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  2025-07-2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湖南省常德市优质高中学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优质高中学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饮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处于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至于那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包括活动和故事),就占了三卷。18世纪中叶文人学者所写作的新年民俗诗集《武林新年杂咏》里,关于艺术、技艺一类事项的题目就有40多个。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说,它包括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由于上述这种特点,民间文化的功能必然也是多方面的,关于人际的团结、社会规范的保持、技能的表现、医药的运用,以及对各种心理的慰藉……总之,民间节日,在过去,尽着各种社会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杀它。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
材料二:
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文明,是中国人时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突出文化景观。它起源于中国上古社会,汉魏时期节日体系基本形成,唐宋时期传统节日体系凸显了城市节会,节日文化充实完善。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元明清三代中华节庆体系成熟,形成了时序错落、形态稳定、内涵丰富、人文特性鲜明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与重阳等七大传统节日模式。传统节日之所以长盛不衰,在于其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传承与更新。
我们从节日活动中能够生动地体味到传统节日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内涵。岁首大年,时值立春节气,为四季循环之首,人们通过春节民俗活动,激发生命活力。元宵灯月辉映,清明户外踏青,端午亲水护生,七夕遥念星辰,中秋祭拜明月,重阳登高辞青等,都体现了中国人遵循自然时序、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浏览完整试题回归历史、礼敬传统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表现。“岁时祭祀”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特点,形成了慎终追远的节日传统。祭祀祖先、追念先贤成为重要的节日人文内涵。春节、清明、七月半、中秋、重阳、冬至等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日都秉承了古代岁时祭祀传统,以不忘先祖恩德,凝聚族人。
对家庭伦理的强调,也是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春节时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家,就是为了那顿“合家欢”的年夜饭;除夕夜的压岁钱,充满长辈对幼辈的关爱;岁末的辞年礼,晚辈探望长辈,亲人之间的往来问候,不仅有物质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体现人间的温情。新春拜年从家内拜到家外,都是一个家庭伦理强化过程。传统节日通常是出嫁女儿回家的日子,端午节、重阳节被称为女儿节,女儿回娘家,不仅润泽了家庭亲情,也强化了家庭伦理关系。冬至的守冬、大年的守岁都是卫护家人健康的家庭伦理的具体体现。
此外,维护社区秩序、活跃社区生活、加强社区团结的社会伦理,也是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之一。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邻里互拜、单位团拜、观演戏剧、庙会贸易、社火与龙狮舞蹈巡游等,让人们感受到年节对于社区团结的重要意义。人们在社区集体仪式活动中获得情感愉悦与社会关系的强化,邻里守望、相互关爱的和谐社区氛围在节日中得以增强。
传统节日也是欢愉的节日,节日的严肃性与娱乐性并存。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一个都有相应的美食,如春节的年糕、饺子、花馍,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乌米饭,立夏的七家茶,端午节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菊花酒与重阳糕,冬至的馄饨、冬至团等,人们从节日美食中体味到节日的快乐。同时,节日又是人们身心放松的机会,如春节的燃放烟花爆竹,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耍龙灯、扭秧歌,清明是踏青、赏春、插柳、戴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端午节龙舟竞渡,七夕乞巧活动,中秋拜兔儿爷、赏月夜游,重阳辞青登高郊游,等等。
