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 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 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 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 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 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 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 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 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 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 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 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 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 人类 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 一项是( ) A. 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 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 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 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答案】1. A 2. B 3. B 4. D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则材料,系统探讨了认知心理学中认知与身体关系的演变。材料一从符号加工模式、联结主义模式到具身认知,逐步揭示了认知从“离身”到“具身”的理论转变,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核心作用。材料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具身认知的假设,表明身体活动直接影响认知态度。材料三则进一步将具身认知应用于教育领域,提倡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参与和环境互动的重要性。整体上,文章逻辑清晰,理论与实验结合,展现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动态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中说“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由此可见联结主义模式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一直居主流地位”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由此可见具身认知是新兴观点,并非“一直居主流地位”。 D.“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说“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是假设我们拥有蝙蝠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就不是作为人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从而说明人的感知离不开身体结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正确。材料一第二段引用古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为了说明“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即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错误。引用古诗句是为了反驳离身认知观,而不是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正确。诗句表明人对事物的感知不是像机器一样单纯接收刺激信号,还会受到自身情感等因素影响。 D.正确。古诗句所体现的不同人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感知,是离身认知观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错误。材料二的实验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头部运动(点头和摇头)来观察对态度的影响,没有涉及身体的生理结构对认知的影响。 B.正确。材料二的实验中,学生分别进行水平移动头部(摇头)、垂直移动头部(点头)和不移动头部的活动,结果表明不同的身体活动方式影响了学生对耳机的打分和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直接证明了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错误。材料二的实验未涉及概念的来源问题。 D.错误。材料二的实验没有体现人类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是: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 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限制了学生身体的活动,没有调动身体各部位参与学习,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中强调的通过身体参与引发体验式学习的要求。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格比的小堂倌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倌,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睛,劈手夺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做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动身走了。
展开余下试题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倌,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狠狠瞪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行文风格。 B. 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 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使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实现了教化的作用。 D. 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6. 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 小说称呼法国人为“吃青蛙的家伙”,认为法国人“卑贱无耻”,反映出英国人傲慢、自大的心态,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顽固与愚昧。 C. 小说以车站上的一个小小饮食店为故事背景,将锋芒指向了整个英国社会和制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D. 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给人以非常荒诞的感觉,但实则是作者对荒诞现实的批判,讽刺了英国人自诩为文明人的丑态。 7. 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必然带着时代的精神印记,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某一类人的缩影,这就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答案】5. D 6. A 7. ①文中的老板娘自大傲慢、专制蛮横,代表着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 ②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完全听从于老板娘,狐假虎威,阿谀奉承,代表着英国社会中统治阶层的帮凶及爪牙。 ③“我”原本有自己的主张,但慑于淫威而屈从于老板娘,代表着英国社会中具有奴性特征、不敢反抗的人。 ④斯尼夫一直有自己的主见,最终反抗老板娘的“教导”,代表着英国社会中觉醒的具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场景,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英国社会的自大与愚昧。小说中的“我”作为叙述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了饮食店对顾客的冷漠态度,反映了英国人对自身优越感的盲目自信。老板娘和女招待们的言行夸张,象征着英国社会的顽固与封闭,而斯尼夫的遭遇则是对这种社会氛围的批判。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形象,深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自诩文明,揭示了其内在的虚伪与愚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D.“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错误,从下文“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的信息可知,斯尼夫并未顺从老板娘。