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7-2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的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浏览完整试题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长期战斗生活养成的谨慎性格。
B. 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 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报道 真实性。
D. 材料三引用《礼记·孔子闲居》中的话,是为了说明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无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 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出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D. 材料三引经据典,兼论古今,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的观点,分析透辟,体现出新闻评论的特点。
3. 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
A.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 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C. 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
D. 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 《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人物通讯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5. 请结合三则材料,阐述“共产党人的最高人生境界”的具体内涵。
【答案】1. B 2. D 3. C
4. ①选材准确。选取张富清这一时代英雄人物,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②表现角度准确。再现战争真实场面,让读者体会战争的残酷;展现今天朴实生活,尽显其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③细节描写具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位军人的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④标题精当。“英雄无言”是对张富清老人战功显赫,深藏功名高贵品质的高度概括。
5. ①战争中的不怕牺牲;②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③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错误,由原文“……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可知,此处应该是侧面烘托,也以此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的观点”错误。文本重点在论述“无我”的表现以及倡导共产党人应该做一个具有“‘有我’姿态,‘无我’境界”的人,并没有重点论述将“有我”和“无我”“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这个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
C.“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不能体现“无我”,聂荣臻元帅的举动体现的是人道主义。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选材准确。依据原文“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张富清,这个伟大的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处在我们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
②表现角度准确。依据原文“‘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多角度展现人物风貌。既有概括性叙述,精准的评价,更有战争真实场面的真切再现,还有主人公今天朴实生活的显现,尽显其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让读者在体会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感佩于主人公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的深藏功名,真实可信,真切感人。
③细节描写具感染力。依据原文“部队来人了/老兵心中掀起波澜/面对军装上的军徽/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缓缓举起右手/庄严地行上军礼”,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的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④标题精当。依据原文“《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用“英雄无言”高度概括了张富清这位老人、英雄、人民功臣战功显赫但却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极为简练而精当。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由材料二张富清的事迹“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概括出:战争中的不怕牺牲;
②由材料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概括出: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
③由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概括出: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斯文
蔡楠
刘德是在中午时分推开我的柴扉的。那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河间王。我只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在阳光下稳健地走进我的院落,走近我的草屋,走近我的锅台,走近我。
我在锅台边立起身,看见刘德敛一下长衫,吞一下长袖,用力吸了吸鼻子问:“这锅里煮着什么好东西?这么香?”我说:“是野兔,白鼻子给我捉到的野兔,在我的坟地里捉……”说到坟地,我打住了。打住之后,我问刘德:“哎,你你进来的时候看到白鼻子了吗?”刘德闪身一笑,白鼻子就越过刘德,蹿到了我的面前。“毛先生说的是它吗?”刘德说,“就是它把我引进你家门的啊!”
白鼻子是我养的一条狗。它浑身油黑,只有从嘴、鼻梁到额头的一溜毛是洁白的,所以我叫它白鼻子。
我再一次打量了刘德一番,他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举手投足间斯文尽显。我摸了白鼻子的白鼻子一下,说:“先生你是……”
“在下河间王刘德——”刘德正式对我深施一礼,“听说毛先生训话、传授《诗经》,特来讨教。”
王爷?我的膝盖差点软了下去,是白鼻子关键时候帮了我的忙,它用身子支住了我的膝盖
我沉吟了一会说:“我想想,你让我想想。”
“好的,先生自然应该想想。但现在已到用饭的时间了,我陪先生喝两盅吧。”刘德一转身,从袖子里摸出一小坛酒来,说:“来,先生,这是我来河间国那一年,父皇赠与我的御酒,你尝尝吧!”