传统节日既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珍重传统节日,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继承与更新节日传统,在时代新变中持守节日传统,为中华民族固根护魂。
(摘编自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文化具有自然调节和改进的能力,这说明民间文化都是进步的,值得今天发扬光大。
B. 我国民间的节日大多包含多种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是综合应用民族文化。
C. 春节、中秋等七大传统节日具有时序错落、形态稳定、内涵丰富、人文特性鲜明的特点。
D.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活动中有的带有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还有限。
B.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或过时的部分,会自觉地改进,使之更合理、更有社会意义。
C. 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农业文明,起源于上古社会,经汉魏唐宋发展,成熟于元明清三代。
D. 传统节日严肃性与娱乐性并存,如清明节,既要祭祀祖先、追念先贤,也可以踏青游玩。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我们要珍重传统节日,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继承与更新节日传统”的一项是( )
A. 如果周围的人对圣诞节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这不是中国人应该过的节日,那么可以选择不过或低调庆祝。
B. 有些地方规定,节日期间严禁人们燃放鞭炮,禁止打牌、玩麻将,反对走庙、烧香等一切封建迷信活动。
C. 某校高一年级举办有关中秋节的中华诗词朗诵大会,既丰富校园生活,又传承中华文化,受到家长好评。
D. 太湖村推出了三款以家常菜为主的农村家宴“新风菜单”,既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铺张浪费。
4. 材料一中为什么要举放纸鸢、送瘟船的例子?又为什么要引《岁时广记》《武林新年杂咏》?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请根据材料二的介绍,简要谈谈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答案】1. A 2. B
3. C 4. 示例:①文中先后举了放纸鸢和送瘟船的例子,意在说明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体现民间文化的进步性。
②文中引用古代文献资料,旨在论证民间节日有着复合性特点,包含着多种社会活动,是民族文化的展览会。
③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更有说服力。
5. 示例:①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内涵,具有生态文明的现代价值;
②尊祖敬贤的历史伦理内涵,体现了慎终追远的历史文明价值;
③和睦家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稳固的家庭关系;
④和谐社区的伦理内涵,为社区提供了团结与认同的力量;
⑤愉悦身心的娱乐内涵,激活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情感。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材料一强调民间文化的自然调节与改进能力,指出节日活动从迷信向合理化转变,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性。材料二则深入剖析传统节日的生态伦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更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A.“民间文化都是进步的”错。结合材料一“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可知,民间文化中也可能有不合理的和幻想、迷信的内容,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B.“会自觉地改进”错。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往往”不等于“一定”,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谈的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属于材料二所谈的中国传统节日范畴。
B.“严禁……一切……”是“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杀”传统节俗的表现,不符合“珍重传统节日”的观点。
C.学校非但没有忽视传统的中秋节,反而是创新活动形式,符合材料二“继承与更新节日传统”的观点。


展开余下试题D.所谈的是新农村移风易俗的例子,不属于“珍重传统节日”“继承与更新节日传统”的范畴。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鸯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可知,文中先后举了放纸鸢和送瘟船的例子,意在说明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体现民间文化的进步性。
