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 语 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12页,共七道大题,36道小题;答题纸共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 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吕佳 审题人:汪文龙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橘子洲(zhōu) 百舸(gě)争流 浪遏(è)飞舟 B. 漫(màn)江碧透 绕树三匝(zā) 慰藉(jiè) C. 罅(xià)隙 守拙(zhuó) 木讷(nà) D. 挥斥方遒(qiú) 讪(shàn)讪 訇(hōng)然中开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百合花》) (2)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致云雀》) (3)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百合花》) (4)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哦,香雪》) (5)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 A. ní zhì zhā jīng jí B. niē chì zhā jìng jiè C. ní chì zā jīng jiè D. niē zhì zā jìng jí 3.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怅辽阔,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B.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 C. 好副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D. 火车钻进幽黯的邃道。 (《哦,香雪》)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长沙》) 峥嵘:不寻常 B.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遏:越过 C.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百合花》)张皇:惊慌不安的样子 D.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百合花》)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 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 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看看博友,或婉转缠绵,或热烈激扬,或平实可亲,或高贵典雅,如行云流水,总是让我驻足 。 A. 彷徨 积淀 留连 B. 徜徉 积淀 留恋 C. 彷徨 沉淀 留恋 D. 徜徉 沉淀 留连 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绕树三匝(zā) 青青子衿(jīn) B.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 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 C. 轻拢慢捻抹(mò)复挑(tiāo)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 D.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酹(lèi)江月 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理应) B.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摘取) C. 四弦一声如裂帛(同时发声)
浏览完整试题D.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 B 烟涛微茫信难求(音讯) C. 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 D. 如今有谁堪摘(能够) 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劝学(劝说) B. 假舟楫者(借助,利用)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D. 冰,水为之(凝结成) 10.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非凡的智慧 B.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成渊:汇成大海 C.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砺:被磨砺 D.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蚓无爪牙之利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 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金就砺则利 登高而招 C. 其曲中规 用心一也 D. 积善成德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4. 对下列句子划横线部分的句式特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宾语前置句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 15. 下列对第一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诗人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B.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唤,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C. 《哦,香雪》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作为背景,表现了山村生活的闭塞,以及一群年轻女孩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之情。 D. 《哦,香雪》赞美了渴求知识、向往文化生活的香雪,同时也批评了以凤娇为代表的山村女孩们对城市物质生活的渴望。 16. 下列对《百合花》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去包扎所的路上看到路边清新的秋景,以及对家乡中秋节团圆夜的回忆,这些细节表现了“我”喜爱宁静生活,不愿奔波辛劳的个性特征。 B. 通讯员带路护送“我”时,总与“我”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说话时会脸红,体现了他的封建落后思想,枪筒上的树枝和野花则显示他热爱生活。 C. 新媳妇为牺牲了的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劈手夺过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她极度自责、后悔和羞愧的心理。 D. 新媳妇的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通讯员战士的身上,既写出了战士勇敢与牺牲的精神,又写出了她对革命的理解及对战士纯洁的感情。 17. 下列关于第三单元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B. 《归园田居(其一)》中写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 C.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 D. 《声声慢》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8.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使用 典故及用意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周公吐哺:相传周公曾吃饭时屡次吐出口中食物,急于接见贤才。曹操在《短歌行》里运用该典故意在表现自己求贤心切,愿意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 B. 杜鹃啼血:传说古蜀国的望帝禅让后化为杜鹃,昼夜啼叫,直到啼出血来,常形容哀痛到了极点。《琵琶行》运用该典故是为了表现环境的艰苦和内心的痛苦。 C. 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曾远征匈奴,封狼居胥山而还。《永遇乐》在这里运用该典故,是为了鼓舞南宋朝廷敢于出击,重现宋文帝刘义隆北伐中原的辉煌功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国时期赵王想重新启用年老的廉颇,派人去查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表示自己尚可大用。辛弃疾在《永遇乐》中运用该典故,表达了自己还想为国征战、以身报国的豪情。 19. 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𫐓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有状态。这一比喻意在论证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转化。 B.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证了“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远高于常人,而且后天能够逐步积累,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D. 作者在论述学习要专一时,用“蚓”和“蟹”两个比喻,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强调了用心专一 必要性。 二、(本题每空1分,共12分) 20. 默写填空。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2)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劝学》) 第二部分 三、(本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展开余下试题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再看_____________。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A】现在又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呢?【B】我认为可以这样区别它们: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C】古人有时以象和境对举,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品地。象是具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D】象比较实,境比较虚。 例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小楼”“深巷”,有________之感,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带着________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陆游这两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21. 将下列句子填入文章第二段的空白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③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⑤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⑥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A. ④③①⑥②⑤ B. ④①③⑥⑤② C. ⑥②⑤④③① D. ⑥⑤②④①③ 22. 请根据文章思路,在第四段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语句。不超过10字。 23. 下面这句话,最适宜放在第四段的哪一处?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24. 请在第五段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6字。 四、(本题共5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2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B.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C.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D.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26.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授:任命 B. 武与甫世旧 旧:老交情 C. 结庐枕江 枕:临近,靠近 D.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尝凭醉登武之床 B. 谒肃宗于彭原郡 一夕而卒于耒阳 C. 严挺之乃有此儿 乃游东蜀依高适 D. 奏为节度参谋 为暴水所阻 2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甫颠沛流离、凄苦人生的一组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2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 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兵败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书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 杜甫和严武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有时杜甫放纵不羁,严武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 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又加上蜀中大乱,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3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 颔联的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嚣,有时静穆的景象。 C. 颈联以“胭脂”和“白雪”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 尾联诗人的情感由愉悦忽然转向惆怅,是因为所见景物触发了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战国时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展开余下试题3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景象,奠定了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荣华东流水”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结尾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冯谖弹剑而歌的典故,叹世道艰难,流露归去之思。 32. 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跳。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是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那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扛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3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我及赵经理的反应,突显了老兵伤疤的可怕,为他后来找不到工作做了铺垫。 B. 与老兵对话时赵经理语气冰冷,拒绝时斩钉截铁,可见他对老兵退伍军人的身份心存偏见。 C. 小说多次提到“旧军装”“绿军包”及“三个红本本”,暗示老兵十分珍视他过往的身份和功绩。 D. 对老兵的伤疤,“我”由“蜈蚣”到“鲜花”的感觉变化,反映了“我”内心情感的变化。 34. 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35. 小说以“我”为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 七、作文 (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6. 按要求作文。 通过“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我们亲身观察、访谈,了解了家乡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通过同学的分享交流,我们又进一步打开了观察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的视野,产生了对这些现象更多的思考。 在我们视野所及的社会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和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对这些变化,你也会有你的思考和看法。 请从中选取一些内容作为素材,以“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