还没等我放桌子、上肉,刘德就打开了小酒坛,酒香迫不及待地跳出了坛子。我听到白鼻子叫了一声,瘫软在了我的脚下。哈,我还没品酒,白鼻子就先醉倒了。真是没出息。
那天肉吃了、酒喝了、人醉了。我还在想刘德的话。我能不好好想想吗?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带着孔子删定的《诗经》原本,从鲁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遥远然而水草丰美的河间国武垣县,在乡下住了下来。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坟,然后躲了进去。凭着鲜活的记忆,他先是把《诗经》一首一首地写在坟墓的四壁上,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牍上,重新编辑校注,才有了后来的《毛诗故训传》。叔父的诗书到死也没有见过天日,临终前他把书稿和遗憾一起交给了我,他说:“儿,新帝登基,挟书律撤销了,你可以……可以开馆讲经了。”就这样,我把他的经义从地下搬到了地上。搬到地上不久,刘德就找上门来了。然我知道刘德在招徕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竭力兴修礼乐,但我仍有顾虑。王爷就是王爷,焉知不是以斯文来装扮自己,韬光养晦呢?有朝一日朝廷再次翻脸,遭殃的还不是斯文自己?所以我得好好想想。
后来,刘德又一次找上门来了。这次不是他自己,而是带来了王府的一群人,还有不少车马工匠和建筑材料。他指挥着人们,拆掉了我的草房,还把我煮兔肉的那口锅搬到了院里。我知道大祸临头了,我带着白鼻子躲进了我叔父建造的大坟。
数日以后,刘德找到坟墓里来了。又是白鼻子带的路。我不知道白鼻子和刘德的渊源,但我知道白鼻子出卖了我。狗东西,真正的狗东西,看以后老子怎么收拾你!
刘德的火把就亮在我的眼前,我已毫无退路。刘德跳进了坟墓。他的火把燃亮了坟墓四壁。叔父刻在四壁上的经文在火光里有了生命,一个一个的汉字拥挤着蹦到了刘德的眼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刘德痴呆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发出了一声叹息:“太神奇了——”
“王爷。”我走近刘德,想解释什么,但刘德拦住了我,说:“毛先生,你才是王爷,你是《诗经》的王爷啊!跟我走出坟墓吧,你去看看,我已经把你的草屋建成了招贤馆,从此你可开馆讲经,传授弟子了!”
我没有理由不接受刘德的王令。我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我带着白鼻子当了《诗经》博士。再后来,我推荐了贯长卿为《左传》博士,又帮助史丞王定修订了《礼乐》。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
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刘德想到了长安,想把这种鼎盛带给长安。所以刘德决定带我去长安朝拜当今天子刘彻。在长安,我们献了经书,献了《礼乐》。刘德又在三雍宫与董仲舒等朝臣对策。我真正领略了刘德的智慧、才华和思想。我知道刘德期待着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除此,他别无所求。
刘德最后等来了皇帝加皇弟刘彻的召见。刘彻让刘德与他一起坐在了龙椅上。刘彻又一次叫了声皇兄,然后握住了刘德的手说:“河间国虽小,但是皇兄贤德啊,如商汤、周文王一样贤德,不如,皇兄现在就做了大汉皇帝吧!”