②结合材料一“民间节日,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包括活动和故事),就占了三卷。18世纪中叶文人学者所写作的新年民俗诗集《武林新年杂咏》里,关于艺术、技艺一类事项的题目就有40多个。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可知,文中引用《岁时广记》《武林新年杂咏》这些古代文献资料,旨在论证民间节日有着复合性特点,包含着多种社会活动,是民族文化的展览会。
③“举放纸鸢、送瘟船的例子”是例证法,“引《岁时广记》《武林新年杂咏》”是引证法,材料一综合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更有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二第2段“我们从节日活动中能够生动地体味到传统节日顺应自然 生态伦理内涵……体现了中国人遵循自然时序、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内涵,具有生态文明的现代价值。
②结合材料二第3段“回归历史、礼敬传统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表现。‘岁时祭祀’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特点,形成了慎终追远的节日传统。祭祀祖先、追念先贤成为重要的节日人文内涵”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尊祖敬贤的历史伦理内涵,体现了慎终追远的历史文明价值。
③结合材料二第4段“对家庭伦理的强调,也是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都是卫护家人健康的家庭伦理的具体体现”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和睦家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稳固的家庭关系。
④结合材料二第5段“维护社区秩序、活跃社区生活、加强社区团结的社会伦理,也是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之一……人们在社区集体仪式活动中获得情感愉悦与社会关系的强化,邻里守望、相互关爱的和谐社区氛围在节日中得以增强”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和谐社区的伦理内涵,为社区提供了团结与认同的力量。
⑤结合材料二第6段“传统节日也是欢愉的节日,节日的严肃性与娱乐性并存……人们从节日美食中体味到节日的快乐。同时,节日又是人们身心放松的机会”可知,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愉悦身心的娱乐内涵,激活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鹿羔的眼泪
蔡永平
索南和老伴拉毛吉在深山中放牧,他们养着一百多只绵羊。儿子贡保杰在城里做生意,刚买了房和车,老两口放羊赚钱,贴补贡保杰。
春天,索南老两口到阿沿沟放羊。①山坡上嫩草萋萋,雪白的绵羊像撒在绿毯子上的珍珠一般。老两口坐在毡衣上,索南吧嗒吧嗒地抽旱烟锅,拉毛吉拨转线砣捻毛线。突然,松林里传来呦呦的鸣叫,索南站起身张望,没看到什么。索南刚蹲下,呦呦的声音又传来,老两口站起身,循着声音找过去。
老两口钻进密林中,看到大树下有一只土黄色的小鹿羔。鹿羔惊慌地挣扎了几下,一头栽倒在地——它的一条后腿夹在猎夹里。索南黑着脸骂道:“这些人真是造孽呀!”山外的人爱吃野味,野生动物的价格飙升,于是有人不顾政府的禁令,偷猎野生动物。索南让拉毛吉摁住鹿羔,他费力地掰开猎夹,小心地取出鹿羔后腿。鹿羔的腿鲜血淋淋,小腿大概骨折了。
拉毛吉惊呼:“哎呀,鹿羔流眼泪了。”索南一看,A鹿羔黑亮亮的大眼睛里真的流出了泪水。拉毛吉说:“鹿羔是不是吓哭了?”索南摩挲鹿羔的头:“鹿羔不怕,不哭。我救你,给你治腿。”
老两口轮换将鹿羔抱回帐篷,索南生火打水,拉毛吉拿出了奶粉和炒面。②这些奶粉是过年时亲戚看望老两口时带来的礼物,老两口舍不得喝。冲调好奶粉,索南把瑟瑟发抖的鹿羔揽在怀里,拉毛吉用小碗把奶喂给鹿羔,鹿羔吧唧吧唧吃得香甜。
给鹿羔喂过奶,索南拎起斧头去了山坡上砍来鞭麻,削去枝叶,将一根根细直的鞭麻秆密密排贴在鹿羔腿伤处,用布条一层层缠紧包扎。以前羊的骨头折了,索南就用这法子。
鹿羔安静地躺在索南怀中,B黑亮亮的大眼睛水汪汪,一串泪水流了下来。拉毛吉捅索南:“鹿羔又流泪了,鹿羔是不是在感激我们呢?”③索南满是皱褶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嗯,这小东西有灵性呢。”
索南把鹿羔放到火炕中间,盖上被子,老两口睡在两侧。半夜,鹿羔呦呦叫,老两口翻起身,生火烧水,冲调奶粉,喂给鹿羔。
二十多天后,索南取了布条和鞭麻秆,鹿羔的腿长好了。鹿羔整天缠着老两口,饿了,呦呦叫唤,用脑袋蹭拉毛吉的腿,拉毛吉就赶紧给鹿羔冲奶粉。索南笑说:“这小东西,把你当成阿妈了。”
鹿羔长得很快,老两口放羊也带着它。鹿羔蹦蹦跳跳抢最嫩的草吃,吃饱了,就追逐羊儿,追逐蜂蝶。老两口笑眯眯地看。索南打声呼哨,鹿羔就嗒嗒蹿上山梁,把走散的羊儿赶回来,拉毛吉笑说:“这小东西,把你当成阿爸了。”
有鹿羔陪着,老两口的日子充满了欢乐。
这天,贡保杰和一个满身肥肉的中年汉子走进了帐篷。汉子睁大眼睛,笑嘻嘻地盯着鹿羔看。贡保杰对索南说:“阿爸,这是熊老板,他媳妇怀不了孩子,听说鹿肉大热大补,吃了能治不孕,他愿出三千元买鹿羔。”
汉子伸开双手卡住鹿羔的脖子,连声说:“我要了,我要了!”鹿羔四蹄乱蹬,奋力扭动身子。索南冲上前,一把推开汉子,抱住鹿羔:“我的鹿羔,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
贡保杰涨红了脸:“阿爸,这么高的价你哪里去找呀!我急着用钱呢。”索南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给贡保杰:“这是给你阿妈买药的钱,你拿去吧,不要打鹿羔的主意。”
鹿羔蜷缩在索南怀中,C黑亮亮的眼睛看着索南,一串泪水流了下来。索南轻抚鹿羔:“羔儿不怕,有阿爸阿妈,谁也伤害不了你!”
