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一、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憧憬chóng 罅隙xià 一年一度秋风劲jìng B. 摒弃bìng 彳亍chì 花蕾lěi C. 编纂zuǎn 脂膏zhǐ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yáng D. 谄媚chǎn 便笺qiān 忖度duó 2.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在体例上既继承和完善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如《琵琶行》《登高》等,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因其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是运用借喻的手法。 C.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几句中,用五岳、赤城、天台山反衬天姥山的山势之高。 D.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狂飙突进、自由诗体的特征。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______________。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______________。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如此______________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敬佩诗人的艺术才华。诗人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却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a)”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b)”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c)”的感慨?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______________,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拍案而起 戛然而止 栩栩如生 相提并论 B. 拍案而起 半途而废 绘声绘色 同日而语 C. 拍案叫绝 半途而废 栩栩如生 同日而语 D. 拍案叫绝 戛然而止 绘声绘色 相提并论 4.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诗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a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b弟走从军阿姨死 c杜鹃啼血猿哀鸣 B. a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同是天涯沦落人 C. a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如听仙乐耳暂明 D.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老大嫁作商人妇 c同是天涯沦落人 6. 下列关于“词”这种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是可以和乐歌唱的歌词,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浏览完整试题B.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一般最多不超过59字,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调字数为59—90字,长调字数为90字以上。 C. 按创作风格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二人合称“苏辛”。 D. 柳永是北宋时期第一个专力写作慢词的文人。慢词是指北宋中期柳永、周邦彦等人创造的字数在一百数十字以上的长篇词。 7.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谪”是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左迁”是升职。 B. 杜甫的《杜工部集》以官爵命名,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以谥号命名,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以籍贯命名。 C. 出:指古代京官外放,担任地方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就是外放,外放多含有贬谪之意。 D. 擢:拔也,指升官。由此构成同义复合词“拔擢(提拔)”,此外还有“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8. 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 杨柳岸,晓风残月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①就完全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即茶社要大方雅致,②需上品,入茶之水最好是甘冽的山泉;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会心赏鉴;③切勿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④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下列对文段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的“完全”不能删去。 B. ②句“需上品”前应该加“茶叶”。 C. ③句中的“切勿”不能写成“切务”。 D. ④句中的分号应换成逗号。 10.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受。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经过摩擦或矛盾就能产生熟悉的感觉。 B. “熟悉”的概念是从《论语》中提炼出来的。 C. “学”“习”“不亦说乎”三者顺序不能调换。 D. “熟悉”社会中 “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1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①根据气象台预报,北京13日至16日将迎来强降雪和寒潮天气,本轮降雪较周一的降雪更加明显,②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累积降雪量将达到大雪及以上。③其间气温持续走低,最高气温处于0℃冰点以下。④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需关注低温对人体健康、交通出行等的不利影响,减少室外活动,注意安全。 阅读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的“根据”一词不能去掉。 B. ②句中在“降雪量大”后面需加“的特点”。 C. ③句中的“其间”应该改为“期间”。 D. ④句中的“公众”可以换为“市民”。 12. 根据语境,将下列5个句子,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作家李健吾在散文《雨中登泰山》中写到:“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______________,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表达了雨中登山时的感受。 ①是乐趣也是苦趣 ②一级又一级 ③迈前脚 ④拖后腿 ⑤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A. ③④②⑤① B. ⑤②④③① C. ②①⑤③④ D. ①③④②⑤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B.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C.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 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D. 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B.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地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C. 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 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 针对教育资源非均衡分布的情况,教育部提出“就近入学”,本意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学区房竟然疯狂上涨,“就近入学”大有“价高者得”的趋势。 C. 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 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6.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展开余下试题C. 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 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 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谓好学也已 B.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C. 仁以为己任 D.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 B. 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 C. 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 D. 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见贤思齐焉 盘盘焉,囷囷焉 C.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 20.