
“就是那个‘希啦呀瓦哩卢达塞’。”
我听着《温柔的歌唱》,心直往下沉。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我故意安慰她勇敢地迎接考试,其实我怎么能忘记,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她害怕评选,刚才在街上那一阵阵欢乐,是忧郁的欢乐吗?
……
韦婉是安然的班主任,小学毕业后我们再没有见过面。
“没想到在这儿碰见。你在等人吧?”夜晚,走在林荫道上,我和她站了个对面。
“啊。”她显得热情地答应了一声,“你也等人?”
“不,我一个人出来走走。”我说。接着就是有问有答地把小学时的同学都扼要地谈论了一遍,然后把话题转到安然身上。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也许我用词严重了一些,但消防知识里有句话叫‘防患于未燃’。”
“到底怎么啦?”我有些沉不住气了。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怎么说呢,比如……”韦婉说到这里烦了一下,“比如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地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一刹那,韦婉像忘记了我的存在,丢下我就走了。
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然对美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渴望。生活在向她微笑,青春正朝她奔涌过来,我的安然,难道她的代名词只能是“永远的夹克衫”么?
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了一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我真漂亮!”她穿上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爸爸、妈妈和我宣布。
我一向敬佩她的坦率,也许正是这些毫无顾忌的坦率,使我仍然觉得她像个小男孩儿。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
燃烧的“燃”!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想到了消防队。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的心突然一沉。
安然有一天举回一张成绩单,我的心才算稍平静。成绩单是这样的:数学97,语文99,物理95,化学87,政治99,历史97,体育86,总分760。
现在,她穿着红衬衫歪在沙发上,正一面啃桃子,一面翻着一本外国画册。
“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我说。
“我又怎么啦?”安然用两个指头捏着桃核问。
我斟酌片刻,终于更明确地提示了她一下:“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
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哈!”她发出了一个怪声,怪声里所包含的意思远非几句短话能说清。
“别冲我这样,我是真话。”我说。
“这衣服怎么啦?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
“学校有反映。”
“说是奇装异服吗?不就是红泡泡纱吗?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噢,非得穿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才算不奇异?哈!”她又来了那么一声,她把如今多见的那种又长又尖的领子叫狗舌头。
“你们哪天评选?”
“哪天评选我就哪天穿!”
“别穿,太红!”我声音很低,但很果断。
“不要太多情,不要假正经……”她竟然哼哼着唱起来。
我感到她正斜着眼角在看我。我没抬头。
临睡时,我把她脱下来的红衬衫洗干净挂好,然后走到她床边说:“明天别忘了穿。”
“唔。”安然翻了个身,把脸埋在枕头里。
……
展开余下试题
“三好学生评选”,安然落选了。
(文本有删改)
【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铁凝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1983年第2期。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曾获“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款式别样、颜色鲜艳,在“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普遍的那个时代显得刺眼和不朴素。
B. 班主任韦婉对于安然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的看法,折射了80年代初社会环境里的一些价值观念、行为标准。
C. 姐姐为了能让妹妹顺利评上“三好学生”,提醒妹妹“这阵儿老实点”和最好不要再穿那件红衬衫,体现了姐姐妥协求全的性格。
D. 本文和《哦,香雪》都是以少女为主角的小说,它们出自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之手,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展现了时代青春,充满人性之美。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故事情节由姐姐安静进行讲述,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姐妹情深的感情。
B. 本文采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安然的形象,展现其人格魅力,体现了鲜明的人物特点。
C. 本文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刻画安然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时,就抓住了她的一些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其性格特征。
D. 姐姐安静在听了班主任韦婉“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防患于未燃”的建议后“心突然一沉”,为下文安然落选“三好学生”作了铺垫。
8. 小说中的安然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作品中的物象如“百合花”“铅笔盒”往往寓意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6. C 7. B
8. ①青春亮丽,爽朗坦率。她爱和人辩论,爱大声地笑。她穿上姐姐买的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家人宣布“我真漂亮!”②爱好广泛,敢于尝试新事物。她喜欢快节奏的音乐、黄梅戏、冷饮、游泳、读短篇小说、集邮等,模仿唱歌,惟妙惟肖。③学习努力,年少立志。各科考试成绩好,立志做翻译家。④颇有主见,坚持自我。姐姐劝说她不要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衣”,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9. ①“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姐姐安静给妹妹安然买的新式衬衫,象征着青春的红火、炽热、希望。②“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普遍的那个时代,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③安然坚持穿着“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象征着一种独立的自我人格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C.“体现了姐姐妥协求全的性格”错误,姐姐安然一方面从内心里认同妹妹的观点和行为,另一方面她又非常担心妹妹的处境,体现了姐姐对妹妹的爱护。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B.“本文采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错误,本文中没有出现“外貌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了一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我真漂亮!’她穿上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爸爸、妈妈和我宣布”“我一向敬佩她的坦率”,她爱和人辩论,爱大声地笑。她穿上姐姐买的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家人宣布“我真漂亮!”她青春亮丽,爽朗坦率;
“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喜欢黄梅戏,喜欢冷饮,能一口气吃七支雪糕。喜欢游泳,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打开录音机,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她喜欢快节奏的音乐、黄梅戏、冷饮、游泳、读短篇小说、集邮等,模仿唱歌,惟妙惟肖。她爱好广泛,敢于尝试新事物;
“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各科考试成绩好,立志做翻译家。她学习努力,年少立志;
“哪天评选我就哪天穿!”“‘别穿,太红!’我声音很低,但很果断”“‘不要太多情,不要假正经……’她竟然哼哼着唱起来”,姐姐劝说她不要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衣”,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要选举时“更”穿。她颇有主见,坚持自我。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小说物象意义的能力。
“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了一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姐姐安静给妹妹安然买的新式衬衫,和传统衣服区别很大,颜色和样式象征着青春的独特气息:创造力,红火、炽热、希望。
“非得穿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才算不奇异?哈!”,“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穿着,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则是突破了庸常,别具一格的衣服,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安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即使知道有来自学校的反对,依然坚持穿着“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无惧因此落选,象征着一种独立的自我人格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无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哮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很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其子孙多以功名显,盖盛德后云。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二:
史臣裴珀曰:“汾阳①事上诚总②,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注】①汾阳: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护卫唐王朝的过程中军功卓著,被封为汾阳郡王。②诚芝:忠诚。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元载使人告A以军容B将不利C公D其下衷甲E愿从F子仪G不听H但以家僮十数往。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举,又名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武举制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
B. 短毁,文中指
上一篇: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达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