秋天,阿沿沟换上了彩衣,姹紫嫣红。茂密的松林里,传来鹿群呦呦的叫声。④索南拍打鹿羔:“羔儿去吧,找你的亲阿爸、亲阿妈。”鹿羔偎在老两口怀中,D黑亮亮的大眼睛看着老两口,一串泪水流了下来。
拉毛吉拉住索南:“羔儿流泪了,羔儿舍不得我们,我们养着它吧。”索南黑了脸,呵斥拉毛吉,“不行,这会害了它!”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索南和拉毛吉在山中养了一百多只绵羊,他们放羊赚钱,为了给在城里做生意的儿子贡保杰买房买车。
B. 山外的人爱吃野味,于是就铤而走险,不顾政府的禁令,上山偷猎野生动物,以致小鹿羔被夹断了腿。
C. 贡保杰急用钱,要父母把收养的小鹿羔卖给一个中年汉子,父母坚决不同意,最终贡保杰只能空手而归。
D. “呦呦鹿鸣”在曹操《短歌行》中用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在本文中则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①句描写阿沿沟春天祥和景象,烘托索南老两口放羊的愉悦心情,这与下文鹿羔被夹的情节有点不和谐。
B. ②句属于补叙,交代奶粉来由,说明拉毛吉的节俭,以及对小鹿羔的怜爱与呵护,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 ③句是对索南的神态描写,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家对“有灵性”的鹿羔的喜爱之情。
D. ④句是动作描写,暗示了人物复杂心理:既为鹿羔能够健康地回归鹿群而欣慰,又为鹿羔的离去而感伤。
8. 索南说“这小东西有灵性呢”。文本中画波浪线处四次写到鹿羔流泪,反映它心情的变化。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鹿羔的心理。
9. 文本中频频出现“春天”“二十多天后”“秋天”之类标示时间的词语,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A.惊恐→B.感激→C.害怕→D.不舍
9. ①时间词语的使用,暗示行文的线索,可使情节脉络更加清晰明了;
②通过季节的变换、时光的流转,可使鹿羔与索南和拉毛吉的相遇、相依更加真实可信,故事更为动人;
③从春天到秋天,表明鹿羔与索南老两口相处时间较久,日久生情,相互产生了依恋之情,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解析】
【导语】《鹿羔的眼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文章以索南和拉毛吉救助受伤的小鹿羔为主线,刻画了老两口的善良与无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贪婪。通过鹿羔多次流泪的细节,作者巧妙地表达了动物的情感与灵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时间线索的运用使情节更加紧凑,情感递进自然。全文主题鲜明,既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也有对人性中贪婪与善良的深刻反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他们放羊赚钱,为了给在城里做生意的儿子贡保杰买房买车”错误。根据原文“索南和老伴拉毛吉在深山中放牧,他们养着一百多只绵羊。儿子贡保杰在城里做生意,刚买了房和车,老两口放羊赚钱,贴补贡保杰”可知,老两口放羊是为“贴补”儿子,而非直接为儿子买房买车。
B.“以致小鹿羔被夹断了腿”错误。根据原文“鹿羔 腿鲜血淋淋,小腿大概骨折了”可知,鹿羔腿伤为“骨折”,非“夹断腿”。
C.“最终贡保杰只能空手而归”错误。根据原文“索南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给贡保杰:‘这是给你阿妈买药的钱,你拿去吧,不要打鹿羔的主意’”,可知贡保杰虽未卖掉鹿羔,但索南给了他买药的钱,并非“空手而归”。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②句属于补叙”错误。根据原文“这些奶粉是过年时亲戚看望老两口时带来的礼物,老两口舍不得喝”,可知“奶粉的来历”为插叙(补充说明背景),非补叙(补充关键情节)。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心理的活动。
A.根据原文“鹿羔的腿鲜血淋淋,小腿大概骨折了。拉毛吉惊呼‘哎呀,鹿羔流眼泪了。’索南一看,鹿羔黑亮亮的大眼睛里真的流出了泪水”,可知此处描述了鹿羔受伤时惊恐、害怕的生理反应。