刘彻的话音未落,我看见刘德已经从龙椅上滚落下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德对“我”正式深施一礼,还尊称“我”为“毛先生”,并直接自我介绍,说明来意,表现出他待人的真诚和谦恭。
B. “我想想,你让我想想”“所以我得好好想想”这些话反复出现,强调了毛在接到刘德邀请后只想要拒绝的心理活动。
展开余下试题
C. 小说插入叔父毛亨出逃并嘱托后事给“我”的情节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背景下的一个时代缩影,也是“我”躲避刘德的原因。
D. 白鼻子在小说中对人物的烘托作用重大,白鼻子的醉倒烘托“我”的兴奋,白鼻子两次带路显出了刘德请“我”的决心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个“走近”排比出现,强调了刘德代表的庙堂力量对“我”所拥有的文化的渴望与亲近,也为下文“我”膝盖一软做铺垫。
B. “我”说到坟地时突然打住了,暗示了这不是普通的坟地,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下文埋下伏笔,引发读者对“坟地”的兴趣。
C. 小说写刘德的外貌先见“消瘦的身影”,然后“长袖”,最后“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体现“我”对他的观察逐渐深入细致。
D. 小说中写刘德在坟墓中看到《诗经》中诗句在火光中跳蹦,既体现了文化的蓬勃生命,也反衬了现实中文化气氛的暗淡。
8. 小说标题“斯文”在文中有怎样丰富的涵义,请分析内容进行分析。
9. 小说以汉武帝刘彻召见刘德的场景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A
8. ①毛氏叔侄传承下来的古代经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诗书礼乐文化;
②刘德的儒雅风范和对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态度;
③毛氏叔侄和刘德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传承文化血脉的责任与大义。
9. ①人物形象上,表现汉武帝希望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体现了汉武帝的权谋狡诈;
②情节上,照应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使小说结局发生陡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主题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国文化星火传承任重道远的漫漫征程。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强调了毛在接到刘德邀请后只想要拒绝的心理活动”错误,反复出现的“想想”表达出了毛苌在接到刘德邀请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也为下文‘我’膝盖一软做铺垫”错误。“‘我’膝盖一软”是因为得知了刘德的身份,而不是因为“走近”的排比出现。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①由“我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我带着白鼻子当了《诗经》博士。再后来,我推荐了贯长卿为《左传》博士,又帮助史丞王定修订了《礼乐》。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可看出,斯文指的是毛氏叔侄传承下来的古代经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诗书礼乐文化。
②由“我再一次打量了刘德一番,他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举手投足间斯文尽显”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刘德的儒雅风范;由“然我知道刘德在招徕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竭力兴修礼乐,但我仍有顾虑”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刘德对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态度。
③本文通过写河间王刘德多次拜访“我”,让“我”带着叔父留下的《毛诗故训传》开馆讲学,并且在刘德的带领下,“我”进了长安,拜见了当时的皇帝刘彻,想要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从而体现了毛氏叔侄和刘德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传承文化血脉的责任与大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①文章结尾写到刘德最后等来了皇帝加皇弟刘彻的召见,刘彻让刘德与他一起坐在了龙椅上,刘彻又一次叫了声皇兄,然后握住了刘德的手说“河间国虽小,但是皇兄贤德啊,如商汤、周文王一样贤德,不如,皇兄现在就做了大汉皇帝吧”,刘彻的话音未落,刘德就已经从龙椅上滚落下来,从而可知,刘德是被刘彻的话语惊吓住了,因为刘彻并不是真的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而是希望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体现了汉武帝的权谋狡诈;
②由“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带着孔子删定的《诗经》原本,从鲁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遥远然而水草丰美的河间国武垣县,在乡下住了下来。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坟,然后躲了进去”可知,当时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是因为当时秦王朝焚书坑儒,所以从情节上来看,文章结尾照应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文章写到“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刘德想到了长安,想把这种鼎盛带给长安。所以刘德决定带我去长安朝拜当今天子刘彻。在长安,我们献了经书,献了《礼乐》。刘德又在三雍宫与董仲舒等朝臣对策”,可知刘德来到长安的目的是想要让传统文化发扬开去,但是皇帝刘彻并不是真心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所以结尾使小说结局发生陡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本文写到毛亨在秦王朝焚书坑儒的背景下不得不带着自己和古籍出逃建墓隐藏,然后一并将自己的书稿和遗憾交给自己的侄子毛苌,河间王刘德为了这些传统文化多次拜访毛苌,并且请毛苌出来讲学,毛苌接受了刘德的命令,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王国强盛。刘德想要把这种强盛带到长安,实现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但是皇帝刘彻并不是真心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而只是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所以在主题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国文化星火传承是任重道远的漫漫征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齐湣王二十五年,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客最下坐能为狗盗者,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狐白裘,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思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冉书。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齐,而吕礼亡。
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
上一篇: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东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