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一) 21.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完成下列各题。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将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思想。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①至五十万缗②,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③,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④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⑤也。 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释:①镪:古代称成串的钱,也指银绽。②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③稔rěn:庄稼成熟。④赵鼎: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⑤赵方:后来成为南宋名臣,学者。 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B.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C.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D.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字:古代男子20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C. 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 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B. 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 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闽王殿上称王。 D. 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25. 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26.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28.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2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人热情奔放、精力旺盛、充满斗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3)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李煜《虞美人》中,以实物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晚年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7)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揭示主题,表现李白蔑视权贵,和“粪土当年万户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周围的听众都被琵琶曲深深打动,沉浸在乐曲的余音中默默无言,从侧面极言琵琶女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实中人们分居两地却情深意笃、长相厮守的美好情感,正如《鹊桥仙》中所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梨墨飘香 ①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木活字印刷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堪称里程碑式的创造。星移斗转,它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踪影难觅。 ②在几乎被遗忘百年之后,有研究者惊喜地发现,它其实一直默默然而执拗地存活着,在浙江瑞安的东源村一带。 ③这个地方在东海的南端。湿润温热的气候,让这里的棠梨树生长得茂盛茁壮。春天,素净细碎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它的木质坚硬且有韧性,用途之一,便是可以刻成一个个字模,用来印刷。 ④这是一个故事最初的开头。这个开头伸展下去,在漫长的时间中滋长蔓延,便发育成为一个繁复庞杂的系统,有着巨大体量和众多头绪,需要用一座博物馆来存放和阐释。 ⑤我此刻便是置身其中,在浙江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一个叫作“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地方。博物馆是一个器物辐辏的处所,各种实物与照片,散发出浓郁古旧的气息。尤其是那种专业类的博物馆,某个领域的知识和历史,被分门别类地浓缩在一定的空间内,在其间观看行走,会感到周身被它们的气息裹挟浸润,仿佛眼前的事物就是生活的全部。 ⑥追溯史书的记载,自公元12世纪中期王祯发明出这种“巧便之法”二十年后,瑞安即将之用于印刷,迄今已历经七百多年。这里山高林深,历史上属于僻远闭塞之地,反而更易于避免一些人为的祸害。它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也因其无比珍贵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在瑞安木活字印刷的最通常的成果,或者说最直接的呈现方式,是家族谱牒。传统中国是宗族社会,聚族而居,家族的繁衍成为社会延续的根本。因此,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也成了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规制。保持宗族血缘遗传的纯洁性,缅怀先人业绩和家族荣誉,厘清宗族纵横相传的体系,如此种种,都为修撰家谱提供了充足理由。大传统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理由。瑞安所属的温州及周边的浙东南、闽北区域居民祖上多从山西、河南一带迁来,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寻根问祖的需求,也进一步促成了谱牒编修在此地的盛行。 ⑧修谱还只是开始。宗族在繁衍中不断增添新的辈分,分蘖出支派旁系,因此每隔一定的时间族谱还要续修,于是这一种被雅称为宗谱梓辑的行业也便延续下来。一种需求傕生了一个产业。木活字印刷和谱牒梓辑手艺,“自一开始便具有指向的鲜明性。想来当初应该会有不少人家从事这一职业。但蔚成大观并见诸史料记载的,当以东源村王氏家族为翘楚。梨墨的香气,终年弥漫于这一片土地之上。 ⑨在展示馆里走动,看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有一种特殊的、来自职业的亲切感,久违的记忆在眼前浮现。三十几年前,毕业分配到报社,头几年是当夜班编辑,隔壁就是排版车间,经常帮着组版师傅去拣铅字,两手沾染了乌黑的墨迹。那些字模,不但分成宋体、楷体、黑体等等,还有着字号大小的不同。而这里却只有一种老宋体,用它来印制家族宗谱,更能传递出庄重严肃的意味。 ⑩离开展示馆时,得到一册《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晚上回到住处后,伏案静心浏览。匆促中留下的印象,一些浮泛的认知,经由此书得到了印证,也得到了深化。 ⑪木活字印刷流程之复杂,令人咋舌。这里仅以最初的一道工序刻字为例,来说明这项工作对技艺的严苛要求。首先要用毛笔将要刻的字仔细地反写在平整的棠梨木字模上,然后用刻刀逐步把所有的横笔画刻好,接下来再刻竖笔画。刻字时必须静心运气,功到方能字成。字形刻好后,再将空白的边角全部挖去,这样一个反写的字就凸现在木模上了。一天最多也就能刻出七八十个字。一个家族的历史,就是通过这些印在宣纸上的字得到记载,而一位刻字者,也是在这种漫长而单调的劳作中,渐渐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⑫画册中介绍的近百位从业人员,基本上涵盖了木活字印刷的所有环节,他们年龄相貌各异,但一概都是埋头劳作的样子,目光笃定,表情凝重。偶或有人面向镜头,反而显出有一丝局促和羞涩。经年累月的静默,是为了把手中本领拾掇得越来越精湛。这种技艺要求的是耐心和细致,来不得一点的敷衍和草率。近年来“工匠精神”被屡屡提及,它的精髓所在,正可以从这些艺人们的神情姿态中寻得答案。抵抗匆忙,躲避喧嚣,将心血仔细地灌注进去,技艺才能够获得坚实长久的生命。 ⑬从画册中,我认出一位名叫吴魁兆的谱师,思绪又回到上午的展示馆现场。在参观即将结束时,临近出口处有现场的演示。主人让每个人说几个字,随便什么,四个字或八个字,报给这位吴师傅。他转身到旁边的字盒里,很快地挑拣出这些字,放进台面上黑色的印板中,用棕刷在上面均匀地刷上一层墨,覆上宣纸,来回刷动,再揭起宣纸,一张木活字印刷品就出现在眼前。整个过程娴熟流畅。自始至终,这位师傅神情颇为严肃,不苟言笑。或许个性使然,但我愿意相信,也有一份来自这一种沉默的劳动的沾溉。微蹙的眉头下那副专注的目光,仿佛证实这一点。 ⑭一张张精致的印刷品,被同行者们欢喜地拿在手里,欣赏赞叹,又精心叠好收存起来。轮到我了,念出八个字——抱朴见素,守静致笃。我觉得,它们最能够描绘这种技艺的属性,也最能够表达我对这些身怀长技的匠人们的敬佩!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其实一直默默然而执拗地存活着 执拗:固执 B. 博物馆是一个器物辐辏的处所 辐辏:聚集 C. 分蘖出支派旁系 分蘖:分离 D. 是为了把手中本领拾掇得越来越精湛 拾掇:锤炼 3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活字印刷是古代印刷术的重要内容,具有无比珍贵的价值,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 木活字只有单一字体的字模,远不如现代印刷有众多字体和字号的字模,透出作者对此的遗憾。 C. 漫长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实物与照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建立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基础。 D. 文章叙述作者参观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对传承传统技艺的工匠的敬佩之情。 32. 木活字印刷术在浙江瑞安能完好地保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概括。 五、作文(50分) 3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