B.根据原文“鹿羔安静地躺在索南怀中,黑亮亮的大眼睛水汪汪,一串泪水流了下来。拉毛吉捅索南:‘鹿羔又流泪了,鹿羔是不是在感激我们呢?’索南满是皱褶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嗯,这小东西有灵性呢’”,可知此处描述了鹿羔被救治时的依赖与感动。
C.根据原文“鹿羔蜷缩在索南怀中,C黑亮亮的眼睛看着索南,一串泪水流了下来。索南轻抚鹿羔:‘羔儿不怕,有阿爸阿妈,谁也伤害不了你’”,可知鹿羔面临被卖时的无助与哀求。
D.根据原文“索南拍打鹿羔:‘羔儿去吧,找你的亲阿爸、亲阿妈。’鹿羔偎在老两口怀中,黑亮亮的大眼睛看着老两口,一串泪水流了下来”,可知鹿羔和老两口离别时的不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推动情节发展:时间词串联救助鹿羔的全过程(春救、夏养、秋归),结构清晰。根据原文“ 春天,索南老两口到阿沿沟放羊”以及“索南摩挲鹿羔的头:‘鹿羔不怕,不哭。我救你,给你治腿’”可知,这是“春救”鹿羔的过程。根据原文“索南把鹿羔放到火炕中间,盖上被子,老两口睡在两侧。半夜,鹿羔呦呦叫,老两口翻起身,生火烧水,冲调奶粉,喂给鹿羔”和“二十多天后,索南取了布条和鞭麻秆,鹿羔的腿长好了。鹿羔整天缠着老两口,饿了,呦呦叫唤,用脑袋蹭拉毛吉的腿”可知,这是“夏养”鹿羔的过程。根据原文“秋天,阿沿沟换上了彩衣,姹紫嫣红”和“拉毛吉拉住索南:‘羔儿流泪了,羔儿舍不得我们,我们养着它吧。’索南黑了脸,呵斥拉毛吉,‘不行,这会害了它!’
②增强真实感:具体时间节点使故事更具生活实感,如“春天放牧”“秋天鹿鸣”。
③强化情感变化:时间推移体现老两口与鹿羔情感的加深,如“二十多天后”腿愈、“秋天”回归。烘托主题:季节更替(春生、秋收)象征生命的循环,暗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太子即位,年八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爽、懿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内,爽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咨访,不敢专行。初,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曹爽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晏等共推戴爽,以为重权不可委之于人。爽从之。二月丁丑,以司马懿为太傅,以爽弟羲为中领军,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爽事太傅,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希复由之。正始八年,大将军爽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太傅懿不能禁,与爽有隙。五月,懿始称疾,不与政事。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故爽等不复设备。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春,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等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据爽营、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俱不言。范哭曰:“曹子丹①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诏免己官,奉帝还宫。戊戌,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并桓范皆下狱,劾以大逆不道,俱夷三族。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材料二:
魏之亡,自曹丕遗诏命司马懿辅政始。懿之初起为文学掾,岂夙有夺魏之心哉?魏无人,延懿而授之耳。懿之视操,弗能若也。操之威力,割二袁、俘吕布、下刘表、北埽乌桓,而懿无其功;操迎天子于危乱之中,复立汉之社稷,而懿无其名;魏有人,懿不能夺也。魏之无人,曹丕自失之也。而非但丕之失也,丕之诏曹真、陈群与懿同辅政者,甚无谓也。子叡已长,群下想望其风采,大臣各守其职司,而何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常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